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社会的重视,文中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从职业能力成长性出发,提出了以职业能力成长为目标、以知识传递和能力提升为中心的培训设计理念,并围绕设计要点进行了一系列探讨,以供借鉴。
关键词:成长性;能力提升;职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G 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7)04—0433—03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我国各地政府和各行各业纷纷推出了更新换代、腾笼换鸟的提升和转型计划,机器人、互联网、信息化等科技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呈现出了明显的新时代特征,对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也为培训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2016年人才发展协会(ATD)国际会展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召开,会议提出和分享了培训在推动绩效改进、领导力发展、项目设计、学习技术等方面的一些新理念和研究成果,从战略的高度和全球的视野提出了培训行业和企业学习发展的趋势与内涵。笔者从职业成长性的角度出发,结合西安科技大学近几年培训工作的实施情况,在培训项目设计和实施方面,得到一些启示和经验。
1影响培训效果的几个因素
1.1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是培训工作的客体和接受者,来源一般有2种,一种是主办单位围绕某一主题从全国或者行业经过公开报名产生的,一种是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派出的。大部分学员的学历层次、专业知识、年龄结构都不相同,学员本身对于培训项目的积极性和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学员之问的差异性都会对培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1.2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是培训工作的载体和传递者,有的是主办院校根据社会需求自行设计的,也有校企双方根据实际需要共同研讨的,但都侧重于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提升,其课堂组织形式和设计与普通高等学校完全不同,培训内容与学员需求和实际工作的契合度、培训内容的实时性与实用性等要素,都会对实现培训目标产生直接影响。
1.3培训环境
培训环境包括教学、实践、研修、住宿、餐饮、休闲等,有条件的也可以提供信息检索、图书借阅等设施,良好的培训环境应该具有教学功能健全、食宿环境优良、交通便利等特点,适当和健康向上的休闲放松能有助于培训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2基于成长性的培训项目设计理念
2.1以职业能力成长为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人的需求层次论,把人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成长需求2种,成长需求包括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体现成长性价值的内在需求,从而可以引申出职业能力成长中认知、提升和自我实现3个阶段或者3个要素,并以之作为培训项目课程设计的理论指导和出发点。
2.2以知识传达和能力提升为中心
与传统课堂相比,新的培训项目主体不再是教师或者学员,而是知识和能力。所有的课程建设都围绕知识传递与能力提升这一核心任务来展开,课程建设也不仅仅只局限于教师和教室,而包括教材、手册、指南、讨论、研修、报告、考核等所有环节,课程平台也从原来单一的多媒体教室推广到专业认识(体验)室、虚拟实验(实践)平台、现场情景教学点等。
2.3以伙伴型学习关系为纽带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由于参加培训的学员大部分都具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所以学员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只是同学关系,将建立成为一种伙伴型的学习关系,班级也从原来单一的生活团体转变为学习型社区,学员在原来生活相互帮助的基础上,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通过团结协作和相互学习,共同完成课程设计的各项任务,实现各有所获、共同进步。
3基于成长性的培训项目设计要点
3.1以技能成长阶梯为课程节点
在新的培训项目设计中,不再以课程章节作为课程节点,而以知识传递和学员能力提升作为课程节点。把原有的知识离散化,并根据学员职业能力要求和课程设计需要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新的课程体系。如在原有的安全生产培训中,将危险源辨识、安全管理、应急预案设计、事故应急救援、法律实务、媒体应对与舆情控制等知识,以实际案例发展为主线进行串联,形成新的知识集合,帮助学员学习、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比原有的理论授课更受学员欢迎。
3.2以经验丰富的专家为研修导师
在原有的培训体系里,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教学经验,形成个人稳定的教学风格。但在新的培训项目中,教师不再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将一节课按照5~10分钟划分为时间进度条,每一部分完成一个知识点任务,通过课堂设计和知识本身来吸引学员,教师主要引导课程进度和处理学员提出的问题,响应学员对知识点从不同角度的理解和质疑,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实践效果看,高校理论教师和企事业单位资深专家的结合,有助于推动培训课程正常进行,取得更佳的培训效果。
3.3以知行合一为抓手
在新的培训项目设计中,除了教师的理论授课以外,还可以通过案例、实战、辩论等多种方式,组织学员通过自学、查找资料、设计方案、实践体验等方式,获得能力的提升。所以,相应的实践和支撑平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培训中心可以联系相应的企业单位,建立现场教学和情景教学基地,也可以通过现代互联网和动画技术,建设交互式、导引式、游戏式的虚拟实践项目,也可以在校内建设融仿真、实践、教学、体验为一体的体验室和实践基地,引导学员知行合一,通过各类实践研修,获得职业能力与素养的真正成长。
3.4以能力实现为考核手段
考核是指导学员开展各项工作的风向標,原有的笔试和撰写论文等方式,无法考察出学员的真正水平和培训的实际收获。在新的培训项目设计中,引导学员根据项目设计和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一开始就进入到考核环节,通过教师引导、相互讨论和学员自身的思考,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或者改进方案。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员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对学员实际工作产生正向效果。
总之,培训项目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提升学员职业能力和素养作为培训目标,从人的成长性出发,使培训课程更加贴近学员、贴近工作和贴近社会需求,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成长性;能力提升;职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G 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7)04—0433—03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我国各地政府和各行各业纷纷推出了更新换代、腾笼换鸟的提升和转型计划,机器人、互联网、信息化等科技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呈现出了明显的新时代特征,对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也为培训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2016年人才发展协会(ATD)国际会展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召开,会议提出和分享了培训在推动绩效改进、领导力发展、项目设计、学习技术等方面的一些新理念和研究成果,从战略的高度和全球的视野提出了培训行业和企业学习发展的趋势与内涵。笔者从职业成长性的角度出发,结合西安科技大学近几年培训工作的实施情况,在培训项目设计和实施方面,得到一些启示和经验。
1影响培训效果的几个因素
1.1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是培训工作的客体和接受者,来源一般有2种,一种是主办单位围绕某一主题从全国或者行业经过公开报名产生的,一种是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派出的。大部分学员的学历层次、专业知识、年龄结构都不相同,学员本身对于培训项目的积极性和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学员之问的差异性都会对培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1.2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是培训工作的载体和传递者,有的是主办院校根据社会需求自行设计的,也有校企双方根据实际需要共同研讨的,但都侧重于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提升,其课堂组织形式和设计与普通高等学校完全不同,培训内容与学员需求和实际工作的契合度、培训内容的实时性与实用性等要素,都会对实现培训目标产生直接影响。
1.3培训环境
培训环境包括教学、实践、研修、住宿、餐饮、休闲等,有条件的也可以提供信息检索、图书借阅等设施,良好的培训环境应该具有教学功能健全、食宿环境优良、交通便利等特点,适当和健康向上的休闲放松能有助于培训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2基于成长性的培训项目设计理念
2.1以职业能力成长为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人的需求层次论,把人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成长需求2种,成长需求包括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体现成长性价值的内在需求,从而可以引申出职业能力成长中认知、提升和自我实现3个阶段或者3个要素,并以之作为培训项目课程设计的理论指导和出发点。
2.2以知识传达和能力提升为中心
与传统课堂相比,新的培训项目主体不再是教师或者学员,而是知识和能力。所有的课程建设都围绕知识传递与能力提升这一核心任务来展开,课程建设也不仅仅只局限于教师和教室,而包括教材、手册、指南、讨论、研修、报告、考核等所有环节,课程平台也从原来单一的多媒体教室推广到专业认识(体验)室、虚拟实验(实践)平台、现场情景教学点等。
2.3以伙伴型学习关系为纽带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由于参加培训的学员大部分都具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所以学员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只是同学关系,将建立成为一种伙伴型的学习关系,班级也从原来单一的生活团体转变为学习型社区,学员在原来生活相互帮助的基础上,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通过团结协作和相互学习,共同完成课程设计的各项任务,实现各有所获、共同进步。
3基于成长性的培训项目设计要点
3.1以技能成长阶梯为课程节点
在新的培训项目设计中,不再以课程章节作为课程节点,而以知识传递和学员能力提升作为课程节点。把原有的知识离散化,并根据学员职业能力要求和课程设计需要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新的课程体系。如在原有的安全生产培训中,将危险源辨识、安全管理、应急预案设计、事故应急救援、法律实务、媒体应对与舆情控制等知识,以实际案例发展为主线进行串联,形成新的知识集合,帮助学员学习、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比原有的理论授课更受学员欢迎。
3.2以经验丰富的专家为研修导师
在原有的培训体系里,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教学经验,形成个人稳定的教学风格。但在新的培训项目中,教师不再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将一节课按照5~10分钟划分为时间进度条,每一部分完成一个知识点任务,通过课堂设计和知识本身来吸引学员,教师主要引导课程进度和处理学员提出的问题,响应学员对知识点从不同角度的理解和质疑,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实践效果看,高校理论教师和企事业单位资深专家的结合,有助于推动培训课程正常进行,取得更佳的培训效果。
3.3以知行合一为抓手
在新的培训项目设计中,除了教师的理论授课以外,还可以通过案例、实战、辩论等多种方式,组织学员通过自学、查找资料、设计方案、实践体验等方式,获得能力的提升。所以,相应的实践和支撑平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培训中心可以联系相应的企业单位,建立现场教学和情景教学基地,也可以通过现代互联网和动画技术,建设交互式、导引式、游戏式的虚拟实践项目,也可以在校内建设融仿真、实践、教学、体验为一体的体验室和实践基地,引导学员知行合一,通过各类实践研修,获得职业能力与素养的真正成长。
3.4以能力实现为考核手段
考核是指导学员开展各项工作的风向標,原有的笔试和撰写论文等方式,无法考察出学员的真正水平和培训的实际收获。在新的培训项目设计中,引导学员根据项目设计和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一开始就进入到考核环节,通过教师引导、相互讨论和学员自身的思考,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或者改进方案。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员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对学员实际工作产生正向效果。
总之,培训项目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提升学员职业能力和素养作为培训目标,从人的成长性出发,使培训课程更加贴近学员、贴近工作和贴近社会需求,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