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月,那青春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fy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路边旧书摊淘到徐铸成先生的《旧闻杂忆》一书,一口气读完,收获颇为不小,不止增长见识,而且对民国时期的大学有了进一步认识,而感触尤深者,则是清华大学与武汉大学学生爱国热情与不惧权贵的态度。
  在《罗家伦与吴南轩》一文中,作者谈到清华学生与国民党官僚及校长所作的斗争,尤其是学生会主席张人杰当面回击张继的例子,十分精彩:
  有一天,时任北平政治分会主席的张继,到清华去视察,并在大礼堂演讲,他上来就说,清华有这么考究的房子,这样好的设备,一年花了这么多钱,却没有造就出一个有用的人才,“试看,我们的各部部长中,有哪一个是从清华毕业出来的?”当时,台下的学生听了个个怒火万丈。张讲完后,学生会主席张人杰接着说:“听了张主任的训话,我们有一个疑问,不知所指的人才,是按什么标准的?如果按学识、专长和成就来说,清华的毕业生中,却不能说没有。”他接着列举了科学、技术、工程、建筑各方面杰出知名人士的一大串名单,然后说:“就连孙中山先生陵墓的建筑图案,不也是清华毕业生设计的么!如果人才是指黨棍和官僚,清华的确一个也没有。”这一番话,立即爆起雷鸣般掌声,真是“经久不息”。把张继“鼓”得两脸通红。他却也能屈能伸,立即当众承认自己“失言”,总算找到了下台的台阶。
  此则逸事,以前在他处也读到过。徐先生是记者,更印证了此为不虚。尤其是后面张继“立即当众承认自己‘失言’”,还是第一次看到。
  另一则是关于武汉大学学生与张学良的。在《珞珈山与张学良》中,作者写自己于1934年的某天去武大采访的见闻:
  那是因为听说张学良将去视察,想乘便采访一些新闻。想不到却碰上一个十分意外的场面:好几辆小汽车刚驶到运动场大门前停下,张学良跨下车子,还没有来得及步上台阶,忽然,所有大楼的窗子同时推开,每个窗口探出二三个人头,同时高喊“不抵抗将军,快打回东北去!”喊罢,人头缩进,窗子乒乓乓乓关上了。当时,我看到张学良脸色煞白,恭迎如仪的武大校长王星拱等也手足无措。张学良定了神后,立即制止随行的卫士不许妄动,并再三嘱咐王星拱等,对此事不要追究。关照完后,他就乘车回去了。
  这则逸事尚是头遭读到,至可宝贵。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与不惧权贵之精神溢满纸上。
  读完这两则趣闻,我不禁深深为当年青年学子的气概所折服。無论哪个时代,青年学子总是朝气、好奇心与追求真理的代名词。
其他文献
有则生肖故事,说动物们经过多次角逐,决出了12生肖。后边的10个座次,也排定了,只剩最活跃的老鼠和任劳任怨的老牛,没有分出谁一谁二。憑人缘和实力,胜败应该没有悬念。  比赛开始,一街人看到老牛四平八稳地登场了,想起它耕田、拉磨和驮重物,无不心怀敬意。老鼠呢,影子也没寻到。忽然,墙角边“嚯——”一声,老鼠斜里跳上了牛背,引出一街哄笑。老牛有些不自在,抖抖身子,又甩甩尾巴,想让它下来。老鼠愿意吗,顺着
期刊
四时八节走亲访友之外,庄稼人从早到晚在田地里播种耕耘,不大出远门,一来是钱短,路上花销不起,二来农活缠人,摊不起闲工夫。庄子里个别“不成器”的瘦鬼,动不动背个鸡笼匆匆上路,捏锄扶犁的人们便赠他一个头衔:二流子。让那封号鸡毛似地沾着他的鸡笼,轻飘飘、晃悠悠地远去。  旷野路平,自从单车(自行车)兴起以后,情况有变。自行车上,常见那些喜期在即的恋人或新婚燕尔的小两口。他们心照不宣,喜欢同骑一辆车子出门
期刊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即宇宙所有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的力作用着,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力量。其实,何止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量,就是人的精神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量。而这种精神引力有以下规律:  一、两个精神个体之间,必是同质方能相吸。  二、精神引力不受时空之限制。  三、相互排斥也是引力之一种形式。  四、精神引力推动人类思想之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五、精神是高
期刊
人活一生,所做的大小事情不可胜数,但千头万绪的人生,归根结底只做一件事:选择。  人生的一头一尾,大都由别人为你做选择;而中间漫长的生命旅程,就由你自己作抉择。尤其在重要的人生十字路口,你的选择关乎成败荣辱、一生幸福。  18岁成人、投身高考,是报考国内学校还是出国留学,你要作选择。读完大学,是立马工作,还是考研、读博,或出洋深造,你又得选择。  结束学业、踏入社会,不论土博士、洋海归都要找份工作
期刊
杨建民先生这部《昨日文坛的别异风景》,单是书名,便让人眼前一亮。阅读起来,宛如进入一座艺术、文化殿堂,乱花迷眼,五彩缤纷,如饮甘霖,给我莫大的阅读愉悦和精神享受。  这部书稿,凡40篇,30余万字。时间从上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肇始,直到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跨越半个多世纪,人物涉及中国现代文化史文学史近百位名人巨匠: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叶圣陶、巴金、沈从文、丁玲、郑振铎、夏衍、朱自清、闻
期刊
开篇之前,先讲三个小故事。  故事一:有一对情侣,女的春节小长假的时候去外地与男友小聚。闺蜜听说她是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硬座赶去的,便“关切”地说:“嗨,要换了我男友,他一定会让我坐卧铺去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女友原先还很甜蜜的心情一下子好似被人用冷水从头浇到脚底,以后的几天里她再也甜蜜不起来。  故事二:有个女鞋匠在弄口摆了个摊,中午时分,她男人送饭来,嘴里还不停地赔不是说自己来迟了。那女鞋匠
期刊
我是学营养学的博士,但工作以来,我一连三次被“炒鱿鱼”,我接受不了。  刚刚毕业时,我被分配到一家国营食品厂。每天上班,換上白衣,我到各部门、各车间走一圈,然后的六个小时,我只能靠打电话、看报纸、写工作日志、喝茶、打招呼度过。上班才两个来月,我们厂的贷款到期了,厂里经营又一直不景气,只好让40%的人另谋生路。厂长很客气地说:“黄博士,是我不好,当初要你,我们是想对上有个交待,您毕竟是博士。我们这么
期刊
我曾经在故乡的县政府工作过几年,听说两位当年的老领导退下来了,便趁晚上的闲暇时间去拜访。  他们都曾经任过副县长,当年都是县里炙手可热的人物。没想到退休后两位的状况却截然不同。其中一位在职的时候分管经济,没有什么特长和爱好,连养鸟钓鱼也不喜欢,退休后不是抱怨过河拆桥的小人,就是抱怨人走茶凉的势态炎凉。看着眼前唉声叹气的他,我无法相信,他就是我印象里那个生机勃勃的老领导,那个当年干起工作来人称“拼命
期刊
张炜的《游走:从少年到青年》是一部自传性的散文集,记录的是作者从少年到青年时代那段最艰苦,也是最欢乐的青春岁月中的趣事。走过人生几十载,阅历增多,青少年时期那段苦难艰辛的生活,也逐渐沉淀为人生最朴素丰厚的一页,将欢乐纯真归还给青春。不同于厚重的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中那个严肃深沉的张炜,《游走》更似一位长者在午后书房中,伴着一杯清茶,叙说过去的故事,轻松风趣,又带给人以深思。  《游走》一书
期刊
已经很久没有读过如此温暖的文字,有股清澈透净的力量涌入心田,质朴无华,而又掷地有声。像冬日里的一杯温开水,从口腔里慢慢滑入食道,落定在胃里,暖胃暖心。亲情,也是如此,如白开水一样不可或缺,也同样,让你容易忽略,只等渴了的时候,才想起一旁的它。不过,开水会冷,亲情从不会冷却。  九个作者:唐七公子,青衫落拓,自由极光,凌草夏,浅白色,王臣,云狐不喜,一夏,乔伽。九个温馨的亲人共处与任性的离别故事。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