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风信子之名,海归女孩的生命伴舞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io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廷顿舞蹈症是世界罕见病中的一种,具有50%的遗传概率,患者发病多在30~50岁,一旦发病,生命周期就只剩下10~20年,而能够生存20年的患者极少。目前医学界对亨廷顿舞蹈症尚没有治愈手段,患者发作时四肢不停挥舞,后期会丧失语言能力、行动能力、吞咽能力,直至死亡,对所有患者而言,这就是一场致命的舞蹈,也是家族的魔咒。
  一个家族的魔咒
  曹茜没有见过自己的外婆,听妈妈说,外婆在安徽安庆的老家是远近闻名的贤惠女子,干农活、操持家务都是一把好手。但在去世的前几年,外婆突然染上了一种怪病,走路不稳、好忘事,家里人都以为那是因为外婆年龄大了的缘故,并没太在意。后来,外婆会毫无征兆地手舞足蹈,家人才觉得有些诧异,但也只是诧异而已。最后,外婆瘫痪在床上,无法自理。一直到外婆去世,家里人也没弄清楚她真正的病因。家人怀着悲伤的心情料理完外婆的后事,继续平静地生活,但当时大家都不知道,一个家族遗传的魔咒像乌云一样,向他们悄悄笼罩下来。
  外婆一共有4个孩子,他们是曹茜的妈妈、舅舅和两个姨妈。当两个姨妈先后出现和外婆一样的症状时,曹茜的妈妈也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她们先后去世,所有的家人依旧没去深究这个谜团———这到底是什么怪病?
  此时,曹茜已经长大,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在英国期间,曹茜有时候会没来由地心慌,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但又无法说清到底是什么。爸爸妈妈总安慰她说:“我们都挺好的,你安心读书,不用太记挂我们。”
  2009年,曹茜顺利地拿到了硕士学位,并在英国找到了实习工作。她兴奋地打电话给妈妈报喜,电话却是爸爸接的。电话里,爸爸说:“你妈妈最近有点不舒服,总是记不住事,可能我们都老了,这也正常,看到你这么有出息,我们真为你高兴啊,你是我们的骄傲。”
  曹茜不知道,其实她妈妈已经中了魔咒,病魔正在一点点地蚕食着她的生命。
  两年时间,曹茜妈妈的身体反反复复,时好时坏,好忘事,时不时抖动四肢,有时候连东西都拿不稳。2010年7月,曹茜决定回国发展,同时也便于照顾妈妈。订好机票,她打电话给爸爸,爸爸说:“那咱们在上海见面吧,我正好带着你妈去上海看世博会。”“妈妈的病情怎么样了?”曹茜焦急地询问。“我们见面再说吧!”电话那头,爸爸的声音充满了疲惫。
  做妈妈的坚强伴舞者
  上海,某连锁酒店的大堂里,曹茜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爸爸妈妈。爸爸扶着步履蹒跚的妈妈走进酒店大堂时,曹茜一下就愣住了。才两年没见,妈妈一下子像老了十岁似的,身躯佝偻,两鬓也生出了白发。



  “这两年,我带着你妈妈四处看病,之前在广州经过基因检测才确诊了,你妈妈患的是亨廷顿舞蹈症。”安顿下妈妈,爸爸疲惫地说。这是曹茜第一次听说亨廷顿舞蹈症,入夜,爸爸妈妈都睡下后,曹茜一个人出门,找了一家网吧。
  网上资料显示,亨廷顿舞蹈症属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脑变性部位广泛,尤以尾状核的萎缩明显,是一种罕见的特发性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痴呆和舞蹈样动作……资料一页页在曹茜眼前刷过,一个针对整个家族的魔咒渐渐清晰起来,她用力擦掉泪水,逼着自己继续搜索,直到第二天黎明,她才回到酒店。
  酒店房间里,爸爸妈妈还没起床,曹茜默默地站在门外。她知道,这一刻推开房门,她将义不容辞地成为爸爸妈妈的依靠。她要陪着妈妈,就算是致命的舞蹈,她也要帮妈妈点亮生命的希望,做妈妈坚强的伴舞者。
  此后,曹茜便奔波在各大医院间,对亨廷顿舞蹈症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曹茜听说对亨廷顿舞蹈症非药物治疗的关键是护理条件,适当的劳动和体育锻炼可以减缓病情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她便买来老年跑步机和动感单车,让爸爸每天监督着妈妈锻炼。为了防止妈妈摔倒,她还特意用沙发和抱枕把器械围了起来。为了让妈妈锻炼上肢,她专门定做了哑铃。三年下来,妈妈举起的哑铃重量竟然奇迹般地增加到两公斤,一直以来的失眠也得到了缓解。要知道曹茜在上海见到妈妈时,她连走路都必须要有人扶着,而现在已经能自己拎着西瓜回家了。
  点燃生命之火
  一次偶然的机会,曹茜在网上发现了一个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的QQ群,群里有100多位群友,她这才知道,自己并不孤单,国内还有这么多同病相怜的人。起初,进群只是为了找一种归属感,她希望能和病友以及病友家属们相互交流些感想或护理经验,但她很快发现,这个群虽然有100多人,却并不活跃。于是她想到做一个调查,看看其他患者和家属的情况。
  调查问卷做好后,她先是发在群共享文件里,但一段时间后,下载的人寥寥,更别说填好后回传的了。于是她就逐一给群友发,结果别人都以为她是骗子或有什么其他目的。“你是谁啊?别来烦我!”“我们不需要你介绍特效药,很多人上过当了!”
  面对群友的不支持,曹茜在群里详细说了妈妈的病情,还主动介绍了自己的护理经验以及她在国外网站上查找到的最新资料。渐渐地,有群友主动向她咨询,她也慢慢成了群里最受关注的人。
  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曹立是曹茜接触最多的一位国内研究亨廷顿舞蹈症的专家。曹茜和他提起这个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的QQ群时,曹立医生说:“我们可以借这个机会,把大家聚集起来,系统地给患者和家属提供一些帮助。”曹立医生的话激起了曹茜的共鸣。目前,国内很多患者对亨廷顿舞蹈症并不了解,即便被确诊,病患家属对护理、对病患心理健康建设等方面的知识也知之甚少。建立一个公益组织,为亨廷顿舞蹈症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科普,交流国内外最新医疗信息,以及对接医疗服务,正是现阶段大家最需要的。
  回到家,曹茜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妈妈,妈妈笑着说:“好啊,这个公益组织办起来,我第一个参加,就算是为了给病友们做个榜样,我也要好好地活着。”看着女儿转身的背影,曹茜妈妈的心里却五味杂陈。自从自己被确诊后,女儿带着自己全国各地求医问药,牵扯了大量精力,也耽误了大好前程,曹茜妈妈还有一个更大的忧虑———自己是亨廷顿舞蹈症患者,女儿是否也遗传了致病基因?现在的科技水平,可以利用基因技术检测出患者子女是否存在致病基因,但大多数患者子女都不愿接受该项检测。因为就算检查出结果,亨廷顿舞蹈症在现阶段也是无法治愈的。曹茜和那些患者子女一样,也不愿去做这项检测,“过好每一天”成了她的口頭禅。
  2016年年初,全国首个亨廷顿舞蹈症的公益组织“风信子关爱”正式成立,曹茜是该公益组织的发起人,并成为唯一一位专职人员。曹茜说,在花语里,风信子的寓意是“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富人生”,这也正是她想对所有病人以及其家属说的话。
  “风信子关爱”成立后,便成了亨廷顿舞蹈症患者及家属的信息交流中心。2017年12月10日凌晨,曹茜在网上发布了一则来自海外药企Inois的消息,消息称:该企业针对亨廷顿舞蹈症的基因治疗HTT-Rx试验成功完成,这代表着人类在战胜亨廷顿舞蹈症的战役中,又取得了一次阶段性胜利。
  消息一发布,在国内亨廷顿舞蹈症患者以及家属中引发了海啸一般的巨浪。他们不顾夜的深沉,有的立刻起床上网查看详情,有的抓起电话相互转告,因为这则消息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希望和新生!
  看着一下沸腾起来的QQ群,曹茜百感交集。虽然试验成功了,但真正进入治疗环节,患者以及家属们还需要漫长的等待。但是,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
其他文献
秋末,植物们几乎都卸下果实和叶子,走向了沉寂。大地的归大地,粮仓的回粮仓。麦子却整饬一番,悄没声儿地走向田野,重新出发了!  麦籽入土,秋风里四五天,化作芽苗,钻出来,像土地娇嫩的话语;绒绒绿,一直绿到人的毛孔里,让人心里的芽儿也一拱一拱地发痒。  不得不说,麦苗真是掌控大自然心理的高手。万物凋零之际,它“哗”一下铺展如此动人的细节。我们的情绪就这样被感染了,操控了。  不就是冷点吗?视野里尚有绿
期刊
2014年,我辞去国外的工作回国,考入某博物馆。入职前,给原公司领导打了个电话。领导热情地询问如今在哪“发财”,我说在博物馆,电话那头的惊讶和不解我至今记忆犹新:“什么?博物馆?!年纪轻轻怎么干了这个啊!养老吗?”言下之意,博物馆是一个钱少、人闲、没前途的所在。我笑了笑,平静地回答:“是因为喜欢,我适合做这个。”领导叹道:“可惜了,收入不说,你的专业、你的阅历,不都白费了吗?”  领导口中的专业和
期刊
我儿子不是那种生下来就很聪明的孩子,也没有乖巧的性格,他能在学校里稳坐第一名,也不是依赖我和他妈妈都是老师,完全在于我的“打”。很多家长调侃我:“没有坏孩子,只有‘不打’而娇宠出来的坏孩子。”这不,儿子又在“找打”了。  刚开学一个多月,儿子和班里的小杰打了一架。接到班主任张老师的電话,我放下手里的活便赶到了学校。比起上次不做作业的后果,这一次事情似乎要严重得多,因为小杰的面部被儿子抓伤了。得知是
期刊
周末和同事去看了电影《奇迹男孩》,被剧中10岁的小男孩奥吉深深感动。奥吉和正常孩子不同,他一生下来就面部畸形,像极了一只鹰嘴龟。母亲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全职在家给予他最好的照顾和教育,但在奥吉10岁时,父母觉得再也不能让他与世隔绝,于是决定把他送到学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之前的奥吉外出时,总喜欢戴着宇航员面罩,他不喜欢别人看到他时表现出的那种惊愕的表情,但在上学的这天,他不得不脱下面罩,拖着瘦小
期刊
怎样活才是幸福人生?  电影《无问西东》告诉我们,无论外境多么纷扰,愿你选择心中那個始终如一的声音。选择真实,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无怨无悔无憾,可谓幸福人生!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期刊
文岚姐:  你好!我和男友都是95后,他是外地人,在南京工作,一直借住在朋友家,原本是短期借住,但到如今,也住了快一年了。我是南京本地人,跟父母一起住。我们两个约会仅限于吃饭、看电影,就没有更多生活层面的交流和互动了。我们俩是奔着谈婚论嫁去的,过年后本来打算买房的,结果算来算去,房价太高,买不起。他就说,要不先租房吧,我说可以。然后他出去找了两次房,一次是租金太高,一次是房子太差,这以后就再也没听
期刊
黑框大眼镜占去了半张脸,笑时大嘴一咧,阳光跳上了嘴角,栗棕色的短头发一甩,充满动感与活力。这个酷炫又呆萌的大男孩就是我表弟。当他在我们当地电视台分享自己和垃圾的故事时,一座城的亲友都轰动了。  表弟出身于优裕的家庭,就读名校。大学毕业,轻松考取了公务员。可是他很快意识到沉闷枯燥的机关无法盛放他青春的激情,于是果断辞职,执意外出寻梦。结果小区大门还没出,就被姨妈给“拎”回了家。  “你不是要酷要炫吗
期刊
作为北大考古专业的学生,奚牧凉却一直做着在别人看来不务正业的事情。在大学时代,他是校园剧社的社长,同时还是资深观众,写戏剧评论,是编辑们争抢的剧评人。  当同学们都忙着写考古论文的时候,他却玩起了公众号。同样是不务正业,这个叫“挖啥呢”的微信公众号让他获得第五届“发现中国·李济考古学奖学金”,还拿到了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众考古奖提名奖”的肯定。  混进考古圈的90后戏剧人  奚牧凉对戏剧的爱好可
期刊
镜头前的她扎着丸子头,与视频直播间的无数其他主播似乎没有多大区别。可是一开口,你会发现她咬字不清晰,发音大多只有平音,似乎还有點儿“大舌头”,“说话”对于她来说就是一项超越极限的任务。然而就是这个在十六岁之前不知道声波跳动的意义,不知道嗓子如何振动出美妙声调的女孩子,却成了网络直播界的一股清流。  时时刻刻不停学说话  蕾欧娜1990年10月22日出生于上海浦西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一度在她身上
期刊
古人常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又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古时候的乡愁一部分来源于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更大一部分是被迫的、不由自主的乡愁。那么,作为现代的80后、90后有没有乡愁,他们的乡愁又是怎样的呢?  《20岁的乡愁》能够为我们解读真切而多元化的答案。这是一本关于“乡愁”的合集,借由16个平凡人经历过的人生,拼凑时代面貌,借此,我们可以一窥这代青年人的“心灵史”以及“精神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