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选址有些特殊。从地图上看,杨浦区西边是以“复旦全球创新中心”“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大连路总部研发基地”为支撑的创新经济走廊,中部正在构筑“创客生态社区”,东边是创新企业和人才集聚的“滨江国际创新带”。
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原副校长冯晓源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这里可以说是上海市中心科创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了。”
这是一所特殊的学院,上海市政府官网的表述是,“此学院的建成进一步推进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国家创新型城区、更高品质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三區一基地’的建设。”
2018年10月21日,首届开学典礼上,杨浦区政府及相关上海各委办局官员纷纷站台,这所“没有围墙、非传统教学的创新创业大学”自成立开始便备受瞩目。
根据上海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建设杨浦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要系统推进杨浦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集聚资本、人才、技术、政策等优势资源,探索形成区域性的创业创新制度体系和经验,率先建成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万众创新示范区。
解决现实痛点
“国内顶级导师,超过100家企业辅导经验,专注于解决处于探索阶段企业的关键问题。3个月学习时间内累计学习超过100小时,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请谨慎选择。”
2018年7月,寰钛教育现任CTO韩泽耀收到了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的微信推送。“几年来,我们接触过不少号称‘孵化器’‘加速器’的项目”,但这一次韩泽耀脑海里一下子浮现出“黄埔军校”四个字,“这是一个能产生明星企业和企业家的平台。”
敏识科技总经理赵丽娟收到招生简章的时候感觉类似。作为注册地在杨浦区的初创企业,“我们的成长一直受到区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在人工智能人脸识别领域,敏识科技已经完成早期技术积累,正急需进一步拓展渠道,得到市场认可。赵丽娟立即填写了报名申请。
在杨浦区大学路322号由老厂房改建成的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办公楼里,赵丽娟通过了入学面试,成为首批学员。
“当时最苦恼的就是企业股权架构该怎么搭建,快速发展过程中怎么留住核心人员。”赵丽娟告诉本刊记者,“之前也学习过很多模式,但不知道怎样才是最符合自己公司的。”
针对学员的现实痛点,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分别开设“薪火计划”和“添翼计划”两个班级。“薪火计划”面向目标市场基本确定、产品和服务初步成型的初创企业,专注解决探索阶段企业的关键问题;“添翼计划”针对已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成熟发展型企业,主要解决企业市场快速扩张和企业规模化问题。
“双创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走出高校后,这些创业者最需要的也不再是一个讲解理论的培训班。”
“30多门核心课程,涵盖政策、公司、创始人以及团队发展四大维度。”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教务长顾云深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科创板IPO估值体系、拟上市公司财税规范常见问题及对策、内控建设、公司治理结构的搭建和优化,等等。
“一天之内,除了有大课堂授课,还有路演、导师单独辅导、创新标杆企业参访等形式,通过滚动授课和按需自选的方式,满足各类创业者的需求;每个月还按照不同主题进行教学,有创新模式主题月、互联网金融月、大数据主题月、园区发展月等。”顾云深说。
“老师们帮我分析,从我们公司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股权还不能太分散。”赵丽娟说,“回去之后我们便制订了相应的股权激励计划。”
“双创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走出高校后,这些创业者最需要的也不再是一个讲解理论的培训班,他们或许面临资金、人才、政策法律、技术壁垒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精准诊断、精准对接、精准赋能,提高双创要素配置效率。”冯晓源说。
“要成为一面旗帜”
“两年前的筹建过程中,曾有人质疑杨浦区已经有众多创业培训机构,为什么还要专门办一个双创学院。”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执行院长杨苓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事实上,作为上海中心城区中每年新成立企业数量最多的区域,杨浦区这几年一直致力于成为上海创新最活跃、创业最易成功的地方。
2016年,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名单公布,杨浦是上海唯一的区域示范基地;2017年,杨浦在首批区域双创示范基地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三;2018年,杨浦首次承接全国双创周主会场活动,举办首届上海杨树浦国际创新论坛、全球创业周中国站……诸多“首个”的背后,是杨浦区政府对双创提速的雄心。
另一方面,从2016年到2017年底,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区域示范基地已增加到60多个,面对众多竞争者,杨浦也感觉有压力。
比如,杨浦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领军企业还不够多,仍然存在双创企业“易活难大”的问题;虽然产生了许多细分市场领域的优秀中小企业,但类似小米、大疆这样能够在新兴产业领域占据领军地位、引领示范效应的明星企业较少。
在此背景下,杨浦区于2017年底联合区域内的复旦、同济、上海财大、上海理工等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以打通双创服务“最后一公里”。
2018年1月,区委书记李跃旗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说,“杨浦要成为上海创新创业的一面旗帜。既然是旗帜,就要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筹建过程中,区科委、科创集团、税务局、人社局、司法局等各部门都表示将为学员企业提供创新服务绿色通道,尝试开展法律风险诊断等集成式服务。 “本着避免存量同质化竞争、不做形式化平台的原则,我们在规划设计五角场双创学院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方式上做了诸多创新设计。”冯晓源说,最后形成的一致观点是:一定是非学历教育,以开放式的合作平台布局、开创性的企业辅导方式、实践型的课程设计方案,从创新、资本、知识、科技和人才五个要素层面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启发、分享、牵线、协作、转化五个途径进行精准赋能。
随着“薪火计划”“添翼计划”的顺利推进,双创学院也不断根据学员、导师的反馈进行调整。“早先我们认为应该一碗水端平,但是服务要做深、做透,服务对象势必要聚焦。”杨苓分析,“想法改变后,首先要缩小服务范围,优选杨浦以及周边地区最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实施赋能。”
“高校教育赋予学生很多创业的基因,但缺乏的是如何将创业者的能力继续提升。作为双创‘新物种’,我们学院的目标就是要把创业者培养成企业家。”冯晓源说。
“所以,对于外界的疑问,我们的回答是:区别于现有的高校EMBA、商学院、社会培训机构、创业孵化器、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咨询服务公司等其他各类型服务机构,我们学院是一个各种创业资源的对接平台。”杨苓说。
“生态圈”比钱更重要
對于创业者和创业项目而言,“创业生态圈”在某种程度上比“钱”更重要。
家住虹口区的韩泽耀参加“薪火计划”学习的三个月时间,每周固定一天从早9点到晚6点来五角场双创学院。“每个人轮流上台介绍自己的公司,面临哪些瓶颈,如何与市场相结合。”韩泽耀回忆,“二三十个创业大脑,加上导师,一起头脑风暴,分析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听其他学员有什么化解问题的想法。”很多创新思路、资源对接就在头脑风暴过程中产生。
第二次上课之后,韩泽耀和赵丽娟在人工智能一些具体项目上一拍即合,合作延续至今。
“在我们为创业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融资难、投融资资源信息不对称是每天都会听到的诉求。”冯晓源分析,“一个创业项目在前期可能需要近30次的陈述与问辩,才能使自己的商业模式更加清晰。”
“为了帮助创业项目精进商业模式,我们自2019年5月起开始设立‘投资人日’,增强创业项目与投资人之间的互动,力争解决创业项目的融资需求。”杨苓介绍。
“比如,在一对一环节,先根据企业所属行业方向、融资阶段等情况精选出30个以上的优质项目,并与当日驻场的投资人进行匹配。大家可以按照预约好的时间与投资经理进行深度交流。”杨苓说,之后,投资人在午餐环节评选出8个精品项目,参加下午面向各投资机构合伙人或副总裁级高管的路演,在路演过程中让投融资双方进一步对接。
“对于创业者而言,创新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探索未知与接受挑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的视野往往是狭窄的,思考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各项能力参差不齐。”冯晓源分析,“创业者必须不断地通过借鉴来提高、通过反思来调整、通过学习来领悟,最终才能激发出企业家的潜能。”
“早先我们认为应该一碗水端平,但是服务要做深、做透,服务对象势必要聚焦。”
“所以,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名称虽然叫学院,但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培训学校。我们设有固定的学期和课程,但是学院对所有学员开放更多资源,包括公开课、校友活动、专家辅导、产业沙龙、领袖训练营、主题晚宴、线上培训等各种学习交流机会,鼓励学员把学院当成创业的加油站,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习惯性地回到学院来寻求答案和帮助。”冯晓源说。“五角场双创学院将以切实为创业者解决困惑和难题为己任,责无旁贷。目前,新一期的长三角科创板预备营已于7月正式启动。”
韩泽耀在2019年3月第一期“薪火计划”结束后,仍然时常回到这栋熟悉的小楼。“每个学员都能够在这里发现和找到属于并适合自己的创业生态圈,这种感觉非常好。”韩泽耀说。
“从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这个名称来看,感觉像是一个区域性平台。”冯晓源回忆,“实际上,我们的目标不限于五角场,而是要走出上海,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