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对树人的深远意义及重要作用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20372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作家卢梭曾经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任何东西。”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因此,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孔子同样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为人师表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所以说,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立德对树人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和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的观念,具备永不为外物所动的胆魂与气概。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终生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的。“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使教师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才能使教师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会认为这样的教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是師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人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地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的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该更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五、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成为学生心目中知识的化身、智慧的灵泉、道德的典范、人格的楷模,成为社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成为莘莘学子人生的引路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因此,立德是立教之本,是树人之根,是教书育人的终极动力。
其他文献
很多人喜欢李清照的诗词,对李清照诗词的语言魅力更是感受深刻。总的来说,李清照诗词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真挚的感情  李清照的词不是靠浮艳的辞采来作装饰,而是凭着那不羁的性格和真诚的感情,直言不讳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如,《一剪梅》,短短的几句,就把那种难以排遣的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的感受点明了当时的时节已是进入到深秋,原本是为了怀人的缘故才去登舟的,而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探究性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掌握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构建探究性教学课堂时,教师要发挥教学指导作用,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方式下深入探究,进行更多的理性思考,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亲近教师,喜欢教师,从而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观奇景,赏奇俗,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小组交流讨论,体会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品味优美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三、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词人苏轼曾说“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
期刊
一、在备课中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  语文教材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铸造学生美好人格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从语言文字赏析,人物性格剖析,精辟哲理品读等方面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进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去教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待自身的理想、意志、情感等。  二、在教学目标中体现人文性的设计  要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在教学目标的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为:将文化因素渗透到知识教学之中,使学生能认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味。换言之,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不仅要掌握有价值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文化培养高尚的人格和价值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因素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采取以
期刊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较容易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知识多种多样,具有包罗万象的特征,再加之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都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不停地讲解。如此一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听得晕头转向,而且知识还只能停留在语文知识的层面上,无法更加深层次地讲解。这样的教学,不但会消耗教师的大量精力,还会让学
期刊
纵观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家各派相应而出。这种教学方法,那种教学方法,可谓说起来容易,学起来难。经过十年学习、比较、揣摩,我逐渐感到初中阶段的教学采用朗读式教学易懂好学。它既能适应当代的素质教育,又寓教于乐,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各抒己见,在朗读讨论当中学会知识、培养能力。  什么是朗读式教学呢?朗读式教学是以朗读促教学,又以教学指导正确朗读的一种教学模式。该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名著阅读得到了一定的强化,然而“名著导读”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  作为语文教师,常常慨叹,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名著是何
期刊
作文“标题”,如人“脸面”。郑板桥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对于自拟题目类作文而言,“脸面”的美丑非常重要。一个好的题目,或交代文章内容,或体现行文思路,或暗点文章题旨,或表明作者才情,能让人眼睛一亮而使作文有超群拔俗之感,它决定了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判断。  换个比方说,标题是眉眼,“题目”的“目”不就是“眼”的意思吗?标题、题目是文章和阅卷者心灵的第一接触点,是让阅卷者一见
期刊
当前,就初中课堂作文教学而言,结合教学实践,经过问卷调研,不难发现,在初中课堂作文教学中,不但以前的一些老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譬如,课堂随意性,有的缺备课,有的方式呆板,有的一言堂,等等。所存在的问题基本大同小异,都是初中课堂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初中课堂作文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改革。  一、让经典电影成为初中课堂作文教学的新鲜水  经典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