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所指的“放手”是教师有意识地消除学生的学习顾虑,通过主动下放教学权利,确保学生在宽松的课堂環境中获得最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教学“放手”的问题主要包括过度实施教学干预、过于看轻学生能力和过分依耐教学设计。改进上述问题可以实施放手让学生复习旧知、尝试解题和归纳总结等过程性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放手;问题;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2-0036-0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放手”能起到如下几方面作用:一是能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表达思考,积极探索知识,主动合作交流;二是能为学生创造更加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未知世界,催生其生成创新思考,从而发现数学的奥秘所在;三是能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元认知”功能,实现其对自我学习行为的监控,并形成认知学习的超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地、有策略地实施“放手”是其教学智慧的重要体现。
1.教师教学“放手”不够的问题成因
部分教师主动“放手”不够的主因是其缺乏“以生为本”的教学意识,表现为对学生的学习潜力认识不足,加之缺乏有效教学的手段,从而造成其紧抓教学不放手,导致教学方式选择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教师过度实施教学干预
部分教师实施教学时有时表现得不敢“放手”,时常担心教学过程会出现自身无法掌控的局面,为此,他们通过设计一些琐碎问题减少思维难度,借助“搭梯子”的方式帮助学生思考,教会一些解题套路暗示学生模仿。教师干预学生思考、包办代替学生学习所展现的教学控制式的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教学控制和干预行为,一是开放教学空间,尽量避免为学生事先搭好思维阶梯,要能使其在“最近发展区”中展开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认知思维的提升;二是教师应尽可能减少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过程的干预,让他们能自主动手、研讨与合作,促使他们能自主解决问题。例如,教学“认识周长”一课时,当教学出现三个书签情境图后,教师不能简单化的用课件直接出示书签的外围边线,这样的“包办代替”行为会降低学生的认知体验。教师应让学生自主的用彩笔描出书签的外围边线,引导学生的感知理解物体的边,认识封闭、起点和终点等概念,从而帮助认识周长的概念。
(2)教师过于看轻学生能力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有时表现得不想“放手”,其潜意识里存在不信任学生的想法,主观认为学生的能力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只有通过讲授指导才能完成任务。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师不应轻看儿童。教师应相信学生个体有着无限地潜能,要依据其生理、心理和认知的发展规律,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行为,强化自身教学管理,通过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自主地开展研究活动;要发挥数学学科的功能,唤醒学生的潜在能量,确保数学教学能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要有意识的放手,让学生学会独立完成任务,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循环往复的放手,能使学生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教学“复式统计表”一课时,教师在组织学生统计不同兴趣小组人数,制作形成四张“单式统计表”后,一般会带着学生将这些表格合并在一起,制作形成一张新的“复式统计表”。如果教师能够信任学生的能力,组织他们独立思考与小组研讨,学生们一定能够发挥个体的智慧,将这些单式统计表合并形成复式统计表。
(3)教师过分依耐教学设计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放手”。具体表现在教学中不论出现何种意外情况,教师总是按照预先的教案部署来推进教学,不能灵活的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处置教学过程,机械的“走教案”显得教师眼中无学生,给人以完成流程工序,教学进程的呆板的问题的观感。教师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变化的课堂中不断挑战自我,这样的课堂才能展现出应有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因此,教师要能把握课堂动态以及变化情况灵活处理教学预案,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状态决定教学该在哪里停留,该在哪里放手,该作哪些调整,而不是机械地执行教学任务。如,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如果教师简单的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首先,教学生如何观察量角器;其次,教学如何使用量角器量角;最后,让学生进行一些量角的练习。按照上述教学流程时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掌握基本的量角知识,但,学生会产生“为什么这样量?”“量的过程有什么注意点?”“其他学生会有哪些不同的量角方法?”等问题思考,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顾虑,进而止步不前。
2.教师实施教学“放手”的策略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主动“放手”是其掌握现代教学方式的重要表现。因此,教师要能把握过程性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尽量减少自身不必要的教学干预行为,为其提供开放的、自主化的学习时空,在过程性教学中不断培养自身敢“放手”、会“放手”、爱“放手”的教学意识。
(1)教师放手让学生复习旧知
复习旧知教学环节,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复习,只需对其划定复习的范围,提出明确的要求。其间,教师要做到“三个避免”,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行为,最大限度的展现个体的知识整理方式,确保学生复习旧知的自主性。一要避免给出整理知识的模仿参照样式,即使需要给出,也是作为一种教学的补充方式加以呈现;二要避免带着学生一步一步的整理,这会限制其思维发展。当学生缺失遇到困难需要指导时,教师首先应指导班级中的能力水平一般的学生;三要避免教学评价暗示,使学生形成回顾整理知识的套路,从而鼓励个性化的整理表达。如,教学“小数乘除法”单元复习课时,教学可以放手让学生围绕“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计算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等问题展开自主梳理,为单元计算知识的整合,训练学生计算能力做好准备,藉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解题
教學中,部分教师因为担心学生出错就采取控制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看似会了,临到其独立思考解题时就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和错误。控制式的教学能掩盖许多问题,导致教师看不到学生哪里不会,哪里掌握得还不够熟练,哪里还需小心注意等问题。对此,教师要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找出错误的根源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此强化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增长解决问题的经验。如果教师在问题解决过程的一开始就点拨帮助,不仅会降低学生的思考难度,也阻碍教学达成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因此,教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尝试的基础上,在其确实存在困难时介入教学点拨,如此才能有效发展学生个体的能力。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组织教学“画圆”的环节,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想办法利用身边可用的工具画圆,而不是强制学生统一使用圆规画圆,由此形成用线、瓶盖、胶带描圆,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从而增长学生的操作见识和技能,形成不同画圆的方法比较,使学生能在方法对比的过程中产生使用圆规画圆较为规范、便捷的认识。
(3)教师放手让学生归纳总结
部分教师因为担心浪费教学时间会用自行小结,这看似提高了课堂效率,却丧失了一次提升学生归纳能力的机会。让学”式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探究新知、复习旧知,在归纳活动中也要展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自主归纳课上所学的数学概念、规律或模型,总结探究过程所使用的学习方法,强调运用知识过程的注意点等等。要提醒的是教师要做到不顾忌学生是否能一下子说清楚、讲明白,而是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促成同伴间的互相交流、补充和完善,确保个体的归纳总结能力有所提升和发展。例如,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课始,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了“分数是什么?”、“分数有什用?”、“怎么学习分数的知识?”等研究问题猜想;课尾,教师应围绕上述学生的问题猜想,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小结,不断强化其数学理解和自我归纳能力。
总之,教师应强化自身教学“放手”的意识以落实民主课堂的要求,使学生能自主地建构知识,并不断提升个体“学会学习”的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顾争光.让智慧的鲜花开放在学生手指上[J].内蒙古教育,2014(22)
[2]林志芳.以学定教 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J].山西教育(教学),2017(01)
[3]邱学华.邱学华轮尝试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放手;问题;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2-0036-0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放手”能起到如下几方面作用:一是能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表达思考,积极探索知识,主动合作交流;二是能为学生创造更加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未知世界,催生其生成创新思考,从而发现数学的奥秘所在;三是能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元认知”功能,实现其对自我学习行为的监控,并形成认知学习的超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地、有策略地实施“放手”是其教学智慧的重要体现。
1.教师教学“放手”不够的问题成因
部分教师主动“放手”不够的主因是其缺乏“以生为本”的教学意识,表现为对学生的学习潜力认识不足,加之缺乏有效教学的手段,从而造成其紧抓教学不放手,导致教学方式选择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教师过度实施教学干预
部分教师实施教学时有时表现得不敢“放手”,时常担心教学过程会出现自身无法掌控的局面,为此,他们通过设计一些琐碎问题减少思维难度,借助“搭梯子”的方式帮助学生思考,教会一些解题套路暗示学生模仿。教师干预学生思考、包办代替学生学习所展现的教学控制式的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教学控制和干预行为,一是开放教学空间,尽量避免为学生事先搭好思维阶梯,要能使其在“最近发展区”中展开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认知思维的提升;二是教师应尽可能减少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过程的干预,让他们能自主动手、研讨与合作,促使他们能自主解决问题。例如,教学“认识周长”一课时,当教学出现三个书签情境图后,教师不能简单化的用课件直接出示书签的外围边线,这样的“包办代替”行为会降低学生的认知体验。教师应让学生自主的用彩笔描出书签的外围边线,引导学生的感知理解物体的边,认识封闭、起点和终点等概念,从而帮助认识周长的概念。
(2)教师过于看轻学生能力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有时表现得不想“放手”,其潜意识里存在不信任学生的想法,主观认为学生的能力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只有通过讲授指导才能完成任务。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师不应轻看儿童。教师应相信学生个体有着无限地潜能,要依据其生理、心理和认知的发展规律,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行为,强化自身教学管理,通过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自主地开展研究活动;要发挥数学学科的功能,唤醒学生的潜在能量,确保数学教学能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要有意识的放手,让学生学会独立完成任务,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循环往复的放手,能使学生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教学“复式统计表”一课时,教师在组织学生统计不同兴趣小组人数,制作形成四张“单式统计表”后,一般会带着学生将这些表格合并在一起,制作形成一张新的“复式统计表”。如果教师能够信任学生的能力,组织他们独立思考与小组研讨,学生们一定能够发挥个体的智慧,将这些单式统计表合并形成复式统计表。
(3)教师过分依耐教学设计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放手”。具体表现在教学中不论出现何种意外情况,教师总是按照预先的教案部署来推进教学,不能灵活的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处置教学过程,机械的“走教案”显得教师眼中无学生,给人以完成流程工序,教学进程的呆板的问题的观感。教师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变化的课堂中不断挑战自我,这样的课堂才能展现出应有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因此,教师要能把握课堂动态以及变化情况灵活处理教学预案,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状态决定教学该在哪里停留,该在哪里放手,该作哪些调整,而不是机械地执行教学任务。如,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如果教师简单的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首先,教学生如何观察量角器;其次,教学如何使用量角器量角;最后,让学生进行一些量角的练习。按照上述教学流程时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掌握基本的量角知识,但,学生会产生“为什么这样量?”“量的过程有什么注意点?”“其他学生会有哪些不同的量角方法?”等问题思考,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顾虑,进而止步不前。
2.教师实施教学“放手”的策略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主动“放手”是其掌握现代教学方式的重要表现。因此,教师要能把握过程性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尽量减少自身不必要的教学干预行为,为其提供开放的、自主化的学习时空,在过程性教学中不断培养自身敢“放手”、会“放手”、爱“放手”的教学意识。
(1)教师放手让学生复习旧知
复习旧知教学环节,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复习,只需对其划定复习的范围,提出明确的要求。其间,教师要做到“三个避免”,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行为,最大限度的展现个体的知识整理方式,确保学生复习旧知的自主性。一要避免给出整理知识的模仿参照样式,即使需要给出,也是作为一种教学的补充方式加以呈现;二要避免带着学生一步一步的整理,这会限制其思维发展。当学生缺失遇到困难需要指导时,教师首先应指导班级中的能力水平一般的学生;三要避免教学评价暗示,使学生形成回顾整理知识的套路,从而鼓励个性化的整理表达。如,教学“小数乘除法”单元复习课时,教学可以放手让学生围绕“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计算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等问题展开自主梳理,为单元计算知识的整合,训练学生计算能力做好准备,藉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解题
教學中,部分教师因为担心学生出错就采取控制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看似会了,临到其独立思考解题时就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和错误。控制式的教学能掩盖许多问题,导致教师看不到学生哪里不会,哪里掌握得还不够熟练,哪里还需小心注意等问题。对此,教师要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找出错误的根源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此强化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增长解决问题的经验。如果教师在问题解决过程的一开始就点拨帮助,不仅会降低学生的思考难度,也阻碍教学达成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因此,教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尝试的基础上,在其确实存在困难时介入教学点拨,如此才能有效发展学生个体的能力。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组织教学“画圆”的环节,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想办法利用身边可用的工具画圆,而不是强制学生统一使用圆规画圆,由此形成用线、瓶盖、胶带描圆,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从而增长学生的操作见识和技能,形成不同画圆的方法比较,使学生能在方法对比的过程中产生使用圆规画圆较为规范、便捷的认识。
(3)教师放手让学生归纳总结
部分教师因为担心浪费教学时间会用自行小结,这看似提高了课堂效率,却丧失了一次提升学生归纳能力的机会。让学”式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探究新知、复习旧知,在归纳活动中也要展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自主归纳课上所学的数学概念、规律或模型,总结探究过程所使用的学习方法,强调运用知识过程的注意点等等。要提醒的是教师要做到不顾忌学生是否能一下子说清楚、讲明白,而是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促成同伴间的互相交流、补充和完善,确保个体的归纳总结能力有所提升和发展。例如,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课始,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了“分数是什么?”、“分数有什用?”、“怎么学习分数的知识?”等研究问题猜想;课尾,教师应围绕上述学生的问题猜想,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小结,不断强化其数学理解和自我归纳能力。
总之,教师应强化自身教学“放手”的意识以落实民主课堂的要求,使学生能自主地建构知识,并不断提升个体“学会学习”的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顾争光.让智慧的鲜花开放在学生手指上[J].内蒙古教育,2014(22)
[2]林志芳.以学定教 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J].山西教育(教学),2017(01)
[3]邱学华.邱学华轮尝试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