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的家当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up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年前,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组请到了美国人丁大卫。5年前,美国青年丁大卫来到中国,在一所最普通的郊区小学教学。因为做人与教学深得人们的喜欢,他后来居然当上了校长。1998年底,想到中国西部去看一看的丁大卫到西北民族学院应聘当大学教师。
  丁大卫不是一个能侃的人,机智的主持人崔永元是这样“套”丁大卫的。“丁大卫,你去大学应聘时,是不是这样说的:‘我曾是一名小学教师,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所以来你校应聘大学教师?’没想到丁大卫这样回答:“大概就是这样的。”更有意思的是学校给大卫定的工资是每月1200元。大卫问别人,1200元在兰州是不是很高了?别人说,是算高了。于是,大卫主动找到学校要求把工资减到900元。因为他的不断坚持,学校只得给他每月950元。
  崔永元问:“大卫,你每月工资够用吗?”大卫说:“够了,我每月的钱除了买些饭票,就用来买些邮票,给家里打打电话,三四百元就够了!”
  随后,主持人让这个美国青年打开了一个我们现在都不太背的帆布袋。这是他在中国生活5年积累下的全部“家当”——
  1.一顶大卫家乡足球队的队帽。他戴着向人展示时,谁都可以看见他眼里的骄傲。
  2.一本相册。里面是他亲人、朋友,还有他教过的学生的照片。
  3.一个用精致相框镶好的一家人温馨亲昵的合影。
  4.两套换洗的衣服,其中有一件军装上衣,那是大卫爸爸年轻时当兵穿过的,整整40年了。大卫向观众展示时,很有些骄傲地说:“因为它漂亮啊!”
  5.一双未洗的普通的运动鞋。那甚至不是一双品牌球鞋,大卫将它拿出来时,说什么也不让主持人碰一下,他说:“这鞋很臭的!”
  6.几件饭盆、口杯、牙刷、剃须刀等生活必需品。
  7.一面随身带着的鲜艳的五星红旗。
  崔永元问大卫:“你怎么会时时将五星红旗带在身边?”丁大卫说:“我时时带着它,就是为了提醒自己,我现在是在中国,我要多说美丽的中文,有人到我房间里来,看着墙上挂着的五星红旗,也会缩小我们之间的差距。再说,看到这面国旗,我就会告诫自己:你现在是一位中国教师,你要多为中国教书育人。”
  当崔永元问丁大卫在中国感觉苦不苦时,丁大卫说:“很好的,比如这次你们中央台就让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来做嘉宾,而且还让我坐飞机,吃很好的饭菜。”崔永元有些不好意思地脸红了,他幽默地说:“我觉得你挺像我们中国的一个人——雷锋!”丁大卫想了想,说:“还真有点儿像。只是,雷锋挺平常的,他只是一个凭良心做事的人,这样的人不应该只有一个,每个人都应该做得到的!”他认真地补充道。
  节目快结束时,崔永元对丁大卫说:“你听到过人家对你的评价吗?”丁大卫笑笑说:“没有!”我们于是看到了这样一组外采镜头:许多丁大卫的同事、教过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在镜头前交替着出现,他们一一地说着丁大卫的可敬与可爱之处,有的人情到深处时,甚至泪盈于眶。而最后我们看到的一个镜头是:丁老师教过的那所小学的孩子们,一个个争着抢到镜头前流着泪喊:“你回来教我们吧!”
  此时,丁大卫深深地把头埋下。
  朴素平凡甚至不很英俊的美国青年丁大卫给我们上了最有教益的一课!这样的一课,我们的课本上是没有的!
   (水滴摘自《知音·女孩》)
其他文献
诞 生   坐落在里约热内卢最富有街区的公共医院,每天接待一千个病人。那些病人几乎全部是穷人,甚至是赤贫的人。   一位值班医生这样说:  “上个星期,我必须在两个刚出生的女婴中进行选择,因为这里只有一个人工呼吸器,而她们在同一时间降生,都已经奄奄一息。我必须决定让哪个活下去。”   “我有什么权力?”医生想着,“让上帝来决定吧。”   但是上帝什么都没有说。   不管选择谁,医生都会犯下一个罪行
期刊
“分道扬镳”的典故出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北魏的国都在洛阳,京兆(管理首都的长官)名叫元志。此人生性耿直,素来不肯向达官贵人低头让步。一天,他乘车上街,迎面遇上御使中尉李彪的车子。论官职,他比李彪低,按当时的规矩,他应该首先回避,让李彪的车子先过去。但是元志不愿这么做,李彪很不高兴,当面责备了他。他见李彪生了气,更不肯让路。两人谁也不愿示弱,便到魏孝文帝面前去评理。李彪说自己是皇帝许可乘坐华丽的车子的
期刊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在世界地图上只用一个句号那么小的圆圈来表示。然而,国小“门”大。当我踏进作为国门的樟宜国际机场,航站楼宽敞、亮丽、大方、干净、时尚,给人亮堂堂之感。  新加坡电视里的天气预报,非常简单,因为新加坡整个国家就是一座城市,所以天气预报就是一个,不像中国中央电视台要报一长串的城市天气预报。  有趣的是,新加坡原本没有设置市长。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不断有省市长访问新加坡,总不能老是让总理出
期刊
库伯教授的心那年特别狠。那年埃及史课全班63.6%的学生都没有及格。要不是我的运气好,那个百分率就该上升到65.4了。  给我记忆最深的就是,他讲课快得吓人。谁记笔记的速度都赶不上他说话的速度快,特别是他激动的时候。我奋笔疾书,记的几乎是无法辨认的缩略语,但仍然有一半以上记不下来。笔记不全,学习成绩就好不到哪里去。我努力想进入梦乡,可是“象形文字”啦、“罗塞塔石碑”啦这类词语像万花筒一样在我脑中不
期刊
如果能穿越时空让你回到秦朝,以你现在的专业或职业,你能做点什么呢?请欣赏下面一些网友的有趣回答:  我是学通信的,回去只能到烽火台点火了。  我是搞房地产开发的,估计要去建长城。  我是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应该是建长城的总工程师了。  我是学建筑环境的,只能扫扫宫殿了。  我是学排水的,估计只能挖护城河了。  我是学英语的,估计只能遛鸟了。  我是学飞行力学的,看来只能放风筝了。  我是在网站工作的
期刊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但他小时候天赋却并不高。一天夜里,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读了多少遍,但还是没能背下来。有个贼潜伏在屋檐下,想等曾国藩睡觉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啊,就是不见他睡觉,因为他一直在翻来覆去地诵读那篇文章。贼实在忍无可忍,跳下房梁大骂道:“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说罢随口将那文章流畅地背诵了一遍,尔后扬长而去。   贼的确很聪明,是块儿读书的料,可惜他没走正道
期刊
今年我种了两盆白莲。盆是由北平搜寻来的,里外包着绿苔,至少有五六十岁。泥是由黄河拉来的。水用趵突泉的。只是藕差点事,吃剩下来的菜藕。好盆好泥好水敢情有妙用,菜藕也不好意思了,长吧,开花吧,不然太对不起人!居然,拔了梗,放了叶,而且开了花。一盆里七八朵,白的!只有两朵,瓣尖上有点红,我细细地用檀香粉给涂了涂,于是全白。作诗吧,除了作诗还有什么办法?专说“亭亭玉立”这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
期刊
在漫长而晴朗的春天的日子里,我差不多总是单独一个人去了解、熟悉树林里的花和树。整个森林世界,向我一点一点显露出它真正的面目。我每次去这个世界游览,都有一些使我感到欣喜若狂的发现:有时发现散发出蜜味的、有金色花粉的雄蕊的柳花,有时发现散发出巴旦杏气味的银莲花,或者最先在落叶的树枝上开放的瑞香那玫瑰色的花蕾。我在当时那个年纪,对一切都觉得惊奇、欣喜。譬如说,鸟巢或者蜂窝、蝴蝶的蛹、橡树叶的瘿瘤、从泥土
期刊
小时候喜欢和同学吹牛,说自己练过武侠小说里的“金钟罩”,还有特异功能,可以吃纸。同学不信,我就马上把练习本上的一张纸撕下来吃掉,同学都看呆了……有的同学惊讶地问:“你还能吃什么啊?”我口出狂言:“我还能吃桌子!”同学们都将信将疑。  一般来说,每天中午在教室吃过午饭,同学们都会在桌上趴着午休。我最痛恨的事情就是睡午觉了,睡不着的时候,我就趴在那里啃桌子,一个学期下来,课桌真的被我啃一个大洞。   
期刊
马国福,男,1978年生。江苏省作协会员。迄今已发表诗歌、散文、随笔近百万字。出版有《赢自己一把》、《成功彼岸的灯火》、《给心灵取暖》、《点亮青少年心灵的人生感悟》等。    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写作产生兴趣的?第一篇文章是何时发表的?  我从上小学的时候喜欢上作文,那时感觉天天上作文课是最幸福的事情。  记得是1995年,我在《青少年日记》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当时收到样刊,高兴得手舞足蹈,足足看了不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