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2015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叙事学基本概念教学研究(GS[2015]GHB0888)。
摘 要:《金枝夫人》是弋舟先生的中篇小说,2008年发表于《飞天》杂志。笔者从叙事学的角度对该小说进行文本细读,发现其在叙事形式上具有如下特点:边缘化的人物形象、现实逼真的叙事空间和半透明式的叙事视角。通过形式研究发现作家将普遍存在的凡人凡事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出来,在创作中力求探索不同于前人的叙事手法。
关键词:弋舟;《金枝夫人》;叙事特点
作者简介:韩一睿(1971-),女,甘肃会宁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03
《金枝夫人》是弋舟先生的中篇小说,2008年发表于《飞天》杂志。该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讲述了金枝和唐树科这两个小地方来的年轻人,在一座新的城市艰难求生最终失败的故事。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细读,分析其创作形式上特点,并进而探究形式后面的文化背景。
一、边缘化的人物形象
在传统小说中,人物总是小说的中心,也是读者与评论家关注的对象。纵观古今中外,比如堂.吉诃德、哈姆莱特、高老头、简.爱、安娜.卡列尼娜、林黛玉、阿Q等等这些人物形象获得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奠定了传统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塞米利安指出,“不朽的小说作品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新的人物形象,创造出新的堂.吉诃德,新的哈姆莱特,新的巴扎罗夫,新的K甚至新的巴比特。”[1]141因此,人物的塑造对于一部小说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金枝夫人》将人物塑造倾注在一对出身于小县城、毕业于某地级师范院校的青年学生金枝和其男友唐树科的身上,女主人公金枝是中文专业的学生,因为在一次校园演出中,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麦克白夫人塑造得非常到位而赢得了“金枝夫人”的美称。同时,在文学氛围的熏陶下,金枝这个从小县城走出的女孩子变得气质和品味都不同凡响。某一次,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的时候,邂逅了看起来高傲不凡的唐树科,经过金枝的主动出击,两人成功恋爱并且同居。但是,他们的同居又是不同于别人,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纯洁的同居,他们以此为骄傲,认为不能做有损于爱情的事情。这种状况延续到大学毕业两人一起来到省城兰城打拼。金枝在舅舅的帮助下进入一所私立学校教书,而唐树科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终被迫进入金枝舅舅的广告公司。两个年轻人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沙坪租了一间便宜的房子安顿下来。拮据的生活和繁琐的小事开始引发一些小吵小闹,两人开始为生活发愁,为房子发愁。
一直清高的金枝为了帮助唐树科拿到广告项目,接受了有钱家长刘利的聘用做了家庭教师,她从一开始就知道刘利这个土财主不怀好意,但是为了能改善生活条件,能够真正进入这个城市,她抱着侥幸心理,策划一个既能达到目的又能全身而退的万全之策。但是,最后她还是失算了,最终失身于刘利这个长相丑陋,但是有钱有势的老板。而且,在一次家教结束后被刘利的老婆发现并殴打。之后,消息传到学校,金枝身败名裂,无路可退。同时,这件事情终于也被男友知道,两人的关系陷入崩溃的边缘。金枝最后做出决定,与刘利达成协议,拿到了一笔为数不少的钱,她想用这笔钱作为自己的嫁妆与唐树科重新生活。但是,回家之后发现唐树科已经不告而别,不知去向。
徐岱先生认为,在小说中,敘事总是和叙人难舍难分,叙事的目的是为了叙人;反之亦然,只有写好了人,才能体现“事”的存在魅力。“在这种时候,小说中的人物如同一个挂衣架,有助于小说家十分方便地将各种事件‘挂’上去,从而让我们了解到一个社会的时代风尚或一个地域的民俗风情。”[2]141《金枝夫人》的作者将目光投向边缘化的小人物,细致入微地描写金枝的心理活动,一个从小县城走出来的女孩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极力想挤进这座省城,过上真正意义上的城里人的生活。她曾经坚守自己的清高,在看穿了刘利的企图后起初坚决地拒绝了做家教的要求。但是,后来因为唐树科的失业,金枝为了挽回唐树科的尊严转而主动接近刘利。在和刘利的接触中,她发现了刘利这个所谓的成功人士神通广大,处理一件交通违纪事件用不了几秒钟,她的内心受到了震撼,不由自主地和唐树科的遭遇进行比较。在刘利的漂亮气派的大房子面前,金枝的内心也产生了某种动摇。读者甚至能够感觉到,金枝在某种程度上对刘利这个人有了认可,差点感觉刘利是个不错的男人,因此,最后的失身刘利显得复杂起来,不难说也有金枝默认的成分在里面。这正是作者的目光敏锐之处,他的笔锋直指生活的残酷,将金钱如何打败一对充满了理想和追求的年轻人,物质和权势如何让一个洁身自好的女孩子就范这样的现实存在真切地呈现出来。读者明显地看到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子君和涓生,看到了易卜生笔下的娜拉,回到了鲁迅先生曾经提出的问题:娜拉走后怎样?
二、现实逼真的叙事空间
黑格尔在谈到人物性格塑造时指出:“作为主体,人固然是从外在的客观存在分离开来而独立自在。但是纵然在这种自己与自己的主体的统一中,人还是要和外在世界发生关系。人要有现实客观存在,就必须有一个周围的世界,正如神像不能没有一座庙宇来安顿一样。”[3]12这里所说的“世界”就是故事中的人物活动的空间,也就是叙事空间。徐岱先生认为,空间可以分为大空间和小空间,大空间是指时代、社会背景,小空间是指具体的活动场所、环境。在具体的叙事活动中,小空间还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部分:地域与地点。他说:“小空间与大空间相比,更偏重于自然因素,但是同样反映出一种文化性,这是它能够对人类活动发生作用的原因所在。”[2]261因此,那些杰出的小说大都具有各自鲜明的地域性,比如鲁迅笔下的江南水乡绍兴,老舍笔下的北京,沈从文笔下的湖南湘西等等。
在《金枝夫人》中,作者将故事完全放置在一个逼真的现实空间中来叙述。故事发生在兰城,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兰州这个城市。金枝他们租住的地方在沙坪,和大沙坪这个现实地名似乎十分吻合。刘利居住的小区叫“金港”,兰州真的有个叫“金港城”的高档小区。后来金枝要拿到的项目是百安大厦的楼顶广告,这个名称直接就是现实中的地名。生活在兰州的读者读到这篇小说的时候,感觉异常亲切,仿佛一个老朋友在叙述熟人的故事,随着故事的展开,一个个地方马上浮现在眼前,哦,原来在这个地方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作者弋舟先生生活在兰州,从小说的处理看来,作者非常热爱兰州这个地方,金枝们的理想就是能够从小县城飞跃到省城并且立足。但是,作者并不回避兰州自身的落后地位,小说中借金枝的口讽刺刘利说:“‘公安厅?要是在北京,你会把我拉到公安部去吧?处理这种破事,在我们那儿,找派出所就可以了。’这番话不但贬斥了这个兰城男人,连兰城也捎带着一同贬斥了。兰城算什么?在伟大祖国的版图里,几乎也是块边角料,空气中不是废气就是粉尘,风大得把人的帽子都能吹跑。”[4]061传统小说通常是尽可能地虚构人物和地点,但是《金枝》这篇小说却是拉近故事的地点,又没有完全使用现实地名,采用了若隐若现的地名,仿佛是在和熟悉兰州的读者聊着熟悉的话题,让不熟悉兰州的读者因小说而熟悉兰州。这样,该小说与读者之间达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默契。
地域在叙事艺术中具有更为复杂的作用,其一是象征性,其二是一种精神文化空间,“是社会关系的具体表现。”[2]262 “兰州,甘肃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5]从地域上看,兰州地处西北的黄土高原,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对保守,同时,这座城市又是交通要道,在丝路文化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既有一种远离中心文化而悠然自得的自足性,又有一种封闭落后的愚昧性。作者选择兰州作为故事发生的空间,对笔下的人物处境充满无奈而又不无同情。兰州这座城市历史悠久但又落后保守,正如流经其间的母亲河,表面上充满泥沙浑浊不堪,实际上却是养育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水。
三、半透明式的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也叫叙述视角,是小说讲述故事的角度,准确地说,就是叙事人对故事内容了解到什么程度。董小英女士说:“既然叙述的角度是从某一个人物的立场出发来看世界,那么就会有这样三个范畴:这个人物的身份和人名或者叫特称,用这个人名的人称代词‘我、你、他’之中是哪一个,再由这个看问题的所知的程度,是所有他所叙述的事情都知道,还是知道一部分,还是只知道他自己生活中间那部分,也就是说,是全部还是局部,就构成了这个人物的视角。如果这个人物是这部作品的主要叙述者,那么就构成了这部作品的叙述视角。”[6]52《金枝夫人》的叙事视角从大的结构来说,是以“我”的视角展开的,从介绍“我”的一个保安哥们的令人刮目相看的观点开始,引出了金枝夫人的故事,最后又以保安哥们的总结结束小说。因此,小说的叙事人应该是“我”,但是“我”并不是全知全能的叙事者,对金枝的故事并不是完全知道,叙事视角属于半透明式的视角,或者说是作者利用叙事者“我”的视角盲点特意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比如,关于刘利的老婆,金枝一直没有见过,出于一种连她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好奇心,她绕着弯子向她的学生,也就是刘利8岁的女儿探寻,“你是像爸爸呢还是像妈妈?”[4]058结果小女孩十分抵触,没有问出个究竟来,金枝感到有些沮丧。这个时候,读者可能会感觉到刘利的家庭有某种问题,比如女主人缺席之类,接下来的阅读期待是金枝会不会有因此而改变命运的机会呢?但是,后来的故事发展中,金枝和刘利两个人的秘密又被突然回家的刘利老婆当场抓获,金枝挨了一顿愤怒的耳光,刘利似乎束手无策。从孩子作文中对这件事情的描述看来,刘利的家庭似乎是正常的。从小说布局来说,一直没有交代關于刘利家庭的状况,刘利的家庭关系是一个谜。另外一个例子是小说的结尾,金枝下决心迫使刘利买下百安楼顶的广告位,拿到了一笔为数不少的钱,算是了结了和刘利的纠缠。当发现男友离她而去的时候,她打消了回到小县城的想法,而是决定留在兰城,小说到此结束。那么金枝以后如何发展呢?这里是一个开放式的处理,作者没有交代,留给读者想象。
将这两个开放式的故事线索试着联想一下,按照之前的故事发展,金枝已经名誉扫地,无法在单位再待下去了,因此想离开兰城。这样一种打算是基于她原来的价值观和自尊心,想挽回有尊严的生活。那么,改变主意之后留在兰城,是不是意味着她可以颠覆自己的人生观,用另外一种方式重新征服这座城市呢?如果重新进入这座城市,那么,她将来的活动舞台势必就会和刘利们有所牵连,换句话说,是踏踏实实地落入刘利们的手掌心,而自己浑然不知或者说心甘情愿……答案似乎只能如此。这样想来,整部小说的主题变得有些无奈和凄凉,一个充满理想的富有才情的女子在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没有立足之地,要想获得真正进入这座城市的入场券,就必须要以放弃自己的人生观为代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说将矛头指向了道德缺失的现代物质文明,体现出了作者对现实社会和人生的深切关怀。
结语:
《金枝夫人》在叙事上的特点除了人物形象、叙事空间和叙事视角方面的独特性之外,还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现形式,比如小说的划分是以“幕”为单元的,这和小说主人公金枝表演的《麦克白夫人》相得益彰,而且在小说中,经常会突然冒出《麦克白夫人》的台词以表现金枝的心理活动,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作家在创作中力求探索不同于前人的叙事手法,他说“《金枝夫人》写得假。我努力将它写成这样,不外乎是自己面对纷至沓来的那些‘真’,许多时候的确是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7]将普遍存在的凡人凡事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出来,这是对一个作家的考验,也是弋舟先生对自己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塞米利安.现代小说美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2]徐岱.小说叙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3]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
[4]弋舟.弋舟的小说.甘肃文化出版社,2014.
[5]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145636-153921.html.
[6]董小英.叙述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弋舟.《金枝夫人》创作谈:这一手.中刊小说选刊的微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4c13f20100ihdl.html 2010-04-02.
摘 要:《金枝夫人》是弋舟先生的中篇小说,2008年发表于《飞天》杂志。笔者从叙事学的角度对该小说进行文本细读,发现其在叙事形式上具有如下特点:边缘化的人物形象、现实逼真的叙事空间和半透明式的叙事视角。通过形式研究发现作家将普遍存在的凡人凡事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出来,在创作中力求探索不同于前人的叙事手法。
关键词:弋舟;《金枝夫人》;叙事特点
作者简介:韩一睿(1971-),女,甘肃会宁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03
《金枝夫人》是弋舟先生的中篇小说,2008年发表于《飞天》杂志。该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讲述了金枝和唐树科这两个小地方来的年轻人,在一座新的城市艰难求生最终失败的故事。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细读,分析其创作形式上特点,并进而探究形式后面的文化背景。
一、边缘化的人物形象
在传统小说中,人物总是小说的中心,也是读者与评论家关注的对象。纵观古今中外,比如堂.吉诃德、哈姆莱特、高老头、简.爱、安娜.卡列尼娜、林黛玉、阿Q等等这些人物形象获得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奠定了传统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塞米利安指出,“不朽的小说作品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新的人物形象,创造出新的堂.吉诃德,新的哈姆莱特,新的巴扎罗夫,新的K甚至新的巴比特。”[1]141因此,人物的塑造对于一部小说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金枝夫人》将人物塑造倾注在一对出身于小县城、毕业于某地级师范院校的青年学生金枝和其男友唐树科的身上,女主人公金枝是中文专业的学生,因为在一次校园演出中,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麦克白夫人塑造得非常到位而赢得了“金枝夫人”的美称。同时,在文学氛围的熏陶下,金枝这个从小县城走出的女孩子变得气质和品味都不同凡响。某一次,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的时候,邂逅了看起来高傲不凡的唐树科,经过金枝的主动出击,两人成功恋爱并且同居。但是,他们的同居又是不同于别人,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纯洁的同居,他们以此为骄傲,认为不能做有损于爱情的事情。这种状况延续到大学毕业两人一起来到省城兰城打拼。金枝在舅舅的帮助下进入一所私立学校教书,而唐树科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终被迫进入金枝舅舅的广告公司。两个年轻人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沙坪租了一间便宜的房子安顿下来。拮据的生活和繁琐的小事开始引发一些小吵小闹,两人开始为生活发愁,为房子发愁。
一直清高的金枝为了帮助唐树科拿到广告项目,接受了有钱家长刘利的聘用做了家庭教师,她从一开始就知道刘利这个土财主不怀好意,但是为了能改善生活条件,能够真正进入这个城市,她抱着侥幸心理,策划一个既能达到目的又能全身而退的万全之策。但是,最后她还是失算了,最终失身于刘利这个长相丑陋,但是有钱有势的老板。而且,在一次家教结束后被刘利的老婆发现并殴打。之后,消息传到学校,金枝身败名裂,无路可退。同时,这件事情终于也被男友知道,两人的关系陷入崩溃的边缘。金枝最后做出决定,与刘利达成协议,拿到了一笔为数不少的钱,她想用这笔钱作为自己的嫁妆与唐树科重新生活。但是,回家之后发现唐树科已经不告而别,不知去向。
徐岱先生认为,在小说中,敘事总是和叙人难舍难分,叙事的目的是为了叙人;反之亦然,只有写好了人,才能体现“事”的存在魅力。“在这种时候,小说中的人物如同一个挂衣架,有助于小说家十分方便地将各种事件‘挂’上去,从而让我们了解到一个社会的时代风尚或一个地域的民俗风情。”[2]141《金枝夫人》的作者将目光投向边缘化的小人物,细致入微地描写金枝的心理活动,一个从小县城走出来的女孩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极力想挤进这座省城,过上真正意义上的城里人的生活。她曾经坚守自己的清高,在看穿了刘利的企图后起初坚决地拒绝了做家教的要求。但是,后来因为唐树科的失业,金枝为了挽回唐树科的尊严转而主动接近刘利。在和刘利的接触中,她发现了刘利这个所谓的成功人士神通广大,处理一件交通违纪事件用不了几秒钟,她的内心受到了震撼,不由自主地和唐树科的遭遇进行比较。在刘利的漂亮气派的大房子面前,金枝的内心也产生了某种动摇。读者甚至能够感觉到,金枝在某种程度上对刘利这个人有了认可,差点感觉刘利是个不错的男人,因此,最后的失身刘利显得复杂起来,不难说也有金枝默认的成分在里面。这正是作者的目光敏锐之处,他的笔锋直指生活的残酷,将金钱如何打败一对充满了理想和追求的年轻人,物质和权势如何让一个洁身自好的女孩子就范这样的现实存在真切地呈现出来。读者明显地看到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子君和涓生,看到了易卜生笔下的娜拉,回到了鲁迅先生曾经提出的问题:娜拉走后怎样?
二、现实逼真的叙事空间
黑格尔在谈到人物性格塑造时指出:“作为主体,人固然是从外在的客观存在分离开来而独立自在。但是纵然在这种自己与自己的主体的统一中,人还是要和外在世界发生关系。人要有现实客观存在,就必须有一个周围的世界,正如神像不能没有一座庙宇来安顿一样。”[3]12这里所说的“世界”就是故事中的人物活动的空间,也就是叙事空间。徐岱先生认为,空间可以分为大空间和小空间,大空间是指时代、社会背景,小空间是指具体的活动场所、环境。在具体的叙事活动中,小空间还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部分:地域与地点。他说:“小空间与大空间相比,更偏重于自然因素,但是同样反映出一种文化性,这是它能够对人类活动发生作用的原因所在。”[2]261因此,那些杰出的小说大都具有各自鲜明的地域性,比如鲁迅笔下的江南水乡绍兴,老舍笔下的北京,沈从文笔下的湖南湘西等等。
在《金枝夫人》中,作者将故事完全放置在一个逼真的现实空间中来叙述。故事发生在兰城,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兰州这个城市。金枝他们租住的地方在沙坪,和大沙坪这个现实地名似乎十分吻合。刘利居住的小区叫“金港”,兰州真的有个叫“金港城”的高档小区。后来金枝要拿到的项目是百安大厦的楼顶广告,这个名称直接就是现实中的地名。生活在兰州的读者读到这篇小说的时候,感觉异常亲切,仿佛一个老朋友在叙述熟人的故事,随着故事的展开,一个个地方马上浮现在眼前,哦,原来在这个地方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作者弋舟先生生活在兰州,从小说的处理看来,作者非常热爱兰州这个地方,金枝们的理想就是能够从小县城飞跃到省城并且立足。但是,作者并不回避兰州自身的落后地位,小说中借金枝的口讽刺刘利说:“‘公安厅?要是在北京,你会把我拉到公安部去吧?处理这种破事,在我们那儿,找派出所就可以了。’这番话不但贬斥了这个兰城男人,连兰城也捎带着一同贬斥了。兰城算什么?在伟大祖国的版图里,几乎也是块边角料,空气中不是废气就是粉尘,风大得把人的帽子都能吹跑。”[4]061传统小说通常是尽可能地虚构人物和地点,但是《金枝》这篇小说却是拉近故事的地点,又没有完全使用现实地名,采用了若隐若现的地名,仿佛是在和熟悉兰州的读者聊着熟悉的话题,让不熟悉兰州的读者因小说而熟悉兰州。这样,该小说与读者之间达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默契。
地域在叙事艺术中具有更为复杂的作用,其一是象征性,其二是一种精神文化空间,“是社会关系的具体表现。”[2]262 “兰州,甘肃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5]从地域上看,兰州地处西北的黄土高原,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对保守,同时,这座城市又是交通要道,在丝路文化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既有一种远离中心文化而悠然自得的自足性,又有一种封闭落后的愚昧性。作者选择兰州作为故事发生的空间,对笔下的人物处境充满无奈而又不无同情。兰州这座城市历史悠久但又落后保守,正如流经其间的母亲河,表面上充满泥沙浑浊不堪,实际上却是养育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水。
三、半透明式的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也叫叙述视角,是小说讲述故事的角度,准确地说,就是叙事人对故事内容了解到什么程度。董小英女士说:“既然叙述的角度是从某一个人物的立场出发来看世界,那么就会有这样三个范畴:这个人物的身份和人名或者叫特称,用这个人名的人称代词‘我、你、他’之中是哪一个,再由这个看问题的所知的程度,是所有他所叙述的事情都知道,还是知道一部分,还是只知道他自己生活中间那部分,也就是说,是全部还是局部,就构成了这个人物的视角。如果这个人物是这部作品的主要叙述者,那么就构成了这部作品的叙述视角。”[6]52《金枝夫人》的叙事视角从大的结构来说,是以“我”的视角展开的,从介绍“我”的一个保安哥们的令人刮目相看的观点开始,引出了金枝夫人的故事,最后又以保安哥们的总结结束小说。因此,小说的叙事人应该是“我”,但是“我”并不是全知全能的叙事者,对金枝的故事并不是完全知道,叙事视角属于半透明式的视角,或者说是作者利用叙事者“我”的视角盲点特意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比如,关于刘利的老婆,金枝一直没有见过,出于一种连她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好奇心,她绕着弯子向她的学生,也就是刘利8岁的女儿探寻,“你是像爸爸呢还是像妈妈?”[4]058结果小女孩十分抵触,没有问出个究竟来,金枝感到有些沮丧。这个时候,读者可能会感觉到刘利的家庭有某种问题,比如女主人缺席之类,接下来的阅读期待是金枝会不会有因此而改变命运的机会呢?但是,后来的故事发展中,金枝和刘利两个人的秘密又被突然回家的刘利老婆当场抓获,金枝挨了一顿愤怒的耳光,刘利似乎束手无策。从孩子作文中对这件事情的描述看来,刘利的家庭似乎是正常的。从小说布局来说,一直没有交代關于刘利家庭的状况,刘利的家庭关系是一个谜。另外一个例子是小说的结尾,金枝下决心迫使刘利买下百安楼顶的广告位,拿到了一笔为数不少的钱,算是了结了和刘利的纠缠。当发现男友离她而去的时候,她打消了回到小县城的想法,而是决定留在兰城,小说到此结束。那么金枝以后如何发展呢?这里是一个开放式的处理,作者没有交代,留给读者想象。
将这两个开放式的故事线索试着联想一下,按照之前的故事发展,金枝已经名誉扫地,无法在单位再待下去了,因此想离开兰城。这样一种打算是基于她原来的价值观和自尊心,想挽回有尊严的生活。那么,改变主意之后留在兰城,是不是意味着她可以颠覆自己的人生观,用另外一种方式重新征服这座城市呢?如果重新进入这座城市,那么,她将来的活动舞台势必就会和刘利们有所牵连,换句话说,是踏踏实实地落入刘利们的手掌心,而自己浑然不知或者说心甘情愿……答案似乎只能如此。这样想来,整部小说的主题变得有些无奈和凄凉,一个充满理想的富有才情的女子在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没有立足之地,要想获得真正进入这座城市的入场券,就必须要以放弃自己的人生观为代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说将矛头指向了道德缺失的现代物质文明,体现出了作者对现实社会和人生的深切关怀。
结语:
《金枝夫人》在叙事上的特点除了人物形象、叙事空间和叙事视角方面的独特性之外,还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现形式,比如小说的划分是以“幕”为单元的,这和小说主人公金枝表演的《麦克白夫人》相得益彰,而且在小说中,经常会突然冒出《麦克白夫人》的台词以表现金枝的心理活动,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作家在创作中力求探索不同于前人的叙事手法,他说“《金枝夫人》写得假。我努力将它写成这样,不外乎是自己面对纷至沓来的那些‘真’,许多时候的确是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7]将普遍存在的凡人凡事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出来,这是对一个作家的考验,也是弋舟先生对自己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塞米利安.现代小说美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2]徐岱.小说叙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3]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
[4]弋舟.弋舟的小说.甘肃文化出版社,2014.
[5]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145636-153921.html.
[6]董小英.叙述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弋舟.《金枝夫人》创作谈:这一手.中刊小说选刊的微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4c13f20100ihdl.html 201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