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总关情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ba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美育中最重要的因素,它像一团火,使师生心灵燃起熊熊火焰,它像一道闪电,使教学走上美的境界。
  在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马克思说:“文艺是依据美的法则创造的。”语文教材是时代和生活的浓缩,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令人心动神摇的情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美的存在:《好雪片片》中外表污秽但心地善良的流浪老人让我们感受到人心深处的善意之美;《百合花》中的新媳妇、《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体现了中国妇女特有的阴柔之美……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发掘教材中美的酵素,萃取美的精华。同时,使学生掌握识别美的标准,增强他们的艺术修养,使他们对美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将来创造美的世界和美的生活。
  那么,如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做美的发现者
  对于人来说,不是世间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不乏文质兼优、字字珠玑的佳作,也不乏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都具有丰富的美的因素。因此,要引导审美的主体——学生提高眼力,有所发现。文学是用形象化手段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艺术,人们总是凭借作者所描述的艺术形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显现在自己脑里,获得直觉的形象感知。学生在接触《祝福》时,对祥林嫂这一形象,先是从她的乌裙、蓝袄、月白背心、脸上的表情、眼神的变化等神态,从她抗婚磕头、捐门槛等行为,及丧夫失子后的“我真傻”“人死后,到处有没有魂灵”之类的语言等表象,产生了对她的深深同情,由此而生发对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憎恨的感性的美学意义。因此,授课者应注意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所提供的“境”,感知“形”,从“形”中感知“美”,从“美”中产生“情”。当然这只是感性的认识,是美育的第一步。
  二、在情境教学中进行美育
  语文教学的优越性就在于它的生动性、情感性,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思,激发学生的情趣,巧妙创设情境就是一个捷径。例如,我在讲《离太阳最近的树》时,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冰峰林立,雪原寥寂”的阿里高原,那里酷寒、缺氧,气候恶劣。紧接着播放傲然挺立的红柳图片:纷披的碎叶,谷穗样细密的花,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红柳的外在美。然后再告诉学生正是有了红柳,沙漠才有了生机,随风流浪的沙粒才得以聚集。他们在内心深处会由衷地对红柳产生喜爱并生发敬佩之情。在此基础上,再动态播放红柳被破坏之后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这时,再融入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学生心灵深处受到强烈震撼,自然而然会为红柳傲然不屈的英魂而悲,更为人类的残酷和无知而悲。这样,学生与作品之间最大程度地进行了情感交流,自然会使学生获得美育。
  三、通过对作品中自然景物的分析,进行美育
  教材中表现自然美的文章很多,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的审美理想,教师通过分析这些景色,对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具有美育的意义。例如,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作品描绘的背景不是断壁残垣、血流尸横,而是明月清风、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花……学生在欣赏体味淀上风光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到以水生嫂为代表的淀上妇女勤劳、质朴、机智、勇敢的思想性格以及她们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无论哪类自然美的描写,都是情境的结合,我们在教学中应当主动引导学生入境,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使学生由欣赏形式美的审美感知阶段进入到审美想象的高级阶段,这样,在结合教材进行美育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四、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渗透美育
  听,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形式之一,这种教学手段的关键在于调动教学双方的内在情感共振,并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我给学生读《高山下的花环》这篇小说时,感动得泪如泉涌,几乎读不下去了。后来,我哽咽着把这篇小说读完,同学们都哭了。第二天,有位同学把拾到的手机交给了我:“烈士死时还想着用抚恤金还账,我拾到手机却想据为己有,我还算人吗?”这种美育,通过语言打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具有更为深刻而真挚的教育作用。
  “说”和“读”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大量信息,这些信息中既有知识信息,又有审美情感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完整而深切地体会文章,体会作者当时当地的自己特殊的心境,完成读者与作者两颗心的融会与交流,然后再通过诉说、写作,把内心的情感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出来。学生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意境择词选字、借景表情、借文移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把已知的材料加以合理的想象加工,创造新的图景、新的形象。这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既在消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作文水平,又得到了美的熏陶。
  总之,美育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它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因素。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多多积累,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美育,把美育作为贯彻始终、不容忽视的教学内容。
  
  (沁阳市海泉中学,沁阳职专)
其他文献
摘 要:游戏材料在幼儿活动区中用途广泛,游戏活动离不开材料,材料选择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质量。   关键词:活动区;游戏;材料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包括时间、空间、材料等,使游戏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发挥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作用。   一、活动区游戏材料   益智类
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概括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宣示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发出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攻坚动员令,阐明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现实路径,诠释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科学方法,是指导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纲领性文献。讲话历时1小时20多分钟,13000多字,现场响起32次热烈掌声,深
努力克服自己的缺憾  拿破仑的父亲是一个极高傲但穷困的科西嘉贵族。父亲把拿破仑送进了一个在布列讷的贵族学校。在这里,有些同学在拿破仑面前极力夸耀自己富有,而讥讽他穷苦。  后来实在受不住了,拿破仑写信给父亲,说道:“为了忍受一些孩子的嘲笑,我实在疲于解释我的贫困了。他们唯一高于我的便是金钱,至于说到高尚的思想,他们是远在我之下的。难道我应当在这些高傲的人之下谦卑下去吗?”  “我们没有钱,但是你必
村上春树是日本的当代著名小说家。他的优秀作品《挪威的森林》出版之后有位记者采访他,其间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您的成功有何独特的秘诀?”  村上春树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独特的秘诀,我只不过是善于有效地调节自己而已。”  看到记者一脸疑惑不解的样子,村上春树解释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喜欢活动的范围就像是一座两层楼房。一楼有客厅、餐厅,二楼有卧室、书房。通常的情况是,大多数人都在这两层楼活动。但实
摘 要:听,是高中英语四项基本技能之一,也是高中英语学习必须具备的技能,但也发现它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道障碍。因此,文章就此入手先展开分析高一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接着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对听力教学中使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展开探讨,以期为广大高中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方法上的指导,更好地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高一英语;听力教学;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高一阶段的学习中,
学生是活动着的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因此,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既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同时又要讲究方法、策略。从教将近二十年来,每接一个班,作为班主任,我总是会为班级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培养班级骨干,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创设良好的班风,精心塑造一个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理应像一湾涌动的泉水,剔透晶莹,清新盈满,而做到这
设计特色: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从本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本课旨在突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深入科学探究。以“为什么运动后呼吸会加快?”这一问题为主线,探究活动开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又产生新的问题 “呼吸是怎么回事?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在问题的推动下,探究活动一步步深入,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功能有
摘 要:中国古代琴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深邃的内涵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琴文化。时下,学习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但学习钢琴的目的、意义是否清楚、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文章通过对古琴文化以及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思想的研究,希望能给现代的钢琴教学以启迪。   关键词: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古琴艺术;钢琴教学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距今约有八千年
职高美术色彩是一门必考的科目,近年来就色彩的风格及表现也一直受人争论。学生在学习中很迷茫,到底怎样的风格才适合高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高的分数?我认为,印象画法就是有效取得高分的绘画方法之一。   印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的融合而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它是画家主观的意念、情感、创作手法和客观的事物,包括一切人、景、物等形象的统一体,也就是“象”和“意”的融合。   印象色彩是绘画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此,笔者指导五年级的学生对马家柚进行了探秘,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引领学生从课堂走向了自然,走向了社会,走向了生活。  本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实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