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ehua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必然与其他市场主体签订各种类型的合同,形成具有法律效力关系。如何防范经济合同签订前、签订过程中以及签订后各阶段法律风险,成为维护企业利益十分关键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经济合同签订各阶段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然后从强化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注重合同对方资质审查、注重合同文本审核、加强后续监督检查等方面提出一些防范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合同;法律风险;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2-0084-03
  一、企业经济合同法律风险涵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企业都在不断努力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对法律的意识比较淡薄,对法律风险也没有足够重视和警惕,企业合同管理模式也比较落后,这些因素都将会引起企业法律风险问题。
  企业经济合同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法律氛围与社会环境发生改变,或由于企业本身没有依照法律或者合同规定行使权益与履行义务,因此产生对企业经济损失、合同纠纷或其他潜在负面法律后果[1]。
  企业经济合同法律风险具有广泛性、不可避免性、不确定性、专业性等特点[2],要注意防范。防范原则是预防在先,控制在后,诚信为先,依法防范。
  二、企业经济合同法律风险内容
  (一)合同签约前的法律风险
  1.合同对方主体资质情况。是否合法,是否有资金及服务实力,是否诚实守信等。
  2.合同对方客体情况。商品质量是否达标、品种是否齐全、市场寿命周期所处阶段、市场占有率情况,价格、售后服务情况、是否原产地、供货方式等。在采买原料、成品等涉及到以交易物作为标的,而又如何通过行业惯例、文字等形式确认标准时,合同主体应当留存多套标的样品,由合同各方共同封存,并通过加盖公章的方式确认样品法律效力,而后由合同各方分别保管。
  3.国家有关政策最新情况.合同内容是否与之相适应。
  4.企业自身情况。资金实力及经营管理水平情况、在同行中的竞争能力、合同管理机构是否健全等,合同内容要与自身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另外,如果企业自身是要约信息发布方,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相关标准,以采购合同为例,应当明确采购物资的品种、规格型号、质量等级、需求数量和交货日期等,当招标工程类项目时,企业应明确施工企业资质要求、施工内容、范围、周期及材料标准等内容,同时,企业应当规范招标程序,及时收集、整理、保存相关资料,免形成缔约过失之债,避免产生追加费用或不按要求标准履行纠纷。
  (二)合同签约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分析
  1.合同标的不明确。在合同签约过程中,由于合同标的不具有唯一性、准确性,未能详细约定标的物品名称、规格、型号等相关要求,或约定数量未采用标准计量单位,质量未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通常标准进行约定,措辞含糊不清,导致合同履行时出现争议,从而引起法律风险。
  2.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履行地点、交货地点等,导致无法有效保障企业自身利益。
  3.合同中相关价款、报酬、结算期限、结算方式等内容不明确,表述不清,为对方拖延付款埋下隐患。
  4.合同中各方责任不对等,违约金、赔偿金等计算方法显失公平,不利于各方争议问题的解决处理。
  5.合同中未明确争议解决方式,未约定采用诉讼或仲裁方式,导致合同争议解决存在分歧。
  (三)合同签约后的法律风险
  1.隨意提供保证担保。在市场经营活动中,担保中保证担保是应用最为广泛且最为实用的形式之一。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保证担保是一种信用担保,其基础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自然人和法人都可以作为保证人。虽然,《担保法》中部分条款明确提出保障保证人的合法权益,但从法律实务来看,大多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导致保证人的利益损失,法律中更多的是对保证人资格的审查。同时,由于保证人法律知识不足或责任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保证担保的法律风险,未能对法律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和补救。
  2.不当行使抗辩权。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合同签订后,由于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合同签订主体可能出现违约情况,进而导致合同无法顺利履行,并因此可能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当合同一方明显违约时,如法律未能明确规定救济措施,债权人可行使不安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同时履行抗辩权,以此保证自身的合理权益。当然,相关法律对抗辩权设置了较为严格的前置条件,防止抗辩权被滥用。不安抗辩权是保障合同先履行一方的合法权益,催促对方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条件在于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先履行义务一方未能履行相应的义务,如不能提供相应的证据,则可能被视为怠于履行合同的违约行为,可能因此被视为权利滥用而被追究责任。
  3.合同解除的法律风险。合同解除是合同履行中最重大的变动。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其中一方因自身或客观原因无法履行合同进而要求解除合同的情况。在解除合同事项中,对于是否属于不可抗力的判断可能存在争议,由此可能产生法律风险。
  4.各签约方合同管理人员没有及时监督合同各方当事人按约定履行合同。
  5.合同网络管理系统没有设置一些保密措施等。
  三、企业经济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应加强企业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尤其是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提高管理人员对法律风险的认识,增强对法律风险的识别能力,进而将风险预防与控制转化为管理者自觉行为,从而规避和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合同法律风险。
  (二)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制度是规范流程、管理的依据和基础,是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保障。企业法务部门应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责任,统一管理合同相关事宜,应当设置专职的合同管理岗位,负责合同格式文本的制订、修改,参加企业重大经济合同的谈判并起草合同文本等工作。财务和审计部门应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在部门职能范围内完成合同审核、审计等工作。合同承办部门应当认真学习、研究合同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制度各项规定,规范合同拟订、送审、签订等工作流程,并根据法务部门相关意见修订合同内容,并做好合同归档、管理、纠纷处理等工作。企业应加强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面覆盖,并重点关注合同风险及其他风险高发点,明确禁止行为,防范法律风险的产生。   (三)注重合同对方资质审查
  企业应重视对方相关资质的审查,了解对方相关资质,重点审查对方营业执照、营业能力、纳税情况、信用情况、发展历史、营业产品等。营业执照作为合同对方身份证明及合同订立、履行合同资格的证书,企业应重点审验其营业执照是否在有效期内,合同约定内容是否在其经营范围内,营业执照所标注的注册资本金额是否与交易规模相符,合同中约定的期限是否在营业执照有效期内等。同时,企业应查看对方税务登记证与营业执照内容是否一致,税号与发票中的税号是否相符。针对对方的信用情况,可通过查阅其财务资料、实地考察和访谈管理人员等方式,核实有关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为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企业应通过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及与之有业务往来的企业了解其信用情况。此外,针对特殊要求的资质、标准、要求等,企业应重点审核其真实性、有效性,确认对方持有有效资质证明,符合合同要求。[4]。
  (四)重视合同文本的审核
  合同文本是合同各方权利、义务的具体体现,是各方履行责任的重要依据,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企业法务部门应重视合同文本的审核,重点审核合同签订依据是否充足,签订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合同名称、内容、条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具体内容是否表述准确、全面,是否能够保障企业自身合法利益,合同标的使用的数量、单位、价款或报酬、履行时间、地点等内容是否明确,是否使用标准计量单位,此外,针对可能存在争议、违约的情况,应明确相关争议方式及相关责任。根据合同类型的不同,企业法务部门审核重点也应有所侧重,例如,针对服务合同,应重点审核服务承诺内容;针对买卖合同,应重点审核质量保修期限、保修范围等内容,而针对工程施工类合同,应重点关注工程施工质量、标准、造价及施工安全等相关内容[5]。
  (五)要有合同解除的救济方式
  根据《合同法》第128条规定,合同双方可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解决合同争议。如和解、调解不成或不愿意通过和解、调解方式解决的,可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如合同中未约定争议解决方式,可视为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和解具有解决纠纷效率高,便于执行等优点。调解则要分为法院调解和诉讼外调解两种。仲裁具有自愿、及时、经济及保密等特点,诉讼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经法院审理判决解决合同纠纷。民事诉讼结果具有强制执行效力,诉讼当事人可根据判决结果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在选择仲裁途径解除合同时,应注意形成书面仲裁协议,口头协议无效,并且当仲裁机构选择不当或仲裁条款与法律规定抵触时,也可能产生相应的法律风险,因此,合同双方通过仲裁途径解除合同时,应通过专业的法律审查,规范仲裁协议用语、内容,确保仲裁协议的合规性、有效性;当合同一方通过诉讼途径要求解除合同时,首先,应注重诉讼时效问题,避免因错失诉讼时效而丧失诉讼权利。其次,所提出的诉讼请求应当全面,如未提出诉讼请求可能被视为放弃,无法维护该部分合法权益。最后,在法院强制执行阶段,如被执行人资产不足执行时,企业应及时了解被执行人资产状况线索,掌握有关信息,并将掌握的信息提交给法院,防范对方藏匿资产,保障自身合法权益[6]。
  (六)加强后续监督检查
  企业法务部门应对以往发生的法律风险进行整理、归纳,并总结风险防范经验,将其列入合同管理制度中,提高合同管理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企业法务部门应定期开展合同评查活动,评查已签订或在履行期间的合同条款、约束条件等,并以下发的方式通报评查结果,督促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落实整改。基于维护企业合法、合理权益的角度,与合同对方以协商、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解决争议,修订合同内容,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或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如合同确实无法继续履行,应当通过合理、合法途径解除合同,并按合同约定、仲裁结果或诉讼审判结果赔偿对方损失。
  (七)注意签约行为的规范性
  在签订合同时要采用书面纸质合同,合同订立各方法人代表、律师应到场,确认合同内容一致,且合规、合法。合同应加盖各方公章、签字,并确认公章、签字清晰,如有内容表述模糊、错误等问题,应及时提出并重新拟定合同。当合同页数超过两页时,每一页都必须签字盖章,最后还应该盖骑缝章;合同文本若要修改,修改方应及时告知对方,在取得对方同意后方可更改,由双方就修改部分进行签字确认并加盖公章,只有通过该方式进行修改,才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
  [ 参 考 文 献 ]
  [1]孙娜.企业经济合同法律风险的规避[J].经济与法,2017(14).
  [2]胡居彦.企业商事合同法律风险及控制方法探究[J].法制博览,2017.10(中).
  [3]胡櫻.浅谈加强企业合同管理防控化解法律风险[J].学术论坛,2017(3).
  [4]曾铮滢.企业防范经济合同法律风险的有效措施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8(13).
  [5]何寒伟.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管理与控制[J].法制与社会,2018(6)下.
  [6]王征.论企业商事合同法律风险及控制[D].西安:西北大学,2016.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三个方面出发,以广西百矿铝业有限公司为例,探讨如何加强物流过程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减少仓储成本.
市场经济形势是瞬息万变的,而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列出的11项具体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不能完全涵盖新兴的新型不正当竞争.因此,对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的解读与
期刊
摘 要 本文探讨了法律中的“人本精神”在法制社会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比较不同的法律人本精神对于国家和个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做了全面阐述。  关键词 人本精神 法律 法治  中图分类号:DF81文献标识码:A    人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怎样的?以人为本,以人为贵,还是以法为本,见法不见人抑或法主人辅?这将直接影响法治的方向和人本身的权利和利益的实现。宗教,道德,法律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三种社会规范,然
摘 要 本文从组织领导传销罪的定义,刑法增设组织领导传销罪的原因以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析,以期更加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组织领导传销罪。  关键词 传销 组织领导传销罪 立法意义  中图分类号:DF624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以“拉人头”、“收取入门费”等方式组织传销的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为了更加有效地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刑法修正案(七)》将
本文针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现状,结合国务院、财政部对地方政府融资的相关规定,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展历程、转型意义、转型进程、转型类型进行了介绍,对现阶段转型过程中
摘 要 本文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分析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可行性,并从主体资格的角度探讨我国公益诉讼诉权的归属,认为在当下中国,人民检察院最适合担当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公共利益 检察权 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中图分类号:D925.3文献标识码:A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是指检察机关对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在没有行政相对人或相对人不愿、不敢起诉的情况下,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大量的国有、集体企业改造成为现代企业.但改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是许多企业在改制中悬空
融资租赁是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产生的实物信用与银行信用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形式,是集金融、贸易、服务为一体的跨领域、跨部门的交叉行业.作为一项新型产业,融资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