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巧妙地把爱心教育、责任感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融于语文教学之中,确实是摆在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
讲完《我为什么而活》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在日记中写自己为什么而活,一个学生开篇写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批道:这样不会幸福。学会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试着体会哪个更快乐。随后的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一起诵读了大量关爱别人的短文,感受着,快乐着;并注重用心、用情、用事实去激励学生以感恩的心去生活,把真诚的爱给予别人!
一天,这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老师,是您让我懂得了关爱别人的重要和可贵,今天是我十八岁生日,我很高兴,希望您能分享我的快乐,可以吗?我这样回答:谢谢你能让我同你一起分享快乐!十八岁,你将要承担责任,奉献爱心。十八岁前,你得到太多人的爱,十八岁后,希望你更多的付出爱,给予爱过你的人和需要你爱的人。青春不是生命的一段时间,而是一种精神状态。你要不断奋斗,不断充实自己,在自信与快乐中获得成功!
长时间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爱心教育,使得很多这样的学生思想发生了转变,情感得到了升华,爱心永驻心间。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
“老师,作为您的学生,我拥有太多的幸福,您教会我的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更有人生处事的道理和如何去爱别人,让我懂得了爱的含义;您是我生命中第一个让我知道人还可以如此真诚,我还可以那样爱人。我第一次如此感激我的父母、我的亲友、我的老师和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我今后的人生信条将是坚韧和真诚,这将是我一辈子的宝贵财富,而这财富是您用爱给予我的。”
还有一名学生在给我的信中写到:
“老师,您给我的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我前行的远方;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我渴求的心房;是春日的雨,是夏日的风,是秋日的果,是冬日的阳,没有人能丈量出这种爱脚下的路有多长,没有人能测试出这种爱心中的海有多深。能与您相遇,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毕业时,全体学生给我留了言:“今天我们离别,但我们不说再见。三年的时光我们拥有太多太多的记忆,知识、坚强、感动……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站在自己的岗位上,象您一样将爱传递下去。
我感动着,幸福着,也终于悟出:是语文教学使学生有了爱心。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济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有了爱心,他们将会一生换取别人的尊重。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
在责任感教育方面学校教育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讲授《道士塔》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学生充分感受敦煌文物流失、被损坏的场面,当学生为之气愤、无奈时,再启发引导学生:敦煌文物流失,责任在谁?在中国已经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去对待文物?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及该承担的责任。学生们写出了如下内容:
学了《道士塔》,就有了岳飞“怒发冲冠”“仰天长啸”“踏破贺兰山阕”的冲动;学了《道士塔》,就明白了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里的恨有多多,就懂得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包含了多少愁、多少无奈;学了《道士塔》,才理解了“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多么的悲哀、伤痛,才终于了解了鲁迅“弃医从文”是多么的明智。
就算当时没有王道士,还会有李道士、张道士,文物也会流失。堂堂的大清尚没有保护敦煌的责任感,一个道士岂能有?所以说,没有了责任感,敦煌学之流失,只是个时间问题,斯坦因不来,伯希和不来,但谁又知法国的、美国的其他人不来呢?
学了《道士塔》,我第一次感到如此的无能为力,我只能竭力保护中华民族现存的文化,然而物质充裕的当今,长城却已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垃圾箱。当长城、故宫也要由外国人来保护时,我们还有什么颜面指责王道士?我们只能和那高耸的“罪人塔”一同跪在大漠中,向我们的祖辈及遗失的文化叩头谢罪。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如在学习《我心中的梦想》时,我把梦想的英文内容练得很熟,给学生读完后,学生给了我热烈的掌声;随后我又用汉语朗读这些内容,并问学生更喜欢哪种读法,大家说法不一。我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汉语听起来更抑扬顿挫,更具有一种美感。作为炎黄子孙,只有让这种母语的美更加五光十色,才不愧对这个民族和国家。并联系《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这一内容,给学生提出启发,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有位学生在感受中写道: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远远没有做到一个中国人该做的。当源远流长历尽千年沧桑却依旧熠熠生辉的中国文字在我们这里黯淡,当凝练隽永的诗句在我们这里受到冷落,当优美的辞赋在我们这里沉没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自己爱国?中国文化是中国的根,中国文字是中国的血液,当血液一滴一滴流失时,我们去哪找中国呢?
我结合这段文字给学生讲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爱国并不是空洞、抽象和遥远的,它完全可以具体地体现到学习和生活的诸多细节,比如学好母语,这就是最基本的爱国行动之一。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
讲完《我为什么而活》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在日记中写自己为什么而活,一个学生开篇写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批道:这样不会幸福。学会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试着体会哪个更快乐。随后的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一起诵读了大量关爱别人的短文,感受着,快乐着;并注重用心、用情、用事实去激励学生以感恩的心去生活,把真诚的爱给予别人!
一天,这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老师,是您让我懂得了关爱别人的重要和可贵,今天是我十八岁生日,我很高兴,希望您能分享我的快乐,可以吗?我这样回答:谢谢你能让我同你一起分享快乐!十八岁,你将要承担责任,奉献爱心。十八岁前,你得到太多人的爱,十八岁后,希望你更多的付出爱,给予爱过你的人和需要你爱的人。青春不是生命的一段时间,而是一种精神状态。你要不断奋斗,不断充实自己,在自信与快乐中获得成功!
长时间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爱心教育,使得很多这样的学生思想发生了转变,情感得到了升华,爱心永驻心间。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
“老师,作为您的学生,我拥有太多的幸福,您教会我的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更有人生处事的道理和如何去爱别人,让我懂得了爱的含义;您是我生命中第一个让我知道人还可以如此真诚,我还可以那样爱人。我第一次如此感激我的父母、我的亲友、我的老师和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我今后的人生信条将是坚韧和真诚,这将是我一辈子的宝贵财富,而这财富是您用爱给予我的。”
还有一名学生在给我的信中写到:
“老师,您给我的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我前行的远方;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我渴求的心房;是春日的雨,是夏日的风,是秋日的果,是冬日的阳,没有人能丈量出这种爱脚下的路有多长,没有人能测试出这种爱心中的海有多深。能与您相遇,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毕业时,全体学生给我留了言:“今天我们离别,但我们不说再见。三年的时光我们拥有太多太多的记忆,知识、坚强、感动……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站在自己的岗位上,象您一样将爱传递下去。
我感动着,幸福着,也终于悟出:是语文教学使学生有了爱心。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济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有了爱心,他们将会一生换取别人的尊重。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
在责任感教育方面学校教育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讲授《道士塔》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学生充分感受敦煌文物流失、被损坏的场面,当学生为之气愤、无奈时,再启发引导学生:敦煌文物流失,责任在谁?在中国已经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去对待文物?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及该承担的责任。学生们写出了如下内容:
学了《道士塔》,就有了岳飞“怒发冲冠”“仰天长啸”“踏破贺兰山阕”的冲动;学了《道士塔》,就明白了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里的恨有多多,就懂得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包含了多少愁、多少无奈;学了《道士塔》,才理解了“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多么的悲哀、伤痛,才终于了解了鲁迅“弃医从文”是多么的明智。
就算当时没有王道士,还会有李道士、张道士,文物也会流失。堂堂的大清尚没有保护敦煌的责任感,一个道士岂能有?所以说,没有了责任感,敦煌学之流失,只是个时间问题,斯坦因不来,伯希和不来,但谁又知法国的、美国的其他人不来呢?
学了《道士塔》,我第一次感到如此的无能为力,我只能竭力保护中华民族现存的文化,然而物质充裕的当今,长城却已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垃圾箱。当长城、故宫也要由外国人来保护时,我们还有什么颜面指责王道士?我们只能和那高耸的“罪人塔”一同跪在大漠中,向我们的祖辈及遗失的文化叩头谢罪。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如在学习《我心中的梦想》时,我把梦想的英文内容练得很熟,给学生读完后,学生给了我热烈的掌声;随后我又用汉语朗读这些内容,并问学生更喜欢哪种读法,大家说法不一。我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汉语听起来更抑扬顿挫,更具有一种美感。作为炎黄子孙,只有让这种母语的美更加五光十色,才不愧对这个民族和国家。并联系《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这一内容,给学生提出启发,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有位学生在感受中写道: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远远没有做到一个中国人该做的。当源远流长历尽千年沧桑却依旧熠熠生辉的中国文字在我们这里黯淡,当凝练隽永的诗句在我们这里受到冷落,当优美的辞赋在我们这里沉没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自己爱国?中国文化是中国的根,中国文字是中国的血液,当血液一滴一滴流失时,我们去哪找中国呢?
我结合这段文字给学生讲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爱国并不是空洞、抽象和遥远的,它完全可以具体地体现到学习和生活的诸多细节,比如学好母语,这就是最基本的爱国行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