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给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存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由于高碳排放,使得全球气候升温。因此,我国必须把目前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即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是每个公民应有的责任,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低碳社会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6-0131-02
2010年以来,反常天气在世界各地纷繁出现,凸显出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逐年扩大、纽约冬季气温22 ℃、海平面逐年上升等,类似报道在各大媒体上层出不穷。那么,究竟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又是什么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应怎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来看呈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重要且不容否认的因素即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7年2月2日发布了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梗概。这份报告认为,在过去50年中,“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用词中,“很可能”表示可能性至少在90%以上,这是这个委员会成立以来,首次使用这样严重的措辞形容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关联。而2001年发布的上一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使用的词语仅是“可能”,“可能”表示66%的可能性。报告的大致内容是说,从1750年开始,全球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化亚氮的含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远远超出工业革命前的水平。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所致,而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增加主要源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
科学家近年来对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还不能全面预测气候变暖给地球带来的多样变化,但人类对全球气候升温的负面影响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水供需矛盾加剧;天灾如热带风暴和飓风的次数和强度都可能增加;众多岛国及岛屿将被淹灭,岛上及沿海居民生活受到威胁;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因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最终会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小的损失。虽然全球气候变暖也可能对少数地区有益,但综合评价其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未来生活的巨大威胁。
由此可见,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应采取措施改善环境问题,增强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利于人类,近几年人们常提到“低碳经济”这个概念,“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那么,何为“低碳经济”呢?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由于使用能源而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被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
是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紧要关头,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对中国既是压力又是挑战。这是因为:①我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以排放高碳为主的发展模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既确保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这是我国必须面对的难题。②“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仅占20 %左右,而火电占77 %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1 t煤炭会产生4.12 t的二氧化碳,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 %和70 %。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③我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我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2005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 %,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 %,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④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
我们该如何让发展低碳经济呢?纵观世界各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采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对我国来说,需要政府主导,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
具体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提高能源利用率。在工业化阶段,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最有效的方式。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既有最先进的技术,也有最落后的技术。因此要加速淘汰能耗高、排放多的落后工艺。②使用可再生能源。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太阳能、沼气、水电、风电、农作物秸秆等)很丰富,虽然可再生能源成本较高,但相当一部分已经商业化。交通工具方面,汽车不再只烧石油和液化天然气,现在有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我国也对太阳能汽车、氢能燃料电池等技术研发,如果成熟,我们的交通服务将实现很少的碳排放甚至是零排放。③征收碳税。二氧化碳对气候变化有负面作用,是有环境成本的。因此,我们就应该对它征税。对碳征税,那么就会打压高碳能源。高碳能源的比较收益降低,零碳或低碳能源的比较成本就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也会增强。④应制定相应的政策补贴。任何技术的研发、运用,都会经历从高成本到低成本的转化过程,如果我们给予补贴,就会加速降低成本的过程。对一些暂时不具备商业竞争力,而社会成本又比较低的能源和技术进行补贴,会使它们更迅速地成长,进而走向市场竞争。⑤要提高研发投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很多低碳能源技术、产品,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和企业商业化的投入,可以双管齐下。⑥对于消费者行为,应出台相应的经济政策措施,限制人类对能源的奢侈浪费。比如能源消费税,由于碳排放空间是有限的,每个人的基本消费需求也是有限的,因而可以给每个人一定的碳排放量,超出之后就必须交税,超得越多税率就越高,与我们的所得税一样。这既兼顾了基本需求的满足,又可以使消费者行为更理性化,降低奢侈浪费的部分。但需要说明的是,能源消费税应是累进税率,不能是统一税率。统一税率只会打压穷人,鼓励富人消费。⑦控制公共消费。如马路上的公车以及办公楼里的空调等。⑧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在低碳社区、低碳城市等领域的先进经验,开展国际合作。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我们还可以利用国际贸易来发展低碳经济。每个国家的资源比重和成本都不一样,因此,我们可以出口碳生产率较高的产品,进口碳生产率较低的产品。正如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矿石,比我们国内采矿的成本低多了。
总之,低碳经济不是时髦的概念,可落实到现实的行动中。要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消费方式的转型、能源结构的转型、能源效率的提高,使中国向低碳经济、低碳社会迈进——只有低碳社会才是可持续的社会。同时,低碳不仅仅是企业的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我们有责任用实际行动来应对当下及未来发生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为我们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生存环境及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程志祥.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纪念第37个世界环境日[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8(2).
[2]吴涛,张瑞海.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促进低碳社会建设[J].经济纵横,2010(10).
[3]柯建.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赵铨.气候变暖、低碳经济与企业的社会责任[J].江苏造纸,2010(3).
[5]张坤民.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内在需求[J].理论视野,2010(2).
[6]庄贵阳.节能减排与中国经济的低碳发展[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5).
[7]王路.全球气候变暖与中国能源战略问题的思考[J].科学中国人,2007(5).
(编辑:李敏)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Climate Warming
Ren Xin
Abstract: The global climate warming, and had a great impact to the human production, life and living environment. Due to the high carbon emissions, global warming. Therefore, China must shift to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high pollution, high-emissions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l for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emission, low-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l, namely, low-carbo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every citizen shall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rare opportunity to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global warming; low-carbon economy; low-carbon society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低碳社会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6-0131-02
2010年以来,反常天气在世界各地纷繁出现,凸显出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逐年扩大、纽约冬季气温22 ℃、海平面逐年上升等,类似报道在各大媒体上层出不穷。那么,究竟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又是什么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应怎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来看呈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重要且不容否认的因素即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7年2月2日发布了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梗概。这份报告认为,在过去50年中,“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用词中,“很可能”表示可能性至少在90%以上,这是这个委员会成立以来,首次使用这样严重的措辞形容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关联。而2001年发布的上一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使用的词语仅是“可能”,“可能”表示66%的可能性。报告的大致内容是说,从1750年开始,全球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化亚氮的含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远远超出工业革命前的水平。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所致,而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增加主要源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
科学家近年来对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还不能全面预测气候变暖给地球带来的多样变化,但人类对全球气候升温的负面影响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水供需矛盾加剧;天灾如热带风暴和飓风的次数和强度都可能增加;众多岛国及岛屿将被淹灭,岛上及沿海居民生活受到威胁;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因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最终会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小的损失。虽然全球气候变暖也可能对少数地区有益,但综合评价其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未来生活的巨大威胁。
由此可见,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应采取措施改善环境问题,增强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利于人类,近几年人们常提到“低碳经济”这个概念,“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那么,何为“低碳经济”呢?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由于使用能源而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被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
是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紧要关头,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对中国既是压力又是挑战。这是因为:①我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以排放高碳为主的发展模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既确保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这是我国必须面对的难题。②“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仅占20 %左右,而火电占77 %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1 t煤炭会产生4.12 t的二氧化碳,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 %和70 %。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③我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我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2005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 %,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 %,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④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
我们该如何让发展低碳经济呢?纵观世界各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采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对我国来说,需要政府主导,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
具体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提高能源利用率。在工业化阶段,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最有效的方式。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既有最先进的技术,也有最落后的技术。因此要加速淘汰能耗高、排放多的落后工艺。②使用可再生能源。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太阳能、沼气、水电、风电、农作物秸秆等)很丰富,虽然可再生能源成本较高,但相当一部分已经商业化。交通工具方面,汽车不再只烧石油和液化天然气,现在有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我国也对太阳能汽车、氢能燃料电池等技术研发,如果成熟,我们的交通服务将实现很少的碳排放甚至是零排放。③征收碳税。二氧化碳对气候变化有负面作用,是有环境成本的。因此,我们就应该对它征税。对碳征税,那么就会打压高碳能源。高碳能源的比较收益降低,零碳或低碳能源的比较成本就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也会增强。④应制定相应的政策补贴。任何技术的研发、运用,都会经历从高成本到低成本的转化过程,如果我们给予补贴,就会加速降低成本的过程。对一些暂时不具备商业竞争力,而社会成本又比较低的能源和技术进行补贴,会使它们更迅速地成长,进而走向市场竞争。⑤要提高研发投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很多低碳能源技术、产品,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和企业商业化的投入,可以双管齐下。⑥对于消费者行为,应出台相应的经济政策措施,限制人类对能源的奢侈浪费。比如能源消费税,由于碳排放空间是有限的,每个人的基本消费需求也是有限的,因而可以给每个人一定的碳排放量,超出之后就必须交税,超得越多税率就越高,与我们的所得税一样。这既兼顾了基本需求的满足,又可以使消费者行为更理性化,降低奢侈浪费的部分。但需要说明的是,能源消费税应是累进税率,不能是统一税率。统一税率只会打压穷人,鼓励富人消费。⑦控制公共消费。如马路上的公车以及办公楼里的空调等。⑧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在低碳社区、低碳城市等领域的先进经验,开展国际合作。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我们还可以利用国际贸易来发展低碳经济。每个国家的资源比重和成本都不一样,因此,我们可以出口碳生产率较高的产品,进口碳生产率较低的产品。正如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矿石,比我们国内采矿的成本低多了。
总之,低碳经济不是时髦的概念,可落实到现实的行动中。要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消费方式的转型、能源结构的转型、能源效率的提高,使中国向低碳经济、低碳社会迈进——只有低碳社会才是可持续的社会。同时,低碳不仅仅是企业的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我们有责任用实际行动来应对当下及未来发生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为我们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生存环境及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程志祥.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纪念第37个世界环境日[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8(2).
[2]吴涛,张瑞海.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促进低碳社会建设[J].经济纵横,2010(10).
[3]柯建.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赵铨.气候变暖、低碳经济与企业的社会责任[J].江苏造纸,2010(3).
[5]张坤民.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内在需求[J].理论视野,2010(2).
[6]庄贵阳.节能减排与中国经济的低碳发展[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5).
[7]王路.全球气候变暖与中国能源战略问题的思考[J].科学中国人,2007(5).
(编辑:李敏)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Climate Warming
Ren Xin
Abstract: The global climate warming, and had a great impact to the human production, life and living environment. Due to the high carbon emissions, global warming. Therefore, China must shift to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high pollution, high-emissions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l for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emission, low-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l, namely, low-carbo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every citizen shall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rare opportunity to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global warming; low-carbon economy; low-carbon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