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日的松花江暖风习习,江心的音乐喷泉似音符曼妙跳跃起舞,景观灯在高层建筑上打出变幻万千的美丽图像。江里的游船以及雄伟的松花江大桥都在桨声灯影里朦胧虚幻,犹如人间仙境。在临江宽敞的落地窗前驻足的张福臣,观赏着这一切,第一次有了烦心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他工作的物业公司领导找他谈话劝退,认为他70岁了,已经不适合体力劳动了。
“70怎么了?”老张觉得自己的体力像中年人,每次骑车上大梁,他都像飞上去似的,他的背影也潇洒得如同青年人。老伴劝说他:“干了一辈子,也该歇歇了!退休的滋味不是也挺美好吗?”老张可不那么想!
出生于1949年的老张今年刚好70岁,他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老张有一个在小村广为人知的外号“张山东子”,其实他是河北人。只不过闯关东的人以山东居多,老张口音里又有去不掉的“侉味”,村民分不清河北山东,一律管这叫“山东子”。老张一家是闯关东的最后一批,建国后3年困难时期,听说有亲戚在东北过得挺好吃得饱,老张的父母就带着他和哥哥弟弟、两个妹妹跋山涉水来到吉林省永吉县的一个小山村投亲,途中在天津附近还把尚不懂事的小儿子送了人。
在小村里老张家扎了根,老张小时候在家放猪。一到年龄,就入伍参军,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里,老张吃苦耐劳表现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当了炊事班长。这期间,他的未婚妻曾到部队来探亲。老张的另一半是本村的姑娘,长得漂亮,家庭条件要比老张家强很多,就是因为看重老张的为人才嫁给他。转业后,老张先是被安排到县里一家企业做工人,后来由于离家太远自愿回到村里当农民,村里让他做了多年的治保主任和林业委员,因为热心肠讲原则很受村民拥戴。老张由于在炊事班干过,做得一手好菜,村里的红白喜事都请他掌勺。他做菜很讲究,做啥都得调个汤勾个芡。小时候,孩子都盼他做饭,觉得特别好吃。但是现在,孩子不喜欢他做饭了,说他做饭有饭店味,都喜欢天然的味道,这也是现在老张有点失落的原因。
老张的日子过得踏踏实实,很快有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在改革开放后分产到户,两口子种地不惜力,很快日子就变了样。但老张并不满足,当过兵的他还是很有见识,他做生意开过饭店和豆腐房,有了点本钱后他开起了村里供销社以外第一家小卖部,而且他的小卖部开在省道路边,不仅成了村里的一个活动中心,而且过路人也能频频光顾,所以生意挺红火。但竞争也开始了,随着供销社承包给个人,供销社利用其规模和进货渠道,采用各种促销手段,生意越来越好。老张虽然使出浑身解数还是在竞争中出现了落败之相,小卖部的客源骤减,生意岌岌可危。
老张居住的小村紧靠大山,毗邻公路还是鱼米之乡。有这样的资源,老张就走上了收购的道路,他联系好买家,开始利用小卖部搞收购。全村人都被发动起来上山,他们收购的有穿地龙、大参、细辛,还有杂粮、山菜、托盘儿,123果等,那时每到傍晚,小卖部前就排起了下山交货的长龙。这也是老张全家最忙碌的时候。收购之后,还有大量清洗,采摘工作。自家忙不過来就得雇人,各家的主妇踊跃报名,这得优先亲戚朋友,最多最忙时要雇几十人,村里人就会打趣老张:“老张,你这是当资本家啊!”每当这时老张就会呵呵笑着,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老张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家里再忙也不用孩子伸手。他有个心病,之所以在部队和村里没有更大的作为,缘于老张没读过书不认字,他暗暗发誓一定让孩子学文化。他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是村里最大的,这也得到了回报,二女儿考上卫校,毕业在县城做了护士,嫁了一名国家公务员;儿子考入技校,毕业后令人羡慕地进入吉林市一家大国企;大女儿实在不愿意读书,和本村一个青年结婚了,老张就扶持她和女婿在村西头又开了一间小卖店,村里小卖店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儿子结婚后,老张带着儿子女儿依据线索去天津找当年送人的弟弟,尽管经过多少年时光的变迁,但他居然通过线索找到了弟弟,弟弟也一直在找亲生父母,哥俩在一起抱头痛哭。弟弟靠种地包工程生活得很好,又因城市扩大动迁已经成了天津市的市民,这段奇遇被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和晚报报道了,弟弟回东北探亲那天轰动了全村,乡亲们都来看老山东失散了40多年的弟弟,大家都说长得太像了。
时间过得很快,老张的60大寿也在村里举办了,而后他的生活发生了一场变故。他在城里居住的儿子忘带钥匙,为了打开楼门,从楼上腰缠绳子悬挂下来想打开窗子进屋,结果绳子是劣质产品,儿子从五楼坠落被送进医院。老张那一夜一下苍老了许多,但看起来依旧镇静。幸运的是儿子得到了最好的救治。经过近半年的治疗,恢复后只是有些跛脚,但已不能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老张的儿子也有着商业头脑,他看准市场干脆在县城盘下一家门市店,开了县城第一家手抓饼店,还兼营烧烤鸡脖子等。由于他只能工作之余去,这项生意又需要做大量的厨房工作,于是他动员父母搬离农村,和他一起到县城做生意。
离开熟悉的乡土,关掉食杂店,这对老张又是一个考验。考虑到自己年事渐高,儿子还急需帮助,老张咬咬牙,卖掉农村的一切,和妻子来到县城,买了房子全力做儿子的后援。在老张一家的努力下,这个饼店成了县城一道风景,当然收入不菲。
在2019年的窗口回望过去,生活一天天在进步,近几年儿子儿媳转型到市里经营汽车配件,他们家在市里江边临近市政府黄金地段买了200多平方米高档小区的房子,老张在附近的别墅区应聘成了物业工作人员,年年获得先进员工称号,老张成天忙活着、被人需要着,他的笑容更灿烂了。他常对孩子说:“没有党的领导,我一个逃荒的能过上今天这么好的生活?我知足啊!”是啊,日子好像没什么不知足的了。
就在这时,退休的时间到来了,谁敢用一个70岁的人工作?老张范了几天愁,上了几天火后,在儿女的反对声中,他居然又在古玩城找到一份看店卖货的工作。他每天乐乐呵呵穿着女儿给他买的唐装“飞”上自行车前去上班。他的女婿劝他说:“您也到时候该休息休息了,享受生活出门旅旅游。”老张呵呵一笑:“我也愿意旅游,等建国80周年的时候我就退休,然后和老伴儿走遍全国,对啊,我只到了天津还没去过北京呢,到时我就到天安门广场去看习主席阅兵!”说这话时,曾是一名军人的老张眼里充满期待和虔诚!(作者单位:永吉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70怎么了?”老张觉得自己的体力像中年人,每次骑车上大梁,他都像飞上去似的,他的背影也潇洒得如同青年人。老伴劝说他:“干了一辈子,也该歇歇了!退休的滋味不是也挺美好吗?”老张可不那么想!
出生于1949年的老张今年刚好70岁,他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老张有一个在小村广为人知的外号“张山东子”,其实他是河北人。只不过闯关东的人以山东居多,老张口音里又有去不掉的“侉味”,村民分不清河北山东,一律管这叫“山东子”。老张一家是闯关东的最后一批,建国后3年困难时期,听说有亲戚在东北过得挺好吃得饱,老张的父母就带着他和哥哥弟弟、两个妹妹跋山涉水来到吉林省永吉县的一个小山村投亲,途中在天津附近还把尚不懂事的小儿子送了人。
在小村里老张家扎了根,老张小时候在家放猪。一到年龄,就入伍参军,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里,老张吃苦耐劳表现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当了炊事班长。这期间,他的未婚妻曾到部队来探亲。老张的另一半是本村的姑娘,长得漂亮,家庭条件要比老张家强很多,就是因为看重老张的为人才嫁给他。转业后,老张先是被安排到县里一家企业做工人,后来由于离家太远自愿回到村里当农民,村里让他做了多年的治保主任和林业委员,因为热心肠讲原则很受村民拥戴。老张由于在炊事班干过,做得一手好菜,村里的红白喜事都请他掌勺。他做菜很讲究,做啥都得调个汤勾个芡。小时候,孩子都盼他做饭,觉得特别好吃。但是现在,孩子不喜欢他做饭了,说他做饭有饭店味,都喜欢天然的味道,这也是现在老张有点失落的原因。
老张的日子过得踏踏实实,很快有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在改革开放后分产到户,两口子种地不惜力,很快日子就变了样。但老张并不满足,当过兵的他还是很有见识,他做生意开过饭店和豆腐房,有了点本钱后他开起了村里供销社以外第一家小卖部,而且他的小卖部开在省道路边,不仅成了村里的一个活动中心,而且过路人也能频频光顾,所以生意挺红火。但竞争也开始了,随着供销社承包给个人,供销社利用其规模和进货渠道,采用各种促销手段,生意越来越好。老张虽然使出浑身解数还是在竞争中出现了落败之相,小卖部的客源骤减,生意岌岌可危。
老张居住的小村紧靠大山,毗邻公路还是鱼米之乡。有这样的资源,老张就走上了收购的道路,他联系好买家,开始利用小卖部搞收购。全村人都被发动起来上山,他们收购的有穿地龙、大参、细辛,还有杂粮、山菜、托盘儿,123果等,那时每到傍晚,小卖部前就排起了下山交货的长龙。这也是老张全家最忙碌的时候。收购之后,还有大量清洗,采摘工作。自家忙不過来就得雇人,各家的主妇踊跃报名,这得优先亲戚朋友,最多最忙时要雇几十人,村里人就会打趣老张:“老张,你这是当资本家啊!”每当这时老张就会呵呵笑着,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老张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家里再忙也不用孩子伸手。他有个心病,之所以在部队和村里没有更大的作为,缘于老张没读过书不认字,他暗暗发誓一定让孩子学文化。他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是村里最大的,这也得到了回报,二女儿考上卫校,毕业在县城做了护士,嫁了一名国家公务员;儿子考入技校,毕业后令人羡慕地进入吉林市一家大国企;大女儿实在不愿意读书,和本村一个青年结婚了,老张就扶持她和女婿在村西头又开了一间小卖店,村里小卖店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儿子结婚后,老张带着儿子女儿依据线索去天津找当年送人的弟弟,尽管经过多少年时光的变迁,但他居然通过线索找到了弟弟,弟弟也一直在找亲生父母,哥俩在一起抱头痛哭。弟弟靠种地包工程生活得很好,又因城市扩大动迁已经成了天津市的市民,这段奇遇被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和晚报报道了,弟弟回东北探亲那天轰动了全村,乡亲们都来看老山东失散了40多年的弟弟,大家都说长得太像了。
时间过得很快,老张的60大寿也在村里举办了,而后他的生活发生了一场变故。他在城里居住的儿子忘带钥匙,为了打开楼门,从楼上腰缠绳子悬挂下来想打开窗子进屋,结果绳子是劣质产品,儿子从五楼坠落被送进医院。老张那一夜一下苍老了许多,但看起来依旧镇静。幸运的是儿子得到了最好的救治。经过近半年的治疗,恢复后只是有些跛脚,但已不能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老张的儿子也有着商业头脑,他看准市场干脆在县城盘下一家门市店,开了县城第一家手抓饼店,还兼营烧烤鸡脖子等。由于他只能工作之余去,这项生意又需要做大量的厨房工作,于是他动员父母搬离农村,和他一起到县城做生意。
离开熟悉的乡土,关掉食杂店,这对老张又是一个考验。考虑到自己年事渐高,儿子还急需帮助,老张咬咬牙,卖掉农村的一切,和妻子来到县城,买了房子全力做儿子的后援。在老张一家的努力下,这个饼店成了县城一道风景,当然收入不菲。
在2019年的窗口回望过去,生活一天天在进步,近几年儿子儿媳转型到市里经营汽车配件,他们家在市里江边临近市政府黄金地段买了200多平方米高档小区的房子,老张在附近的别墅区应聘成了物业工作人员,年年获得先进员工称号,老张成天忙活着、被人需要着,他的笑容更灿烂了。他常对孩子说:“没有党的领导,我一个逃荒的能过上今天这么好的生活?我知足啊!”是啊,日子好像没什么不知足的了。
就在这时,退休的时间到来了,谁敢用一个70岁的人工作?老张范了几天愁,上了几天火后,在儿女的反对声中,他居然又在古玩城找到一份看店卖货的工作。他每天乐乐呵呵穿着女儿给他买的唐装“飞”上自行车前去上班。他的女婿劝他说:“您也到时候该休息休息了,享受生活出门旅旅游。”老张呵呵一笑:“我也愿意旅游,等建国80周年的时候我就退休,然后和老伴儿走遍全国,对啊,我只到了天津还没去过北京呢,到时我就到天安门广场去看习主席阅兵!”说这话时,曾是一名军人的老张眼里充满期待和虔诚!(作者单位:永吉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