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带孙,重在换位思考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x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里老人帮忙带孩子,是很多家庭的常态。正因如此,不少人将其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最近,北京的昝大妈“拉下面子”将儿子儿媳告上法庭索要28万“带孙费”。昝大妈称,孙女今年17岁了,因为儿子儿媳在公交公司工作,生活作息与孩子不一致,所以孙女自从出生后就由自己和老伴照顾,生活费、医疗费、教育费全都是自己垫付。去年,儿子儿媳离婚,这让昝大妈很是伤心,自己任劳任怨帮小两口带孙女却没有换来一家人的和谐美满。于是,昝大妈一纸诉状将儿子和前儿媳告上了法庭。近日,北京市丰台人民法院综合案情后,判决昝大妈的儿子与前儿媳向昝大妈支付10万元。
  近年来,关于老人索要“带孙费”的事例屡见报端:年迈的父母養育孙辈,不光要搭上金钱,更要搭上精力,几多辛劳、几多无奈。专家指出,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爷爷奶奶带孙子,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殊不知这并非法定义务,而儿女赡养老人则是法定的,二者并不是交换回馈关系。老人把子女抚养成人,已经尽过义务了。按人类社会接力式延续的规律,“不管隔辈人”并非道德缺陷。再者,爱孩子有多种表现方式,没天天待在家里带孙子,并不等于不疼爱孙子。
  在现实生活中,尽管不愿意带孙辈的老人只是少数,但对他们的合理选择也应该充分尊重。老人不愿意带孙辈,也是对子女责任意识的一种呼唤,其背后显示了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从伦理上说,无论带不带孙子,子女都应尊重老人的意愿,不能用等价交换的想法绑架亲情,父母愿意帮孩子分担,要非常心存感激。长辈愿意帮忙带孙子,请记得对父母进行经济补贴,这既是一种回报、感恩父母的方式,也可以成为分担育子成本、纾解家庭矛盾的润滑剂。同时,请多关心帮忙带孙父母的身体状况。父母若是硬撑着身体照顾小孩而病倒了,年轻夫妻反而要同时照顾长辈与孩子。
  外国的老人是否帮忙带孙子呢?根据国情也有所不同,按德国的社会习惯,子女成年后,父母对子女就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义务了。因此在90%的德国家庭中,孩子成年后和父母是分居的状态。当他们有了下一代后,为了维持现有家庭的独立与稳定,凡事都会亲力亲为。美国老人并不会主动去干涉子女的生活,很多美国老人愿意帮子女带孩子,不过他们有自己的方法,绝大多数人坚守“三大原则”。第一,子女带孩子的时候,老人不参与孩子的事情。第二,老人把孙子孙女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惩罚分明,不会溺爱。第三,子女需要帮忙看孩子,要把孩子送到老人的家。在韩国,越来越多老人加入到照看孩子的行列,子女们则会支付相应的“工资”。
  近年来,索要带孙费的报道时有见诸报端。可见,索要“带孙费”不是简单的家务事,在父母与子女、义务与权利、亲情与责任之间厘清了一条界线:换位思考、互相尊重、加强沟通,和睦相处,方是正确处理好家庭矛盾的关键。
其他文献
波澜壮阔的历程,我们一同走过;繁荣昌盛的画卷,我们一起描绘;沧海桑田的巨变,我们一起见证;春华秋实的收获,我们共同分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70年,是无数前辈共同见证的70年,更是中华儿女拼搏进取,勇于攀登的70年。让我们唱响时代赞歌,共同祝福祖国。  在1983年,中国第一本老年领域综合性期刊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诞生了,它就是如今的《新天地》杂志。《新天地》曾得到众多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和支持,有陈云同
期刊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9周年。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对于今天的青年人来说稍显遥远。但历史终究是不能忘记的。  在一个暴雨如注的夏日,记者来到杨筠范奶奶的家中。一开门,银白的头发、慈祥的笑容、精神抖擞的杨奶奶热情地招呼着:“快进了,快进啦。”  是什么让一个柔弱的女子毅然投身到朝鲜战场的枪林弹雨中?上战场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战争是什么样的?无数的问号等待着被逐个解答。  红色故土:立
期刊
鄔沧萍先生寄语读者
期刊
“邬老,我们来看您了!”《新天地》杂志总编辑杨鸣旭和几位养老界的同仁,在这个夏末秋初的午后来到中国人民大学邬沧萍先生的家。  下午三点,温和晴朗的阳光透过窗户照了进来,97岁的邬沧萍先生气色很好,柔和的脸上泛着淡淡的红光。他条理清晰、声音洪亮、说到兴奋处振袂而起,全不见耄耋老人蹒跚之态。邬老幽默又带些自豪地说:“我这一辈子没有因病住过医院,我身上的零件除了牙都是原装的,没换过。”  治学为民 研学
期刊
11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农工民主党中央、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协会于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举办“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端研讨会”。会议以“新时代、新国情、新对策”为主题,内容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深入学习领会相关文件精神,围绕“老龄政策制度”“健康养老服务”“老龄社会治理”等方面分别展开深入研讨。本次会议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理论前沿性研讨,来自全国各地老年教
期刊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能延续至今,各个家庭能稳定持续发展,都与家庭教育有着很大关系。涵养家风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好传统,人们素以名门之后为骄傲,光前裕后,代代相传,大德之存焉。家风之传承,史不乏例,浙江安吉堪孚美誉。  故土难忘  在近现代中国书画史上,一代宗师吴昌硕的光芒最为耀眼。吴昌硕在诗、书、画、印等方面造诣极深。他的艺术道路与众不同,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创新。他的作品有一种雄劲苍茫的生命力量,一扫明
期刊
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又称“老人节”,自古以来就是个备受关注且仪式感强的节日。插茱萸、饮重阳酒、吃糕、登高,寄托了人们两种心情,希望远方的亲人平安,希望自己的子女和生活“步步登高”,这是个吉庆有余的欢乐节。  本刊全媒体记者走上街头,采访“老年人想对年轻时代的自己说什么”“老年人想对现在的年轻人说什么”“尊老敬老,年轻人应该怎么做”。  老年人和年轻人面对镜头纷纷吐露那些想说却不敢说的心声:“要
期刊
辽宁大连市的王忠军组织30多位老人成立了一个名叫“喜庆”的艺术团,为社区群众带来欢乐。他的艺术团已经培养了200多位社区文艺人才。  这个活跃的“喜庆艺术团”主要是靠王忠军摆摊卖货的钱支撑起来的,他之所以坚持多年,靠的是对艺术割舍不下的念想。  他乡入都市,乐器解烦忧  别看70岁的王忠军身体瘦小,说话慢声细语,但精气神特足。退休前他一直生活在东北大兴安岭林区,是一所小学校的音乐老师。2006年9
期刊
我收藏苏联雕塑20多年了,寻遍了哈尔滨的古玩市场,日积月累收藏了近180多尊雕塑。都说,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我生在哈尔滨,长在哈尔滨,七十多年来哈尔滨浓郁的俄罗斯习俗和文化氛围深深感染了我,浓厚的俄罗斯情结一直陪伴着我。我们这代人,最早接触的外语是俄语,听的是苏联歌曲,读的是苏俄文豪的作品,通过苏联电影熟知了苏俄的历史人物、英雄豪杰。  记得在20世纪60年代初,一名哈尔滨运动员从莫斯科带回
期刊
冬季是火灾的高发时期,有数据显示,每年火灾中伤亡的老年人约占伤亡总人数的30%,且该群体的火灾防范意识和火场自救逃生知识技能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群体。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提高防火自救的意识,遇火灾要及时报警和呼救逃生。每年11月9日是全国消防安全日,让我们一起关注消防安全。  生活火灾隐患多  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火光、烟气、声响、气味等火灾前兆不敏感,老年人对火灾的警觉意识明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