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家乡的大学度过了四年,我享受了三年丰富而自足的小城生活,把剩下的一年奉献给了考研和毕业。也许是耐不住小城的冷清吧,还有胸怀对名牌大学校园生活的向往,同学们在酷暑和寒冬没有一刻懈怠手头的书本,“上海、北京、南京考研同盟会”在学生的自发组织下赫然成立。我选择了上海。
这个城市对我的如期而至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大概因为我还不能为它带来直接的财富吧,只是允许我在上外的校园里亮出我不够高挑的背影,在上外的寝室里安排我的单人床。梦中的研究生舞台就此揭开了帷幕。
然而,一年的陌生。我可以感受它的节奏,师哥师姐们都飞奔赚钱去了;我可以听到它的声音,宿舍楼前河面上的垃圾船会准时在你午睡时轰鸣,奏响欢快的进行曲;我还可以看到它的速度,一切机动车辆在斑马线处疾驰而过,我的长发和褶皱裙不禁临风起舞,甚至连同我的心。
然而,这个城市的节奏、声音和速度却让我看到了抑或说看清了自己。对于这儿的海、这儿的江、这儿如江似海的人,确切地说,我,无疑是渺小的。周围的同学、同学的朋友以及所有的老师都那么强势,一次次耳闻别人丰富的人生经历,一次次目睹别人优秀的劳动成果,一次次领略别人溢出的镇定气质,我都清醒地告诉自己,昔日看似辉煌的我如今逊色在上外的校园里。这是规律,这是上海免费提供给每个年轻人的必修课。我得修满分。
陌生中我只能去图书馆,去自习室,去别的高校听课、听讲座。生活过得真快,因为每天都有新意,所以才让我感觉日子井然有序,怎么过都会甜滋滋的。这儿的书种类真多,这儿的自习室竟然有空调,这儿的老师大多有自己的专著,这儿讲座的演说者很多是外籍人。果真与我的小城大学不一样。
小城有物美价廉的点心和服饰,白天也会有地儿让我安静地睡个好觉;小城只有唯一一所本科大学,所以我们就算是那儿的知识分子啦。小城没有书展,母校的学术文化节也不够火热,一切都在静静地与大城拉开距离……我在小城生活了四年,在那个唯美的校园里过足了中文系女生的浪漫瘾,现在我走出了小城,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
陌生中,渐渐我习惯了做闹市中的自己。我当上了韩国学生的中文老师,还教日本学生英语;我不再午睡,任楼下的机器自个儿狂欢;我会把长发束起,处之泰然地见证宝马的车速,偶尔闯闯红灯;我还成功申报了学校的科研项目,开始做起学问了,难道在这儿还愁找不着资料吗?
这个城市在给我们压力的同时,也会提供给我们很多有利条件,使我们的工作具有可行性,更重要的是,在这里生活,我们能接触更多的东西,从而懂得欣赏生活的节奏。累了,自有这个城市独特的休养生息之道。因此,陌生中,我喜欢上了这个城市,静夜里,我感觉它并没有沉睡。这不是疲劳战,好像是在休闲中的锻炼,是为增强体质而战。一个来自小城的年轻学生,也被它的青春活力所感动,成长成熟在这里,感受它的阳光和雨露。
然而我并没有对大城小城做出取与舍的判断,因为小城生活的惬意是我久久不能忘怀的,小城曾经也是我的舞台,那儿有我的好戏,并且成为我走进大城的“丝绸之路”。我的青春在那里。一年的陌生中,我辗转于大城与小城之间,那儿有我的爱情,那儿就像我的家园,那儿没有高架横空出世,给人压抑之感;没有轻轨拉长轰鸣,让我们恨不得把双腿抬到肩上赶时间,那儿有的是属于小城的和谐。我和他走在长江边,互诉身处江岸两座城市的见闻。大城与小城的距离并没有使我们相隔。
一年的陌生中,我开始懂得,生活可以有很多种,种种都有人爱,种种自有乐道。在大城就跟着大城奔跑,在小城就踩着小城的浮云,永远不让身边的日子陌生,如何需要一个过程,那就陌生一年。
(本文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
这个城市对我的如期而至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大概因为我还不能为它带来直接的财富吧,只是允许我在上外的校园里亮出我不够高挑的背影,在上外的寝室里安排我的单人床。梦中的研究生舞台就此揭开了帷幕。
然而,一年的陌生。我可以感受它的节奏,师哥师姐们都飞奔赚钱去了;我可以听到它的声音,宿舍楼前河面上的垃圾船会准时在你午睡时轰鸣,奏响欢快的进行曲;我还可以看到它的速度,一切机动车辆在斑马线处疾驰而过,我的长发和褶皱裙不禁临风起舞,甚至连同我的心。
然而,这个城市的节奏、声音和速度却让我看到了抑或说看清了自己。对于这儿的海、这儿的江、这儿如江似海的人,确切地说,我,无疑是渺小的。周围的同学、同学的朋友以及所有的老师都那么强势,一次次耳闻别人丰富的人生经历,一次次目睹别人优秀的劳动成果,一次次领略别人溢出的镇定气质,我都清醒地告诉自己,昔日看似辉煌的我如今逊色在上外的校园里。这是规律,这是上海免费提供给每个年轻人的必修课。我得修满分。
陌生中我只能去图书馆,去自习室,去别的高校听课、听讲座。生活过得真快,因为每天都有新意,所以才让我感觉日子井然有序,怎么过都会甜滋滋的。这儿的书种类真多,这儿的自习室竟然有空调,这儿的老师大多有自己的专著,这儿讲座的演说者很多是外籍人。果真与我的小城大学不一样。
小城有物美价廉的点心和服饰,白天也会有地儿让我安静地睡个好觉;小城只有唯一一所本科大学,所以我们就算是那儿的知识分子啦。小城没有书展,母校的学术文化节也不够火热,一切都在静静地与大城拉开距离……我在小城生活了四年,在那个唯美的校园里过足了中文系女生的浪漫瘾,现在我走出了小城,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
陌生中,渐渐我习惯了做闹市中的自己。我当上了韩国学生的中文老师,还教日本学生英语;我不再午睡,任楼下的机器自个儿狂欢;我会把长发束起,处之泰然地见证宝马的车速,偶尔闯闯红灯;我还成功申报了学校的科研项目,开始做起学问了,难道在这儿还愁找不着资料吗?
这个城市在给我们压力的同时,也会提供给我们很多有利条件,使我们的工作具有可行性,更重要的是,在这里生活,我们能接触更多的东西,从而懂得欣赏生活的节奏。累了,自有这个城市独特的休养生息之道。因此,陌生中,我喜欢上了这个城市,静夜里,我感觉它并没有沉睡。这不是疲劳战,好像是在休闲中的锻炼,是为增强体质而战。一个来自小城的年轻学生,也被它的青春活力所感动,成长成熟在这里,感受它的阳光和雨露。
然而我并没有对大城小城做出取与舍的判断,因为小城生活的惬意是我久久不能忘怀的,小城曾经也是我的舞台,那儿有我的好戏,并且成为我走进大城的“丝绸之路”。我的青春在那里。一年的陌生中,我辗转于大城与小城之间,那儿有我的爱情,那儿就像我的家园,那儿没有高架横空出世,给人压抑之感;没有轻轨拉长轰鸣,让我们恨不得把双腿抬到肩上赶时间,那儿有的是属于小城的和谐。我和他走在长江边,互诉身处江岸两座城市的见闻。大城与小城的距离并没有使我们相隔。
一年的陌生中,我开始懂得,生活可以有很多种,种种都有人爱,种种自有乐道。在大城就跟着大城奔跑,在小城就踩着小城的浮云,永远不让身边的日子陌生,如何需要一个过程,那就陌生一年。
(本文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