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些都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教师重要性的高度概括与认识。教师是学校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学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而教师对新时代高校的道德观、容辱观教育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做用并赋予其新的内涵。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努力以道德观、荣辱观思想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德导课”从而引导学生强化自身道德品质修养。
关键词:道德观;容辱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进入了新的时代的我们作为高校的教师如果仍墨守成规,以不变应万变,则难以实现其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新时代建设者的重大使命,高校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容辱观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建设的前途和命运,高校进行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育,既是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结合的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一、道德观、荣辱观教育要与教育相结合
(一)首先教师要加强基础文明建设,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抓住主要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突出主导性内容,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以理想性内容为导向,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其重要的方面,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那么我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因此思想道德观教育受到广大高校的普遍关注。
(二)作为教师更应该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人教材、引人课堂,成为学生行为准则和习惯。要通过思想道德课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使他们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价值。
道德观、荣辱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或完成的。而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其道德素质关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命运。
二、道德观、荣辱观教育要与教师队伍相结合
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道德观、荣辱观教育的效果和水平。教师的思想品德、价值取向、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深厚而持久的影响,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把教师的师德教育作为道德观、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的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道德水平,给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三、当代学生道德观、荣辱观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系。它在和谐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举足轻重,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
(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其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作为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当前中华民族的理性自觉。再次,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作为教师应教育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形成和谐道德观。
四、重新认识道德观、荣辱观教育的核心内涵
(一)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利他”、“奉献”、“自我牺牲”等视为道德的核心教育,并且往往是无条件地和没有限制地视之为核心。不讲前提地要求先人后己,这常使人感到一个有道德的人似乎就是自己吃亏,感到个人利益总是和他人、社会利益相对立。这种道德标准缺乏对个人合理利益的尊重,因而缺乏公平、公正的内容,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以往的道德教育中不敢、不愿承认利己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不承认道德的核心是公平,把利他奉献和自我牺牲标榜为道德的实质。这种对道德核心的曲解是我国德育工作长期处于困境的真正原因。
(二)道德教育必须和个人的合理需要及利益相联系,要使学生明白,道德不是吃亏、奉献,而是以合理的手段达到合理利己的目的,即通过利他而利己。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自己正当的个人利益,唯一可靠而长久的途径只能是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谋利益,这才是公平的心态和明智的行为。道德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贴近大众和平民,道德教育要更多地贴近大众道德。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同时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五、道德观、荣辱观教育要与正确的人生观相结合
(一)在高校搞好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建立学生做人的思想基础,为学生学习成才提供强大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影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生活出现了多样化思想观价值出现了多样化,在实现个人利益与弘扬牺牲奉献精神、改善物质生活与保持艰苦奋斗本质等方面带来强烈冲击。
(二)加强高校的道德观、荣辱观教育势在必行,以抵制各种腐朽的思想文化的侵蚀,引导学生自觉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检视自身言行,牢固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生观,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自觉把个人理想和追求融人到国家现代化建设中,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
扬优秀文化传统,中华文明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内蕴,无数优秀的道德品质与荣辱价值观念。如何将这些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高教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历史带给人类的影响常常是潜在而久远的,优秀的传统思想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印刻在心灵里,观念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彻底扫清教育发展的障碍,才能步入高校道德观、容辱观教育的崭新明天。只有通过以上诸种方式对它进行解蔽、修正与弘扬,才会使优秀道道德观、荣辱观被重新激活,并在精神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关键词:道德观;容辱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进入了新的时代的我们作为高校的教师如果仍墨守成规,以不变应万变,则难以实现其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新时代建设者的重大使命,高校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容辱观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建设的前途和命运,高校进行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育,既是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结合的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一、道德观、荣辱观教育要与教育相结合
(一)首先教师要加强基础文明建设,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抓住主要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突出主导性内容,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以理想性内容为导向,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其重要的方面,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那么我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因此思想道德观教育受到广大高校的普遍关注。
(二)作为教师更应该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人教材、引人课堂,成为学生行为准则和习惯。要通过思想道德课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使他们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价值。
道德观、荣辱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或完成的。而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其道德素质关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命运。
二、道德观、荣辱观教育要与教师队伍相结合
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道德观、荣辱观教育的效果和水平。教师的思想品德、价值取向、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深厚而持久的影响,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把教师的师德教育作为道德观、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的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道德水平,给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三、当代学生道德观、荣辱观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系。它在和谐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举足轻重,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
(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其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作为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当前中华民族的理性自觉。再次,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作为教师应教育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形成和谐道德观。
四、重新认识道德观、荣辱观教育的核心内涵
(一)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利他”、“奉献”、“自我牺牲”等视为道德的核心教育,并且往往是无条件地和没有限制地视之为核心。不讲前提地要求先人后己,这常使人感到一个有道德的人似乎就是自己吃亏,感到个人利益总是和他人、社会利益相对立。这种道德标准缺乏对个人合理利益的尊重,因而缺乏公平、公正的内容,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以往的道德教育中不敢、不愿承认利己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不承认道德的核心是公平,把利他奉献和自我牺牲标榜为道德的实质。这种对道德核心的曲解是我国德育工作长期处于困境的真正原因。
(二)道德教育必须和个人的合理需要及利益相联系,要使学生明白,道德不是吃亏、奉献,而是以合理的手段达到合理利己的目的,即通过利他而利己。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自己正当的个人利益,唯一可靠而长久的途径只能是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谋利益,这才是公平的心态和明智的行为。道德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贴近大众和平民,道德教育要更多地贴近大众道德。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同时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五、道德观、荣辱观教育要与正确的人生观相结合
(一)在高校搞好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建立学生做人的思想基础,为学生学习成才提供强大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影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生活出现了多样化思想观价值出现了多样化,在实现个人利益与弘扬牺牲奉献精神、改善物质生活与保持艰苦奋斗本质等方面带来强烈冲击。
(二)加强高校的道德观、荣辱观教育势在必行,以抵制各种腐朽的思想文化的侵蚀,引导学生自觉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检视自身言行,牢固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生观,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自觉把个人理想和追求融人到国家现代化建设中,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
扬优秀文化传统,中华文明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内蕴,无数优秀的道德品质与荣辱价值观念。如何将这些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高教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历史带给人类的影响常常是潜在而久远的,优秀的传统思想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印刻在心灵里,观念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彻底扫清教育发展的障碍,才能步入高校道德观、容辱观教育的崭新明天。只有通过以上诸种方式对它进行解蔽、修正与弘扬,才会使优秀道道德观、荣辱观被重新激活,并在精神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