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追求有效教学目标是区域性教改努力的方向。40年来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先后出台一系列教改措施,具有影响力的有:教学“五认真”“讲练工程”、基于学案教学和“学讲行动”。教学“五认真”促进了有效教学规范化管理,“讲练工程”减讲增练促有效教学课堂提效,基于学案教学优化设计促有效教学目标达成,“学讲行动”彰显学生主体促有效教学深度推进。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40年教改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五认真;讲练工程;学案教学;学讲行动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2-0017-03
【作者简介】陈美兰,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000)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改革开放40年,我国课堂教学改革主要经历以抓“双基”发展智力为目标的知识课堂教学研究,教育整体改革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关注生命价值和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三个阶段。[1]历经教育教学改革的恢复时期(1978 ~ 1985年)、整体推进时期(1985 ~ 1993年)、深化探索时期(1993 ~ 2000年)、新课程改革时期(2000年至今)。[2]40年来国内课堂教学改革态势也影响着区域性教学改革。江苏省徐州市针对基础教育比较薄弱现状,40年来先后出台一系列教改措施,具有影响力的有:教学“五认真”(1986 ~ 1996年)、“讲练工程”(1996 ~ 2000年)、基于学案教学(2000 ~ 2013年)、“学讲行动”(2013年至今),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有效性,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指向有效教学的徐州市40年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一)教学“五认真”促有效教学规范化管理
教学“五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徐州市中小学陆续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但课堂教学问题比较多,学科教学仍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的倾向。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先后带领校长、各县(区)教育局局长和市教育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去山东烟台、江苏泰州、江苏南通等地参观学习,在总结外地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决定徐州中小学改革从抓教学常规起步,贯彻执行教学“五认真”要求。1987-1989年,各校对教学“五认真”进行进一步探讨,结合实践经验,许多学校对教学五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如制定与“五认真”相配套的《集体备课制度》《教案设计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听课评课制度》《教案、作业普查与评选制度》《教学成绩分析讲评制度》;各学校提出学生学习“五认真”要求,即认真预习、认真听课、认真作业、认真复习、认真考试,并加强对学生常规教育和检查。为确保教学“五认真”进一步落实,1995年7月,市教育局正式下发《徐州市中小学校长抓教学“五认真”的基本要求(试行)》,文件从教学秩序、教学规范、监控机制、教学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规定。
(二)“讲练工程”减讲增练促有效教学课堂提效
“讲练工程”是指在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中,尽可能压缩教师讲授时间从而保障学生课堂练习时间的一种教学模式。1996年,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实施课堂教学“讲练工程”的意见》,明确规定教师课堂讲授不超过30分钟,学生课堂练习不少于15分钟。同年9月,市教育局召开全市年度高中教学工作会议,会上提出高中教学质量保障三项措施:一是分层教学、动态管理、重点抓好教学工作层次化;二是实施双纲教学,即按大纲教学,向考纲靠拢,用考纲检验效果;三是课堂教学实施讲练工程,高三复习实施“一、三、五”模式。“一、三、五”模式即围绕高考一个中心,解决复习对路到位问题;专题知识复习体现三个要求,即紧扣考试说明、结合高考试题、组织应试训练;综合训练讲评课体现五个环节,即整体把握、局部分类、抓住重点、讲清规律、矫正补救。明确高考复习要“四抓”,即遵循考试说明抓方向,研究高考试题抓规律,搞好专题复习抓落实,强化综合训练抓归纳。
(三)基于学案教学优化设计促有效教学目标达成
2009年,徐州市第一中学围绕有效教学目标,提出基于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四段教学法,即学案导学,查知学情;自主深化,创设环境;精讲点拨,学会提升;即练即评,迁移达成。第二年,该校进一步推进“基于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发布了《关于深化“基于学案教学”改革的意见》以及《“基于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四段教学法(试行)》《关于“基于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关于做好学案编审工作,切实提高学案质量的若干办法》。多位教师以“基于学案教学”的基本规范,参加省市评优课比赛取得优异成绩。2010-2011年,徐州市县多所学校以“学案教学”或“高效课堂导学案规范”为抓手,以學习互助小组为核心,推进有效教学。2012-2013年,市教育局多次组织召开全市“导学案有效设计与运用”专题研讨会,会议就有效推进学生预习、完善以学定教、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充分研讨。
(四)“学讲行动”彰显学生主体促有效教学深度推进
“学讲行动”是“学进去讲出来”教学行动计划的简称。2013年12月,徐州市教育局坚持“行政推动,全面推进,科学推广”策略,开始了一场徐州课改的“淮海战役”,全市1200多所中小学校一起进入课改。这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课改方式。课堂教学有“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六个环节。一些学校承办“学讲行动”推进“县县行”。所辖农村小学举行“学讲计划走乡村——真教研、真学习”调研观摩活动以及“学南通推学讲”专题动员会。一些区发挥项目工作室先行作用,研发巡课系统、课堂评价系统,用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变革。2016年底,市局先后在南京、北京两地举办专家论证咨询会,总结过去,谋划“学讲行动”新阶段推进工作。四年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学讲行动为载体,通过校长、校干、教师培训,“学讲行动县县行、校校行”“走乡村——真教研、真学习”等系列活动,让“学讲行动”实现软着陆,让“课改”走出徐州模式和徐州节奏。 二、指向有效教学的区域性教学改革反思
(一)如何处理徐州校情、教情、学情与外地教改经验之间的关系
徐州市中小学40年的教学改革历程既是一个地级市不断谋求区域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外来教改经验的过程,几乎每一阶段都有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带领校长、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市教育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以及骨干教师去江苏泰州、江苏南通等地参观学习。2016年,徐州市委、市政府还制定徐州南通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两地教育对口合作交流,尤其加大与南通基础教育合作,全市教育系统形成了“学名师、学教法、学管理”的学南通浓厚氛围。但如何联系徐州本地校情、教情、学情,反思总结已有改革成果,学习吸收南通精细化教学和管理的精髓,真正找到徐州教育的差距和症结并提炼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举措,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如何处理教改与教师“教学习性”改造之间的关系
教学改革实践需要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教师“教学习性”改造。作为课堂教学改革主力军的教师,多数受到缺少疑问、缺少反思而听从指令的文化教育传统的熏陶,所建构出来的“教学习性”,使得教师趋向稳定守成而不是自觉变革。徐州市中小学教学改革历经40年,每一次都面临着教学改革与教师“教学习性”改造问题,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特别需要关注教师成长不能离开课堂上的“日常生活”,教师既是自主变革实践者,也是理论创新者。在考评激励机制优化的前提下,教师“教学习性”的改造能有效激发教师投身教改实践,从而引发具有实质意义的教学变革。
(三)如何处理教改的系统与要素之間的关系
徐州市中小学40年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纵向看,是一个不断趋于完善并接近教学本质的探索过程。教学改革的路径呈现出由常规管理到聚焦课堂教学、由外围到核心、由知识教学到能力教学到关注学生生命价值和学习方式的研究转变。从横向看,涉及教学管理、课堂管理、教研管理等多种要素。目前,上述要素尚未形成新常规,合理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比如“学讲行动”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区域、校际,包括学科之间的差异,需要提高分类指导能力;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养成重视不够,尤其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关键能力方面,也未开发出系统课程;教师课改理念和教学理论整体水平不高,成为制约课改的瓶颈,需进一步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李金云.课堂教学改革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4):46.
[2]刘冬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学改革发展历程的审视与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4(21):13.
【关键词】教学五认真;讲练工程;学案教学;学讲行动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2-0017-03
【作者简介】陈美兰,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000)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改革开放40年,我国课堂教学改革主要经历以抓“双基”发展智力为目标的知识课堂教学研究,教育整体改革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关注生命价值和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三个阶段。[1]历经教育教学改革的恢复时期(1978 ~ 1985年)、整体推进时期(1985 ~ 1993年)、深化探索时期(1993 ~ 2000年)、新课程改革时期(2000年至今)。[2]40年来国内课堂教学改革态势也影响着区域性教学改革。江苏省徐州市针对基础教育比较薄弱现状,40年来先后出台一系列教改措施,具有影响力的有:教学“五认真”(1986 ~ 1996年)、“讲练工程”(1996 ~ 2000年)、基于学案教学(2000 ~ 2013年)、“学讲行动”(2013年至今),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有效性,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指向有效教学的徐州市40年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一)教学“五认真”促有效教学规范化管理
教学“五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徐州市中小学陆续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但课堂教学问题比较多,学科教学仍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的倾向。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先后带领校长、各县(区)教育局局长和市教育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去山东烟台、江苏泰州、江苏南通等地参观学习,在总结外地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决定徐州中小学改革从抓教学常规起步,贯彻执行教学“五认真”要求。1987-1989年,各校对教学“五认真”进行进一步探讨,结合实践经验,许多学校对教学五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如制定与“五认真”相配套的《集体备课制度》《教案设计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听课评课制度》《教案、作业普查与评选制度》《教学成绩分析讲评制度》;各学校提出学生学习“五认真”要求,即认真预习、认真听课、认真作业、认真复习、认真考试,并加强对学生常规教育和检查。为确保教学“五认真”进一步落实,1995年7月,市教育局正式下发《徐州市中小学校长抓教学“五认真”的基本要求(试行)》,文件从教学秩序、教学规范、监控机制、教学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规定。
(二)“讲练工程”减讲增练促有效教学课堂提效
“讲练工程”是指在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中,尽可能压缩教师讲授时间从而保障学生课堂练习时间的一种教学模式。1996年,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实施课堂教学“讲练工程”的意见》,明确规定教师课堂讲授不超过30分钟,学生课堂练习不少于15分钟。同年9月,市教育局召开全市年度高中教学工作会议,会上提出高中教学质量保障三项措施:一是分层教学、动态管理、重点抓好教学工作层次化;二是实施双纲教学,即按大纲教学,向考纲靠拢,用考纲检验效果;三是课堂教学实施讲练工程,高三复习实施“一、三、五”模式。“一、三、五”模式即围绕高考一个中心,解决复习对路到位问题;专题知识复习体现三个要求,即紧扣考试说明、结合高考试题、组织应试训练;综合训练讲评课体现五个环节,即整体把握、局部分类、抓住重点、讲清规律、矫正补救。明确高考复习要“四抓”,即遵循考试说明抓方向,研究高考试题抓规律,搞好专题复习抓落实,强化综合训练抓归纳。
(三)基于学案教学优化设计促有效教学目标达成
2009年,徐州市第一中学围绕有效教学目标,提出基于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四段教学法,即学案导学,查知学情;自主深化,创设环境;精讲点拨,学会提升;即练即评,迁移达成。第二年,该校进一步推进“基于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发布了《关于深化“基于学案教学”改革的意见》以及《“基于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四段教学法(试行)》《关于“基于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关于做好学案编审工作,切实提高学案质量的若干办法》。多位教师以“基于学案教学”的基本规范,参加省市评优课比赛取得优异成绩。2010-2011年,徐州市县多所学校以“学案教学”或“高效课堂导学案规范”为抓手,以學习互助小组为核心,推进有效教学。2012-2013年,市教育局多次组织召开全市“导学案有效设计与运用”专题研讨会,会议就有效推进学生预习、完善以学定教、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充分研讨。
(四)“学讲行动”彰显学生主体促有效教学深度推进
“学讲行动”是“学进去讲出来”教学行动计划的简称。2013年12月,徐州市教育局坚持“行政推动,全面推进,科学推广”策略,开始了一场徐州课改的“淮海战役”,全市1200多所中小学校一起进入课改。这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课改方式。课堂教学有“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六个环节。一些学校承办“学讲行动”推进“县县行”。所辖农村小学举行“学讲计划走乡村——真教研、真学习”调研观摩活动以及“学南通推学讲”专题动员会。一些区发挥项目工作室先行作用,研发巡课系统、课堂评价系统,用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变革。2016年底,市局先后在南京、北京两地举办专家论证咨询会,总结过去,谋划“学讲行动”新阶段推进工作。四年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学讲行动为载体,通过校长、校干、教师培训,“学讲行动县县行、校校行”“走乡村——真教研、真学习”等系列活动,让“学讲行动”实现软着陆,让“课改”走出徐州模式和徐州节奏。 二、指向有效教学的区域性教学改革反思
(一)如何处理徐州校情、教情、学情与外地教改经验之间的关系
徐州市中小学40年的教学改革历程既是一个地级市不断谋求区域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外来教改经验的过程,几乎每一阶段都有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带领校长、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市教育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以及骨干教师去江苏泰州、江苏南通等地参观学习。2016年,徐州市委、市政府还制定徐州南通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两地教育对口合作交流,尤其加大与南通基础教育合作,全市教育系统形成了“学名师、学教法、学管理”的学南通浓厚氛围。但如何联系徐州本地校情、教情、学情,反思总结已有改革成果,学习吸收南通精细化教学和管理的精髓,真正找到徐州教育的差距和症结并提炼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举措,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如何处理教改与教师“教学习性”改造之间的关系
教学改革实践需要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教师“教学习性”改造。作为课堂教学改革主力军的教师,多数受到缺少疑问、缺少反思而听从指令的文化教育传统的熏陶,所建构出来的“教学习性”,使得教师趋向稳定守成而不是自觉变革。徐州市中小学教学改革历经40年,每一次都面临着教学改革与教师“教学习性”改造问题,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特别需要关注教师成长不能离开课堂上的“日常生活”,教师既是自主变革实践者,也是理论创新者。在考评激励机制优化的前提下,教师“教学习性”的改造能有效激发教师投身教改实践,从而引发具有实质意义的教学变革。
(三)如何处理教改的系统与要素之間的关系
徐州市中小学40年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纵向看,是一个不断趋于完善并接近教学本质的探索过程。教学改革的路径呈现出由常规管理到聚焦课堂教学、由外围到核心、由知识教学到能力教学到关注学生生命价值和学习方式的研究转变。从横向看,涉及教学管理、课堂管理、教研管理等多种要素。目前,上述要素尚未形成新常规,合理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比如“学讲行动”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区域、校际,包括学科之间的差异,需要提高分类指导能力;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养成重视不够,尤其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关键能力方面,也未开发出系统课程;教师课改理念和教学理论整体水平不高,成为制约课改的瓶颈,需进一步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李金云.课堂教学改革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4):46.
[2]刘冬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学改革发展历程的审视与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4(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