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高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对于有效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呢?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探索体会。
一、教学内容逐渐开放化
传统教学的主要工作是讲解书本知识,这就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发展。想要从根本上打破这种弊端,就必须改变教学理念,转换教学思路,开放教学内容。曾经有科学家预言:未来世界将会是生物科学的世界,事实证明,现在很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物科学息息相关,甚至密不可分,比如:人口、能源、环境以及基因计划等世界性的问题,均涉及到生物学领域的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这些内容作适当筛选,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素材,不但使高中生物教学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规律,还让学生从生物知识的魅力中感悟此门科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施教学
生物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所以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实例都可以拿来当作素材实施教学,比如在教授“渗透作用的原理”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蔫了的蔬菜怎样才能重新变得硬挺起来?”“拌黄瓜时盘子中为什么会出现很多水?”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有利于学生从宏观角度发现问题、理解问题,通过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观察,进而掌握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发生条件。
三、“角色体验”帮助学生理解
生物学可以说是一门错综复杂的大学科,其中很多生物现象以及发生过程都是动态的、微观的、极其复杂的,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想象力,就比较难以理解其内容实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对部分重难点进行突破。例如“基因的表达”就是一个教学难点,其概念复杂、内容繁多,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按照教材内容排练一个小节目,具体过程如下:一位设计师在设计室绘制蓝图(碱基排列的长链)、邮递员将蓝图翻印并送到工地上(转录)、工程师按照图纸上的顺序逐个点名,每一位工人按照顺序进行排列,并将特定的砖头运来形成一定的形状(翻译),通过这样的一个小品,能够使得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对复杂的基因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
四、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探究式学习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既是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主要途径,因此,作为生物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学观念,利用多种训练形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探究型人才。
例如,在“关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究教学中,可以遵循这样的教学思路:1,学习细胞膜的化学成分;2,介绍科学家们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3,介绍背景资料:①细胞内水的含量最多;②磷脂分子结构特点为:兼有亲水性(头部为极性)和疏水性(尾部为非极性)。然后提出问题:磷脂分子与水是怎样共存的?引导学生对物质相似相溶的原理进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预测和假设,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为预测结果提供证据:利用多媒体演示水和磷脂分子之间的相互反应,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并对错误结果进行修正。最终得出验证结论:磷脂分子的极性头部可与水相接触,非极性的尾部会远离水而存在。这一问题的结论恰好可以作为下一个问题的教学情境,为进一步的探究学习作好铺垫。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将其引入教学会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富有动感。多媒体能够打破单一平面的教学表现形式,将视觉和听觉完整的结合并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细胞的整体结构和功能时,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各种微观的、动态的图片,并直接放大细胞让学生对其产生直观的印象,以保证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另外,生物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让学生对每一个实验都亲力亲为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多媒体却能将各种实验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从而形成学生形象性和具体性的思维意识,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总之,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探索和研究,需要我们物理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改进、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将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到生物教学实践中去,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教学内容逐渐开放化
传统教学的主要工作是讲解书本知识,这就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发展。想要从根本上打破这种弊端,就必须改变教学理念,转换教学思路,开放教学内容。曾经有科学家预言:未来世界将会是生物科学的世界,事实证明,现在很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物科学息息相关,甚至密不可分,比如:人口、能源、环境以及基因计划等世界性的问题,均涉及到生物学领域的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这些内容作适当筛选,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素材,不但使高中生物教学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规律,还让学生从生物知识的魅力中感悟此门科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施教学
生物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所以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实例都可以拿来当作素材实施教学,比如在教授“渗透作用的原理”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蔫了的蔬菜怎样才能重新变得硬挺起来?”“拌黄瓜时盘子中为什么会出现很多水?”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有利于学生从宏观角度发现问题、理解问题,通过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观察,进而掌握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发生条件。
三、“角色体验”帮助学生理解
生物学可以说是一门错综复杂的大学科,其中很多生物现象以及发生过程都是动态的、微观的、极其复杂的,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想象力,就比较难以理解其内容实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对部分重难点进行突破。例如“基因的表达”就是一个教学难点,其概念复杂、内容繁多,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按照教材内容排练一个小节目,具体过程如下:一位设计师在设计室绘制蓝图(碱基排列的长链)、邮递员将蓝图翻印并送到工地上(转录)、工程师按照图纸上的顺序逐个点名,每一位工人按照顺序进行排列,并将特定的砖头运来形成一定的形状(翻译),通过这样的一个小品,能够使得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对复杂的基因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
四、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探究式学习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既是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主要途径,因此,作为生物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学观念,利用多种训练形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探究型人才。
例如,在“关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究教学中,可以遵循这样的教学思路:1,学习细胞膜的化学成分;2,介绍科学家们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3,介绍背景资料:①细胞内水的含量最多;②磷脂分子结构特点为:兼有亲水性(头部为极性)和疏水性(尾部为非极性)。然后提出问题:磷脂分子与水是怎样共存的?引导学生对物质相似相溶的原理进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预测和假设,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为预测结果提供证据:利用多媒体演示水和磷脂分子之间的相互反应,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并对错误结果进行修正。最终得出验证结论:磷脂分子的极性头部可与水相接触,非极性的尾部会远离水而存在。这一问题的结论恰好可以作为下一个问题的教学情境,为进一步的探究学习作好铺垫。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将其引入教学会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富有动感。多媒体能够打破单一平面的教学表现形式,将视觉和听觉完整的结合并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细胞的整体结构和功能时,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各种微观的、动态的图片,并直接放大细胞让学生对其产生直观的印象,以保证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另外,生物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让学生对每一个实验都亲力亲为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多媒体却能将各种实验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从而形成学生形象性和具体性的思维意识,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总之,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探索和研究,需要我们物理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改进、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将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到生物教学实践中去,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