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教学共同体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m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虚拟教学共同体借助“两大支持体系”,通过“两种学习方式”,实行课堂与“空间”教学协同运行,再造了传统的教学组织。作为一种新的大学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传统模式的时空制约,重塑了师生关系,注入了“想象的共同体”理念。这一模式的运用,意味着教学共同体的重建和教学资源的扩展与优化。
  关键词:虚拟教学共同体;大学教学模式
  湖南省从2009年初开始,探索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搭台”,职业院校“唱戏”,初步形成了一种新的大学教学模式——虚拟教学共同体。
  一、虚拟教学共同体的架构
  “教学共同体”(也可称为“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构成的团体。他们借助教学媒介或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沟通、交流,分享各种教学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教学共同体通过教学载体形成比较稳定的师生关系与活动模式,它与传统教学班和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教学中发挥情智联结和群体动力作用。
  教学共同体是大学教学组织发展的产物,经历了从经院式到多样开放合作式的演变过程。中世纪大学教学方式以读课和辩论为主,加上游历和师徒制,重视思考、崇尚学术交流。从19世纪开始,西方大学教学逐步摆脱中世纪的经院式格局,诞生了研讨班、讲座、实验教学等研究启发式教学方式。20世纪以来,出现了模拟训练、“头脑风暴”、多媒体教学等多样开放式教学方式。教学组织走向合作式是19世纪后半期,开始只有零星和自发的合作教学活动,1906年首先在美国确立了“合作式教学”,随后,大学教学组织由教师讲授模式转向师生合作模式、导学模式与探究模式,成为一种变革趋向[1]。教学组织的最近一次重大突破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在世界各国大学引起了一场包括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模式在内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传统的教学共同体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虚拟教学共同体应运而生。
  虚拟教学共同体是教学共同体的一种,其基本构架可概括为:借助“两大支持体系”,通过“两种学习方式”,实行课堂与“空间”教学协同运行。“两种学习方式”是“在线学习”和“空间学习”——前者是教学双方交互式的即时学习;后者是教学双方成为“网络居民”后,利用自己的个人空间进行信息互换,包括微博、短信,也包括传播和评价,重构大学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两大支持体系”是指“云资源库”和“数字化校园”——前者通过海量存储、高速通讯和开放课程,提供了一个教学资源的宝库;后者通过随时随地上网、校园文化展示和教学管理,提供一个教学活动的平台。“两种学习方式”和“两大支持体系”,在教学载体中产生一种特殊的“自媒体”——自主学习、自由学习,教师日常课堂教学(真实的课堂)与学生利用网络空间学习(虚拟的空间)没有绝对的边界。教师可以原创教学资源,也可以采用“拿来主义”共享世界一流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根据专业要求和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内容和时间,也可以打破班级或学校的界限选择同学和教师。与此同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把监控、评审、评估等管理手段迁到网上,逐步建立起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
  二、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虚拟教学共同体的出现,催化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生成。教学模式一般可简化为“一个前提,两大要素”:一个“前提”是理论基础,两大要素是“结构”(空间关系)和“程序”(时间关系)。教学模式的纵向是一个递进式的时间序列,通常包括理论依据、主题、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因素,这些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2]。理论基础是教学模式得以建立的思想基础和依据;空间结构(或实现条件)是教学模式中各教学要素间的稳定关系;操作程序是教学模式实施的环节和步骤。教学模式的横向是一个平行式的空间结构,是教学的组织方式或实现条件,教学活动在“教师—教学载体—学生”之间进行,师生关系是其核心元素,教师与学生通过教学载体组成教学共同体,教师是在教学世界里引导学生发展同时发展自己的人,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学世界里自主筹划并实现生命可能性的人,教学载体则是贮存、携带教学信息的、教与学的媒介,是教师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在相应的教学策略指导下为传递教学内容而设计编制的教学内容的组合形式和形态[3]。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质上就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对其构成要素的重新“打捆”,只要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即可能产生新的教学模式。因此,目前到底有多少种教学模式还是一个“谜”。而教学模式的结构性特点,必然使其可以解构,可以拷贝、再现,解构后的要件还可以重新“结合”,衍生出更多的教学模式。
  “虚拟教学共同体”改变了一般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1)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制约。虚拟学习社区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作为教师或学生特征的那个类型的人,师生完全基于学习任务而不是其他目标。虚拟教学共同体的学习载体是泛化的,师生使用的教学资源没有具体的边界,可以利用大量的免费共享资源和交流互换资源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虚拟教学共同体的教与学都具有多主体性,自由、自主的教学行为使教学目标呈现多元化特征,在教和学具体操作程序上往往是相机选择,因材施教、灵活多变。(2)重塑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具有“超越性”和“简约性”特征,他们借助教师的引导,习得超越直接经验阶段的、干练的间接知识,教师将这些知识进行合理组合,利用传播载体帮助受教育者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能将教学内容直接投射到学生的感觉系统,这就使得“真实课堂”派生出“虚拟课堂”具有了必然性,师生“在场”转化为“在线”或“在空间”,具体的教学载体变成模拟的教学载体,真实的环境置换成虚拟与真实无缝对接的环境。(3)注入了“想象的共同体”理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作为教学共同体媒介的现实教学载体,把教学人员(教师)的意图与要求传达到教学对象(学生),使教师的工作目标和学生的发展或变化得以实现。虚拟教学共同体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共同体,不是传统意义的教学共同体,而是一种想象的教学共同体,这一理念来源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4]。在传统的各种教学组织中,师生是面对面处于同一个教学共同体,借助同一个具体载体和真实环境来传授知识,彼此之间可以很容易进行直接的交流,而想象的共同体成员虽然具有共同条件但并非相互了解,也不一定有共同的生活。这样,教师存在于学生的想象中,学生也存在于教师的想象中。一旦经过有意识的设计,虚拟教学共同体与真实的教学共同体紧密结合,人们的肢体和语言、情智和想象力得到延伸,能够意识到自己在与各个身处异地的教学合作者进行的沟通交流,且不会降低教师、学习者对共同体的认同和投入程度。   三、虚拟教学共同体的教育价值
  利用现代化手段来教学,可以在头脑里构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教学叙述体,但不能构建面对面交往所产生的“活生生”的意义,只能利用比较“书面化”的手段,如故事、图片、图表及生动的例子,将这些有意义的载体联系起来,推动和支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5]。在虚拟教学共同体模式下,网络空间里拥有大量“常住人口”,植入了“情智”和“想象力”,师生情感、网络文化成为师生联结的重要纽带,技术不只是学习中的效能工具、信息获取工具、认知工具、情境工具、交流工具和评价工具,更是学习者思维发展与知识建构的参与者、帮助者或智能伙伴,从而形成“虚拟生活社区”和新的“教学生态”,改变着教学的文化理念和组织结构,促进了教学共同体的重建,也催化了教学资源的创生与优化。
  1. 理论价值——教学共同体的重建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个人本位的确立、自由与民主意识的强化、反传统思潮的涌动、公共产品的制度性短缺和全球一体化,许多传统的社会共同体开始解体[6]。在这一背景下,经济主义与消费主义、官僚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入侵大学,高等教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的大学教学共同体面临深刻的危机,这种危机的“导火索”往往就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环境的变化。首先,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学校“批量生产”成为常态,大班教学活动使大多数学生只能保持“沉默”,无法进行个性化的知识与情感交流。其次,随着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学生的学习选择权和教师的工作选择权更大,自我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更强,学生摆脱了附属地位,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教学双方由“单主体”转化为“双主体”,教学活动呈现“离心”倾向。最后,随着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过度的利益刺激消减了教师的崇高理想和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学生、教师与大学的关系都被消费主义所侵蚀。20世纪前25年,美国学校中出现的一系列教育效率化改革闹剧(比如将金钱作为衡量教育的标准,依据成本核算进行教学,教育管理者成为学校经理,等等),就是以牺牲教育目标和公益性原则来满足工商业需求的历史教训[7]。这些因素使高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变得冷漠,师生关系的重塑,成为教学共同体重建的关键所在。
  虚拟教学共同体打破现实世界中师生互动与交流的僵局,重建了教学共同体。它利用互联网、各种软件和学习资源建立一个个“学习社区”,师生都“住”到这个虚拟社区成为“网上邻居”,在一起娱乐、学习、工作、生活、购物,获取世界各地的资讯,学校也把空间教学与常规教学带到这里,形成“虚拟教学区”(下图中虚线内的区域),虚拟教学并非“虚构”,因为真实的人(教师与学生)就是隐藏着的主体,它与真实教学区(下图中黑色区域)形成交叉互补(下图中斜线区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场域,建立起多条师生联系的“纽带”,教学行为按照需要在课堂和“空间”交织进行,可以重建大学的教学生活,唤醒当代教学世界里学生中“沉默的大多数”。
  2. 实践价值——教学资源的扩展与优化
  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往往难以界分,教师只能借助教学资源的传导作用,帮助学生构建他们自己单独无法构建的意义。教学资源是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包括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制度资源、时空资源等,“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94定义对教学资源界定为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支持系统。虚拟教学共同体使大学教学从“物理空间”延伸到“虚拟空间”,教学的时空资源更加丰富,且与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和资源库——因特网连在一起,具有了更好利用全球教学资源和深度参与教学资源生产的可能性。
  虚拟教学共同体是基于个人空间的数字化、穿越式与“云端”教学,它推倒了实体大学的“围墙”,彻底改变了“校园”与“教室”的内涵,传统教师的职能和角色也在数字世界和网络空间中重新定位[8]。当人们把标准化的教学资源库纷纷建到网上并相互开放时,不仅能在全球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还能扩大实体教学空间,促使学习内容异质和教学资源配置均等化,有利于提高大学教学水平和高等教育的投资效率。这种教学模式能使所有学生获得平等的学习和成才机会,并让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加充满自信,因为他们也有机会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 张忠华,王超. 论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大学教学模式的变革趋向[J]. 煤炭高等教育,2011(5).
  [2] 李朝辉. 教学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 曹清洪. 论高职生计算机基础课学习兴趣的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10(5).
  [4]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想象的共同体[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 [美]威尔伯特·J. 麦肯齐. 麦肯齐大学教学精要[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6] [英]霍普. 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7] [美]雷蒙德E. 卡拉汉. 教育与效率崇拜[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8] 张忠华. 论影响我国大学教学模式变革的因素及对策[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8).
  [责任编辑:陈立民]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与“学”双方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体现,提高教学质量在根本上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调查表明,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大学生学习问题日益复杂化的趋势,采用系统化解决方法,通过氛围营造、目标激励、课程引导、个别辅导、结对帮扶等措施,构建“立体式”学习支持系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教学质量;学习质
期刊
日前,第十一次全国高校学习改革与创新研讨会暨第七届“学会学习”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在安徽工业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的近百名与会代表围绕重视大学生学力培养、增强学习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及信息化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等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一、关注大学生学力  全国高校学习改革与创新研究协作组理事长、长沙学院副院长屈林岩教授指出,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推
期刊
摘 要:农产品深加工行业正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从学科交叉较少向化学化工和生物工程等多学科交叉协同方向发展,需要先进的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农产品深加工,这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率先提出和培育了“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学科方向,为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这一新兴产业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特色学科;培养定位;培养机制;教学体系  国
期刊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学习评价体系构建  ——以“flash动画制作”课程为例  钱宇华 魏 磊 田 嵩 袁晓琴  摘 要:本文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以“Flash动画制作”课程为例,通过变革教学范式,为学生提供探索与研究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并通过多维度和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使其更合理,更能激励和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培养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北京大学理论语言学系列课程的具体做法谈精品课程的理念。提出高年级精品课程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为主;方法论上应是教学与讨论相结合;评价上不能根据学生的打分,而应该看和这门课相关的研究人才培养了多少;效果上应看学生的研究能力能否实现。高年级精品课程设计和建设,应该紧紧围绕“能力先于知识”这一基本理念展开。  关键词:大学教学;精品课程;课程理念;研究能力  北京大学理论语言学课程开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新时期高校跨学科课程“运输经济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引入“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对“问题驱动”教学法中的问题体系设计、教学组织和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实施该方法的一些体会。实践表明,“问题驱动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对课程以及专业综合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驱动教学;交通运输;跨学科;教学  “问题驱动”
期刊
摘 要: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科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教材建设要满足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文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出发,结合工程图学教育研究与改革的成果与经验,介绍了通识教育理念在《工程制图》教材建设中的体现,提出了教材建设的5个方面,借此期望对《工程制图》教材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通识教育;工程制图;教材建设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情况看,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改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追求应该聚焦于如何使学生收获素质的提升(传道)、技能的扩展(授业)和知识的增加(解惑),其本质追求是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应做好三方面工作:加强教与学的质量评价,制订素质教学大纲,改革教与学的内容和方法。实现知识型向素质型课堂教学转变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师的主导、引导和指导,激活和点燃学生的能动、主动和互动;基于共性,培育和发展学生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课程群建设的内涵入手,阐述了课程群建设的目的和原则,并就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基础平台课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程;课程群;课程群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德州学院从2003年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先后建成23门省级精品课程、160多门校级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由“离散数学”、“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金融学专业英语课程“金融市场与机构”为例,分析整合、运用网络资源的具体方法。其方法主要包括:参考耶鲁大学等国外名校的网络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挑选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海外财经报刊报道,精选CNBC等国际财经音视频材料,将网络资源渗入到课前设计、课中运用和课后巩固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目的在于改善当前专业课英语教学中重英语突破、轻教学方法、少课外资料等现状,以期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