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我国教育制度限制下,初中生面临中考等学业压力,为了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达到为初中生减负的目的,如何在现有政治课程中加强德育渗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及方法进行探索和讨论。
关键词: 初中教学 政治教学 德育渗透
当今青少年生活在网络繁荣、信息爆炸的和平年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他们还不具备完善的甄别是非、良劣的能力。青少年因为不懂法,道德观念不完善而犯下终身后悔的错误事件屡见报端。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规范。社会、学校、家庭是对青少年思想观念影响巨大的三个方面。其中,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地点。因此,在政治课堂上加强渗透德育是可行的且必要的。
一、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加强德育的必要性
1.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期。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青少年时期正是人一生中蓬勃发展的春天,是将要迎来阳光的黎明。青少年时期正是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期,十岁到十二岁的少年的思想还处于模仿阶段。他们模仿家长或者老师为人处世的方法,还没有开始思考。而青少年时期,思想或者说自己思考的意识才开始萌芽,这个时候,社会、学校和家庭三者的环境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很容易产生极大影响。这时的青少年如同一张白纸,对其进行正确恰当的指引是重要且必要的。倘若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经历了一些比较沉重的事情,诸如:虐待、父母离婚等,这些不好的经历会影响青少年以后的选择或者性格。如有的孩子少年失怙,长大后自卑阴骘。因此在初中阶段,社会、学校、家庭应尽量避免对青少年造成坏的影响。
2.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话说,成才先成人,《论语》中也有“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爱人,学有余力,则以从文”的记载。可见,古往今来的教育家们都很认同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位教育家们纷纷提出过各种德育主张。如我们最熟悉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八荣八耻”、“四有公民”等。教育是关系整个国家前途的大事,培养有素养、道德水平高的青少年更是重中之重。只有道德水平高的、有才华的青少年才是国家的希望。相反,那些思想水平低本身却极具才华的人极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如有些黑客在维护互联网世界的安宁,但有些黑客靠着高超的计算机技术做着传播电脑、手机病毒这样危害安全的事情。因此,德育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公民的道德水准提高了,才能避免许多悲剧的发生。
3.政治教育课堂是德育的主要载体。
清楚我国学制的人都明白,初中阶段学生要面对中考压力。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有较大的孩子气,玩心较重。在对这个阶段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初中课程中开设的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关键渠道、主要载体。政治课主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使其了解我国政治体制、历史渊源,从中可以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在政治课堂上,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从而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
二、加强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1.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加强情感熏陶。
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若学生对课堂心生抵触,或者对课程不以为然,则都不能实现原本教学目标。现在中国课堂的普遍现象是“老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记”,互不沟通,泾渭分明。试问,这样的课堂怎么能够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老师的“一言堂”只会扼杀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接受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因此,若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育成功的前提。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需要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真正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情感上打动学生,达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同时,避免“一言堂”现象,尽可能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机会,这样,在思想交流与碰撞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进行德育。
2.引入真实的社会案例,创造多样的课堂情景。
课本上的知识毫无疑问是理论化而枯燥的。社会发展进步日新月异,许多新事件、大事件不断发生。教科书修订速度远远不及事件发生速度。当这种差距被呈现在学生眼中时,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困扰。教师应当及时将社会大事件引入课堂中,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事件中的角色,重现当时场景,或者让学生组成律师团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另外,为了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应该创造不同的课堂情景。上文中提到的角色扮演是其中一种。教师还可以采用观看影片、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加强网络德育工作,引导学生绿色上网。
21世纪是信息革命的世纪。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的青少年有丰富的信息来源。因特网、电视、广播都是信息的载体。青少年接收到的信息多而杂,优劣并存。而正处于思想意识形成关键期的青少年,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分辨良莠。因此,对出生、处于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加强教育是必要的。网上有很多不良视频容易导致青少年模仿,诸如虐待猫狗等。国家的净网计划是十分必要的,然而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重要的是疏导。网络时代,教师更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避免不可挽回的悲剧发生。
4.教师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素养。
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学校占据了学生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而教师则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当教师言行不一时,学生很容易产生失望情绪,并质疑否定教师的教导。使学生的思想发生动荡,教育教学将很难进行。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完好的道德形象,并且知错就改。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表率下自动自发地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事,并提高道德水平。
5.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想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爱国、敬业等道德情感。比如,可以让学生帮助环卫工人清理街道,当他们在大街上舞动扫把,把整个大街清理得干干净净时,相信他们的成就感会涌现,体会到环卫工人的不易,同时,更明白敬业的意义。再如可以让学生拜访老一辈的革命家,听他们讲战火纷飞、保家卫国的故事。相信会让学生明白国家的意义,体会明白爱国的情感,这比每天听国旗下讲话更有教育意义。总之,只有让学生真正进行社会实践,才能使他们明白教科书上那些简单的字眼里丰富的内涵。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事关民族复兴。而在政治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十分关键。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教师素养等方面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但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社会和家庭都应该各尽其责。同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青少年的教育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给民族复兴带来希望。
参考文献:
[1]董育梅.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2,17:56.
[2]刘妍丽.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2,20:51.
关键词: 初中教学 政治教学 德育渗透
当今青少年生活在网络繁荣、信息爆炸的和平年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他们还不具备完善的甄别是非、良劣的能力。青少年因为不懂法,道德观念不完善而犯下终身后悔的错误事件屡见报端。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规范。社会、学校、家庭是对青少年思想观念影响巨大的三个方面。其中,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地点。因此,在政治课堂上加强渗透德育是可行的且必要的。
一、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加强德育的必要性
1.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期。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青少年时期正是人一生中蓬勃发展的春天,是将要迎来阳光的黎明。青少年时期正是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期,十岁到十二岁的少年的思想还处于模仿阶段。他们模仿家长或者老师为人处世的方法,还没有开始思考。而青少年时期,思想或者说自己思考的意识才开始萌芽,这个时候,社会、学校和家庭三者的环境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很容易产生极大影响。这时的青少年如同一张白纸,对其进行正确恰当的指引是重要且必要的。倘若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经历了一些比较沉重的事情,诸如:虐待、父母离婚等,这些不好的经历会影响青少年以后的选择或者性格。如有的孩子少年失怙,长大后自卑阴骘。因此在初中阶段,社会、学校、家庭应尽量避免对青少年造成坏的影响。
2.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话说,成才先成人,《论语》中也有“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爱人,学有余力,则以从文”的记载。可见,古往今来的教育家们都很认同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位教育家们纷纷提出过各种德育主张。如我们最熟悉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八荣八耻”、“四有公民”等。教育是关系整个国家前途的大事,培养有素养、道德水平高的青少年更是重中之重。只有道德水平高的、有才华的青少年才是国家的希望。相反,那些思想水平低本身却极具才华的人极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如有些黑客在维护互联网世界的安宁,但有些黑客靠着高超的计算机技术做着传播电脑、手机病毒这样危害安全的事情。因此,德育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公民的道德水准提高了,才能避免许多悲剧的发生。
3.政治教育课堂是德育的主要载体。
清楚我国学制的人都明白,初中阶段学生要面对中考压力。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有较大的孩子气,玩心较重。在对这个阶段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初中课程中开设的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关键渠道、主要载体。政治课主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使其了解我国政治体制、历史渊源,从中可以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在政治课堂上,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从而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
二、加强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1.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加强情感熏陶。
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若学生对课堂心生抵触,或者对课程不以为然,则都不能实现原本教学目标。现在中国课堂的普遍现象是“老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记”,互不沟通,泾渭分明。试问,这样的课堂怎么能够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老师的“一言堂”只会扼杀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接受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因此,若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育成功的前提。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需要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真正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情感上打动学生,达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同时,避免“一言堂”现象,尽可能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机会,这样,在思想交流与碰撞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进行德育。
2.引入真实的社会案例,创造多样的课堂情景。
课本上的知识毫无疑问是理论化而枯燥的。社会发展进步日新月异,许多新事件、大事件不断发生。教科书修订速度远远不及事件发生速度。当这种差距被呈现在学生眼中时,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困扰。教师应当及时将社会大事件引入课堂中,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事件中的角色,重现当时场景,或者让学生组成律师团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另外,为了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应该创造不同的课堂情景。上文中提到的角色扮演是其中一种。教师还可以采用观看影片、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加强网络德育工作,引导学生绿色上网。
21世纪是信息革命的世纪。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的青少年有丰富的信息来源。因特网、电视、广播都是信息的载体。青少年接收到的信息多而杂,优劣并存。而正处于思想意识形成关键期的青少年,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分辨良莠。因此,对出生、处于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加强教育是必要的。网上有很多不良视频容易导致青少年模仿,诸如虐待猫狗等。国家的净网计划是十分必要的,然而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重要的是疏导。网络时代,教师更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避免不可挽回的悲剧发生。
4.教师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素养。
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学校占据了学生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而教师则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当教师言行不一时,学生很容易产生失望情绪,并质疑否定教师的教导。使学生的思想发生动荡,教育教学将很难进行。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完好的道德形象,并且知错就改。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表率下自动自发地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事,并提高道德水平。
5.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想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爱国、敬业等道德情感。比如,可以让学生帮助环卫工人清理街道,当他们在大街上舞动扫把,把整个大街清理得干干净净时,相信他们的成就感会涌现,体会到环卫工人的不易,同时,更明白敬业的意义。再如可以让学生拜访老一辈的革命家,听他们讲战火纷飞、保家卫国的故事。相信会让学生明白国家的意义,体会明白爱国的情感,这比每天听国旗下讲话更有教育意义。总之,只有让学生真正进行社会实践,才能使他们明白教科书上那些简单的字眼里丰富的内涵。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事关民族复兴。而在政治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十分关键。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教师素养等方面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但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社会和家庭都应该各尽其责。同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青少年的教育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给民族复兴带来希望。
参考文献:
[1]董育梅.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2,17:56.
[2]刘妍丽.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2,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