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zi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我国教育制度限制下,初中生面临中考等学业压力,为了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达到为初中生减负的目的,如何在现有政治课程中加强德育渗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及方法进行探索和讨论。
  关键词: 初中教学 政治教学 德育渗透
  当今青少年生活在网络繁荣、信息爆炸的和平年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他们还不具备完善的甄别是非、良劣的能力。青少年因为不懂法,道德观念不完善而犯下终身后悔的错误事件屡见报端。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规范。社会、学校、家庭是对青少年思想观念影响巨大的三个方面。其中,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地点。因此,在政治课堂上加强渗透德育是可行的且必要的。
  一、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加强德育的必要性
  1.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期。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青少年时期正是人一生中蓬勃发展的春天,是将要迎来阳光的黎明。青少年时期正是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期,十岁到十二岁的少年的思想还处于模仿阶段。他们模仿家长或者老师为人处世的方法,还没有开始思考。而青少年时期,思想或者说自己思考的意识才开始萌芽,这个时候,社会、学校和家庭三者的环境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很容易产生极大影响。这时的青少年如同一张白纸,对其进行正确恰当的指引是重要且必要的。倘若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经历了一些比较沉重的事情,诸如:虐待、父母离婚等,这些不好的经历会影响青少年以后的选择或者性格。如有的孩子少年失怙,长大后自卑阴骘。因此在初中阶段,社会、学校、家庭应尽量避免对青少年造成坏的影响。
  2.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话说,成才先成人,《论语》中也有“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爱人,学有余力,则以从文”的记载。可见,古往今来的教育家们都很认同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位教育家们纷纷提出过各种德育主张。如我们最熟悉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八荣八耻”、“四有公民”等。教育是关系整个国家前途的大事,培养有素养、道德水平高的青少年更是重中之重。只有道德水平高的、有才华的青少年才是国家的希望。相反,那些思想水平低本身却极具才华的人极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如有些黑客在维护互联网世界的安宁,但有些黑客靠着高超的计算机技术做着传播电脑、手机病毒这样危害安全的事情。因此,德育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公民的道德水准提高了,才能避免许多悲剧的发生。
  3.政治教育课堂是德育的主要载体。
  清楚我国学制的人都明白,初中阶段学生要面对中考压力。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有较大的孩子气,玩心较重。在对这个阶段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初中课程中开设的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关键渠道、主要载体。政治课主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使其了解我国政治体制、历史渊源,从中可以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在政治课堂上,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从而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
  二、加强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1.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加强情感熏陶。
  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若学生对课堂心生抵触,或者对课程不以为然,则都不能实现原本教学目标。现在中国课堂的普遍现象是“老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记”,互不沟通,泾渭分明。试问,这样的课堂怎么能够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老师的“一言堂”只会扼杀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接受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因此,若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育成功的前提。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需要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真正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情感上打动学生,达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同时,避免“一言堂”现象,尽可能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机会,这样,在思想交流与碰撞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进行德育。
  2.引入真实的社会案例,创造多样的课堂情景。
  课本上的知识毫无疑问是理论化而枯燥的。社会发展进步日新月异,许多新事件、大事件不断发生。教科书修订速度远远不及事件发生速度。当这种差距被呈现在学生眼中时,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困扰。教师应当及时将社会大事件引入课堂中,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事件中的角色,重现当时场景,或者让学生组成律师团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另外,为了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应该创造不同的课堂情景。上文中提到的角色扮演是其中一种。教师还可以采用观看影片、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加强网络德育工作,引导学生绿色上网。
  21世纪是信息革命的世纪。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的青少年有丰富的信息来源。因特网、电视、广播都是信息的载体。青少年接收到的信息多而杂,优劣并存。而正处于思想意识形成关键期的青少年,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分辨良莠。因此,对出生、处于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加强教育是必要的。网上有很多不良视频容易导致青少年模仿,诸如虐待猫狗等。国家的净网计划是十分必要的,然而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重要的是疏导。网络时代,教师更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避免不可挽回的悲剧发生。
  4.教师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素养。
  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学校占据了学生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而教师则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当教师言行不一时,学生很容易产生失望情绪,并质疑否定教师的教导。使学生的思想发生动荡,教育教学将很难进行。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完好的道德形象,并且知错就改。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表率下自动自发地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事,并提高道德水平。
  5.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想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爱国、敬业等道德情感。比如,可以让学生帮助环卫工人清理街道,当他们在大街上舞动扫把,把整个大街清理得干干净净时,相信他们的成就感会涌现,体会到环卫工人的不易,同时,更明白敬业的意义。再如可以让学生拜访老一辈的革命家,听他们讲战火纷飞、保家卫国的故事。相信会让学生明白国家的意义,体会明白爱国的情感,这比每天听国旗下讲话更有教育意义。总之,只有让学生真正进行社会实践,才能使他们明白教科书上那些简单的字眼里丰富的内涵。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事关民族复兴。而在政治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十分关键。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教师素养等方面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但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社会和家庭都应该各尽其责。同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青少年的教育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给民族复兴带来希望。
  参考文献:
  [1]董育梅.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2,17:56.
  [2]刘妍丽.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2,20:51.
其他文献
在职业学校实施课改的过程中,项目课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每个项目都适用,怎样操作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作者从项目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工艺角度,从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这一概念开始为更多人熟知.短短几年,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人们的预期,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
近年来,国际电力工程EPC项目实施策划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EPC电力工程项目内容,分析了国际EPC电力工程环境因素,并结合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本文对协商民主的含义及在中国的实践过程、提出过程、主要形式进行了介绍、对发展协商民主的意义及如何发展协商民主进行了深入
期刊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我国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已经远远不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适时创新。在这种背景下,本文
摘要:《电工技能》课程教学“实践-理论-再实践”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自然辩证法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进行完美结合,即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达到了按需施教、学有所用的教学原则,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达到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  关键词:电工技能 一体化教学 教学模式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城北约40公里的那拨镇附近,有一片苍莽巍峨的群山,当地称之为"莲花山",莲花山山高坡长、林木茂密,一道山间清流蜿蜒于青翠的山谷之中。在五六十年前,这一带还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林区,水源充盈,每
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也是一门极为深奥的学问.如果说哲学代表着人类最为深邃的智慧,那么辫证法则是生长在哲学这裸智慧之树上最绚丽的花朵.我在大学期间,算是较为系统地学
如今,众多的培训课程为经销商提供了学习管理经验的平台,然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的其实并不多,有许多经销商前面学,后面丢,然后再学再丢。学以致用到底有多难,如何才能真正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