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从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情境创设和语言修养等四个方面作出不懈努力,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情感,必将推动初中地理冲出教学困境,迎来亮丽的明天。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环境与艺术;探讨
地理课程在初中阶段虽是一门基础学科,却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直接影响,被打上了深深的“副科”烙印,导致学校不想管、学生不愿学、家庭不重视的尴尬状况,再加上教法陈旧落后、工作被动应付的因素,造成初中地理及其教学地位备受冷遇,长期以来一直陷在低谷困境中徘徊不前。其实,地理文化内涵深厚、丰富多彩、趣味无限,只要我们从显现其魅力入手,并为之付出相当的努力,势必会迎来初中地理炫耀夺目的春天。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增强“爱屋及乌”效应
初中学龄的青少年思维趋于半成熟,正值敢爱敢恨的人生时段,他们往往凭自我感觉作出判断。初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是很深刻的。剔除强制性因素,要让学生“信其道”,必先让他们“亲其师”。多少年来的师道尊严,年龄的悬殊,加上有些教师教学态度简单粗暴,学生对他们只能是敬而远之,从而对其任教学科也采取“不得已而为之”的学习态度。而初中地理学科又是“先天性不足”,学生对其更是无所谓。因此,越是这样我们越要表现出十足的爱心,用感情投入,用关爱、理解、热忱、尊重和信任,赢得学生的向师心理和亲师情怀,进而增强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教师除主动释放亲和力之外,尊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关键因素。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师要彻底摒除那种“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彻底改变“教育警察”的不良形象,要从内心里从根本上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中的平等合作者,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正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一视同仁,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让他们切身领略到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
二、丰富教学艺术手段,深入感悟地理魅力
由于地理学科的内涵丰富而又精彩,所以它的教学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地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组织教学,不断调换地理学习口味,让学生在轻松活跃而又热烈开放的氛围中落实教学任务。
如在教学《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的内容时,教师可事先将学生分若干组,各组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带(如下图)。学生预习课文,熟悉各属自然带的名称和气候特点以及有代表性的动植物。同时要求各组自行分工,准备好代表性动植物的教具,如玩具、卡片等。教学中选出几个导游,先后沿着设定的几条路线缓步前行,要求导游来到哪个自然带,所属同学就说出该带名称、典型动植物及分布地区等内容。同时举出示有关教具,让其它同学也要掌握该带内容。
这样的游戏结束后,教师再播放几大自然带及其动植物的影片,让学生在巩固中加强记忆。这样,一节课,从头至尾都是学生在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热烈的效果。
三、特设情境角色扮演,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已经创设的特定情境之中,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分别来表演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形象。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地理学习充满浪漫的生活情趣,还能让他们的思维在社会现实中得以深化和拓展。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自制平台,展示出实际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些人物角色及其工作环境的图片,以此模拟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例如:图一呈现的是“稻田,渔船——农民”;图二呈现的是“汽车——司机,飞机——飞机师”;图三呈现的是“风景区——游客”。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图上的角色,先后说一说“假如我是农民、司机和游客,对天气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些情景的展现,使学生感同身受,仿佛进入了现实生活之中,从而站在角色立场上去真实感受天气对所在行业的影响。这些特定角色的对白,不同角色的情感交流,使得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现实化,学生能够比较真实地体会到天气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是密不可分,从而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语言艺术修养,展示地理文化内涵
地理课程的丰富内涵和文化艺术可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其展示的途径和方式也是不胜枚举的。然而,课堂教学语言始终是教师传递情感、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无论教学方法多么先进、教学手段多么精彩,最终还是必须借助教学语言来实现教学任务。因此,地理教师一定要注重语言艺术的修养,用美妙的艺术语言美把学生带进地理文化的殿堂,从而增强地理学科的吸引力、向心力和感召力。
比如,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引用一些地理特征明显的诗词、民谣来强化渲染教学内容与效果。在讲述长江三峡时,可引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配合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三峡图片,这样就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地描绘了长江三峡的滩险、流急、景美,把学生引入某种境地。又如为描述横断山区的岭谷相间、交通困难,可接入“上山云里钻,下山走河畔。对面喊得应,行走要一天。”的民谣;对其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则可借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加以形象性描绘。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韩桥乡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环境与艺术;探讨
地理课程在初中阶段虽是一门基础学科,却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直接影响,被打上了深深的“副科”烙印,导致学校不想管、学生不愿学、家庭不重视的尴尬状况,再加上教法陈旧落后、工作被动应付的因素,造成初中地理及其教学地位备受冷遇,长期以来一直陷在低谷困境中徘徊不前。其实,地理文化内涵深厚、丰富多彩、趣味无限,只要我们从显现其魅力入手,并为之付出相当的努力,势必会迎来初中地理炫耀夺目的春天。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增强“爱屋及乌”效应
初中学龄的青少年思维趋于半成熟,正值敢爱敢恨的人生时段,他们往往凭自我感觉作出判断。初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是很深刻的。剔除强制性因素,要让学生“信其道”,必先让他们“亲其师”。多少年来的师道尊严,年龄的悬殊,加上有些教师教学态度简单粗暴,学生对他们只能是敬而远之,从而对其任教学科也采取“不得已而为之”的学习态度。而初中地理学科又是“先天性不足”,学生对其更是无所谓。因此,越是这样我们越要表现出十足的爱心,用感情投入,用关爱、理解、热忱、尊重和信任,赢得学生的向师心理和亲师情怀,进而增强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教师除主动释放亲和力之外,尊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关键因素。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师要彻底摒除那种“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彻底改变“教育警察”的不良形象,要从内心里从根本上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中的平等合作者,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正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一视同仁,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让他们切身领略到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
二、丰富教学艺术手段,深入感悟地理魅力
由于地理学科的内涵丰富而又精彩,所以它的教学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地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组织教学,不断调换地理学习口味,让学生在轻松活跃而又热烈开放的氛围中落实教学任务。
如在教学《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的内容时,教师可事先将学生分若干组,各组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带(如下图)。学生预习课文,熟悉各属自然带的名称和气候特点以及有代表性的动植物。同时要求各组自行分工,准备好代表性动植物的教具,如玩具、卡片等。教学中选出几个导游,先后沿着设定的几条路线缓步前行,要求导游来到哪个自然带,所属同学就说出该带名称、典型动植物及分布地区等内容。同时举出示有关教具,让其它同学也要掌握该带内容。
这样的游戏结束后,教师再播放几大自然带及其动植物的影片,让学生在巩固中加强记忆。这样,一节课,从头至尾都是学生在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热烈的效果。
三、特设情境角色扮演,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已经创设的特定情境之中,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分别来表演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形象。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地理学习充满浪漫的生活情趣,还能让他们的思维在社会现实中得以深化和拓展。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自制平台,展示出实际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些人物角色及其工作环境的图片,以此模拟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例如:图一呈现的是“稻田,渔船——农民”;图二呈现的是“汽车——司机,飞机——飞机师”;图三呈现的是“风景区——游客”。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图上的角色,先后说一说“假如我是农民、司机和游客,对天气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些情景的展现,使学生感同身受,仿佛进入了现实生活之中,从而站在角色立场上去真实感受天气对所在行业的影响。这些特定角色的对白,不同角色的情感交流,使得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现实化,学生能够比较真实地体会到天气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是密不可分,从而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语言艺术修养,展示地理文化内涵
地理课程的丰富内涵和文化艺术可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其展示的途径和方式也是不胜枚举的。然而,课堂教学语言始终是教师传递情感、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无论教学方法多么先进、教学手段多么精彩,最终还是必须借助教学语言来实现教学任务。因此,地理教师一定要注重语言艺术的修养,用美妙的艺术语言美把学生带进地理文化的殿堂,从而增强地理学科的吸引力、向心力和感召力。
比如,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引用一些地理特征明显的诗词、民谣来强化渲染教学内容与效果。在讲述长江三峡时,可引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配合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三峡图片,这样就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地描绘了长江三峡的滩险、流急、景美,把学生引入某种境地。又如为描述横断山区的岭谷相间、交通困难,可接入“上山云里钻,下山走河畔。对面喊得应,行走要一天。”的民谣;对其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则可借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加以形象性描绘。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韩桥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