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选择题解题的常用方法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yiyang9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数学的选择题单题分值较大,在解答选择题时方法的选取极为关键,因为方法直接影响着解题的“准确、速度” .下面依托于一些具体问题谈谈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
  一、直接法
  直接法是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依据性质、公式、公理、定理,通过计算、推理、验证得到准确的答案.直接法是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
其他文献
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有些题目学生会做而做不对、有些题目没有思路或怕繁而不敢做等,其实在这类问题中,有一部分可以用特殊法得到解决.以下结合实例探讨特殊法在解题中的作用.
苏教版必修五课本中讲了两个基本不等式ab≤(a+b2)2和a+b≥2ab(a,b≥0).其实基本不等式还有很多,比如均值不等式21a+1b≤ab≤a+b2≤a2+b22以及a2+b2≥2ab,a2+b2≥-2ab.证明这些不等式有多种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等.在不少高考题中,a2+b2≥2ab和a2+b2≥-2ab这两个非常简单的不等式应用比较广泛.下面我们通过几道例题来感受一下它们的威力吧.
针对我国重要粮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中长期过量施用氮肥,引发了土壤肥力衰退、作物产量和品质及其氮素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的现实问题。论文采用小麦田间
本文对江苏省的农田、林地、湿地和矿区进行了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调查,研究了这几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的线虫群落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土壤线虫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
导数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因而也是解决诸如运动速度、物种繁殖率、绿化面积增长率,以及用料最省、利润最大、效率最高等实际问题的最有力的工具.在数学解题中有的时候条件非常隐蔽,需要观察与变形,从“无”到“有”来解决问题.
集合是我们进入高中学习数学首先接触到的内容,也是中学数学中最基本、运用最多的概念和数学工具之一,还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除此以外,与集合有关的问题大都是比较抽象的,从而给高一新同学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下面就以近几年的高考为例谈一谈集合,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