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光电转换效率一直是太阳电池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基于等离激元共振效应提高硅薄膜太阳电池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和手段。入射光在金属/半导体界面处产生的等离激元增强散射机制能有效增强有源层对入射太阳光的吸收,从而提高能量转换效率。本文从介绍太阳电池的工作机制及基本参数入手,综述了利用金属纳米颗粒及化合物纳米材料、等离子体激元、表面钝化、光栅和陷光结构等提升硅薄膜太阳电池效率的研究进展。综合不同金属(Au、Ag和Al等)纳米颗粒对提升单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效率的效果及成本因素,肯定了用Al纳米颗粒提升单晶
利用非线性频率转换过程获得高阶涡旋光场的方法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目前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拉盖尔-高斯光束方面, 而针对复合涡旋的非线性频率转换过程的研究不多。从理论方面分析了复合涡旋的倍频过程, 得出了其倍频光场的涡旋分布, 证明了复合涡旋倍频过程中拓扑荷数守恒。在实验方面, 基于非线性光学晶体磷酸钛氧钾, 验证了拉盖尔-高斯涡旋光倍频过程中的拓扑荷数守恒。基于马赫-曾德尔干涉仪产生复合涡旋光, 并研究了其倍频过程。实验结果表明, 复合涡旋光在倍频过程中的拓扑荷数仍然守恒。
We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an approach to generate arbitrary total angular momentum (TAM) states by using two liquid crystal devices. Photons’ TAM, the sum of spin and orbital angular momenta (SAM and OAM) under paraxial approximation, has found many
bR膜是一种优良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利用bR膜中的全息光栅的记录光、读出光及衍射光三者偏振状态之间的关系,在bR膜中实现了全光布尔逻辑操作。这种方法简便,实用性较强。
加给光纤的外部干扰(弯曲、振动)使光纤射出的光的偏振特性随时间的变化非常复杂。因此,对于积极利用传输光偏振状态的计量和采用光集成电路的未来光通信的传输线路,都需要能够控制传输光偏振状态的光纤。经过长距离传输,偏振光特性一定,偏振面保持不变的光纤可以利用外加各向异性畸变于光纤的芯部,增大正交模间的传输常数来得到。根据上述的基础研究,通过在产生各向异性畸变的椭圆形套管的内部附加同心圆的波导部分,研制出椭圆形套管、偏振面保持不变的光纤的制作工艺,实现了传输损耗低达0.8分贝/千米、消光比为-32分贝(500米)
在室温下,0~15 GPa压力范围内,测量了Eu3 :Gd2O2S的发射光谱。通过对7F0~6多重态能级结构的拟合,研究了压力对能级和晶体场的影响。
A Princeton Instruments PI-LCX 1300 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camera used for X-ray spectrum measurements in laser-plasma experiments is calibrated using three radioactive sources and investigated with the Monte Carlo code Geant4. The exposure level is
报导一种新的非线性光学材料——磷酸水杨酸二钠(简称DSS)晶体,用水溶液降温法得到光学质量优良的大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晶体属正交晶系,点群为mm2。透射光谱在370~1300nm范围内,测量了不同波长的主折射率和有效倍频系数。计算出相位匹配角φⅠ,φⅡ,得到DSS晶体相对于KDP晶体d(36)的d(31)和d(32)值。倍频效率约为KDP晶体的3.5倍,光损伤阈值大于200MW/cm~2。晶体的抗潮解性能比KDP型晶体稍好,所以用DSS晶体制作1.06μ激光器的倍频元件有一定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