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沐黎继承徐悲鸿的未竟事业

来源 :福建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e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命题作文”画不完
  2011年5月10日的回程机票过期前,64岁的画家汤沐黎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让妻子独自回加拿大。
  这是他第二次和妻子分开。第一次是在1981年,他以改革开放后文化部第一批(也是中央美院油画系首位)公派留学生的身份,到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这让他不得不以新晋爸爸之身,惜别娇妻幼女。这以后,从1984年夫妻重聚伦敦,到他学成回国后又赴美国,再至加拿大,夫妻俩没再分离过。
  这一次,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使劲拽住了他,让他的脚步停滞不前。
  旅居海外30余年,汤沐黎一共回国探亲5次。每次回来,他最后总是落荒而逃。“年轻时曾有慢性气管炎,出国后痊愈了。每次回来,老土地、老乡音、老食品、老朋友,随后便是老毛病接踵而至,末了总是匆匆返回加拿大休养。”而这一次,他从2010年年中回国,因为想多陪陪住在华东医院已过百岁高龄的老父亲,他硬是扛过了“老毛病”的死缠烂打,隔年春暖花开,看上去一切妥帖,他和妻子准备回加拿大了。可是,机票改签了几次,还是确定不下返程的具体日子。
  回国本是看世博,结果转而应邀画温哥华馆向世博献礼。一画激起多层浪,其他“命题作文”接踵而至,他一幅接一幅地构思、创作,不知不觉地从《徐光启和利玛窦》画到《粟裕》《周小燕》,再画到《周穆王辞别西王母》和《武昌起义》。这些画纵贯古今,但均以人物为主题,通过情态和环境的刻画,再现历史风貌。
  创作历史题材的大型油画,汤沐黎一贯主张精工出细活,一幅画从构思到成形,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如今一年多即要完成那么多大型油画,这是他自上个世纪70年代油画创作丰产期后久未面临的局面。好在画的主题都是他喜欢的,时间紧,反成了超越自我极限的试练。
  2011年春夏之交,汤沐黎同时赶制着几幅画,在搜集查阅史料和构思作品的同时,新想法不时涌现,内心深处的某根弦也不断被触碰。他开始和妻子商量:“要不,你先回吧,孩子们也都大了,可以单飞了。”
  回国,重启和修复创作之梦。汤沐黎心中的那幅图景渐次清晰起来。
  会画画的饲料搬运工
  与新中国同步成长的汤沐黎出生在—个艺术之家。他的父亲,是执导了《南征北战》《红日》《渡江侦察记》《南昌起义》等众多影片的著名导演汤晓丹。他的母亲蓝为洁,既是知名电影剪辑师,还是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弟弟汤沐海,则是享誉国际乐坛的指挥家。然而,终生从艺,并非来自家庭的有意栽培。
  画画是汤沐黎从小的爱好,他的图画课老师庄文华多次把他的画送往区和市少年宫参展。他青少年时期创作的铅笔画《骑马上北京》发表于《新民晚报》,《为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健儿喝彩》也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不过汤沐黎第—个梦想,却是造原子弹。
  那时,他是上海位育中学的“尖子生”。多才多艺的他,担当了校报的主编,写字、绘画、撰稿、写诗样样在行,手风琴、乒乓球、游泳、篮球、象棋也都拿得出手。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震惊世界。他十分振奋,给自己立下了当物理学家的志向。
  1966年,汤沐黎高中毕业,信心满满地报考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然而,高考尚未来临,“文革”就席卷而来。汤家被砸得稀巴烂,汤沐黎没能参加高考,两年后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被分配到牛奶公司畜牧场,当了一名饲料搬运工。
  每天,他都要搬超过4吨重的饲料,而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后,精疲力竭的他依然坚持画画。由于怕惹麻烦,他把从小学开始记日记的习惯改了,厚厚一摞日记本全烧了,取而代之的,是用画笔把当天发生的人和事描绘下来。速写成了他排忧解闷的独门秘技。
  1972年,他的油画《接班人》刊登在了第7期《人民画报》上。《人民画报》用16种语言向全世界发行,而当时他还因父母冤案受着“牵连”。
  那时候,各单位都流行挂“宝像”,“宝像”不仅需求量大,而且日晒雨淋,更新的速度很快。“宝像”画师一“匠”难求,被各单位索来借去,颇受尊重。终于有一天,汤沐黎画的“宝像”也竖在了畜牧场上。人们才发现,这位晒得黝黑的小伙子,竟然还有两下子。之后,他成了“农口”、区文化宫、市“美创办”的抢手人物。
  父亲带着满身大粪味去看他的画
  汤沐黎没有因为点滴成绩而停滞不前。他白天劳动,下班后即去结核病医院手术室看“针刺麻醉”疗法,在医院工会堆杂物的房间里画《针刺麻醉》,累了就和衣躺在地板上小睡—会,天蒙蒙亮又赶去劳动。那时他一患伤风感冒就不容易好,夏天脖子上还得裹着厚毛巾保护气管。
  《针刺麻醉》在上海美术馆展出时,正好汤晓丹带着干校的满身大粪味回到了上海。汤沐黎请他去看画,他欣喜地答应。临行前,汤晓丹却胆怯了,担心他的出现会影响儿子的前途。他提议说;“你先走,我随后就到。”
  汤沐黎知道父亲的顾虑,再三恳求:“几天后,画就运到北京参加全国美展了,我需要听听您的意见再作修改。小时候,您苦口婆心鼓励我成为画家。今天,我正照着您的期望在争取……”
  儿子的声音带着呜咽,父亲也泪光闪闪。汤晓丹犹豫了好—会才说:“帮我找个大口罩戴上,免得节外生枝。”
  渐渐地,汤沐黎有了第二个梦:当一名专业画家。他结交了上海老中青三代的许多画家,常和他们交流磋商。每有集体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他还成了老画家余云阶、汪观清家中的常客。
  “中青年画家中,当时我很羡慕陈逸飞,他是我在创作活动中认识的。我家常有好模特和好画册出现,他很乐意来共同写生和品读,使我有机会学习到他的拿手技巧和美学理念。他那时在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工作,作品一件件冒出来。能像他一样,能有如此好的工作条件来尽情发挥,是我当时最大的向往。”汤沐黎回忆道。
  1973年,汤沐黎调到了上海市农业展览馆美工组。虽然这个工作以设计为主,还需要经常到市郊各农场东奔西跑,但工作时能有三分之一时间用来画画,也让他高兴不已。   被历史置于“工农兵画者”行列的汤沐黎,彼时的画作刻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工农兵上大学》《接班人》《针刺麻醉》《春雨》《解放》《良种》《小号兵》……这些作品都是为响应政治运动而创作,它们充实了他的内心,给他赢得了声誉,也为他人生的又一次转机埋下了伏笔。
  五千年的历史画出来
  1978年,全国美术高考恢复,“文革”期间创作的富有生活朝气的一幅幅油画,为汤沐黎赢得了跳过本科直接考研的机会。当时华东六省只有一个名额,汤沐黎决心报考。由于工作劳累加复习紧张,临去北京前,他突然晕倒,血压降到40,嘴里还小声念着“我能去火车站”。
  撑着虚弱的身体,汤沐黎来到北京中央美院考场。他各科成绩都考得特别好,还附带回答了不计分的英语问题。最后命题创作的题目是“怀念”,汤沐黎十分平静地画下了《苏武牧羊》。这幅画构图简练新颖:被匈奴扣留了19年的苏武坐在一块石头上,深秋的晚风吹拂着他身上已经破烂的旧袍。
  主考人问他怎么会想到画苏武,他的回答很质朴:“我想攻读油画专业的目的,是继承徐悲鸿先生的未竟事业,用油画表现我们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内容和重要人物,这也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
  毫无悬念,汤沐黎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中央美院油画系恢复高考后招收的9名研究生中的一员,师从吴作人、侯一民、靳尚谊和林岗教授。
  那段日子,汤沐黎像久渴的流浪者遇到了甘泉,他和同学们—起,观摩过去未曾有机会看到的导师油画作品,研读最新进口画册,钻研和探讨油画技艺,实地写生,试验各种构图和色彩所带来的画面效果……
  毕业时,汤沐黎拿出了一幅酝酿已久的作品——《霸王别姬》。画面上,西楚霸王项羽身披黑色斗篷,手握长戟,单膝跪在已经气绝的虞姬旁,地上血迹斑斑,四周狼藉一片。红与黑的强烈色彩对比,富有冲击力的场景,人物内心巨大的挣扎苦痛跃然纸上,悲壮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幅历史题材的画作,开启了汤沐黎油画生涯的另—个纪元。
  来自“红色中国”的汤
  《霸王别姬》定稿后的整个上布过程,是在陈逸飞的油雕院工作室完成的。听说汤沐黎要回沪搞历史题材的毕业创作,陈逸飞说:“就到我的工作室来画吧。”那段时间,两个人背对背,陈逸飞画《踱步》,汤沐黎画《霸王别姬》,边聊边画达6个月之久。
  “我们心有灵犀,都对艺术有无限的追求和热情。”汤沐黎说。
  这对艺术青年在上世纪70年代的创作浪潮中结下深厚的友谊,汤沐黎去北京上学之前,他俩就经常凑在一起练习油画和素描,讨论艺术形势。
  汤沐黎到中央美院就读后,陈逸飞曾去北京看他。1979年,汤沐黎以全国总分第一的成绩拿下文化部公派留学生赴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名额。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去英国攻读油画学位的中国人,因此很受重视。
  在英国求学的3年半,是汤沐黎创作的又一丰收期。他创作了大量历史题材的油画。《原始村落》《商猎》《宋军南渡长江》《元朝剧场》《明朝佃农暴动》《孙逸仙在伦敦》等作品,画风粗犷,视觉冲击力强,富有感染力,现均被机构或藏家收藏。其中《孙逸仙在伦敦》让他成为1983年“全英十五名最佳画家”之一,他也是这15位画家中唯一的中国人。与此同时,他还涉足插图、壁画、装饰画领域。这位来自“红色中国”的汤,赢得了英国同行的尊敬。
  在大量成果的背后,是汤沐黎超乎人们想象的知识吸纳力。为开阔视野,导师鼓励他“周游列国”,观摩陈列于欧洲各大博物馆、美术馆里的大师真迹。当时已留学美国的陈逸飞和他一拍即合,约定到德国慕尼黑相聚,结伴鉴赏欧洲艺术宝库的精品。
  3年多留学生涯结束,汤沐黎的足迹遍布欧、美、亚、非30多国。他的画,写实中多了份诗歌的浪漫气韵,《天真的歌》系列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1985年,汤沐黎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毕业。他婉言谢绝了英国几家单位的高薪聘请,带着用十几万英镑购买的大批参考书籍和教学用具回到北京,准备勤勤恳恳为祖国的美术事业发展干一辈子。但他的赤诚愿望不为周围一些人所理解,万般无奈之下,他接受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邀请,在艺术系当了客座教授。
  除了讲授世界美术史外,汤沐黎每年在康奈尔大学里举办两次个人大型画展。同时,他与长岛、罗彻斯特、水牛城、费城等10多个城市的画廊签有画展合同,并定期在遍布美国各州的康奈尔俱乐部作艺术演讲。他还曾应邀赴哈佛大学和纽约市的林肯中心演讲。美国强生美术馆、纽约州工商银行、加州联合银行等处都挂有他的巨幅风景油画。
  而他和陈逸飞亦师亦友的情谊始终如一。当时他常搭乘康奈尔大学校长专机前往纽约,有空必到陈逸飞的画室与他小聚。
  旧谊尚在,新途已殊
  上世纪90年代初,陈逸飞回国发展,汤沐黎也移居加拿大,过上了安定日子。他很喜欢加拿大开阔的原野、斑斓的秋色、清澈的空气和宽容的社会,孩子们可以同时讲英语、法语、中文三种语言,—家四口在一起和和美美。
  中央美院“文革”后招收的第一届研究生,几乎都有海外求学的经历,汤沐黎的许多同学选择了当“海归”。美术界的同行,“海归”更不在少数。汤沐黎的脑海中也曾闪过回国的念头。这一闪,也与陈逸飞有关。
  1999年,汤沐黎从温哥华转机回国探亲,候机时,有人叫住了他。竟然是陈逸飞!在飞机上的那晚,陈逸飞移坐老友旁,两人从西半球聊到东半球,硬是让商务舱中的陈妻宋美英独守空“舱”。陈逸飞谈起他的公司在国内蒸蒸日上的各项业务,并说有意成立“逸飞艺术学院”,力图说动汤沐黎回国任院长。到了上海,汤沐黎去陈逸飞设在新世纪大厦的画室,录下了陈挥毫作画的过程,然后在陈家吃了晚餐,聊到深夜才散。
  没想到,这竟是两人最后的会面。但当时与陈逸飞的一番深谈,并没有让汤沐黎下定决心选择回国。“我意识到我俩旧谊尚在,新途已殊。我对他的鼎力经商无可非议,我自己不也迷恋写诗词吗?但我有种预感,千百年之后,恐怕无人记得他的商场业绩,只有他的画才会代代生辉。”
  年近古稀的汤沐黎说:“孩子已经长大,经济早已不是考量对象。人生的乐趣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对美的追求,最终就是创作优秀的艺术作品。把人生的感悟和经验投入到创作上,是我最初也是最终选择画画的目的,它是我取之不竭的财富。”
其他文献
从西半球到东半球,从南半球到北半球,无论是二战的硝烟炮火、国外的功名利禄,还是集中营里的屈辱折磨,都无法动摇这位植物学家回到祖国的信念。  亲历“珍珠港事件”  1941年夏,李来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博士学位,被选为美国全国科学研究荣誉学会SigmaXI会员资格,受赠象征学识渊博的“金钥匙”。凭借这把“金钥匙”,他可以免费在美国全境自由考察农业,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赢得同行们的尊重,可以毫不费力地
期刊
福建气象科普动漫馆在福州落成,于2016年春节期间对广大市民开放。该馆由省气象局宣传科普教育中心建设完成,将气象科学与动漫卡通有机地融合,突出了寓教于乐的特点,在全国属于首创。  闽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自2月2日国家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后,福建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也随之落地。据悉,在福建省范围内,购买首套房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可按20%执行。  低成本九元航空进驻厦门机场  近日,低
期刊
老教授“游”到祖国最南端,怡然自得当渔夫,耕海近10年,只为一个守卫祖国南疆的执著信念。  2016年2月4日,天还没大亮,就已经有人陆陆续续来到福州市华林路一栋大厦门口排起了长队——他们都是来买鱼的。从上午8时到11时许,不过短短3个小时,共15000斤、约2000箱的海胆鱼,就被上千市民抢购一空。  这些大块头的海胆鱼,被人们称作“爱国鱼”。因为它们来自遥远的南沙群岛美济礁,每一条鱼,都寄托着
期刊
“生逢沙场、死别冤狱,这半生魂萦梦系。”这是严秀峰对他们夫妻一生情缘的感叹。  2015年6月14日,严秀峰与世长辞,享寿95岁。7月1日,她的公祭仪式在新北京板桥殡仪馆举行。  当日,台湾前领导人马英九前往公祭现场,颁赠严秀峰褒扬令、抗战胜利纪念章暨李友邦将军抗战胜利纪念章,以感念李、严夫妻二人的卓越贡献。  尽管人们熟知的多是她李友邦遗孀的身份,但严秀峰本身就是一位青史留名的抗日女战士。马英九
期刊
他只读到小学二年级,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却设计出播种、节能、垃圾处理等多种专用器具,获得1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63岁的林华天,凭借着一腔热情,10多年来不断探索发明,被称为“农民发明家”。  小学文化,自学搞发明  在林华天家里,压缩、打磨、锻造等大小器械和工具堆满房间。在狭小的房间里,他发明出—件件宝贝。  林华天早年为了谋生搞副业,做废品加工。2001年前后,农村基建多,大大小小的路口堆积
期刊
刚过去的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可是,在海峡两岸共同纪念抗战、缅怀先烈的时候,仍有部分黔驴技穷的“台独”分子,还鼓噪着“台湾本是日本的”“台湾没有抗日史”这样的分裂缪谈。  这可惹火了不少台湾抗日志士的后人,他们纷纷隔空怒斥,掷地有声地重申历史真相:“对日抗战,台湾人没有缺席!”可谓对“台独”分子实力打脸。  “人称中国抗战8年,其实对台湾来说,从1895年算起,扎扎实实
期刊
上课学怎么看乳房?可别想歪,这是厦门大学的选修课《乳房美学与肿瘤整形》,这门课可以弥补大学生对乳房知识的欠缺。  来看看福建各高校五花八门的选修课,好玩又精彩,简直可以“亮瞎你的双眼”。  厦门大学:医院专家开课教“乳房美学”  2015年春季,“乳房美学”4个字出现在厦大选修课列表里,110位学生选修了这门课。同年秋季,选修这门课的学生上升到120人,男生约占十分之一。  “在原始社会,乳房仅是
期刊
2015年6月6日,是福建第14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的启程之日;9月1日,福建第16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也踏上了征程。  福建自1975年派出首批援非医疗队至今,先后有7位队长荣获“塞内加尔共和国狮子勋章”,112名队员获得“塞内加尔共和国骑士勋章”,128名队员获得受援国卫生部嘉奖。  如果感染了。就不回国  来自福州的吴文娜,是第13批援博医疗队的一员。她在最繁忙的科室—妇产科手术室里担任着护士。
期刊
中国的舞狮艺术源远流长,全国各地各种舞狮表演争奇斗艳,唯独福建宁德的霍童线狮享有“中华一绝”之美誉。作为南派线狮的代表,霍童线狮这样历史悠久、乡情浓郁、过程完整的表演活动,目前仍是全国罕见。  几根线遥控,狮子“活”了  二月二,龙抬头。每年的“二月二”灯会,是宁德霍童镇的一大盛事。  到了这天,镇上各种民俗踩街活动热闹非凡。尽管灯会的开路先锋通常都是舞龙灯,但同为保留节目的霍童线狮,可是丝毫没有
期刊
央视编导曾闹过这样的“误会”:一次,《东方之子》栏目准备系统介绍一批名人的事业和家庭生活,林毅夫、陈云英分别被列入报道计划。直到采访时,节目组才发现,这两个人原来是一家子!  他越成功,我的光环越大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通常会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这个女人默默无闻,被丈夫的光环所掩盖。而林毅夫和陈云英却违背了这样的“定律”。  这对夫妻,一个是经济学界的大牛,一个被称为“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两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