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草”准备是否充足?如何囤积与分发?能否准点送达?历年来最具特色的奥运会如何在物流上得以体现?中国企业守丢家门口的蛋糕,拱手让给UPS,接下来还有多大空间可以参与?奥运究竟对中国物流企业意味着什么?会给中国物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眼下,这些问题都是我国物流业内人士比较关注,比较忧心,讨论也较多的。为了准确求解,记者在奥运前夕采访到一位物流界的老前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奥运物流体系规划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张文杰。
自北京申奥成功之日起,张文杰就全身心研究、参与并关注中国奥运物流筹备工作。对于奥运物流,他感触颇多,他认为即将进入“实战”的奥运物流对于中国整个物流业而言,无疑是绝好的机会,我们必须敞开中国物流的国际之窗,必须开阔中国物流企业的宏大视野。
研究先行:以史为鉴详订规划
发展中国家首次主办国际最盛大的体育赛事,不但要顺利完成任务,还要办出特色,困难可想而知。
当申奥成功的那一刻,国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但同时,也意味着自此我们要挺起脊梁担下责任。
对于奥运会必不可少的物流环节,业内人士从申奥成功那一刻起就开启了智囊库,尤其是我国的学术界,立即着手研究历届奥运会物流规划与实施情况,试图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制定出最完美的规划,提供尽可能周全的建议。
“奥运会期间所产生的物流需求,包括不可预见的非赛事物流,具有突发性和复杂性,物流量也会十分巨大,且集中发生在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前后有限的时间区间内,加上高质量、高安全、高效率的服务要求,我们又没有经验,必须提早做足功课啊!”张文杰如是说。
我国物流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虽然发展神速,但水平低是众所共认。北京的物流系统在短时间内同样没有发展到成熟的阶段,目前还存在种种不足,如规划、技术、管理等方面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国际物流运作经验,物流系统分散,国内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
据了解,对于北京奥运物流系统的规划,张文杰等学界人士从2001年起就开始筹备,召开研讨会,2002年在北京市科委立项,2004年底完成了整个课题的研究。该研究为奥运物流体系的整个规划提出了很好的参考与建议。
虽然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以及雅典奥运会都积累了丰富的奥运物流系统运作经验,且各有特色,但我们无法立马照搬,只能在借鉴的基础上,正视现实,充分利用已有的平台,逐步优化,规划出符合北京自身特点的奥运物流系统。
“申奥成功以后,我们从物流的角度切入,搜集了历届奥运物流的资料,进行了系统学习,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物流的实际情况,从北京物流的现状出发,导入先进的物流理论和技术,完成了奥运物流系统的规划。”谈及早已完成的规划,张文杰特别强调了因地制宜。
“从经济与效率的角度考虑,北京市的奥运物流系统在奥运会结束之后还应继续在北京市的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中发挥作用,这是规划时必须要考虑的。在悉尼奥运会之后,又有很多先进的物流理念与物流技术出现,这些也要恰当地应用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物流系统中。”张文杰补充道。
大量的研究,深入的分析,周密的思考,科学的规划,《北京奥运物流系统规划》顺利“出炉”。
2006年,我国正式成立独立的奥运物流部门——北京奥组委奥运物流部,该部门对奥运物流进行系统规划,包括物流中心的选址,参赛国的比赛器械进入场馆的方案,放置办法,分发、回收计划,奥运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等。而此研究成为了很重要的参考依据。
“历届经验也是这样,从亚特兰大奥运会起,各国成立专门的物流部门都是提前2年,悉尼提前了2年半,雅典提前了3年,我们差不多提前了3年。”对于我国奥运物流的筹备进展,张文杰表示满意。
为了便于统一协调,有序调度,北京奥组委最终选定建设一个物流中心,即现如今坐落于北京顺义区空港物流基地的奥运物流中心,此中心将于今年6月份启动运营。
另外,张文杰透露,为了规划的科学、高效执行,奥组委还非常注重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早在2007年初,就专门招聘了80个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进行系统培训。
深入思索:各环节留足参与空间
“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体现在物流上,首先要运用一切科学技术手段,及时掌握并统管所有信息,将巨大的物流流动过程在短时间内准确完成,凸显系统化、信息化、网络化。
其次,各项物流服务要以人为本,要尊重各国家、各民族、各宗教信仰的运动员及其他参会人员的习惯,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提供多样的服务。
最后,一定要做好废弃物物流这一环节。为保证奥运会比赛的顺利进行,赛事期间,各国运动员、代表团成员、媒体记者及国内外游客在奥运村、办公区、和比赛场馆区集聚、活动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必须得到快速、及时、安全地收集与清运。
以上三个特点本身是对奥运物流提出的高要求,就我国现阶段的物流发展情况而言,已经是极大的挑战。因此,我国的奥运物流采取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供应商共同配送相结合的模式,将赛事期间的物流外包给了发展实力强大、富有实战经验的UPS。
但是,奥运物流有其时间的阶段性、空间的集中性、需求的不确定性、安全的高要求性,UPS一家企业是很难承载这项艰巨任务的。
毫无疑问,对于这场满具诱惑又极富挑战的盛宴,中国企业绝对能够参与,但究竟能分多少羹?有多大的参与空间?张文杰肯定地答道“有很大的参与空间”。
“奥运物流除了赛事物流外,开幕式和闭幕式的物流是单独划分出来的。之前奥组委对开闭幕式的物流进行了统一招标,但又考虑到资金、安全、保密等各因素,放弃了外包的决定,交由北京市交委负责,聘请极富经验的专家、外企领导担任顾问。而这样的决定对我国物流企业而言是个非常大的机会,在开闭幕式过程中,我国的物流企业可以得到极大地锻炼。”张文杰透露。
开幕式、闭幕式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或许前期可以有充足的准备,但是开幕式完毕之后,47个小时内需要把所有东西撤走,放入比赛需要的东西,短时间内换装,需要高度协调、高速运作。对于国内物流企业而言,这样的任务难度不小。
对于赛事物流,在张文杰看来,中国的物流公司同样有机会参与进来。
“UPS只是拿出自己的方案和管理办法,不可能把所有设备带到中国,把所有的运输车队、仓储转移到中国。为了便于高效运转,它还是需要选择一些我们本土的企业来合作。而合作的角色同样重要,合作中不仅能学到跨国大公司的物流理念、管理规划、经营渠道,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在奥运物流中大干一场,取得收益。”张文杰微笑着讲述。
除此之外,张文杰认为非赛事物流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物流计划,包括赛前筹备建设阶段的物流,赛中连锁配送的食品物流,以运输为主的辅助性供应物流,旅游带来的一些销售物流、赛后回收物流等,国内物流企业绝对皆可参与。
如此分析,在整个奥运会期间,本土物流企业还是需要发挥很大的作用,承担很多的重任,有广袤的参与空间,但前提是一定要备足功课。
长远观之:国内物流企业跳“龙门”
要办成历届最好的奥运会——这是中国政府的承诺,而这个承诺对于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物流而言有着空前的压力。
但张文杰认为,参与奥运会,对发展中的国内物流企业而言是一个“龙门”,能否成功跳跃,得看自身的准备情况及信心。
“虽然这几年国家在物流方面投入很大,包括线路、布点等,但相比国外,我国的物流产业还很薄弱,物流基础设施、物流的规划、协调管理、信息、网络等方面与国外有很大差距。通过奥运,我们能在短时间内积累丰富的经验,国内的物流企业也可以在实战中看到自身的不足,看到国外物流企业的长处,吸取教训并迅速做出比较到位的改变,从而提升自己,向国际化标准看齐。”张文杰分析。
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国内物流企业而言,北京奥运的召开是个难得的机遇。但如何抓住机遇,并成功跳过“龙门”,借此机会迅速站在国际视角发展物流,站在全球角度规划物流,站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平台上延伸、扩展物流呢?
对此,张文杰也给出个人建议:“我们国家自己的企业要夯实基础,不仅加强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而且还要从系统角度去考虑物流,因为物流从上游的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到顾客之间,是一条长链,物流企业在规划的时候需要整体考虑,系统规划,有效协调,这样不仅能提高效率,而且还能节省成本。”
“目前,国家非常支持物流的发展,政策环境很好,但随着国外前十强物流企业纷纷进入,竞争随之而来。国内企业如何活下去,活得比国外的企业更好,如何通过这次奥运得到迅速地提升,我认为人才和信息是非常关键的两个因素。”张文杰强调说。
张文杰认为,各物流企业一定要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储备足够的物流人才,有了优质人才才能做出高远的规划,制定出周全的物流管理方案。
至于信息化,这还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短板。目前,我们国家的物流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物流运作的技术含量虽然在日益增加,但并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物流信息平台,没有构建一个全国性的网络,各物流公司只是在搞自己的信息化,搭建自己的信息网络平台。
“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有的企业间甚至开始搞联盟,搞合作,这是好现象。但搭建一个全国性的物流网络平台非常必要,也非常紧迫,而这个工作最好需要政府引导,政府牵线搭桥。”张文杰坦言。
附文:奥运物流经验漫谈
悉尼奥运会筹备期间,悉尼奥组委非常重视奥运物流组织工作,认为奥运会不仅有体育比赛的金牌,还能角逐出物流组织的金牌。此话暗含了奥运物流作为整个赛事支撑和保障大后方的重要作用,也隐射出其中的难度。
除了时间的阶段性、空间的集中性、数量的巨大性以外,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安全的高要求性是最难把握的。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所确定发生的物流活动仅占40%,而其余发生的60%的物流活动均是未知事件。由于需求的不确定,物流管理者必须不断重新设计仓库物品的摆放,以适应新的存储需求。
另外,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85%的运动器材来自国外,由于产地与消费地相距甚远,这些运动器材一旦损坏很难快速找到替代品,势必影响比赛的如期进行。计算机、无线电通讯设备等高科技产品由于价值高,并且设计信息保密,也要求有高度的安全性,需要使用条形码,RFID技术等进行记录和跟踪。
记者手记
张文杰,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1958年起与物流结缘,1963年毕业执教,自此,从未离开过物流知识传播的岗位,历经物流在我国逐步发展并被重视的过程。
现已60多岁的他依然对这个行业非常热爱,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他一直研究、参与并关注奥运物流的筹备。他组织完成的“北京奥运物流系统规划”课题为奥组委的物流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目前,此课题文本已编辑成书出版。
看到物流从“冷”门到“热”门的转变,他欣慰地说:“期盼近半个世纪,我国物流业终于在我‘夕阳’的时候‘红’了。”
他认为物流事业是个朝阳事业,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奥运是国内物流业迈上新台阶的一个契机。他希望官、产、协、研能够携手推进,让物流更加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