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现、 竞争到合作——人类南极考察史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uu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代,虽然有智者预言过南极大陆的存在,但终因航海技术条件有限,人类无法驾船前去验证考察。直到15世纪后半期,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向外扩展,寻找新的殖民地,殖民探险活动兴起,探险家开始挑战南极天险,从而揭开了人类南极考察历史的序幕。人类南极考察历史一般被分为4个时代:发现时代、英雄时代、航空时代、科学时代。
  发现时代(1772 — 1900)
  这一时代跨越的时间比较长,是从18世纪后期人类首次到达南极到20世纪之前的历史。
  1772至1775年,英国著名航海家詹姆斯·库克受英国政府派遣,率两艘独桅帆船“决心”号和“冒险”号完成了一次环球航行,从而开创了南极洲的发现时代。詹姆斯·库克在这次环球航行中,3次穿过南极圈,往南航行最远到达南纬71°10′,这在人类航海史上属首次。在此之后,英国的海豹捕猎者威廉·史密斯船长,驾驶一艘双桅船“威廉斯”号,在1819年2月发现了南设得兰群岛的利文斯顿岛,其后他宣布该岛属于英国。英国海洋军事部得知这一消息后,又派爱德华·布兰斯菲尔德登上了乔治王岛和克拉伦斯岛,并宣布英国对其的所有权。
  1819年7月,以别林斯高晋为队长的俄国南极探险队,乘“东方”号和“和平”号两艘帆船从喀琅施塔得港出发,驶向大西洋,穿过西风带,4次穿过南极圈,于1821年1月21日和28日,分别发现了彼得一世岛和亚历山大一世岛。
  南极大陆的发现,极大引起了探险家和航海家进行南极探险的兴趣和信心,许多国家的探险家和海豹捕猎者纷纷前往南极,在南极又发现了许多岛屿和海岸,为后来的南极考察打下了初步基础。
  1823至1824年,英国人詹姆斯·威德尔探险南极,发现了南极洲第一个海,即现在的威德尔海。1831年,英国人约翰·比斯科进入南极圈,先后发现了恩德比地、阿德莱德岛和比斯科群岛。在整个19世纪,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挪威人等纷纷到南极探险、捕猎,南极大陆、山脉、岛屿、近海、海岸等不断被发现。其中,挪威博物学家埃格伯特·博克格雷温克领导的探险队,在1895年1月首次登上南极维多利亚地的阿代尔角,并在那里建站越冬,人类首次获得了南极大陆严冬的气象、地磁等方面的科学数据。
  英雄时代(1901 — 1927)
  18世纪以来,特别是整个19世纪,探险家们对南极的探险活动越来越多,但限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已有的探险活动只局限于南极大陆沿岸及其周围岛屿,还没有人敢于挑战前往南极内陆进行考察。这一局面在进入20世纪之后就立即被打破,探险家们不再满足于重复前辈们的足迹,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南极内陆和南极极点,展开了一场争先到达南极极点的竞争。
  1901至1904年,英国人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率领考察队,驾驶安装有蒸汽机的木质帆船“发现”号到南极考察,他们发现了爱德华七世半岛,在麦克默多海峡的越冬营地度过了两个冬天。他们利用雪橇,深入到南纬82°17′、东经167°处考察,为到达南极极点进行了初步尝试。1912年1月18日,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终于率探险队抵达南极极点,不过此时他已经不是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的探险家了。更不幸的是,他和队员在从南极极点撤离返回途中遭遇暴风雪,由于饥饿、疲劳和寒冷的侵袭,斯科特和4名伙伴先后丧生。
  1909年1月4日,英国人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率领的探险队抵达南纬88°23′,离南极极点仅有178千米,但由于粮食不足而被迫返回。两年多之后,挪威人罗尔德·阿蒙森率领的探险队在1911年12月14日首次到达南极极点,并于次年1月25日顺利返回营地。这是人类第一次抵达南极极点。
  航空时代(1928 — 1956)
  20世纪是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时代,从科学理论到技术与产品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比如,飞机在20世纪之初诞生后就发展迅猛,特别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飞机很快就成为人类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飞机应用于南极考察,标志着南极航空时代的到来。
  1928年11月,英国人休伯特·威尔金斯爵士第一次在南极上空飞行,并进行了长距离的观测和航空摄影。次年11月,美国人理查德·伯德上将首次进行了飞越南极极点的航行和空中拍摄。1933至1935年,理查德·伯德再度利用飞机考察南极,通过航测证明罗斯海和威德尔海不连在一起,即南极大陆是一个整体。1935年11月,美国人林肯·埃尔斯沃思驾驶飞机纵贯南极半岛,并先后着陆4次,首次证实飞机可以在南极大陆进行各种项目的考察。
  1946至1947年,美国派遣了规模庞大的考察队前往南极考察,官兵多达4700余人,并出动了固定翼飞机19架、直升机7架,另有破冰船、航空母舰、潜水艇和驱逐舰等13艘,浩浩荡荡开往南极。在理查德·伯德的指挥下,庞大的美国考察队对南极展开了立体考察测绘。其中,飞机共飞行了64个航次,拍摄航空照片1.5万张,侦察照片7万张。通过航测,至少确定了18个山脉的地理位置,并把新发现的山脉、半岛、群岛等绘入了地图。
  美国在1946年大规模开展南极考察是有深刻时代背景的。一方面,在此之前,已有多国对南极洲正式提出了领土要求,如英国、法国、挪威、新西兰、澳大利亚、阿根廷和智利等,这显然是对美国不利的;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国力强盛,已取代英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头牌,既有雄厚的实力又有迫切的国家利益需求,驱使着美国开展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南极考察。
  科学时代(1957年至今)
  自人类首次登上南極洲开始,认识南极、理解南极都是历次南极考察活动的内容之一。但是,不管是发现时代,还是英雄时代,或是航空时代,科学考察活动都不是南极考察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的,科学考察活动都是附属的。南极考察的科学时代是从1957至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IGY)开始的,直至今日。
  IGY的成功使得合作开展南极科学考察、以和平为目的的活动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并直接促成了1959年《南极条约》的缔结。首届IGY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南极科学考察感兴趣,纷纷派遣考察队赴南极洲建立科考站并进行科学考察。
  这些观测与考察取得的丰硕成果,使各个国家认识到了国际合作共同考察南极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与此同时,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国力衰退,面对全世界的反殖民地浪潮自顾不暇,无力在南极主权上继续博弈。美国、苏联两国也无意把南极卷入冷战,希望把南极塑造为一个和平合作的区域。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与南极考察相关的12个国家在1959年12月1日签订《南极条约》。该条约规定南极仅用于和平目的,冻结目前南极领土所有权的主张,关于南极的主权纷争暂时告一段落。
  纵观南极考察的历史可以发现,自近代以来,南极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以至于国际纷争不断,目前虽处于和平状态,但南极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国际斗争暗涌的局面。面向未来,南极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状况、资源禀赋和科学价值必将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介入。因此,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的和平之路任重而道远。
  (摘自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雪龙探极:新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史》    编著:黄庆桥)
其他文献
摘要:定期动态监测国际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动态,有助于缩小国内外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差距,并在借鉴国际同行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破解国内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难题。针对国际教育技术学领域5本最具影响力的SSCI期刊近20年(2000-2019年)所刊载的7807篇论文进行的文献计量分析发现:国际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目前已形成了以John Cowan、Gwo-Jen Hwang以及 Nick Rushby等1
期刊
帝王之家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仅仅靠贡品,并不能保证乾隆皇帝的日子过得足够舒坦。  俗话说,礼尚往来。通过收受贡品的方式收藏民间珍宝,其过程虽然比一般收藏家轻松愉快,但也不可能不付出任何代价,更何况乾隆是一个面子上特别“讲究”的人,绝不会一味仗势豪夺。他的回赐除了一些虚衔,主要是银两。为体恤收藏者的不易,也为了显示皇帝的气派,他回赐的数目不但相当公道,有时甚至是过于丰厚。这就需要大量的钱。除此之外
期刊
“梁陈方案”  北平在1949年年初和平解放之后,当年5月就成立了北平都市计划委员会,叶剑英是主任委员,梁思成是这一委员会的常务委员。  在成立大会上通过了一个决议,由梁思成领衔清华大学建筑系的设计力量,筹备规划设计新的国家行政中心建筑。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首都北京确定中央和政务院新的行政中心,是迫在眉睫的事。  梁思成找來了一位合作者,这个人叫陈占祥,曾在英国学习过建筑规划学。1950年,他们
期刊
肯尼思·戴维·卡翁达(1924—2021),赞比亚共和国开国总统,从青年时代起投身民族解放运动,被尊为“赞比亚独立之父”。曾担任不结盟运动主席、非洲统一组织主席、南部非洲前线国家主席,为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建立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不懈斗争。他对华友好,积极推动中赞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中赞友谊和中非友谊的奠基人,为中赞、中非关系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士  卡翁达
期刊
金庸武侠名著《射雕英雄传》中,黄蓉为洪七公烹制“二十四桥明月夜”“君子好逑湯”等美食,诱得洪七公对郭靖倾囊相授“降龙十八掌”。这些为人津津乐道的菜式能在现实中呈现吗?在香港,当美食遇上武侠,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2018年6月的一天,香港中华厨艺学院,厨师和学员们正在烹制“射雕英雄宴”。“《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是个出名的美食家,一生追求味蕾享受,女主角黄蓉聪明灵巧,厨艺了得,活活就是一位厨神,所
期刊
本·赫克特离开多年后,芝加哥依然流传着他的传说。我在初中毕业之前就已经读过了《芝加哥的1001个下午》,高中的时候我在二手书店遍寻他的其他作品:《埃里克·多恩》《矮胖子》《怪兽》《断脖》《布鲁加达伯爵》。我有二十多年没有看过这些书了,但我依然记得书中的故事、人物,甚至那些怪异的表达——“一排屋顶草草地掠过天空”,“贪婪的半死不活的小东西”。  这个花哨、风趣、热情的新闻记者一直陪伴着我,他熟读雷·
期刊
若无别离,又怎有相聚?只可惜有时一旦别离,就再难相聚了。——古龙《边城浪子》  英国散文家马克斯·比尔博姆写过一篇文章《送别》,说送别是一件非常让人为难的事。本来在头一天晚上的送别宴上,大家已经把该说的话都说了,该抒的情也都抒了,第二天还要到车站去送别,火车又久久不来,于是搜肠刮肚寻找话题,没话找话,气氛就变得尴尬起来。为此,还出现了专门教送别技术的课程,就像教演戏一样,让人学习怎么假装热情。  
期刊
商在灭夏之前,即所谓先公先王时代,已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不过,一直臣服于夏。传说中,商的始祖契,曾经追随禹治理洪水;契的后人冥,还做过夏的水官。  早商时代的先王,从契到汤,传了14世,与夏朝存在的时间大体相当。汤率领部众推翻夏朝,建立商朝,一共传了17世、31王,将近六百年。  早商时代的农业生产,保持着到处流动的习俗,从契到汤,集体大规模迁移了8次。商朝建立后,延续了这种习俗,多次搬迁都城。
期刊
1912年,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许寿裳推荐鲁迅做了教育部的佥事。后来,鲁迅和许寿裳同随教育部迁到了北京。此时,许家老大、许寿裳的亲哥哥许铭伯在财政部盐务署就職,住在山会邑馆(绍兴会馆)。  1912年5月5日,鲁迅到了北京,第一件事便是连夜到山会邑馆访许铭伯。许铭伯给鲁迅的见面礼是《越中先贤祠目》。在距离故乡十分遥远的北京,两位彼此陌生的绍兴人,通过一册和故乡有关的旧书建立了友谊。  
期刊
汉元帝时期,匈奴内部分裂,在郅支单于眼中,匈奴虽然有许多单于,但只有呼韩邪单于是他的劲敌。呼韩邪单于投靠西汉后,郅支单于认为自己已是匈奴老大,开始在西部兴风作浪。  公元前45年,始终想以仁义感化郅支单于的汉元帝刘奭派使团去和郅支谈判。想不到,郅支居然把使团干掉,向西逃到康居(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王都卑阗城)。康居国王好心收留他,他却把康居国王杀掉,强占康居,又进攻更西面的乌孙王国。在他强大的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