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不同的情境认知与相关的理论,教育者们开发出了多种教学模式。本文重点介绍以下四种教学模式:观念转变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随机进入教学模式和抛锚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观念;理论
1 观念转变教学模式(Conceptual Change Learning Model)
“观念转变学习”教学模式是西方科学教学研究者们在观念转变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
(1)观念转变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观念转变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主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学生接受新知识和经验之前,他们头脑中就对一些数学问题和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并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定势就造成了学生一些教学前错误概念的形成,学者们认为这些概念包括替代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ion)和前概念(Pre-conception)。替代概念是指学生在先前的正式教学中形成的错误理解;前概念是指源于日常生活中非正式经验的那些概念。这些前概念有些是对客观世界的朴素的反映,但更多的则完全与科学概念相悖,学生认知结构中的这些错误概念,不但会妨碍新知识的理解,而且会导致学生产生新的错误概念。这是因为,学生不仅会对这种错误概念深信不疑,而且还会试图将这些错误概念迁移到对新环境、新现象的解释中去。
(2)观念转变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
德赖弗(R.Driver,1989)以观念转变学习理论为基础设计建构主义教学,提出了观念转变学习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德赖弗模式的基础上,1992 年斯考特(Scott)提出了另一观念转变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步骤是:
① 定向和引出学生的概念知识;
② 导入科学理论的性质和通过模拟与讨论建构理论;
③ 学生建构自己的理论;
④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理论进行回顾、反思、讨论和评价,帮助学生趋向可接受的科学理论;
⑥ 提供可接受理论的应用环境。
在斯考特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拥有获得自己经验和建构意义的机会。同时,在这个模式中,建构主义方法的另一个关键特性即关注科学理论的性质、范围和建构也非常明显。此外,学生在此模式中,还不得不提供证据以验证自己的假说。在此模式中,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四个中心属性。
2 支架式教学模式(Scaffolding Instruction Model)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不同于教师的认知,知识也不是简单机械地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而是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思来主动建构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认知特点,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对人类的数学知识构建起自己的正确理解。在这个意义上,建构主义者借用了建筑行业的”脚手架”概念,形象地提出了支架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教师先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管理、调控)、通过支架,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该知识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然后逐步撇去支架,让学生独立探索学习,独立建构意义。
3 随机进入教学模式(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Model)
建构主义寻求一种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模式,即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对同一教学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理解,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这就是源于认知弹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的随机进入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为数学概念知识中复杂概念知识的教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随机进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认知弹性理论
认知弹性理论认为,意义的建构应包括对新信息重构性的理解和对原有背景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基本思想之一是:只有在显示多维事实时才能以最佳方式对复杂概念或不良结构领域(ill structured domains)的现象进行思考,结构不良领域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在所有的领域,只要将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去,都有大量的结构不良的特征(Spiro et al.,1995)。
(2)随机进入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
随机进入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 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展示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
② 随机进入学习:根据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来呈现与当前学习主体相关联的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
③ 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较为复杂,所研究的问题也涉及许多方面,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④ 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做出反映。
⑤ 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评价内容与支架式教学相同。
以上五环节之间没有固定的顺序,在实际教学中,各环节可灵活变动,甚至可合为一体。
4 抛锚式教学模式(Anchored Instruction Model)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新题目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四种教学策略的实施步骤来看,情境的创设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什么是“情景”呢?情景就是泛指一切作用于学习主体,并能引起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情景呈现的内容来分,有故事情景、问题情景、资源情景、虚拟实验情景等;依情景的真实性来分,有真实情景(如工厂、田间、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模拟真实情景(消防演习、情景剧、)、虚拟现实情景(虚拟实验、虚拟手术)等。
总之,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策略都离不开情境创设这一关键环节,即情境性教学。建构主义者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向学习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强调具体情境中形成的具体经验背景对建构的重要作用。由于具体问题的解决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因此,他们主张弱化学科界限,强化学科交叉。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应展示与实际问题解决十分类似情景的探索活动。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观念;理论
1 观念转变教学模式(Conceptual Change Learning Model)
“观念转变学习”教学模式是西方科学教学研究者们在观念转变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
(1)观念转变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观念转变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主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学生接受新知识和经验之前,他们头脑中就对一些数学问题和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并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定势就造成了学生一些教学前错误概念的形成,学者们认为这些概念包括替代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ion)和前概念(Pre-conception)。替代概念是指学生在先前的正式教学中形成的错误理解;前概念是指源于日常生活中非正式经验的那些概念。这些前概念有些是对客观世界的朴素的反映,但更多的则完全与科学概念相悖,学生认知结构中的这些错误概念,不但会妨碍新知识的理解,而且会导致学生产生新的错误概念。这是因为,学生不仅会对这种错误概念深信不疑,而且还会试图将这些错误概念迁移到对新环境、新现象的解释中去。
(2)观念转变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
德赖弗(R.Driver,1989)以观念转变学习理论为基础设计建构主义教学,提出了观念转变学习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德赖弗模式的基础上,1992 年斯考特(Scott)提出了另一观念转变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步骤是:
① 定向和引出学生的概念知识;
② 导入科学理论的性质和通过模拟与讨论建构理论;
③ 学生建构自己的理论;
④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理论进行回顾、反思、讨论和评价,帮助学生趋向可接受的科学理论;
⑥ 提供可接受理论的应用环境。
在斯考特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拥有获得自己经验和建构意义的机会。同时,在这个模式中,建构主义方法的另一个关键特性即关注科学理论的性质、范围和建构也非常明显。此外,学生在此模式中,还不得不提供证据以验证自己的假说。在此模式中,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四个中心属性。
2 支架式教学模式(Scaffolding Instruction Model)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不同于教师的认知,知识也不是简单机械地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而是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思来主动建构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认知特点,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对人类的数学知识构建起自己的正确理解。在这个意义上,建构主义者借用了建筑行业的”脚手架”概念,形象地提出了支架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教师先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管理、调控)、通过支架,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该知识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然后逐步撇去支架,让学生独立探索学习,独立建构意义。
3 随机进入教学模式(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Model)
建构主义寻求一种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模式,即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对同一教学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理解,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这就是源于认知弹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的随机进入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为数学概念知识中复杂概念知识的教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随机进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认知弹性理论
认知弹性理论认为,意义的建构应包括对新信息重构性的理解和对原有背景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基本思想之一是:只有在显示多维事实时才能以最佳方式对复杂概念或不良结构领域(ill structured domains)的现象进行思考,结构不良领域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在所有的领域,只要将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去,都有大量的结构不良的特征(Spiro et al.,1995)。
(2)随机进入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
随机进入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 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展示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
② 随机进入学习:根据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来呈现与当前学习主体相关联的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
③ 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较为复杂,所研究的问题也涉及许多方面,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④ 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做出反映。
⑤ 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评价内容与支架式教学相同。
以上五环节之间没有固定的顺序,在实际教学中,各环节可灵活变动,甚至可合为一体。
4 抛锚式教学模式(Anchored Instruction Model)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新题目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四种教学策略的实施步骤来看,情境的创设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什么是“情景”呢?情景就是泛指一切作用于学习主体,并能引起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情景呈现的内容来分,有故事情景、问题情景、资源情景、虚拟实验情景等;依情景的真实性来分,有真实情景(如工厂、田间、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模拟真实情景(消防演习、情景剧、)、虚拟现实情景(虚拟实验、虚拟手术)等。
总之,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策略都离不开情境创设这一关键环节,即情境性教学。建构主义者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向学习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强调具体情境中形成的具体经验背景对建构的重要作用。由于具体问题的解决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因此,他们主张弱化学科界限,强化学科交叉。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应展示与实际问题解决十分类似情景的探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