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崛起,一批批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词语也渐渐火热了起来,“匠人精神”便是其中典型代表。随着“匠人精神”热度的增加,国家主流媒体播出的“大国重器”、“大国工匠”以及一档档有关复兴匠人精神的综艺节目应运而生,“匠人精神”一时名声鹊起,节目中借用匠人字眼来吸引大众的眼球。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匠人以及匠人精神是什么,它是否可以和传统手工业相对等,匠人精神和当代艺术又是怎样的关系却含糊不清。本文试图通过这一现象调查、分析研究出匠人、匠人精神对于当代艺术的作用。
关键词:匠人;匠人精神;当代艺术
我国自古以来在绝大多数时间内手工业的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与我们所提倡的“匠人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践、弘扬、传承,一代一代师徒制的言传身教才创造出璀璨的工艺作品和伟大的“工匠精神”。但随着科技工业化、自动化、数字化的发展,工匠价值渐渐地被人民淹没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之中。工匠及工匠精神仿佛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逐渐为人们淡忘。即将走入死亡。
谈及“工匠精神”中的“工匠”这一词汇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早在先秦时期工艺的经典著中就作有所记载《周礼?考工记》里对‘匠人’就有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工’作‘精’、‘巧’之解,‘匠’乃技艺。也就是说,只有精于技艺、巧于动手的人,才可称之为‘工匠’。”①“春秋时期,因统治的需要对士、农、商进行了分类管理。秦汉时期,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工已成定论,为时人所认可,四民分业,各司其职。后经历历朝历代的变更,由崇文的宋代过渡到尚武的元朝,开始流传十等分的职业分级制,其中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在阶级社会中工匠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具有界定阶级的功能。因而我们可以推断工匠的职业地位低下,处于社会分工的底层位置,发展到现代社会‘工匠’一词还带有轻微的贬义,指哪些漫无目的的,缺乏侧重点和动力去创造新东西的人们。但随着‘职业有分工,但无贵贱’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国家大力提倡以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工匠’作用的体现,‘工匠’所包含的内容意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得以提升。‘工匠’不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作为一种对产品精益求精的代名词,‘匠人’仿佛也在一夜之间‘翻了身’。”②
但对于当代艺术而言,匠人精神的思想是否也有着如此多的转变?当代艺术作为新生代的宠儿在时人眼中往往是前卫、独特的代名词。“而匠人这个行当在历史中由来已久,且长期存在着,但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历史中的大部分时期,社会主流价值观都是轻视匠人的。”③因此,匠人从不将自己的工作和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创作看作是艺术。古时贵族的艺术教育多数是如“六艺”一般,匠人的艺术教育却简单得多。“在古代,匠人的身份是在家族中世代相传的。在一些朝代,匠人都是归于‘匠籍’的,有律法规定,轻易改变不得。这使得匠人在主观和客观上都将世代相传这一看似困难的条件得以达成。像《考工记》里提到的:‘巧者述之守之’。‘传承’是匠人精神的重要属性。一代代匠人,将自己学习、运用一生的精湛技艺手口相传,亲自传承给徒弟,使技艺不至于失传”④,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正是因为当时社会阶层的严格和社会属性的明确分工,才使得匠人可以且不得不一心一意的做着同一项技艺,最终使这门技艺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便是“匠人”们接受艺术教育的方式。
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接触到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和快捷。种类丰富的就业环境使得匠人及其后代不必受到职业的桎梏,他们可以随意的选择自己的职业,这使得传统技艺在短时间内消亡了许多。随着现代机器化大生产对传统手工业的取代,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使得匠人们放下手中的工具去从事其他收益更佳的行业,传统工匠逐渐从历史舞台中退出,逐渐为人们淡忘。在我看来,这是时代的选择,无可厚非。因每一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力!但对于传统工匠技术传承则是毁灭性的打击,因为与市场的结合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大、受众面窄等原因,传统匠人的最低生活水平都无法保证,久而久之大多数人选择放弃这门手艺,一部分在苦苦坚持,还有少部分人另辟蹊径选择与艺术接轨,想借助当代艺术热潮这股“东风”东山再起。对于艺术领域而言,匠人精神对当代艺术有何影响?匠人精神是否能融入当代艺术之中呢?
“当代艺术”相较于“匠人”作为新生代名词,他们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呢?有的观点便认为工匠精神已经过时了,是无法与时下前卫的当代艺术有所联系的,“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与极致的精神理念与工作伦理品质,它包含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坚守专注的意志品质,自我否定的创新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⑤这对于当下浮躁的当代艺术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代艺术家中不乏有许多投机取巧渴望利用当代艺术之名来掩盖创作空洞之实的行为,他们往往做出许多荒诞怪异的作品并加以《无题》当代艺术的标签,错误引导扭曲当代艺术的定义,使观众往往错误的认为看不懂、无意义、荒诞怪异的作品才是当代艺术。可事实并非如此,或者说一定不是如此!当代艺术并不是建立在如此之上的表达,每一种艺术表达形式缺少“工匠精神”都无法得到长久的发展。徐冰三年默默刻字才成就了无人读懂的《天书》只有守住孤独耐下寂寞才可以创作出不朽的作品,这一点无论是在任何领域都是行得通的。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曾在文明的回响:致匠心展览中讲到“中华文明与文化创造中的匠作精神源远流长,无数精深的匠意、精湛的匠思、精良的匠技散发出灿烂的光华,蔚成传承的薪火。这是当代艺术创作与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这一刻,我想为当代艺术正名!那些荒诞、怪异、博人眼球的作品只是一缕过往浊烟,它之所以存活是因为我们的艺术环境不够通畅,一旦风起云涌,雨过天晴后他们便无处遁形,只有那些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艺术作品才能经受住时代的演变。
注释:
① 徐艺霏:《"匠人营国"——浅谈台湾社会的"匠人精神"》现代商业2016年26期,P2
② 查国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职教论坛2016年7期,P4
③ 徐艺霏:《"匠人营国"——浅谈台湾社会的"匠人精神"》现代商业2016年26期,P2
④ 徐艺霏《"匠人营国"——浅谈台湾社会的"匠人精神"》《现代商业》2016年26期 p2
⑤ 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高教探索》2016年10期 p5
关键词:匠人;匠人精神;当代艺术
我国自古以来在绝大多数时间内手工业的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与我们所提倡的“匠人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践、弘扬、传承,一代一代师徒制的言传身教才创造出璀璨的工艺作品和伟大的“工匠精神”。但随着科技工业化、自动化、数字化的发展,工匠价值渐渐地被人民淹没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之中。工匠及工匠精神仿佛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逐渐为人们淡忘。即将走入死亡。
谈及“工匠精神”中的“工匠”这一词汇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早在先秦时期工艺的经典著中就作有所记载《周礼?考工记》里对‘匠人’就有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工’作‘精’、‘巧’之解,‘匠’乃技艺。也就是说,只有精于技艺、巧于动手的人,才可称之为‘工匠’。”①“春秋时期,因统治的需要对士、农、商进行了分类管理。秦汉时期,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工已成定论,为时人所认可,四民分业,各司其职。后经历历朝历代的变更,由崇文的宋代过渡到尚武的元朝,开始流传十等分的职业分级制,其中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在阶级社会中工匠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具有界定阶级的功能。因而我们可以推断工匠的职业地位低下,处于社会分工的底层位置,发展到现代社会‘工匠’一词还带有轻微的贬义,指哪些漫无目的的,缺乏侧重点和动力去创造新东西的人们。但随着‘职业有分工,但无贵贱’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国家大力提倡以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工匠’作用的体现,‘工匠’所包含的内容意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得以提升。‘工匠’不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作为一种对产品精益求精的代名词,‘匠人’仿佛也在一夜之间‘翻了身’。”②
但对于当代艺术而言,匠人精神的思想是否也有着如此多的转变?当代艺术作为新生代的宠儿在时人眼中往往是前卫、独特的代名词。“而匠人这个行当在历史中由来已久,且长期存在着,但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历史中的大部分时期,社会主流价值观都是轻视匠人的。”③因此,匠人从不将自己的工作和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创作看作是艺术。古时贵族的艺术教育多数是如“六艺”一般,匠人的艺术教育却简单得多。“在古代,匠人的身份是在家族中世代相传的。在一些朝代,匠人都是归于‘匠籍’的,有律法规定,轻易改变不得。这使得匠人在主观和客观上都将世代相传这一看似困难的条件得以达成。像《考工记》里提到的:‘巧者述之守之’。‘传承’是匠人精神的重要属性。一代代匠人,将自己学习、运用一生的精湛技艺手口相传,亲自传承给徒弟,使技艺不至于失传”④,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正是因为当时社会阶层的严格和社会属性的明确分工,才使得匠人可以且不得不一心一意的做着同一项技艺,最终使这门技艺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便是“匠人”们接受艺术教育的方式。
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接触到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和快捷。种类丰富的就业环境使得匠人及其后代不必受到职业的桎梏,他们可以随意的选择自己的职业,这使得传统技艺在短时间内消亡了许多。随着现代机器化大生产对传统手工业的取代,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使得匠人们放下手中的工具去从事其他收益更佳的行业,传统工匠逐渐从历史舞台中退出,逐渐为人们淡忘。在我看来,这是时代的选择,无可厚非。因每一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力!但对于传统工匠技术传承则是毁灭性的打击,因为与市场的结合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大、受众面窄等原因,传统匠人的最低生活水平都无法保证,久而久之大多数人选择放弃这门手艺,一部分在苦苦坚持,还有少部分人另辟蹊径选择与艺术接轨,想借助当代艺术热潮这股“东风”东山再起。对于艺术领域而言,匠人精神对当代艺术有何影响?匠人精神是否能融入当代艺术之中呢?
“当代艺术”相较于“匠人”作为新生代名词,他们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呢?有的观点便认为工匠精神已经过时了,是无法与时下前卫的当代艺术有所联系的,“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与极致的精神理念与工作伦理品质,它包含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坚守专注的意志品质,自我否定的创新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⑤这对于当下浮躁的当代艺术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代艺术家中不乏有许多投机取巧渴望利用当代艺术之名来掩盖创作空洞之实的行为,他们往往做出许多荒诞怪异的作品并加以《无题》当代艺术的标签,错误引导扭曲当代艺术的定义,使观众往往错误的认为看不懂、无意义、荒诞怪异的作品才是当代艺术。可事实并非如此,或者说一定不是如此!当代艺术并不是建立在如此之上的表达,每一种艺术表达形式缺少“工匠精神”都无法得到长久的发展。徐冰三年默默刻字才成就了无人读懂的《天书》只有守住孤独耐下寂寞才可以创作出不朽的作品,这一点无论是在任何领域都是行得通的。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曾在文明的回响:致匠心展览中讲到“中华文明与文化创造中的匠作精神源远流长,无数精深的匠意、精湛的匠思、精良的匠技散发出灿烂的光华,蔚成传承的薪火。这是当代艺术创作与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这一刻,我想为当代艺术正名!那些荒诞、怪异、博人眼球的作品只是一缕过往浊烟,它之所以存活是因为我们的艺术环境不够通畅,一旦风起云涌,雨过天晴后他们便无处遁形,只有那些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艺术作品才能经受住时代的演变。
注释:
① 徐艺霏:《"匠人营国"——浅谈台湾社会的"匠人精神"》现代商业2016年26期,P2
② 查国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职教论坛2016年7期,P4
③ 徐艺霏:《"匠人营国"——浅谈台湾社会的"匠人精神"》现代商业2016年26期,P2
④ 徐艺霏《"匠人营国"——浅谈台湾社会的"匠人精神"》《现代商业》2016年26期 p2
⑤ 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高教探索》2016年10期 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