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的一种新型组织。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巨大作用,需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不断完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文章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出发,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基本现状,并探讨了如何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40-0092-02
1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
1.1 社团活动阶段性特征明显,缺乏持久性和创新、定位偏差
在高校校园中,学生社团通常会有这样的一些情况:在社团成立或新学年之初,社团宣传标语、活动介绍铺天盖地,成员激情高昂,各项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活动过于单一、形式化,加上宣传不得力,成员积极性受挫,便导致许多社团处于闲歇状态,甚至销声匿迹。虽然有些高校针对学生社团会有计划地安排“社团文化节”等统一的社团活动,以此督促各社团开展活动并提升活动质量,在此期间许多社团也能认真组织、精心筹划,但过了这段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后,社团又冷清了下来。
另外,高校中许多学生社团由于宗旨、目的不明确,特点不突出,没有鲜明的工作对象和发展方向等原因,出现了活动针对性不强、特色不明显的问题。比如戏曲类的社团去搞歌曲演唱比赛、语言艺术类的社团开展知识竞赛等。再从学生社团举办活动的形式来看,文化艺术类的社团满足于一学期开展一两次演出或比赛;知识学习类的社团举办几次讲座、知识竞赛。表面上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但实际收益不大。即使在学校统一开展的“社团文化节”活动中,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是“数年一贯制”,缺乏吸引力。
1.2 社团投入不足及干部整体素质不高
学生社团都由主管部门(团委)进行规范管理,但在一些重要方面的投入却是明显不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团经费短缺,每年拨给每个社团的经费才上百元,甚至有些办得不理想的社团一分钱都得不到扶持;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赖于社团招收成员的会费。第二,活动场地无保障、设施不齐全,社团活动一般要向学校有关部门申请场地、设备,遇到冲突就要调整时间、地点,社团活动缺乏主动权。第三,指导老师配备力量不足,高校社团指导老师大多来自各自院系和团委,但从整体来看,无论是院系专业教师还是团委老师,从力量上都是不够的;同时由于是兼职工作和奖励机制的不完善,大多指导老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造成了社团干部的整体素质偏低。社团干部是社团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素质是一个社团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但往往学生社团干部的选任是社团内部自主竞选,而且许多院校对于社团建设不够重视,忽视对社团干部的培养,社团干部得不到认可,势必导致社团干部选拔出现“选不出”、“不得力”、“小团体”等现象,难以吸引优秀的学生干部来担任社团负责人,给社团长远发展带来不利。
1.3 社团的传承不够及价值取向出现偏移
目前许多学生社团不重视新老成员的衔接和传统的传承。比如社团资料、活动档案不注意保存;一任社团负责人只重视自己任期内怎样开展工作,忽视对社团新成员核心的培养,使得新的社团核心上任后各项工作一时难以衔接;也有不少社团对于本身已有的精品活动不能得以继承和发扬。
学生社团作为以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结合而成的非正式群体,在开展活动中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甚至是娱乐性,原本无可厚非,然而对于社团活动中普遍出现的注重娱乐性,忽视和淡化思想性的倾向,却不得不予以关注。当前,一些学生社团为了一味迎合同学们的趣味性需求,活动内容低俗,就连一些理论学习型、学术研究型的学生社团所开展的活动也充斥着娱乐性和功利性。
1.4 社团的组织文化品位不高
学生社团作为自发性学生组织,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组建而成的,因此具有结构松散、人员流动性大、组织自主性强、外在约束相对缺乏等基本特点。但学生社团不同于其他诸如同乡会之类的非正式群体,它是以学生学术科研活动为主体,以兴趣志向为纽带,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有目的地自发组织起来的学生组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有序的组织,高校不能对其放任不管,让其自生自灭,而应在规范的管理下积极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当前由于受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社团在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容易失去正确方向,严重的甚至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部分学生社团在实际运作中已经出现管理失范甚至导向失误的情况,个别学生社团甚至被反动组织和非法组织所利用。因此,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与监督指导,要求学生社团要明确宗旨、制定章程、完善制度,使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特别要在学生社团重大活动的审查报批中加强管理,避免出现因管理不力而导致的社团“出轨”和“失控”等现象。
1.5 社团活动在社会化进程中不规范
随着高校学生社团数量的日益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社团活动资源的大量需求与学校可供资源的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一些学生社团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主动寻找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合作。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新兴的广告媒介,在传播功效中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一些社会商家的青睐。“社会性”正逐渐成为当前大学生社团行为的显著特征。高校学生社团寻求社会资金支持固然重要,但要坚持社团组织应有的办社方针,不能完全被社会商家所左右,尤其是要把握好与社会商家合作的“度”。一些学生社团寻找企业、社会组织资助心切,有时往往容易被企业商家利用而成为企业在校内推销产品和进行赢利活动的附属机构;一些学生社团由于一味降低与企业商家合作的门槛而导致过多商业氛围进入校园,浊化了校园相对纯净的学习氛围。学生社团的这种“重社会性,轻校园性”倾向必须引起高校社团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
2 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社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促进社团发展
2.1 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建设,明确学生社团建设指导思想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适应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学生成才的需要,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活跃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社团的思想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培养功能、示范功能,从而营造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社团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要积极引导理论学习型社团和大力扶持科技服务型社团,监督保证兴趣爱好型社团,不断地繁荣和发展学生社团,引导和满足青年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学生社团成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2.2 加强领导,科学管理,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重视对学生社团的组织、引导和管理,把学生社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在社团活动中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题,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社团活动中学生们志向一致,兴趣相同,情感易沟通,信息易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精神,营造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学生在社团里的学习方式是灵活生动的,这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因而能够深入人心,获得真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3 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和扶持力度,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引导学生把服务社会、奉献人民与自身成才三者相结合,使社团活动成为学生实践理想信念、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的途径。把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作为社团活动的基本形式,并坚持长期引导社团的同学们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下农村、进社区、访农户,开展调查研究,宣传科学理论,增强应用能力,深化思想认识,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活动始终。在社会实践中,祖国灿烂的历史文明、优良的革命传统、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作为无形的教育资源,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把自我与人民、民族、国家、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达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2.4 以文化引领为核心,培育先进的社团精神
社团发展必须站在社团文化建设的高度,按照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大力培育先进的社团精神,推动社团发展上层次、上水平。社团活动不应单纯地追求表面的轰轰烈烈,而应注重内在的、本质的精髓,即社团精神。应将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入社团工作及社团发展中,着力培养社团成员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以及创新、奉献、进取、民主的精神,基于时代的要求积淀并形成社团发展的精髓。使社团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使社团活动成为青年成长教育的载体。促使社团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学习团队,成为学生锤炼意志的重要场所,让青年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 石凤妍.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 求是,2005(23).
[2] 李雪梅.浅析大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J].科技信息,2007(5).
[3] 戴钢书.思想政治教育统计研究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收稿日期]2009-09-17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40-0092-02
1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
1.1 社团活动阶段性特征明显,缺乏持久性和创新、定位偏差
在高校校园中,学生社团通常会有这样的一些情况:在社团成立或新学年之初,社团宣传标语、活动介绍铺天盖地,成员激情高昂,各项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活动过于单一、形式化,加上宣传不得力,成员积极性受挫,便导致许多社团处于闲歇状态,甚至销声匿迹。虽然有些高校针对学生社团会有计划地安排“社团文化节”等统一的社团活动,以此督促各社团开展活动并提升活动质量,在此期间许多社团也能认真组织、精心筹划,但过了这段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后,社团又冷清了下来。
另外,高校中许多学生社团由于宗旨、目的不明确,特点不突出,没有鲜明的工作对象和发展方向等原因,出现了活动针对性不强、特色不明显的问题。比如戏曲类的社团去搞歌曲演唱比赛、语言艺术类的社团开展知识竞赛等。再从学生社团举办活动的形式来看,文化艺术类的社团满足于一学期开展一两次演出或比赛;知识学习类的社团举办几次讲座、知识竞赛。表面上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但实际收益不大。即使在学校统一开展的“社团文化节”活动中,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是“数年一贯制”,缺乏吸引力。
1.2 社团投入不足及干部整体素质不高
学生社团都由主管部门(团委)进行规范管理,但在一些重要方面的投入却是明显不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团经费短缺,每年拨给每个社团的经费才上百元,甚至有些办得不理想的社团一分钱都得不到扶持;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赖于社团招收成员的会费。第二,活动场地无保障、设施不齐全,社团活动一般要向学校有关部门申请场地、设备,遇到冲突就要调整时间、地点,社团活动缺乏主动权。第三,指导老师配备力量不足,高校社团指导老师大多来自各自院系和团委,但从整体来看,无论是院系专业教师还是团委老师,从力量上都是不够的;同时由于是兼职工作和奖励机制的不完善,大多指导老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造成了社团干部的整体素质偏低。社团干部是社团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素质是一个社团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但往往学生社团干部的选任是社团内部自主竞选,而且许多院校对于社团建设不够重视,忽视对社团干部的培养,社团干部得不到认可,势必导致社团干部选拔出现“选不出”、“不得力”、“小团体”等现象,难以吸引优秀的学生干部来担任社团负责人,给社团长远发展带来不利。
1.3 社团的传承不够及价值取向出现偏移
目前许多学生社团不重视新老成员的衔接和传统的传承。比如社团资料、活动档案不注意保存;一任社团负责人只重视自己任期内怎样开展工作,忽视对社团新成员核心的培养,使得新的社团核心上任后各项工作一时难以衔接;也有不少社团对于本身已有的精品活动不能得以继承和发扬。
学生社团作为以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结合而成的非正式群体,在开展活动中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甚至是娱乐性,原本无可厚非,然而对于社团活动中普遍出现的注重娱乐性,忽视和淡化思想性的倾向,却不得不予以关注。当前,一些学生社团为了一味迎合同学们的趣味性需求,活动内容低俗,就连一些理论学习型、学术研究型的学生社团所开展的活动也充斥着娱乐性和功利性。
1.4 社团的组织文化品位不高
学生社团作为自发性学生组织,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组建而成的,因此具有结构松散、人员流动性大、组织自主性强、外在约束相对缺乏等基本特点。但学生社团不同于其他诸如同乡会之类的非正式群体,它是以学生学术科研活动为主体,以兴趣志向为纽带,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有目的地自发组织起来的学生组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有序的组织,高校不能对其放任不管,让其自生自灭,而应在规范的管理下积极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当前由于受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社团在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容易失去正确方向,严重的甚至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部分学生社团在实际运作中已经出现管理失范甚至导向失误的情况,个别学生社团甚至被反动组织和非法组织所利用。因此,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与监督指导,要求学生社团要明确宗旨、制定章程、完善制度,使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特别要在学生社团重大活动的审查报批中加强管理,避免出现因管理不力而导致的社团“出轨”和“失控”等现象。
1.5 社团活动在社会化进程中不规范
随着高校学生社团数量的日益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社团活动资源的大量需求与学校可供资源的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一些学生社团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主动寻找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合作。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新兴的广告媒介,在传播功效中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一些社会商家的青睐。“社会性”正逐渐成为当前大学生社团行为的显著特征。高校学生社团寻求社会资金支持固然重要,但要坚持社团组织应有的办社方针,不能完全被社会商家所左右,尤其是要把握好与社会商家合作的“度”。一些学生社团寻找企业、社会组织资助心切,有时往往容易被企业商家利用而成为企业在校内推销产品和进行赢利活动的附属机构;一些学生社团由于一味降低与企业商家合作的门槛而导致过多商业氛围进入校园,浊化了校园相对纯净的学习氛围。学生社团的这种“重社会性,轻校园性”倾向必须引起高校社团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
2 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社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促进社团发展
2.1 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建设,明确学生社团建设指导思想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适应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学生成才的需要,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活跃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社团的思想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培养功能、示范功能,从而营造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社团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要积极引导理论学习型社团和大力扶持科技服务型社团,监督保证兴趣爱好型社团,不断地繁荣和发展学生社团,引导和满足青年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学生社团成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2.2 加强领导,科学管理,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重视对学生社团的组织、引导和管理,把学生社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在社团活动中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题,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社团活动中学生们志向一致,兴趣相同,情感易沟通,信息易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精神,营造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学生在社团里的学习方式是灵活生动的,这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因而能够深入人心,获得真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3 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和扶持力度,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引导学生把服务社会、奉献人民与自身成才三者相结合,使社团活动成为学生实践理想信念、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的途径。把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作为社团活动的基本形式,并坚持长期引导社团的同学们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下农村、进社区、访农户,开展调查研究,宣传科学理论,增强应用能力,深化思想认识,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活动始终。在社会实践中,祖国灿烂的历史文明、优良的革命传统、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作为无形的教育资源,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把自我与人民、民族、国家、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达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2.4 以文化引领为核心,培育先进的社团精神
社团发展必须站在社团文化建设的高度,按照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大力培育先进的社团精神,推动社团发展上层次、上水平。社团活动不应单纯地追求表面的轰轰烈烈,而应注重内在的、本质的精髓,即社团精神。应将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入社团工作及社团发展中,着力培养社团成员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以及创新、奉献、进取、民主的精神,基于时代的要求积淀并形成社团发展的精髓。使社团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使社团活动成为青年成长教育的载体。促使社团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学习团队,成为学生锤炼意志的重要场所,让青年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 石凤妍.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 求是,2005(23).
[2] 李雪梅.浅析大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J].科技信息,2007(5).
[3] 戴钢书.思想政治教育统计研究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收稿日期]200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