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弗朗西斯·培根流传最广的一句话。但是培根大概没有想到,时代发展至今,帮人读书也成了力量,哦不,成了摇钱树?
不信你看看你周围的人,是不是很好学?吃饭时、地铁上、跑步机前、排队等位时,总有人捧着手机屏幕,频频点头地看着《罗辑思维》《晓松奇谈》。等到哪天你觉得失意他们安慰你的时候,或者他们自己喝高了特别得意的时候,说不定张口就能来一段罗振宇、高晓松讲过的道理。
我们不妨把这类总结书本精要、传播知识的节目模式称为帮人读书类节目。其实,要做出一档这样的节目也挺不容易的。首先讲书的人得事前做很多功课,真有点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架势。同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还得懂得怎么把握话题点、怎么把严肃的历史或者严谨的科学说成让人一口就能咽下去的段子。外在方面呢,即使不是走颜值偶像路线,也要让自己学会卖萌,当然,自我营销也是少不了的。
那些愿意接受这种“帮你读书”的人同样乐在其中。看完一期节目就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又多了一点。在(不那么熟的)朋友面前动不动说出个之乎者也子丑寅卯,也是件看上去很有腔调的事。
其实帮人读书受爱戴,这事早就有。旧时候,人们会端着瓜子花生去听说书人讲段子,在没有失意小李子和长腿欧巴的时候,那就是人们休闲娱乐生活的最大乐趣之一。直到现在,好多出租车师傅也还喜欢边开车边听评书不是?到后来,一些希望知晓天下事又没有那个精力的老板开始给秘书布置一个做简报的工作,让他们把每天媒体上的新闻汇总起来放在办公桌上,就连wuli香港超人李嘉诚也在这么做。
而到了知识也能众筹、人人都能发言的当下,分答、在行、值乎直接让那些看过一些书或者有一些阅历的人把知识变了现。赚钱多的那些人以前还只能叫“知识分子”,现在可以直接说自己是“知识英雄”啦。
好吧,你当然可以认为在问答网站上问道了一个知识点、看了一期“帮你读书”的节目就初步理解了一个问题,不过它离真的学会某门知识或者技能其实还是有一点距离。毕竟任何事物的习得都需要一个过程,哪怕天才如孙悟空,也在菩提祖师门下待了10年才变成打架大王。在更多情况下,速成得来的东西只能应急或者走个过场用一下,很难成为真正学到心里的东西。
在帮人读书这件事上,还存在一个参不透的未解之谜。同样也是可以节省时间、也是对看到的东西提炼精要,为什么剧透就那么不受人待见,还有可能因为透露了“雪诺赢了小剥皮”“异鬼是森林之子制造的”而被人拉黑,而看完书再透的人,却被捧成了“知识英雄”外加站上风口了呢?
只能说,帮人读书,这确实是一个比主角光环更大的光环。并且,人类可能更爱看剧而非看书。
代客读书的商业逻辑
有文化,还是一件有价值的事
中考高考要不要有文化?把妹撩汉要不要有文化?唬面试官时要不要有文化?上台讲个PPT时要不要有文化?到了一个social的场合要和人寒暄要不要有文化?过年回家在七姑八姨熊孩子面前显摆时要不要有文化?想一想,那些创业公司整天挂在嘴边的“情怀”“生态”何尝不是想体现自己有文化、有精神追求的一面。就算是普通人发个自拍,配上“岁月静好”“不忘初心”或者谁谁谁的名言,也算是新时代婉约派的风气了。如果在这些地方有文化能帮你加分,那让自己看起来像读过很多书的样子总是没错的。
可是,你又是那么没时间
尽管多读书很重要,但它同时也是一件耗费时间,并且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情。认真对待读书的人,还得泡杯咖啡或茶,坐在窗边阳光下,把读书弄得跟个仪式一样。你也许可以一边洗脸刷牙一边听《罗辑思维》,但肯定没办法一边洗漱一边看《三国演义》,所以,形色匆匆的人们会说,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读书。
当然此处也可以有很多隐藏借口,对一些人来说,读书的乐趣比不过看一集《太阳的后裔》或者打10局《皇室战争》,他们也许看半页书就能陷入迷之睡眠。这时候,他们依然能告诉你—我没时间读书的。
从小我们就已经习惯被人投喂知识啦
回忆一下你十多年的求学经历。从小学开始,老师会给你划重点,把自己已经消化百遍的知识嚼碎了再整理给你;参考书会把书上的每一个章节肢解,就算是每年都会有变化的托福雅思真题,也有人会替你总结出规律。相对的,在西方教育中,老师会选择在课前课后开出厚厚一摞的参考书籍让学生们看,再让他们自己动脑总结。在中式教育的惯性下,我们已经习惯了别人把知识点整理好投喂过来,如今在忙忙碌碌或者浑浑噩噩中再接受另一套投喂,似乎也就顺其自然。何况现在帮人读书或是看新闻的产品已经贴心得不能再贴心,哪一段可以用在PPT里,哪一段可以用在对员工的激励中都帮你整理出来了,这已经不是简单投喂,而是“私人定制式”投喂啦!
我们似乎真的不擅长生产观点
看看知乎的提问就知道啦,都是些“如何评价《权力的游戏》S06E10”“如何评价Adele的新专辑”“如何评价2015/16赛季NBA总决赛第七场”“如何评价吴亦凡近期不可描述的行为”这样的问题。在习惯了投喂式教育后,我们似乎真的不擅长生产观点,甚至有些时候很容易被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那些能够为你提供观点和见解的帮人读书的产品,也就这么正中红心了。
这可是一个什么都能帮的时代
帮排队、帮带娃、帮买菜到家、帮上门做饭,以及比较见不得光的帮考试、帮考证、帮写总结写论文。既然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有人提供了“帮你解决”的服务,帮看书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何况人家可是一个堂堂正正活在阳光下、立于风口上的行业呢。
这也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时代 任何事物的学习都需要一个过程。帮你读书的人能告诉你《乔布斯传》里的乔布斯是个有现实扭曲立场、让人很难招架的爱哭鬼,却未必会完整告诉你抛弃过女儿的他也有过和家人的温情时刻。你当然可以选择只去了解一件事情的精华和意义,但那样一来也缺少了知晓细节和全局的机会。
其实,知道这逻辑、懂这道理的人应该也不少。不过在速食知识的时代,人们只要会略懂皮毛地引经据典就能被人点赞,只要在PPT上写几句名人名言和鸡汤就能被照单全收,那又何必再那么辛苦地去啃一本书呢?
以下可能是罗胖的灵感来源
《5年高考3年模拟》等等等等
在这本神书里,该收集的收集了,该总结的总结了,该预演的也预演了,还能让一众不管做没做完题的人都得到心理安慰和认同感,一本“53”,解决N大难题,可谓是多快好省、帮你学知识的典范。
《百家讲坛》类节目
这类节目应该是《罗辑思维》《晓松奇谈》们的前身,各类学者把一本书嚼得透透的再吐给你,和现在的节目比,也只是差在数字化营销上。话说当初上《百家讲坛》的学者也都各自出了书,比如于丹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等等。不知下一步,又会有谁来帮忙读这些书呢?
咨询公司
这是最光明正大、站着赚钱的帮读系列了。咨询公司帮人读书、读市场、读数据、读阅历,再把它们根据客户的需要提炼成定制化的方案。不过咨询公司的客户们有时也会犯迷糊,就像以为看了《罗辑思维》就可以满腹经纶的人一样,它们有时候也觉得只要有咨询公司的方案在手,就能成功破敌的错觉。但如果咨询公司全都顶用的话,就不会有我们的“失意大公司”系列啦,哈哈。
凡事都有那么几个专家出来说几句
换季时该怎么养生,今年买什么纪念币能升值,宝宝晚上爱哭闹、总是有小红屁股该怎么办,大龄单身女性如何提高自己的异性交往能力……媒体上这些服务信息日积月累地播报,让大家习惯了凡事都找那些说自己有见解、有经验的专家出来说几句的套路。至于听的人么,他们可以听来自己用,也可以照搬着去说给别人听。
听股评买股票
此处省略5000字。总之,这类节目应该是最不靠谱、最需要观众朋友们深思熟虑的“帮读产品”了。
游戏攻略、游戏代练
游戏玩了好几十遍实在有一个关卡打不过去然后瞄了一眼攻略是一回事,为了节省时间从第一张图就开始看攻略又是另一回事。更别说现在依旧欣欣向荣的游戏代练产业了。请问,打游戏的乐趣呢?连打游戏都不能走心,还有其他能走心的事么?
比赛集锦
午夜时分看欧洲杯难熬,守完90分钟的比赛太费时,那就直接看赛事集锦吧。只花几分钟,一场比赛中最关键的进球看到了,白天和同事侃大山的素材也有了。只是就像让人帮读书的难题一样,看集锦,我们很难了解细节的,比如某个精彩的盘带、某个神乎其神的过人、某个千钧一发的扑救,那些也都是足球运动的乐趣所在呀。
××语录、××干货
《让马云成功的10件事》《看完这5条,你也可以两年年薪翻4倍》《一家小网站如何做到年收入10个亿》《如何做一个像董明珠一样的强大女人》……把这些文章发在朋友圈里向老板表明自己是一个热爱学习、寻求上进的好青年还情有可原,但要是把它们当真……这些语录和干货真有用,那人人都可以去纳斯达克敲钟了哦!
不信你看看你周围的人,是不是很好学?吃饭时、地铁上、跑步机前、排队等位时,总有人捧着手机屏幕,频频点头地看着《罗辑思维》《晓松奇谈》。等到哪天你觉得失意他们安慰你的时候,或者他们自己喝高了特别得意的时候,说不定张口就能来一段罗振宇、高晓松讲过的道理。
我们不妨把这类总结书本精要、传播知识的节目模式称为帮人读书类节目。其实,要做出一档这样的节目也挺不容易的。首先讲书的人得事前做很多功课,真有点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架势。同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还得懂得怎么把握话题点、怎么把严肃的历史或者严谨的科学说成让人一口就能咽下去的段子。外在方面呢,即使不是走颜值偶像路线,也要让自己学会卖萌,当然,自我营销也是少不了的。
那些愿意接受这种“帮你读书”的人同样乐在其中。看完一期节目就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又多了一点。在(不那么熟的)朋友面前动不动说出个之乎者也子丑寅卯,也是件看上去很有腔调的事。
其实帮人读书受爱戴,这事早就有。旧时候,人们会端着瓜子花生去听说书人讲段子,在没有失意小李子和长腿欧巴的时候,那就是人们休闲娱乐生活的最大乐趣之一。直到现在,好多出租车师傅也还喜欢边开车边听评书不是?到后来,一些希望知晓天下事又没有那个精力的老板开始给秘书布置一个做简报的工作,让他们把每天媒体上的新闻汇总起来放在办公桌上,就连wuli香港超人李嘉诚也在这么做。
而到了知识也能众筹、人人都能发言的当下,分答、在行、值乎直接让那些看过一些书或者有一些阅历的人把知识变了现。赚钱多的那些人以前还只能叫“知识分子”,现在可以直接说自己是“知识英雄”啦。
好吧,你当然可以认为在问答网站上问道了一个知识点、看了一期“帮你读书”的节目就初步理解了一个问题,不过它离真的学会某门知识或者技能其实还是有一点距离。毕竟任何事物的习得都需要一个过程,哪怕天才如孙悟空,也在菩提祖师门下待了10年才变成打架大王。在更多情况下,速成得来的东西只能应急或者走个过场用一下,很难成为真正学到心里的东西。
在帮人读书这件事上,还存在一个参不透的未解之谜。同样也是可以节省时间、也是对看到的东西提炼精要,为什么剧透就那么不受人待见,还有可能因为透露了“雪诺赢了小剥皮”“异鬼是森林之子制造的”而被人拉黑,而看完书再透的人,却被捧成了“知识英雄”外加站上风口了呢?
只能说,帮人读书,这确实是一个比主角光环更大的光环。并且,人类可能更爱看剧而非看书。
代客读书的商业逻辑
有文化,还是一件有价值的事
中考高考要不要有文化?把妹撩汉要不要有文化?唬面试官时要不要有文化?上台讲个PPT时要不要有文化?到了一个social的场合要和人寒暄要不要有文化?过年回家在七姑八姨熊孩子面前显摆时要不要有文化?想一想,那些创业公司整天挂在嘴边的“情怀”“生态”何尝不是想体现自己有文化、有精神追求的一面。就算是普通人发个自拍,配上“岁月静好”“不忘初心”或者谁谁谁的名言,也算是新时代婉约派的风气了。如果在这些地方有文化能帮你加分,那让自己看起来像读过很多书的样子总是没错的。
可是,你又是那么没时间
尽管多读书很重要,但它同时也是一件耗费时间,并且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情。认真对待读书的人,还得泡杯咖啡或茶,坐在窗边阳光下,把读书弄得跟个仪式一样。你也许可以一边洗脸刷牙一边听《罗辑思维》,但肯定没办法一边洗漱一边看《三国演义》,所以,形色匆匆的人们会说,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读书。
当然此处也可以有很多隐藏借口,对一些人来说,读书的乐趣比不过看一集《太阳的后裔》或者打10局《皇室战争》,他们也许看半页书就能陷入迷之睡眠。这时候,他们依然能告诉你—我没时间读书的。
从小我们就已经习惯被人投喂知识啦
回忆一下你十多年的求学经历。从小学开始,老师会给你划重点,把自己已经消化百遍的知识嚼碎了再整理给你;参考书会把书上的每一个章节肢解,就算是每年都会有变化的托福雅思真题,也有人会替你总结出规律。相对的,在西方教育中,老师会选择在课前课后开出厚厚一摞的参考书籍让学生们看,再让他们自己动脑总结。在中式教育的惯性下,我们已经习惯了别人把知识点整理好投喂过来,如今在忙忙碌碌或者浑浑噩噩中再接受另一套投喂,似乎也就顺其自然。何况现在帮人读书或是看新闻的产品已经贴心得不能再贴心,哪一段可以用在PPT里,哪一段可以用在对员工的激励中都帮你整理出来了,这已经不是简单投喂,而是“私人定制式”投喂啦!
我们似乎真的不擅长生产观点
看看知乎的提问就知道啦,都是些“如何评价《权力的游戏》S06E10”“如何评价Adele的新专辑”“如何评价2015/16赛季NBA总决赛第七场”“如何评价吴亦凡近期不可描述的行为”这样的问题。在习惯了投喂式教育后,我们似乎真的不擅长生产观点,甚至有些时候很容易被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那些能够为你提供观点和见解的帮人读书的产品,也就这么正中红心了。
这可是一个什么都能帮的时代
帮排队、帮带娃、帮买菜到家、帮上门做饭,以及比较见不得光的帮考试、帮考证、帮写总结写论文。既然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有人提供了“帮你解决”的服务,帮看书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何况人家可是一个堂堂正正活在阳光下、立于风口上的行业呢。
这也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时代 任何事物的学习都需要一个过程。帮你读书的人能告诉你《乔布斯传》里的乔布斯是个有现实扭曲立场、让人很难招架的爱哭鬼,却未必会完整告诉你抛弃过女儿的他也有过和家人的温情时刻。你当然可以选择只去了解一件事情的精华和意义,但那样一来也缺少了知晓细节和全局的机会。
其实,知道这逻辑、懂这道理的人应该也不少。不过在速食知识的时代,人们只要会略懂皮毛地引经据典就能被人点赞,只要在PPT上写几句名人名言和鸡汤就能被照单全收,那又何必再那么辛苦地去啃一本书呢?
以下可能是罗胖的灵感来源
《5年高考3年模拟》等等等等
在这本神书里,该收集的收集了,该总结的总结了,该预演的也预演了,还能让一众不管做没做完题的人都得到心理安慰和认同感,一本“53”,解决N大难题,可谓是多快好省、帮你学知识的典范。
《百家讲坛》类节目
这类节目应该是《罗辑思维》《晓松奇谈》们的前身,各类学者把一本书嚼得透透的再吐给你,和现在的节目比,也只是差在数字化营销上。话说当初上《百家讲坛》的学者也都各自出了书,比如于丹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等等。不知下一步,又会有谁来帮忙读这些书呢?
咨询公司
这是最光明正大、站着赚钱的帮读系列了。咨询公司帮人读书、读市场、读数据、读阅历,再把它们根据客户的需要提炼成定制化的方案。不过咨询公司的客户们有时也会犯迷糊,就像以为看了《罗辑思维》就可以满腹经纶的人一样,它们有时候也觉得只要有咨询公司的方案在手,就能成功破敌的错觉。但如果咨询公司全都顶用的话,就不会有我们的“失意大公司”系列啦,哈哈。
凡事都有那么几个专家出来说几句
换季时该怎么养生,今年买什么纪念币能升值,宝宝晚上爱哭闹、总是有小红屁股该怎么办,大龄单身女性如何提高自己的异性交往能力……媒体上这些服务信息日积月累地播报,让大家习惯了凡事都找那些说自己有见解、有经验的专家出来说几句的套路。至于听的人么,他们可以听来自己用,也可以照搬着去说给别人听。
听股评买股票
此处省略5000字。总之,这类节目应该是最不靠谱、最需要观众朋友们深思熟虑的“帮读产品”了。
游戏攻略、游戏代练
游戏玩了好几十遍实在有一个关卡打不过去然后瞄了一眼攻略是一回事,为了节省时间从第一张图就开始看攻略又是另一回事。更别说现在依旧欣欣向荣的游戏代练产业了。请问,打游戏的乐趣呢?连打游戏都不能走心,还有其他能走心的事么?
比赛集锦
午夜时分看欧洲杯难熬,守完90分钟的比赛太费时,那就直接看赛事集锦吧。只花几分钟,一场比赛中最关键的进球看到了,白天和同事侃大山的素材也有了。只是就像让人帮读书的难题一样,看集锦,我们很难了解细节的,比如某个精彩的盘带、某个神乎其神的过人、某个千钧一发的扑救,那些也都是足球运动的乐趣所在呀。
××语录、××干货
《让马云成功的10件事》《看完这5条,你也可以两年年薪翻4倍》《一家小网站如何做到年收入10个亿》《如何做一个像董明珠一样的强大女人》……把这些文章发在朋友圈里向老板表明自己是一个热爱学习、寻求上进的好青年还情有可原,但要是把它们当真……这些语录和干货真有用,那人人都可以去纳斯达克敲钟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