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agou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社会是大数据的社会,初中物理是社会中的物理,因此将大数据的思维贯彻到物理教学中势在必行.本文以“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例,不仅以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为目标,更培养了学生利用大数据的思维处理数据的能力.本文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大数据思维;做中学;探究性教学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22-0021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1 什么是大数据教学
  大数据是对大量的数据,运用各种手段、方式进行分析、挖掘,从而获得具有洞察力和新价值的东西的一种信息资产,是高科技时代的产物.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种类多、 要求实时性强、数据所蕴藏的价值大等特点.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已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应用,在物理教学中,亦可引入大数据的思维,以提高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搜索、处理、分析、归纳和总结其深层次的规律的能力.
  2 现行教材教法的不足——大数据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社会中的物理,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坚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1],大数据在现在的生活、社会中产生了暴风雨般的影响,但现行教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方法依然以实验为主,通过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做实验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在此活动中,学生缺乏思维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先通过实验得到大量实验数据,再依据大数据的思维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和补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本节课中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主要的是学生利用大数据的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大数据教学的开展
  针对现行教育及高科技的突飞猛进,如何找准“最近发展区”[2],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历代教师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例,借助大数据的处理思维,以期捕捉到学生的敏感期.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课题的引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瞬间集中注意力,因此课题的引入非常关键.在物理教学中,课题的引入应以实物、实验和视频等为优,这里以放大镜分别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意识到放大镜所成的像不一定是放大的,其成像的大小与像距有关,为后面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埋下伏笔.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对自己听到的知识有很大的排斥心理,或者说他们这个阶段以难倒教师、反驳教师为荣,因此,他们不会轻易相信教师告诉他们的知识点,但他们对自己看到的,自己做的、归纳出的知识点会深信不疑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
  探究性实验贯穿始终,逻辑性结论层层递进;
  教师引导为辅,将课堂交给学生,深入贯彻“做中学”[3].本文以大数据教学为依托,按照“观察现象——提出假设——探究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进一步分析——完善结论”的流程,采用新的教学思路,重新审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过程.
  3.1 觀察现象——突破潜意识
  放大镜是学生从小熟识的一种工具,探究性实验贯穿始终,逻辑性结论层层递进,放大镜的镜片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大部分人都只是应用了放大镜的放大功能,课程开始以放大镜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引入,发现看到的像,不仅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推翻了学生认为放大镜一定是放大的潜意识,与生活中得到的知识产生了冲击,更易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3.2 提出假设——物距的建立
  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很容易猜到凸透镜所成像的特征可能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进而引出像距、物距及焦距等概念(如图1所示).
  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主光轴上会聚的点叫焦点F;
  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物距;
  像距(v)——凸透镜成的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像距.
  即得出凸透镜成像的特征应该与物距有关.
  3.3 探究实验
  在光具座上调节“F”光源、光屏,使其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或在同一高度上),不断改变物距的大小,在光屏上找到相应的最清晰的像,并将测得的数据及成像性质记录在表格中.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保持凸透镜在50cm刻度处不动;
  (2)改变物距的大小;
  (3)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
  (4)记录物距、像距、成像性质.
  3.4 数据分析
  合理地进行数据分析是大数据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中选用将数据填在Excel表格中,对排序及规律的发现有较好的直观性和便捷性.
  在本次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通过实验,学生得到的数据见表1,该数据的处理关键在于选取哪一物理量进行排序,在引入阶段已潜意识地引导了成像性质与物距有关,故大部分学生会想到要按照物距的大小顺序进行排序,个别学生可能会坚持自己的想法—用像距排序,正如之前说的,他们不愿意接受教师给自己预设好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可先按学生的想法以像距大小排序见表2,学生自己便会发现成像性质虽有规律可循,但与物距的关系却错综复杂,故我们考虑用物距的大小进行排序,本文中采用物距从小到大的排序方法见表3,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较为明显.
  根据排好序的表格,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整合,可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在光屏上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2)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很容易联想到当物距等于像距时,凸透镜成像性质是否会比较特殊?猜测所成的像应是等大的.通过实验发现,当物距等于像距时,   凸透镜所成的像确实是倒立等大的实像.教师对结论进一步引导:将物距、像距与焦距相联系,进一步得到较完善结论:(1)当物距大于2f时(u>2f),像距在1f和2f之间(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分析所得数据发现,缺少u≤f的数据,再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此范围的成像性质,发现,当u≤f时,不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教师适时地告诉学生寻找像的方法:撤去光屏,在光屏一侧观察,发现了正立放大的虚像(非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细心的学生还会发现,当u=f时,不论采取何种措施都不能观察到像,这是因为此时经凸透镜后的光束无法会聚,即为平行光,所以不能成像,这也是获得平行光的一种方法.
  在处理表格数据时,有些数据可能存在问题,比如:第1、2组数据,物距都为13cm,但像距一个是40cm,一个却是38cm,同样的,第3、4组,5、6组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在光屏上找到最清晰的像就读数了;观察第一组数据和最后一组数据发现,它们的物距和像距互换了,成像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可用光路可逆的原理解释.
  至此,“凸透镜成像规律”基本全部得出,为了方便观察和记忆,还可将该规律完善到横轴上(如图2所示).
  图中清楚地发现,在一倍焦距处将实像与虚像区分开,在二倍焦距处将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分开,可以简单记忆: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综上所述,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及数据分析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
  (1)在光屏上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2)当物距大于2f时(u>2f),像距在1f和2f之间(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5)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4 教学启示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我们不应为做实验而做实验,验证性的实验无异于灌输性教学,学生学起来会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实验应充分体现探究性,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物理的魅力.杜威认为:探究性教学可以建立新旧知识的非任意性和实质性联系,充满探究性教学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回顾“凸透镜成像规律”整个实验探究及结论的获得过程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实验中得出结论,在结论中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完善实验.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究、反复实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步的.整个教学过程不仅引领学生逐步得到了“凸透镜成像规律”,还丰富了学生利用大数据的思维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整合的能力,更激起了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Vygotsky L. Interaction between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J]. Reading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1978, 23(3): 34-41.
  [3][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李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光源的改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40.
  [5]唐建华.物理复习课中开展基于项目的STEM教育——以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为例[J].物理教学,2019,41(06):77-79.
  [6]濮晨香,袁海泉.初中物理课堂融入SPOC模式的实践研究——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为例[J].物理之友,2019,35(06):7-9 12.
  (收稿日期:2019-06-14)
其他文献
摘 要: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内容之一,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读,给出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科学探究教学设计活动过程,体会真实性科学探究.  关键词:科学探究;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  文章编号:1008-4134(2020)06-0041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1]
文曼德心理咨询诊所 不寒  咨询者:M女士,医生,本科学历,27岁,已婚    [咨询对白]:  ●M女士:我和我老公的关系现在异常紧张,我想我们快要离婚了,我很痛苦,你能帮帮我吗?  咨询师:每一段婚姻都会有困难期,你别着急,慢慢说,是什么让你们的关系紧张呢?  ●M女士:我们的性生活极不和谐,我为此非常烦恼。我知道是我的不对,可是我能怎么办呢?  咨询师:具体谈谈你们不和谐的地方好吗? 
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作用。一般人吃完枣肉后立即把枣核吐出,有的人干脆直接购买无核枣。这种吃法仅仅发挥了枣肉的补益功能,却未能利用枣核的“生津”功能。  早在400多年前,李时珍就倡导“常含枣核令口行津液,咽之佳”的养生方法。实践证明吃完枣后将枣核含在嘴里,有促进唾液分泌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唾液中含有多种酶类,具有帮助消化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坚持练习吞津咽液,可以缓解口干口渴、皮肤干燥、便
小学二年级的外甥女最近说起一件学校发生的事:老师在收作业时,一名同学说:“作业本没带。”于是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翻查那名同学的书包,果然在书包里查出了作业本,因为作业没有做完。   经了解发现,老师翻查学生的书包并不是个别现象,也许老师们认为低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语言;也许是孩子们犯错在先:比如撒谎、比如带了违反学校纪律的东西等等。   学生因为没完成作业不敢拿出来交,而老师却以
摘要:所谓“柔中寓刚见功力”指2019年苏州市中考物理试卷中区分度较高的九个设问所显现的命题者功力.这些问题表面乍看情境波澜不惊,一幅寻常态,然而水下却激流涌动,暗藏玄机.考生求解时需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经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深度剖析,挖掘隐藏条件,才能破译,细细品来余味无穷.  关键词:中考试题;巧设隐藏条件;思维定势;问题破译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20-0054中图分类号
弟弟的兴趣  妈妈又怀孕的时候,邻居家的母狗快生小崽了。妈妈带着我们去看母狗生产,解释婴儿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几个月后,妈妈生产了,爸爸带着我们来医院看望,大家隔着育婴室的玻璃往里看时,3岁的弟弟问:“这些都是咱们家的吧?”    随机应变  一推销员向客户推销钢化玻璃杯。“我们的杯子质量是值得信赖的。”他边说边向客户做商品示范。可是他碰巧拿了一只质量没过关的杯子,猛地一摔,杯子碎了。“你们看,
本栏撰写中国医大附属第二医院营养配餐中心教授王福先    野菜不仅能丰富餐桌,它还具有药用价值。荠菜具有健胃和脾、明目止血、利尿解毒功效。马兰菜有清热解毒、止血利尿功效,并且对齿龈出血、肝炎、小儿高热惊厥等有一定疗效。马齿苋消炎、清凉、解毒,对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等有疗效,还能预防痢疾的作用。  野菜虽有很多好处,但是食野菜应该慎重。野菜中毒时有发生,给健康带来损害。由于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供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质丢失、骨密度下降、骨小梁间隙变大而引起骨脆性增加的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是随年龄增长,长时间的骨质流失和骨骼结构退化造成的。骨强度下降和骨折危险性升高是目前公认的。由于现在尚没有安全而有效的根治方法,使已疏松的骨骼恢复原状,所以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合理营养和运动是有效的措施。而在营养措施中,钙、维生素D和维生素K是与骨健康密切相关的三个营养素。  钙是骨生长的关键物质。儿童与青少
摘 要:由于生活环境或时间成本的原因,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往往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于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大多来自于课本介绍,其他知之甚少.本文以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电磁转换”知识为基础,制作了扬声器和话筒两个演示装置,帮助学生探索生活和物理的联系,拓展知识层面,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物理;电磁转换;扬声器;话筒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很多爱美女性都会抱怨,平时上班或上学的时间太紧,根本没有时间好好打理自己的发型,有的时候甚至乱蓬蓬的就出门了。那么,就让我们借助假期多多的一月份,来好好帮助自己重塑形象吧。下面要介绍的这种发型,笔者本人曾经尝试过,效果非常好,而且非常简单,只要有发卷和烘发帽就可以了。大家不妨一起试一试。  首先,将刚洗过的头发理顺,从前额处往后梳,把刘海处分出一绺,垂直拉紧,用发卷往下卷曲。如果是长发,那么发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