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更是实践经验的一种支撑、历史的一种积淀。而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重视文化自信的意义和价值,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切实从根本上落实文化自信的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关键词 大学生 新时代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3.001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mentioned in the report of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irm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promote the prosperity and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Cultural prosperity and prosperity, strong culture and strong nation". Without a high degree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there will be no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not only the soul of a country and a nation, but also the support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history.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backbone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s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they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effectively and fundamentally implement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ak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the guide, and enhance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the new era; cultural confidence
黨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在各个场合反复强调增强文化自信的意义和价值,而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在文化自信上存在着文化疏同、文化淡漠以及文化缺失等情况,本文分析了导致我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新时代大学生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清楚认识到文化自信在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践行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心助力。
1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对于民族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对本土文化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外来文化的理性包容态度。
1.1 新时代大学生对本土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掌握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及意义,要厘清出文化精髓和发展史,更要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层次的高度认同感。小到一首歌、大到国家方针政策对于学生都是有共鸣感,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会使大学生在接收外来文化时候,让外来文化的侵蚀影响力变得更小。
1.2 新时代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性包容态度
改革开放40周年,文化不可避免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大学生,大学生是接收知识、形成价值观重要的时期,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对于模仿外来文化的激情等也让更多的外来文化进入到中国土地上扎根。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外来文化中辨别优劣,这就需要新时代的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持包容理性的态度来看待文化。大学生应掌握一定的外来文化,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中找到一个恰当的点,在发扬我国文化的同时也要防止西方文化的渗透,坚持洋为中用,做好文化融合,把西方文化值得借鉴的地方融入到自己的发展中和社会主义建设中。
1.3 新时代大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实践
文化自信,不仅是我们对于文化内容的自信,更应该是落实在文化自信的行动上。新时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应该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自信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学生自身文化底蕴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出国留学、旅游等,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在外面如何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扬,是大学生身上肩负的时代责任。通过自身行动主动学习文化来武装自己,同时又走出去,做文化的传播者,自觉践行民族力量。 2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信念度不够
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只有对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有了解和一定基础的认识,才能进行文化自信的提升。现如今的大学生受到各种诱惑,或多或少地缺乏对文化的信念度,更少有主动学习研究文化内涵的情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都是靠传统的课堂学习或者强加的氛围引导,并没有通过自身的学习研究,开拓文化学习途径和渠道,因此他们对文化价值和个人文化修养的提升缺乏清晰的认识,在面临各类文化冲击情况下,更加导致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信念度不够。
2.2 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氛围营造有待提高
文化自信除了大学生自身的信念度以外,还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氛围营造也是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过程中重要一环,良好的氛围能够潜移默化的使文化入脑入心,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社会营造的氛围不够,大学生对于社会的文化关注度就不够,缺乏意识。如今,社会以及高校都重视文化氛围的营造,但是要形成一个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结合新时代、新需求、新目标,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的辐射力和感染力,开展多种形式、多样层次、多个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打造高品质的文化阵地、高质量的文化内容,充分认识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2.3 缺乏文化创新意识
创新是民族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根基,随着历史的推移,文化创新是必然结果,大学生是最富有创造活力的年轻群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其在情感上高度认同、行动上高度践行,积极投身于社会先进文化的创新实践中,用自身的自信影响周边的群众,促进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态度多半是“无所谓”,对于文化活动是否有创新也是“無所谓”的态度,表现的积极性不够,这些都是缺乏文化创新意识的表现。
3 建立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作为青年人才培养主阵地,必须充分挖掘利用高校思政教育主渠道,让高校思政教育融入文化自信,进头脑、进教材、进课堂,真正达到入脑入心的教育效果,优化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学习路径。针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路径,我们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几个层面分析。
3.1 社会因素引导大学生形成文化自信的价值体系
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文化逐渐多元化,大学生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成长起来,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所以社会因素引导着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价值体系。一方面,在社会中需要大力鼓励创新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硬实力,发扬传统文化、整合外来文化、调整产业文化链,在科技和制度中融入文化,让大学生在社会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力量和魅力,身体力行,对文化自信产生由衷的坚定和信赖;另一方面,利用好现代化手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加大文化传播的力度、宽度和深度。利用大众媒体传播速度快、共享程度高、沟通效率优的特点来传扬民族优秀文化,同时也加强监督和预防外来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侵蚀,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自信价值体系,建立具有正能量的理想信念。
3.2 学校因素引导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的涵养
一方面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改革和创新思政课程的教学模式,从单一的讲授知识到身体力行的感悟,从课堂内到课堂外,真正让文化自信走入课堂中,只有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和魅力后才能自觉做好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思政教育要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袭文化底蕴,将学生培养成既有政治素养又具有文化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另一方面,引入新科技,让科技与文化相融合,提升文化的创新性与科学性,举办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容,让大学生受到文化熏陶,潜在的提升自身文化自信的涵养;再一方面,随着学校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校园内也充斥着多元化的文化,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融贯通,大学生应该辨别优劣,发扬民族的文化,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在众多文化碰撞的时代树立文化自信的理念。构建包容的校园文化,展现文化自信。
3.3 家庭因素引导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信念
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属于课堂,更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三字经》中的“养不教,父之过”,凸显出父母在家庭教育的地位,这也是文化信念的发源地。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的风向标,一个良好的家教、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延续。教育的深层是文化。在今日中国,许多人热衷过西方节日,却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屑一顾。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是以西方的观点和方法为标准。这些现象往往反映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知,甚至存有文化自卑的心理。所以,我们在家庭教育中需要提高文化自信。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对人才培养、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时代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起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扬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刘波.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的时代意涵与价值意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1):97-104.
[3] 侯文华.新时代青年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2):42-44.
[4] 许筱靖.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生成机理及涵育路径[J].教育评论,2017(09):104-108.
[5] 麻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2):45-46+54.
[6] 张礼娟.坚定文化自信,强化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8-1-5(6).
[7] 王怡清.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内涵及培育[J].改革与开放,2018(1):124-126.
关键词 大学生 新时代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3.001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mentioned in the report of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irm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promote the prosperity and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Cultural prosperity and prosperity, strong culture and strong nation". Without a high degree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there will be no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not only the soul of a country and a nation, but also the support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history.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backbone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s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they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effectively and fundamentally implement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ak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the guide, and enhance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the new era; cultural confidence
黨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在各个场合反复强调增强文化自信的意义和价值,而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在文化自信上存在着文化疏同、文化淡漠以及文化缺失等情况,本文分析了导致我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新时代大学生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清楚认识到文化自信在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践行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心助力。
1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对于民族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对本土文化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外来文化的理性包容态度。
1.1 新时代大学生对本土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掌握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及意义,要厘清出文化精髓和发展史,更要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层次的高度认同感。小到一首歌、大到国家方针政策对于学生都是有共鸣感,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会使大学生在接收外来文化时候,让外来文化的侵蚀影响力变得更小。
1.2 新时代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性包容态度
改革开放40周年,文化不可避免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大学生,大学生是接收知识、形成价值观重要的时期,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对于模仿外来文化的激情等也让更多的外来文化进入到中国土地上扎根。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外来文化中辨别优劣,这就需要新时代的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持包容理性的态度来看待文化。大学生应掌握一定的外来文化,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中找到一个恰当的点,在发扬我国文化的同时也要防止西方文化的渗透,坚持洋为中用,做好文化融合,把西方文化值得借鉴的地方融入到自己的发展中和社会主义建设中。
1.3 新时代大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实践
文化自信,不仅是我们对于文化内容的自信,更应该是落实在文化自信的行动上。新时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应该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自信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学生自身文化底蕴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出国留学、旅游等,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在外面如何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扬,是大学生身上肩负的时代责任。通过自身行动主动学习文化来武装自己,同时又走出去,做文化的传播者,自觉践行民族力量。 2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信念度不够
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只有对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有了解和一定基础的认识,才能进行文化自信的提升。现如今的大学生受到各种诱惑,或多或少地缺乏对文化的信念度,更少有主动学习研究文化内涵的情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都是靠传统的课堂学习或者强加的氛围引导,并没有通过自身的学习研究,开拓文化学习途径和渠道,因此他们对文化价值和个人文化修养的提升缺乏清晰的认识,在面临各类文化冲击情况下,更加导致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信念度不够。
2.2 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氛围营造有待提高
文化自信除了大学生自身的信念度以外,还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氛围营造也是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过程中重要一环,良好的氛围能够潜移默化的使文化入脑入心,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社会营造的氛围不够,大学生对于社会的文化关注度就不够,缺乏意识。如今,社会以及高校都重视文化氛围的营造,但是要形成一个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结合新时代、新需求、新目标,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的辐射力和感染力,开展多种形式、多样层次、多个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打造高品质的文化阵地、高质量的文化内容,充分认识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2.3 缺乏文化创新意识
创新是民族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根基,随着历史的推移,文化创新是必然结果,大学生是最富有创造活力的年轻群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其在情感上高度认同、行动上高度践行,积极投身于社会先进文化的创新实践中,用自身的自信影响周边的群众,促进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态度多半是“无所谓”,对于文化活动是否有创新也是“無所谓”的态度,表现的积极性不够,这些都是缺乏文化创新意识的表现。
3 建立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作为青年人才培养主阵地,必须充分挖掘利用高校思政教育主渠道,让高校思政教育融入文化自信,进头脑、进教材、进课堂,真正达到入脑入心的教育效果,优化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学习路径。针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路径,我们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几个层面分析。
3.1 社会因素引导大学生形成文化自信的价值体系
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文化逐渐多元化,大学生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成长起来,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所以社会因素引导着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价值体系。一方面,在社会中需要大力鼓励创新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硬实力,发扬传统文化、整合外来文化、调整产业文化链,在科技和制度中融入文化,让大学生在社会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力量和魅力,身体力行,对文化自信产生由衷的坚定和信赖;另一方面,利用好现代化手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加大文化传播的力度、宽度和深度。利用大众媒体传播速度快、共享程度高、沟通效率优的特点来传扬民族优秀文化,同时也加强监督和预防外来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侵蚀,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自信价值体系,建立具有正能量的理想信念。
3.2 学校因素引导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的涵养
一方面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改革和创新思政课程的教学模式,从单一的讲授知识到身体力行的感悟,从课堂内到课堂外,真正让文化自信走入课堂中,只有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和魅力后才能自觉做好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思政教育要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袭文化底蕴,将学生培养成既有政治素养又具有文化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另一方面,引入新科技,让科技与文化相融合,提升文化的创新性与科学性,举办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容,让大学生受到文化熏陶,潜在的提升自身文化自信的涵养;再一方面,随着学校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校园内也充斥着多元化的文化,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融贯通,大学生应该辨别优劣,发扬民族的文化,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在众多文化碰撞的时代树立文化自信的理念。构建包容的校园文化,展现文化自信。
3.3 家庭因素引导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信念
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属于课堂,更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三字经》中的“养不教,父之过”,凸显出父母在家庭教育的地位,这也是文化信念的发源地。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的风向标,一个良好的家教、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延续。教育的深层是文化。在今日中国,许多人热衷过西方节日,却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屑一顾。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是以西方的观点和方法为标准。这些现象往往反映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知,甚至存有文化自卑的心理。所以,我们在家庭教育中需要提高文化自信。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对人才培养、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时代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起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扬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刘波.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的时代意涵与价值意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1):97-104.
[3] 侯文华.新时代青年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2):42-44.
[4] 许筱靖.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生成机理及涵育路径[J].教育评论,2017(09):104-108.
[5] 麻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2):45-46+54.
[6] 张礼娟.坚定文化自信,强化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8-1-5(6).
[7] 王怡清.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内涵及培育[J].改革与开放,2018(1):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