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最强音,是现代人最可贵的素质,同时也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把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当作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点。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搞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地理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提出:“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趣味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欣赏’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是一种高级的能力,是一种终身需要的能力。这种‘欣赏’与‘认识’必将使学生走向创新。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对学生要求上,忽视了个体的差异个性,使学生缺少个性,缺乏创新。
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注意设计好培养创造思维的教学目标
行为始于明确的目标。教师应当在每节课的教案设计中,明确该节课的思维训练目标。目标的设计应考虑学生的状况及教材的特点。通过长期的精心设计,可以达到教师的设计和学生的需要基本—致,实现因材施教,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要注意把握掌握知识和发展创造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
掌握知识和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了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就成了空中楼阁。实际上创造思维是在继承前人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艰苦劳动创新得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还要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得越好,创造思维的灵感就越容易迸发出来。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指导自学法、提问讨论法、引导探究法、案例教学法、演示实验法等。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教学,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指导自学法:在学习记忆类知识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比如高中地理的重难点之一,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部分知识的复习,可以先让学生复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然后,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其分布规律,气候特征。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尊重了“以学为本”的教学客观规律。
提问讨论法:在问题比较灵活的时候,可以使用提问讨论的方法。比如一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多边互动作用和群体教育功能,遵循了创造学习的一般规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探究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习、思维探究的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比如,在学习全球洋流形成和分布时,可以先让学生复习全球风带的分布规律和摩擦力及地转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然后推测洋流的流动方向,从而对全球洋流分布有了整体的认识。又如,在复习某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的时候,可以给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然后计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然后归纳总结其变化规律。这种方法重视学生的思维探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从而真正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不乏案例,如以黄土高原为例来说明水土流失的成因和治理措施,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来说明流域的综合治理措施,同样的,作为授课老师,也可以自己寻找合适的教学案例,来丰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如,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可以找自己生活中的环境案件,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再如,自然灾害的教学,可以以当前发生的各种重大灾难事件为背景,加以分析,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寻找容易出题的方面,与之相关联的知识技能等。
演示实验法: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尤其是高考常考的考点,更是近年高校招生地理考试的压轴知识所在。但因为学生地理基础差,文科生空间想象思维能力较弱,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有条件的话,一定要进行实验演示,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演示某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演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条件落后的地区,也要创造条件,用乒乓球或者橘子等代表太阳。这样,变抽象的地理现象形象化,便以学生理解消化。
3、要注意优化教学设计进程
要优化教学过程,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民主平等,还要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只有观念变了,教师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讨论,才会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目前的情况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很多,有一些还设计得很好,但教师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很少,且往往忙于下结论。这样学生往往处于启而不发的状态。而优化教学过程,最关键的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教师不要忙于下结论,甚至有一些问题,教师可不下结论,而让学生充分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4、要注意课堂举例尽可能多地使用现实问题和乡土地理知识
现实问题和乡土地理知识是學生非常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这样的例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地球运动的意义时,可以联系当地的日出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特征,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来理解记忆。同样的,在学习大气的热力效应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说明气温日较差大或小的成因;地壳运动知识联系学生关心的大事件,比如日本地震等;环境问题,结合我们城市建设及矿山开采中出现的问题等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进行教学其实也是一种创新,而不仅仅是书本的代言人。
不断变革发展的时代要求教育从知识型、智能型教育向创造型教育方向转化,对此,学校地理教学责无旁贷。地理教学将通过地理教师的创造素质和创造活力,体现时代创新要求的地理教材,营造适合创造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来完成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学生的使命。
地理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提出:“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趣味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欣赏’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是一种高级的能力,是一种终身需要的能力。这种‘欣赏’与‘认识’必将使学生走向创新。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对学生要求上,忽视了个体的差异个性,使学生缺少个性,缺乏创新。
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注意设计好培养创造思维的教学目标
行为始于明确的目标。教师应当在每节课的教案设计中,明确该节课的思维训练目标。目标的设计应考虑学生的状况及教材的特点。通过长期的精心设计,可以达到教师的设计和学生的需要基本—致,实现因材施教,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要注意把握掌握知识和发展创造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
掌握知识和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了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就成了空中楼阁。实际上创造思维是在继承前人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艰苦劳动创新得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还要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得越好,创造思维的灵感就越容易迸发出来。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指导自学法、提问讨论法、引导探究法、案例教学法、演示实验法等。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教学,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指导自学法:在学习记忆类知识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比如高中地理的重难点之一,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部分知识的复习,可以先让学生复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然后,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其分布规律,气候特征。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尊重了“以学为本”的教学客观规律。
提问讨论法:在问题比较灵活的时候,可以使用提问讨论的方法。比如一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多边互动作用和群体教育功能,遵循了创造学习的一般规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探究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习、思维探究的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比如,在学习全球洋流形成和分布时,可以先让学生复习全球风带的分布规律和摩擦力及地转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然后推测洋流的流动方向,从而对全球洋流分布有了整体的认识。又如,在复习某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的时候,可以给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然后计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然后归纳总结其变化规律。这种方法重视学生的思维探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从而真正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不乏案例,如以黄土高原为例来说明水土流失的成因和治理措施,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来说明流域的综合治理措施,同样的,作为授课老师,也可以自己寻找合适的教学案例,来丰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如,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可以找自己生活中的环境案件,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再如,自然灾害的教学,可以以当前发生的各种重大灾难事件为背景,加以分析,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寻找容易出题的方面,与之相关联的知识技能等。
演示实验法: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尤其是高考常考的考点,更是近年高校招生地理考试的压轴知识所在。但因为学生地理基础差,文科生空间想象思维能力较弱,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有条件的话,一定要进行实验演示,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演示某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演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条件落后的地区,也要创造条件,用乒乓球或者橘子等代表太阳。这样,变抽象的地理现象形象化,便以学生理解消化。
3、要注意优化教学设计进程
要优化教学过程,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民主平等,还要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只有观念变了,教师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讨论,才会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目前的情况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很多,有一些还设计得很好,但教师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很少,且往往忙于下结论。这样学生往往处于启而不发的状态。而优化教学过程,最关键的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教师不要忙于下结论,甚至有一些问题,教师可不下结论,而让学生充分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4、要注意课堂举例尽可能多地使用现实问题和乡土地理知识
现实问题和乡土地理知识是學生非常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这样的例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地球运动的意义时,可以联系当地的日出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特征,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来理解记忆。同样的,在学习大气的热力效应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说明气温日较差大或小的成因;地壳运动知识联系学生关心的大事件,比如日本地震等;环境问题,结合我们城市建设及矿山开采中出现的问题等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进行教学其实也是一种创新,而不仅仅是书本的代言人。
不断变革发展的时代要求教育从知识型、智能型教育向创造型教育方向转化,对此,学校地理教学责无旁贷。地理教学将通过地理教师的创造素质和创造活力,体现时代创新要求的地理教材,营造适合创造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来完成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学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