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丽富饶的黄海之滨青岛,笔者有幸结识了一位从科学家到企业家,六十创业,七十拥有千万资产的戴钟道(以下简称为“戴老”)。他和他的青岛高科园海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我们演绎了一段风雨过后彩虹异常美丽的故事。
没见到戴老之前,真不知道在这个颐养天年的年龄里,还能这样老有所为、老有所悟。在赶往公司的路上,戴老就自豪地告诉我“那片建材市场里,最漂亮的建筑就是他的公司了”。果不其然,眼前出现了一座错落有致花园式研究所。
在戴老的办公室里,一个“联合国发明创新之星奖”吸引了笔者的眼球,也由此而开始了我们的话题。戴老饶有情趣地告诉笔者在他的主持下发明的鱼、虾、贝、蟹人工育苗水质改良剂——胶特灵,使育苗户的产品产值翻了一番,凭此获得了国家专利和山东省、青岛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及让笔者好奇的“联合国发明创新之星奖”。而最让戴老引以为傲的不是那些奖杯和证书,而是他的“胶体摇篮”理论,这是他所有产品开发的理论指导,也是海洋界的一个重要理论。
难题中隐藏机遇
创业在戴老看来不但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更是一种责任。
1989年,60岁的戴老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岗位退休了。在一次参观青岛大港的远洋轮船时,有件事情一直让老人无法释怀:远洋货轮的压载水舱由于干湿交替结构复杂,腐蚀较为严重,而戴老在80年代开发研制的防锈油产品虽然效果很好,但是产品含铅,压水舱把水排放到海洋以后会造成海洋污染,这样的危害可是不小,而且这种防腐油用在这里还极容易引起火爆炸。如何把防腐产品由油制改为水制,而且增强附着力又少污染更加安全呢?戴老苦苦思索。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江苏的一家社队纷纷来函来人要求转让或购买戴老的防锈技术与产品,这让戴老看到了防锈产品的市场,也让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研制一种环保防锈产品是市场的需要,更是保护海洋的需要,一辈子与海洋打交道的戴老对海洋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
从零开始,艰难创业
“很多事情都是想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提起创业,戴老感慨万千。
当时,没有场地,就在海洋研究所宿舍的地下室里,整整6个月,戴老与老伴就趟着没脚背的污水进行实验,潮湿让他的有关节炎的膝盖钻心疼痛。这样艰苦的环境并没有能让戴老放弃,反而更激起他的斗志。我问戴老,当初有没有想过失败怎么办?戴老毫不含糊:“科研没有失败的说法,再说,这么多年的经验积累,只要你用心思就会有个结果。”
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不久改良配方终于成功。技术已经有了,如何转化成产品呢,用什么把材料搅拌均匀呢?又一个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毕竟他是个搞理论研究的,对这些具体的动手活还是很陌生。一次上街,突然看到做蛋糕的师傅把鸡蛋与面粉搅拌均匀的法子大受启发,兴冲冲地跑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老伴。后来,戴老的儿子在自己工作的器械厂里买了一个旧的搅拌机,老伴孩子朋友齐上阵,产品终于出来了。
产品有了,如何才能打开市场呢?此时,青岛远洋公司的第一次5吨的定货预付10万元的资金让一切都柳暗花明,戴老满脸的激动:“这是认可了我的这个产品啊,有了这些钱我们就有了运作的资本,当初这就是我们最缺的东西。”
产品已获得了社会的初步认可,当时注册资金仅9000元,职工6人,是青岛市最早的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和被认定的“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之一。1994~1998年在青岛高新区科技创业中心孵化,1998年毕业独立建厂,主要从事海洋防腐蚀、防海生物有害附着及水产育苗的水质改良研究、生产、开发与施工。根据"胶体摇篮"理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正向开发成功鱼、虾、贝、蟹人工育苗水质改良剂"胶特灵"产品;于90年代末逆向开发成功防污涂料,均已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解决了我国三大江河口——钱塘江口的金山石化总厂、长江口的宝钢和黄河海港——的码头钢桩保护,获中科院重大成果二等奖;获国家专利三项。主要产品“船舶压载水舱防锈涂料”已应用于国内外四百余艘(次)万吨级巨轮; 防海生物附着无毒防污涂料,已成功试用于上万艘渔船船底防污及多个深海网箱网衣防污。现仍承担国家 “十五”863计划“深海网箱网衣防污”攻关项目。公司现拥有占地7亩的花园式办公院区、标准科研楼、生产车间,职工25人,注册资金145万元。企业总资产1000多万元,其中仅固定资产就有500多万元。13年来,资产总额增长了15倍,平均每年增长115%。
在企业迅猛发展的这几年,戴老没有间断实验,相继开发出“胶特灵”与“无毒型防污新涂料”,它们与“环保型脂肪盐酸防锈剂系列”成为公司的三大支柱产品。
最后戴老感言道:“60岁之前,把精力都放在理论研究上,60岁后才知道把理论转换成产品,为社会也为自己创造效益。虽然迟了些,但迟做总比不做好,我当时也没有想过能做这么大的规模,毕竟年纪也大了,都说男人三十而立,我是又过了三十年,这可以说是我第二次事业。”
采访的时候,戴老不时地要接电话处理一些事情,看那种处事的果断与思维的敏捷怎样也不会相信戴老已经75岁了,只是下楼梯的时候,那喘息告诉我们,他已经是个老人了。戴老说:“现在把一些业务上的事情尽量地让儿女来处理,我要把心思放在科研上去,市场总是不断变化的,我老了,但市场永远是年轻的。”而笔者却认为,戴老拥有的探索之心与创新精神,会让他与市场一样永远年轻。
没见到戴老之前,真不知道在这个颐养天年的年龄里,还能这样老有所为、老有所悟。在赶往公司的路上,戴老就自豪地告诉我“那片建材市场里,最漂亮的建筑就是他的公司了”。果不其然,眼前出现了一座错落有致花园式研究所。
在戴老的办公室里,一个“联合国发明创新之星奖”吸引了笔者的眼球,也由此而开始了我们的话题。戴老饶有情趣地告诉笔者在他的主持下发明的鱼、虾、贝、蟹人工育苗水质改良剂——胶特灵,使育苗户的产品产值翻了一番,凭此获得了国家专利和山东省、青岛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及让笔者好奇的“联合国发明创新之星奖”。而最让戴老引以为傲的不是那些奖杯和证书,而是他的“胶体摇篮”理论,这是他所有产品开发的理论指导,也是海洋界的一个重要理论。
难题中隐藏机遇
创业在戴老看来不但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更是一种责任。
1989年,60岁的戴老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岗位退休了。在一次参观青岛大港的远洋轮船时,有件事情一直让老人无法释怀:远洋货轮的压载水舱由于干湿交替结构复杂,腐蚀较为严重,而戴老在80年代开发研制的防锈油产品虽然效果很好,但是产品含铅,压水舱把水排放到海洋以后会造成海洋污染,这样的危害可是不小,而且这种防腐油用在这里还极容易引起火爆炸。如何把防腐产品由油制改为水制,而且增强附着力又少污染更加安全呢?戴老苦苦思索。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江苏的一家社队纷纷来函来人要求转让或购买戴老的防锈技术与产品,这让戴老看到了防锈产品的市场,也让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研制一种环保防锈产品是市场的需要,更是保护海洋的需要,一辈子与海洋打交道的戴老对海洋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
从零开始,艰难创业
“很多事情都是想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提起创业,戴老感慨万千。
当时,没有场地,就在海洋研究所宿舍的地下室里,整整6个月,戴老与老伴就趟着没脚背的污水进行实验,潮湿让他的有关节炎的膝盖钻心疼痛。这样艰苦的环境并没有能让戴老放弃,反而更激起他的斗志。我问戴老,当初有没有想过失败怎么办?戴老毫不含糊:“科研没有失败的说法,再说,这么多年的经验积累,只要你用心思就会有个结果。”
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不久改良配方终于成功。技术已经有了,如何转化成产品呢,用什么把材料搅拌均匀呢?又一个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毕竟他是个搞理论研究的,对这些具体的动手活还是很陌生。一次上街,突然看到做蛋糕的师傅把鸡蛋与面粉搅拌均匀的法子大受启发,兴冲冲地跑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老伴。后来,戴老的儿子在自己工作的器械厂里买了一个旧的搅拌机,老伴孩子朋友齐上阵,产品终于出来了。
产品有了,如何才能打开市场呢?此时,青岛远洋公司的第一次5吨的定货预付10万元的资金让一切都柳暗花明,戴老满脸的激动:“这是认可了我的这个产品啊,有了这些钱我们就有了运作的资本,当初这就是我们最缺的东西。”
产品已获得了社会的初步认可,当时注册资金仅9000元,职工6人,是青岛市最早的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和被认定的“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之一。1994~1998年在青岛高新区科技创业中心孵化,1998年毕业独立建厂,主要从事海洋防腐蚀、防海生物有害附着及水产育苗的水质改良研究、生产、开发与施工。根据"胶体摇篮"理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正向开发成功鱼、虾、贝、蟹人工育苗水质改良剂"胶特灵"产品;于90年代末逆向开发成功防污涂料,均已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解决了我国三大江河口——钱塘江口的金山石化总厂、长江口的宝钢和黄河海港——的码头钢桩保护,获中科院重大成果二等奖;获国家专利三项。主要产品“船舶压载水舱防锈涂料”已应用于国内外四百余艘(次)万吨级巨轮; 防海生物附着无毒防污涂料,已成功试用于上万艘渔船船底防污及多个深海网箱网衣防污。现仍承担国家 “十五”863计划“深海网箱网衣防污”攻关项目。公司现拥有占地7亩的花园式办公院区、标准科研楼、生产车间,职工25人,注册资金145万元。企业总资产1000多万元,其中仅固定资产就有500多万元。13年来,资产总额增长了15倍,平均每年增长115%。
在企业迅猛发展的这几年,戴老没有间断实验,相继开发出“胶特灵”与“无毒型防污新涂料”,它们与“环保型脂肪盐酸防锈剂系列”成为公司的三大支柱产品。
最后戴老感言道:“60岁之前,把精力都放在理论研究上,60岁后才知道把理论转换成产品,为社会也为自己创造效益。虽然迟了些,但迟做总比不做好,我当时也没有想过能做这么大的规模,毕竟年纪也大了,都说男人三十而立,我是又过了三十年,这可以说是我第二次事业。”
采访的时候,戴老不时地要接电话处理一些事情,看那种处事的果断与思维的敏捷怎样也不会相信戴老已经75岁了,只是下楼梯的时候,那喘息告诉我们,他已经是个老人了。戴老说:“现在把一些业务上的事情尽量地让儿女来处理,我要把心思放在科研上去,市场总是不断变化的,我老了,但市场永远是年轻的。”而笔者却认为,戴老拥有的探索之心与创新精神,会让他与市场一样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