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本质研究者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高校育人工作的现状分析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侧重于从某一或某些方面进行阐述,对于提升理论上的分析和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实践层面的研究较为缺乏,对于如何在实践层面结合具体案例探索支部育人这一问题还有很多空白,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进行案例研究很有必要,将叙事作为自身教学研究乃至生命思维的一种必要方式将切实提升基层管理层次,该文基于以上假设提供了一种基于叙事实践的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运行机制模型。
关键词:叙事 学生党支部 机制 高校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229-01
随着发展党员工作在大学生中持续开展,截止至2011年6月30号,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党员总数为305.8万人,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比例的13.2%。从2007年至2010年,高校学生党员年均增长23.6万,平均年增长率保持约为12.3%。全国2459所高校中2429所高校建立了高校党组织,其中74112个为学生党支部[1]。高校基本已经形成了“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党支部书记由优秀党员担任的工作格局。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是高校党委最基层组织的领导人,他们不仅仅是学生群体中的优秀人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而且还是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继承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者,是我们党“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储备库[2]。要充分利用高校党支部的影响和号召力进行育人工作。
目前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本质研究者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高校育人工作的现状分析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侧重于从某一或某些方面进行阐述,对于提升理论上的分析和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实践层面的研究较为缺乏,对于如何在实践层面结合具体案例探索支部育人这一问题还有很多空白,且理论层面的研究较多,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进行实践分析的案例十分匮乏,难以指导现实中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
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已普遍认识到支部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中这项工作的质量最终决定着支部建设本身是否可持续,需要深入思考育人工作与支部日常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围绕支部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类型的问题,深入探讨种种现象背后的复杂原因;以指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开展相应研究;以综合素质养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南,对阻碍育人工作开展的种种深层次问题展开政策、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究,确保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确保党在高校的基层支部之“堡垒”作用始终成为引领青年人成长的不竭动力。
1 叙事研究更加重视教育事件的发生过程
所谓叙事研究,其特点在于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以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于研究被研究者的个体思想、具体的活动、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动机。由研究者本人“叙述”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包括: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是如何想办法去解决的等等。它的基本特征是:讲故事,不过是自己的故事而不是他人的故事;所讲述的是一个“过去”、已经完成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或发出的某种指令,其所报告的内容是“实然”教育实践,而不是“应该”的教育规则或“或然”的教育想象,这也使叙事研究的标题落实为某种“过去时态”而不是“将来时态”,它朴实、诚恳地向读者叙述我已经做了什么而不是下命令“应该”做什么;叙事研究所报告的应该是真实的事件;所叙述的“教育事件”具有某种“情节性”,采用归纳而不是演绎的方式获得某种教育知识的或教育信念。这种归纳的研究方式使叙事研究在提升相关的教育理论时显示出某种“扎根理论”的特征,但这些故事不是旨在对某种实践活动进行具体分析,而是对实践经验的解读。
2 叙事研究能提升管理者的思维境界
一旦堅持将叙事作为自身教学研究乃至生命思维的一种必要方式的话,那么基层管理的层次就有了真正的哲学意义上的提升,管理者逐渐将教育的过程作为一个创造的过程[3],在创造孩子的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创造着自身的精神世界。他还是一个超越者,超越已有的经验,超越已有的视角和思维方式,甚至超越已有的生存方式。支撑着他完成一系列超越的是一种精神:永不停留在任何既定的成就面前,永无止境地追求教育者生命和教育者自我生命的完善,永远在理性和情感的相互交融 中进行教育活动和实现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和重建。
叙事研究是基于实践逻辑而展开的,所谓实践逻辑是相对于形式逻辑而言的,以往的研究很多都在形式逻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主要采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方法,从事物一般原理推导到具体的个别原理,或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认识中概括出这些事物的共同特点。形式逻辑固然可以有用武之处,但更重要的是要寻找到能够直接面对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新的思维方式,因此,相比较而言,基层管理者更愿意选择这样的一种方式:找出实践中的问题,将实践中的问题作为未来行动的目标,并在实践中加以解决,这是一种实践逻辑的思维方式。
3 基于叙事研究的支部育人机制模型
有鉴于此,在实际的支部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尝试建立了的支部机制。其目的指向学生党性修养的全面提升。以组工知识、专业技能、学生道德和实践能力为重要支撑,旨在自我反思、支部互助;理论引领和保障制度的支撑达到学生自身从较为被动的参与者到主动的自我学习者的角色转换;使得学生个体的党的基本知识储备有了明显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实际工作中的支部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报》2011年7月1日.
[2] 学生党支部书记激励机制探讨:http://www.docin.com/p-754769383.html.
[3] 李政涛.教师的四种类型[J].上海教育科研,2004(11).
关键词:叙事 学生党支部 机制 高校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229-01
随着发展党员工作在大学生中持续开展,截止至2011年6月30号,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党员总数为305.8万人,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比例的13.2%。从2007年至2010年,高校学生党员年均增长23.6万,平均年增长率保持约为12.3%。全国2459所高校中2429所高校建立了高校党组织,其中74112个为学生党支部[1]。高校基本已经形成了“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党支部书记由优秀党员担任的工作格局。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是高校党委最基层组织的领导人,他们不仅仅是学生群体中的优秀人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而且还是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继承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者,是我们党“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储备库[2]。要充分利用高校党支部的影响和号召力进行育人工作。
目前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本质研究者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高校育人工作的现状分析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侧重于从某一或某些方面进行阐述,对于提升理论上的分析和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实践层面的研究较为缺乏,对于如何在实践层面结合具体案例探索支部育人这一问题还有很多空白,且理论层面的研究较多,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进行实践分析的案例十分匮乏,难以指导现实中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
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已普遍认识到支部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中这项工作的质量最终决定着支部建设本身是否可持续,需要深入思考育人工作与支部日常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围绕支部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类型的问题,深入探讨种种现象背后的复杂原因;以指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开展相应研究;以综合素质养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南,对阻碍育人工作开展的种种深层次问题展开政策、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究,确保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确保党在高校的基层支部之“堡垒”作用始终成为引领青年人成长的不竭动力。
1 叙事研究更加重视教育事件的发生过程
所谓叙事研究,其特点在于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以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于研究被研究者的个体思想、具体的活动、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动机。由研究者本人“叙述”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包括: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是如何想办法去解决的等等。它的基本特征是:讲故事,不过是自己的故事而不是他人的故事;所讲述的是一个“过去”、已经完成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或发出的某种指令,其所报告的内容是“实然”教育实践,而不是“应该”的教育规则或“或然”的教育想象,这也使叙事研究的标题落实为某种“过去时态”而不是“将来时态”,它朴实、诚恳地向读者叙述我已经做了什么而不是下命令“应该”做什么;叙事研究所报告的应该是真实的事件;所叙述的“教育事件”具有某种“情节性”,采用归纳而不是演绎的方式获得某种教育知识的或教育信念。这种归纳的研究方式使叙事研究在提升相关的教育理论时显示出某种“扎根理论”的特征,但这些故事不是旨在对某种实践活动进行具体分析,而是对实践经验的解读。
2 叙事研究能提升管理者的思维境界
一旦堅持将叙事作为自身教学研究乃至生命思维的一种必要方式的话,那么基层管理的层次就有了真正的哲学意义上的提升,管理者逐渐将教育的过程作为一个创造的过程[3],在创造孩子的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创造着自身的精神世界。他还是一个超越者,超越已有的经验,超越已有的视角和思维方式,甚至超越已有的生存方式。支撑着他完成一系列超越的是一种精神:永不停留在任何既定的成就面前,永无止境地追求教育者生命和教育者自我生命的完善,永远在理性和情感的相互交融 中进行教育活动和实现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和重建。
叙事研究是基于实践逻辑而展开的,所谓实践逻辑是相对于形式逻辑而言的,以往的研究很多都在形式逻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主要采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方法,从事物一般原理推导到具体的个别原理,或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认识中概括出这些事物的共同特点。形式逻辑固然可以有用武之处,但更重要的是要寻找到能够直接面对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新的思维方式,因此,相比较而言,基层管理者更愿意选择这样的一种方式:找出实践中的问题,将实践中的问题作为未来行动的目标,并在实践中加以解决,这是一种实践逻辑的思维方式。
3 基于叙事研究的支部育人机制模型
有鉴于此,在实际的支部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尝试建立了的支部机制。其目的指向学生党性修养的全面提升。以组工知识、专业技能、学生道德和实践能力为重要支撑,旨在自我反思、支部互助;理论引领和保障制度的支撑达到学生自身从较为被动的参与者到主动的自我学习者的角色转换;使得学生个体的党的基本知识储备有了明显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实际工作中的支部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报》2011年7月1日.
[2] 学生党支部书记激励机制探讨:http://www.docin.com/p-754769383.html.
[3] 李政涛.教师的四种类型[J].上海教育科研,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