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原则要体现和服务于中专学校的教育核心,课程设置要符合社会需要,教学方式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劳动者。
【关键词】中专学校 计算机 教学研究
中等专业学校属于中等职业教育系列,它的培训对象是以初中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学生,培养目标是掌握中等专业技术知识的劳动者。计算机教学,是中专学校开设的一门实用技术性教育。在五年来的教学实践中,自己对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原则,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有一些思考。
一、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要体现和服务于中专学校的教育核心
中专学校区别于普通中学的根本在于它是学生就业前的“职前教育”。作为职前教育,其教育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学校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展开的。办学宗旨,教育目标,办学理念都是依据这个核心。课程设置,教学活动都要体现和服从、服务于这个核心。在这个核心下,中专学校的办学宗旨应该是“把需要工作的人变成工作需要的人”。教育目标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高合格率,高就业率的实用型人才”。办学理念应该是帮助学生完成“成为社会需要的劳动者”这个身份转变。计算机技能作为现代社会各个行业的普遍需要,已经成了中专学生毕业求职就业的必备技能条件。因此,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必须要体现这个核心。
二、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置要符合社会需要
在现实中,由于在中专学校的专业定位不明确,加上受师资、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中专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开设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过分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养,开设了一些看似有用,学生也有兴趣的课程,但是现实的问题是这类课程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因此,在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应该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设置课程,使计算机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
从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就业状况还是很乐观的。对应的热门专业主要有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图形图象,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所以中专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去考虑选择:
(一)办公自动化。培养大量的办公室自动管理人才和技术操作人才,提高工作效益,利于维护办公室工作氛围。
(二)网页制作。大力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为更多的网页制作企业提高优秀的网页设计人才。
(三)计算机网络。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同时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更好的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对计算机病毒的入侵起到有效防护作用。
(四)多媒体技术。根据多媒体设备的广泛应用,要求培养更多的多媒体技术人才。主要从事计算机文字编译,图形图象的处理、声音与动画结合、电影电视视频的剪辑等。
(五)平面图象处理。随着广告行业的成熟发展,需要培养更多的平面设计人才,为完成计算机图形图象的美观处理、广告设计的大胆创新等。
总的来说,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需要从传统的单一结构转变为多元素的课程结构。要求满足社会化、行业化发展。根据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相关专业性课程。在一年级的课程没有进行详细的专业划分,主要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和计算机基础理论的掌握,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进行培训,完成操作能力的系统化和扎实性。
在二、三年级的时候再给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这个时候比较注重实践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完成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正确配置,对dos、windows操作系统熟悉掌握使用。掌握处理文字和表格的软件使用。能完成中英文档的翻译,能制作表格完成报表数据的的输入和统计,至少会一种简单的计算机程序语言的编写。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序,并能进行移植应用。
能使用互联网完成信息检索、网页浏览、电子邮件的收发以及传真发送。可完成常用工具软件的下载,对一般计算机系统的简单维护,会对计算机病毒作出判断和防治。完成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其升级版本的流行软件的安装、配置、调试和使用,能对计算机常见的硬件和软件的故障作出判断、检测、排查。对数据库基本操作方法的掌握,有能力开发数据,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如windows nt/2000等操作系统。采用本专业的应用软件完成设计、制作和应用。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能进行网络的安装、调试、管理和维护,即掌握局域网技术,掌握interet基本技术,具有信息获取和发布的能力。
三、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21世纪以来计算机得到快速的发展,而且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时期。现在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大领域,得到各企业单位的广泛应用和认可。根据社会就业对人才的需要,中专学校把计算机拟作教学的专门课程。要求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满足社会的需求,
结合现阶段中专学校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机教学。近些年,由于取消了学生入学资格考试的环节,中专学校学生生源的质量越来越差,入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弱,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学习能力不强,学生的观念、意识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要提高中专学校毕业生的质量,除了要有正确的教学原则,科学的课程设置,还要有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从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培养他们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兴趣活动,象成立兴趣小组,组织项目竞赛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增加学生上机实践时间,把整个计算机教学时间的70%用于上机操作,30%用于理论讲课。在上机操作课中做到学与玩的结合,让学生从玩中找到学的乐趣,从学中体会玩的意思。上机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实现理解、思考、观察和验证一体化的最佳方式。 从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创新技术精神。创新精神的体现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所获得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从实践中获取一种新观念和新方法,使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
要求学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到教学的首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对每一个概念作出正确的理解和阐述,善于对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作出精心设计和解答,尽可能的把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解决好更多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建立创新意识。
要提倡课堂教学的精讲多练。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沿用以前那种满灌的课堂教学法肯定不行,理论课肯定要讲,但不一定要讲满,面面俱到,因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图文并茂,学生大都能读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只讲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对易懂的书上写得很清楚的一律不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摸索创造,养成自觉学习和主动处理问题的好习惯,不用教师从头到尾的去安排学习、监督学习。
要充分运用计算机科技的技术手段,体现计算机科技的优势。建立 起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课堂,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彻底颠覆旧有的“教室十黑板十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
计算机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投入更新,要求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也要与时俱进。但是目前,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内容完全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学习到的东西在将来就业时完全没有用,到工作中正真用到的技术一概不知。虽然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也是一个学习的平台,但工作岗位更注重技术能力的应用。学生在走出社会后,面临的是更多形形色色的工作软件,甚至有些软件可能在学校里都没见过的,更谈不上操作。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教师的耐心讲解和指导操作。面对现实的措手不及更是百感交集。
因此特别强调要注重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从社会实际出发,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对问题的应变能力和环境的适应能力。当学生离开学校正真走上工作岗位时,面对陌生的工作软件能应变自如,主动学习并能很快掌握运用。所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学习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教师要灵活作出解答,更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备课,更要求教师有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很强启发力和控制力,既营造和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又不使学习陷入死气沉沉或无序状态。
总之,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确立正确的教学原则,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沈军飞 教学与管理《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53-54
[2]姚小岗 取教研究《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分解与对策探讨》
[3]唐海波 思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008《中职计算机教学如何适应学生就业 成功之路》
作者简介:
田力,男,1982年出生,苗族,籍贯贵州松桃,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就职为铜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关键词】中专学校 计算机 教学研究
中等专业学校属于中等职业教育系列,它的培训对象是以初中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学生,培养目标是掌握中等专业技术知识的劳动者。计算机教学,是中专学校开设的一门实用技术性教育。在五年来的教学实践中,自己对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原则,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有一些思考。
一、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要体现和服务于中专学校的教育核心
中专学校区别于普通中学的根本在于它是学生就业前的“职前教育”。作为职前教育,其教育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学校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展开的。办学宗旨,教育目标,办学理念都是依据这个核心。课程设置,教学活动都要体现和服从、服务于这个核心。在这个核心下,中专学校的办学宗旨应该是“把需要工作的人变成工作需要的人”。教育目标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高合格率,高就业率的实用型人才”。办学理念应该是帮助学生完成“成为社会需要的劳动者”这个身份转变。计算机技能作为现代社会各个行业的普遍需要,已经成了中专学生毕业求职就业的必备技能条件。因此,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必须要体现这个核心。
二、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置要符合社会需要
在现实中,由于在中专学校的专业定位不明确,加上受师资、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中专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开设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过分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养,开设了一些看似有用,学生也有兴趣的课程,但是现实的问题是这类课程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因此,在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应该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设置课程,使计算机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
从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就业状况还是很乐观的。对应的热门专业主要有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图形图象,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所以中专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去考虑选择:
(一)办公自动化。培养大量的办公室自动管理人才和技术操作人才,提高工作效益,利于维护办公室工作氛围。
(二)网页制作。大力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为更多的网页制作企业提高优秀的网页设计人才。
(三)计算机网络。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同时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更好的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对计算机病毒的入侵起到有效防护作用。
(四)多媒体技术。根据多媒体设备的广泛应用,要求培养更多的多媒体技术人才。主要从事计算机文字编译,图形图象的处理、声音与动画结合、电影电视视频的剪辑等。
(五)平面图象处理。随着广告行业的成熟发展,需要培养更多的平面设计人才,为完成计算机图形图象的美观处理、广告设计的大胆创新等。
总的来说,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需要从传统的单一结构转变为多元素的课程结构。要求满足社会化、行业化发展。根据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相关专业性课程。在一年级的课程没有进行详细的专业划分,主要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和计算机基础理论的掌握,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进行培训,完成操作能力的系统化和扎实性。
在二、三年级的时候再给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这个时候比较注重实践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完成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正确配置,对dos、windows操作系统熟悉掌握使用。掌握处理文字和表格的软件使用。能完成中英文档的翻译,能制作表格完成报表数据的的输入和统计,至少会一种简单的计算机程序语言的编写。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序,并能进行移植应用。
能使用互联网完成信息检索、网页浏览、电子邮件的收发以及传真发送。可完成常用工具软件的下载,对一般计算机系统的简单维护,会对计算机病毒作出判断和防治。完成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其升级版本的流行软件的安装、配置、调试和使用,能对计算机常见的硬件和软件的故障作出判断、检测、排查。对数据库基本操作方法的掌握,有能力开发数据,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如windows nt/2000等操作系统。采用本专业的应用软件完成设计、制作和应用。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能进行网络的安装、调试、管理和维护,即掌握局域网技术,掌握interet基本技术,具有信息获取和发布的能力。
三、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21世纪以来计算机得到快速的发展,而且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时期。现在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大领域,得到各企业单位的广泛应用和认可。根据社会就业对人才的需要,中专学校把计算机拟作教学的专门课程。要求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满足社会的需求,
结合现阶段中专学校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机教学。近些年,由于取消了学生入学资格考试的环节,中专学校学生生源的质量越来越差,入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弱,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学习能力不强,学生的观念、意识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要提高中专学校毕业生的质量,除了要有正确的教学原则,科学的课程设置,还要有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从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培养他们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兴趣活动,象成立兴趣小组,组织项目竞赛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增加学生上机实践时间,把整个计算机教学时间的70%用于上机操作,30%用于理论讲课。在上机操作课中做到学与玩的结合,让学生从玩中找到学的乐趣,从学中体会玩的意思。上机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实现理解、思考、观察和验证一体化的最佳方式。 从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创新技术精神。创新精神的体现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所获得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从实践中获取一种新观念和新方法,使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
要求学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到教学的首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对每一个概念作出正确的理解和阐述,善于对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作出精心设计和解答,尽可能的把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解决好更多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建立创新意识。
要提倡课堂教学的精讲多练。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沿用以前那种满灌的课堂教学法肯定不行,理论课肯定要讲,但不一定要讲满,面面俱到,因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图文并茂,学生大都能读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只讲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对易懂的书上写得很清楚的一律不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摸索创造,养成自觉学习和主动处理问题的好习惯,不用教师从头到尾的去安排学习、监督学习。
要充分运用计算机科技的技术手段,体现计算机科技的优势。建立 起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课堂,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彻底颠覆旧有的“教室十黑板十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
计算机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投入更新,要求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也要与时俱进。但是目前,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内容完全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学习到的东西在将来就业时完全没有用,到工作中正真用到的技术一概不知。虽然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也是一个学习的平台,但工作岗位更注重技术能力的应用。学生在走出社会后,面临的是更多形形色色的工作软件,甚至有些软件可能在学校里都没见过的,更谈不上操作。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教师的耐心讲解和指导操作。面对现实的措手不及更是百感交集。
因此特别强调要注重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从社会实际出发,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对问题的应变能力和环境的适应能力。当学生离开学校正真走上工作岗位时,面对陌生的工作软件能应变自如,主动学习并能很快掌握运用。所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学习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教师要灵活作出解答,更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备课,更要求教师有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很强启发力和控制力,既营造和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又不使学习陷入死气沉沉或无序状态。
总之,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确立正确的教学原则,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沈军飞 教学与管理《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53-54
[2]姚小岗 取教研究《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分解与对策探讨》
[3]唐海波 思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008《中职计算机教学如何适应学生就业 成功之路》
作者简介:
田力,男,1982年出生,苗族,籍贯贵州松桃,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就职为铜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