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内侧半月板后角的受力改变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关节镜辅助下后交叉韧带修复术治疗的49例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至少随访6个月,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同时取2例正常成年人膝关节标本进行生物力学试验,在200 N的载荷下测试不同角度(0°、30°、60°和90°)完整和切断后交叉韧带时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角应变量。
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31~2.08(1.56 ± 0.81)h;术后引流量(69 ± 24)ml;住院时间6~11(7.56 ± 2.18)d。所有患者随访6~13(8.7 ± 2.9)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4~96(91.40 ± 5.18)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韧带再损伤、静脉血栓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生物力学试验结果显示,后交叉韧带切断后,膝关节在不同角度(0°、30°、60°和90°)下,内侧半月板后角应变量均明显升高[(27.51 ± 2.38)°比(18.12 ± 3.24)°、(41.23 ± 2.81)°比(12.58 ± 1.57)°、(67.56 ± 1.68)°比(24.56 ± 1.74)°和(79.61 ± 1.16)°比(34.65 ± 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膝关节屈曲90°时,内侧半月板后角应变量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安全有效,能够有效减少半月板后角异常受力,对保护膝关节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