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培育创新精神的前沿阵地。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目标是:培育学生处理和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及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全的品格,增强实践能力。
关键词:历史学教育专业 创新教学 目标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教育,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战略共识。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一个国家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豐富的人力资源的蓄积与合理运用,只有在人力资源充分涌现、得到持续开发与合理运用的基础上,创新精神的增长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才能落到实处。笔者就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目标进行论述,认为明确创新的教学目标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出发点。
一、历史学教育专业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创新不仅作为一种微观层面上获得经济效益的工具性行动的效应越来越突出,而且其作为一种宏观层面上当代世界之本质特征的演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的发展已进入创新的热潮之中。创新是当代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种积极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人的本质特征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历史学是一门社会功能很强的学科,学习它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还能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历史教学培养创新精神要立足于学科优势,从培育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的高度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运用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全的品格,增强实践能力。
二、明晰历史学教育专业创新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信息社会里,知识总量成倍增长,人们接受知识的能力显得相对不足,预测一个人潜在成就的高低,不只是看他拥有多少知识量,而更重要的是看他获取与处理新知识的能力有多高。历史学知识浩如烟海,内容包罗万象,一个人倾其毕生精力也难遍览无遗。因此,历史教学要把主要教学目标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包括学会阅读、学会记忆、学会检索、学会考证、学会分析综合和学会归纳对比,即掌握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能力是学生成长的基石,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创新人才最常见的思维特征。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即在尊重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又不为现成的结论所束缚,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世世代代留传下来的史书、史论汗牛充栋,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史学家眼里很可能是截然不同的评价。历史教学必须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这是历史教学最突出的学科优势。如果说辩证思维是教会人们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事物,历史思维则是引导人们从不同的时空立体地观察世界,它使得学生的思维领域更为宽泛、思维角度更为全面、思维层次更为清晰、思维质量更为精深。
3.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创新不仅表现为一种外在的能力,还表现为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勇于创新的人普遍具有丰富的情感和顽强的意志,它们像火箭燃料舱中的催化剂,能促使人的创新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历史教学应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以质朴的情感感染学生,以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英雄事迹激励学生,使学生的思路与世界历史的走势、中华民族的发展需要相吻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和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4.塑造健全的个性品格,使学生学会做人
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首先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崇高的理想抱负、炽热的爱国热情、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些都是创新成功的必备条件。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教学生学会做人尤其重要。人们通常说的历史学教育是公民教育、人世教育,是说历史学能培养青年人的立身处世之本。因此,历史学的创新教育目标始终要坚持强化人格教育。当代著名科学学专家赵红洲教授认为,创新个性品格主要表现在好奇心与怀疑精神、自信心与谦逊精神、进取心与献身精神等方面。一个人个性品格的形成来源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实践活动,历史教学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客观事物、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社会现象方面,能起到独特的作用。多姿多彩的历史人物和他们不同的人生追求,是学生形成创新品格的重要激励因素。
5.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创新精神与创新技能结合起来
学校的创新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实现的。我们过去培养的学生有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通病,关键在于我们对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视不够。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就历史学教育专业而言,要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就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深入大众之中,了解和关注社会的发展,做必要的专题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或历史论文;要经常组织不同院校、不同学科的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辩论、历史知识竞赛,在知识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中,激发学生创新的紧迫感和敏锐性;利用历史教学技能课组织学生制作教学课件、教具、绘制历史地图,要求准教师上讲台展示创新风范,增长创新技能。这样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技术、创新能力统一起来,使创新成为一种品格、一种思路,成为一种欲罢不能的驱动力。
三、小结
创新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历史学教育专业的创新教学目标应建立在创新性思维、实践能力、自主学习、创新开拓意识等基本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综合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二者相互依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推进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的素质教育,是我国面对知识经济挑战和抓住历史机遇的战略性需求,是培养千千万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求,是世界历史发展和民族繁荣振兴的需求,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3]赵亚夫.国外历史教育透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肖云龙.创新教育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南阳市宛西中专)
关键词:历史学教育专业 创新教学 目标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教育,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战略共识。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一个国家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豐富的人力资源的蓄积与合理运用,只有在人力资源充分涌现、得到持续开发与合理运用的基础上,创新精神的增长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才能落到实处。笔者就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目标进行论述,认为明确创新的教学目标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出发点。
一、历史学教育专业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创新不仅作为一种微观层面上获得经济效益的工具性行动的效应越来越突出,而且其作为一种宏观层面上当代世界之本质特征的演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的发展已进入创新的热潮之中。创新是当代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种积极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人的本质特征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历史学是一门社会功能很强的学科,学习它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还能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历史教学培养创新精神要立足于学科优势,从培育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的高度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运用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全的品格,增强实践能力。
二、明晰历史学教育专业创新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信息社会里,知识总量成倍增长,人们接受知识的能力显得相对不足,预测一个人潜在成就的高低,不只是看他拥有多少知识量,而更重要的是看他获取与处理新知识的能力有多高。历史学知识浩如烟海,内容包罗万象,一个人倾其毕生精力也难遍览无遗。因此,历史教学要把主要教学目标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包括学会阅读、学会记忆、学会检索、学会考证、学会分析综合和学会归纳对比,即掌握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能力是学生成长的基石,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创新人才最常见的思维特征。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即在尊重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又不为现成的结论所束缚,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世世代代留传下来的史书、史论汗牛充栋,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史学家眼里很可能是截然不同的评价。历史教学必须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这是历史教学最突出的学科优势。如果说辩证思维是教会人们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事物,历史思维则是引导人们从不同的时空立体地观察世界,它使得学生的思维领域更为宽泛、思维角度更为全面、思维层次更为清晰、思维质量更为精深。
3.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创新不仅表现为一种外在的能力,还表现为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勇于创新的人普遍具有丰富的情感和顽强的意志,它们像火箭燃料舱中的催化剂,能促使人的创新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历史教学应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以质朴的情感感染学生,以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英雄事迹激励学生,使学生的思路与世界历史的走势、中华民族的发展需要相吻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和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4.塑造健全的个性品格,使学生学会做人
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首先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崇高的理想抱负、炽热的爱国热情、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些都是创新成功的必备条件。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教学生学会做人尤其重要。人们通常说的历史学教育是公民教育、人世教育,是说历史学能培养青年人的立身处世之本。因此,历史学的创新教育目标始终要坚持强化人格教育。当代著名科学学专家赵红洲教授认为,创新个性品格主要表现在好奇心与怀疑精神、自信心与谦逊精神、进取心与献身精神等方面。一个人个性品格的形成来源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实践活动,历史教学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客观事物、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社会现象方面,能起到独特的作用。多姿多彩的历史人物和他们不同的人生追求,是学生形成创新品格的重要激励因素。
5.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创新精神与创新技能结合起来
学校的创新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实现的。我们过去培养的学生有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通病,关键在于我们对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视不够。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就历史学教育专业而言,要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就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深入大众之中,了解和关注社会的发展,做必要的专题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或历史论文;要经常组织不同院校、不同学科的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辩论、历史知识竞赛,在知识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中,激发学生创新的紧迫感和敏锐性;利用历史教学技能课组织学生制作教学课件、教具、绘制历史地图,要求准教师上讲台展示创新风范,增长创新技能。这样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技术、创新能力统一起来,使创新成为一种品格、一种思路,成为一种欲罢不能的驱动力。
三、小结
创新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历史学教育专业的创新教学目标应建立在创新性思维、实践能力、自主学习、创新开拓意识等基本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综合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二者相互依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推进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的素质教育,是我国面对知识经济挑战和抓住历史机遇的战略性需求,是培养千千万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求,是世界历史发展和民族繁荣振兴的需求,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3]赵亚夫.国外历史教育透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肖云龙.创新教育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南阳市宛西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