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信息技术课上都是教师示范讲解、演示操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具活力?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留出空间给学生思考、表达、创造。
关键词:信息技术; 思考; 表达; 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90-001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自从新课标提出以后,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学习潜能的激发,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这些都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深入思考并合理解决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给学生创造参与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留下适当的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去想象、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这样,我的课堂才能更具活力,更受学生喜欢。
一、学习时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是有头脑的人。我们的教学也并不是单纯地把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在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有更多的思考的空间。反思我们的课堂,信息技术在很多时候以技能操作为主,很多老师喜欢以示范讲解为主,这样的教学比较轻松,相对而言学生也很容易掌握相关知识点。但实际上这样的方法学生是简单地模仿,他们缺少思考的过程,不能把相应的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技能,一旦情况有所改变的时候,他们可能就束手无策了。相反,假如我们能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话,学生就多一些体验的过程,无论成败与否,我相信学生都是有所收获的。“你给学生的空间有多大,他给你的惊喜就有多大!”
前些日子担任了吴江市信息技术A级课的评委,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来上,有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产生的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很明显,有经验的老师会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一节课的时间如何分配,怎样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都是很有讲究的。有一位老师通过孩子们熟悉而又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图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当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这位老师设计了相关场景,用模仿图的语气来说话的,相关录音来给出任务,孩子们兴致盎然,一个个跃跃欲试。为了引导孩子们更好地思考,他安排了先在纸上自主设计的环节,这样孩子们有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而不是盲目的操作。最后的完成效果当然也是非常好的。
二、反馈时留给学生表达的空间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各学科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相关素养,信息技术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不是简单地学会一些应用软件的操作。纲要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技术工具的学习为主,但不是对工具的机械操作和简单模仿。信息技术活动面向学生发展,以学生的体验、理解、决策、评价等认知活动为基础,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在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体验、理解等认知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反馈与评价。这种交流不是一种流于表演的表面形式,而是要让学生轻松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就要给学生留下表达的空间。
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通过多种形式留给学生表达的空间,有时可以是同桌间的交流,有时是小组间的交流,有时是全班同学间的交流。总之要给每个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这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最近,教学了LOGO语言部分中的《画虚线》一课,在导入环节,我先让学生到黑板上用生活中的方法来画一条虚线,然后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述是如何来画这一条虚线的。别看那么简单的一条虚线,要准确地表述出来还真不容易,但我还是耐心地引导孩子们表述出来。接着,学习了LOGO命令以后,我再让学生来表述小海龟是如何用LOGO命令来画虚线的,在前面的铺垫下,一般学生都能比较完整地表述画虚线的过程了。通过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通过表达使学生把操作技能转化为理论知识,实现了质的升华。
三、作业时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
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业是巩固课堂上知识点的掌握及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直接反映了教学的成败。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除了要考虑到学生的各个层次、兴趣以外,还要注意不是简单地布置一些机械操作类的题目,要布置一些给学生留有创造空间的作业。
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尽量不要照搬教材上的习题,要善于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抓住社会的热点,适当地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布置一些作业,这样就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本学期,六年级的课程以主题拓展为主,虽然开学初我制定了教学计划,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往往会“随机应变”。最近,禽流感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于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就引导学生一起来关注禽流感,制作禽流感的电子小报。在LOGO语言教学中布置作业时,我更是给学生留出空间,让他们用学过的命令来设计自己感兴趣的标志、图形等等。很多同学往往会有意无意地画出一些特别有意思的图形,这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了,他们沉浸在创造的喜悦中。
可见,我们的教学处处需要空间,空间越大,思考越深入、表达越精彩、创造越无限,我们的学生就更具活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思考; 表达; 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90-001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自从新课标提出以后,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学习潜能的激发,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这些都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深入思考并合理解决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给学生创造参与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留下适当的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去想象、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这样,我的课堂才能更具活力,更受学生喜欢。
一、学习时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是有头脑的人。我们的教学也并不是单纯地把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在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有更多的思考的空间。反思我们的课堂,信息技术在很多时候以技能操作为主,很多老师喜欢以示范讲解为主,这样的教学比较轻松,相对而言学生也很容易掌握相关知识点。但实际上这样的方法学生是简单地模仿,他们缺少思考的过程,不能把相应的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技能,一旦情况有所改变的时候,他们可能就束手无策了。相反,假如我们能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话,学生就多一些体验的过程,无论成败与否,我相信学生都是有所收获的。“你给学生的空间有多大,他给你的惊喜就有多大!”
前些日子担任了吴江市信息技术A级课的评委,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来上,有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产生的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很明显,有经验的老师会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一节课的时间如何分配,怎样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都是很有讲究的。有一位老师通过孩子们熟悉而又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图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当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这位老师设计了相关场景,用模仿图的语气来说话的,相关录音来给出任务,孩子们兴致盎然,一个个跃跃欲试。为了引导孩子们更好地思考,他安排了先在纸上自主设计的环节,这样孩子们有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而不是盲目的操作。最后的完成效果当然也是非常好的。
二、反馈时留给学生表达的空间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各学科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相关素养,信息技术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不是简单地学会一些应用软件的操作。纲要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技术工具的学习为主,但不是对工具的机械操作和简单模仿。信息技术活动面向学生发展,以学生的体验、理解、决策、评价等认知活动为基础,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在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体验、理解等认知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反馈与评价。这种交流不是一种流于表演的表面形式,而是要让学生轻松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就要给学生留下表达的空间。
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通过多种形式留给学生表达的空间,有时可以是同桌间的交流,有时是小组间的交流,有时是全班同学间的交流。总之要给每个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这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最近,教学了LOGO语言部分中的《画虚线》一课,在导入环节,我先让学生到黑板上用生活中的方法来画一条虚线,然后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述是如何来画这一条虚线的。别看那么简单的一条虚线,要准确地表述出来还真不容易,但我还是耐心地引导孩子们表述出来。接着,学习了LOGO命令以后,我再让学生来表述小海龟是如何用LOGO命令来画虚线的,在前面的铺垫下,一般学生都能比较完整地表述画虚线的过程了。通过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通过表达使学生把操作技能转化为理论知识,实现了质的升华。
三、作业时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
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业是巩固课堂上知识点的掌握及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直接反映了教学的成败。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除了要考虑到学生的各个层次、兴趣以外,还要注意不是简单地布置一些机械操作类的题目,要布置一些给学生留有创造空间的作业。
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尽量不要照搬教材上的习题,要善于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抓住社会的热点,适当地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布置一些作业,这样就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本学期,六年级的课程以主题拓展为主,虽然开学初我制定了教学计划,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往往会“随机应变”。最近,禽流感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于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就引导学生一起来关注禽流感,制作禽流感的电子小报。在LOGO语言教学中布置作业时,我更是给学生留出空间,让他们用学过的命令来设计自己感兴趣的标志、图形等等。很多同学往往会有意无意地画出一些特别有意思的图形,这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了,他们沉浸在创造的喜悦中。
可见,我们的教学处处需要空间,空间越大,思考越深入、表达越精彩、创造越无限,我们的学生就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