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网络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部分。网络发展开辟了意识形态沟通新渠道,同时网络繁荣也带来了意识形态新挑战,为此需要提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一系列对策来推动我国互联网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机遇;挑战;对策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网络化的沟通方式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主要沟通方式,与此同时,网络范围内有关意识形态的国内和国际争端日益激烈。总书记强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浪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9]面对当前互联网意识形态发展的现实状况,如何灵活应用机遇、迎接挑战,从而保障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夯实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成为当前亟待推进的时代问题。
一、网络发展开辟了意识形态沟通新渠道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星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10]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类社会发展带到了全新高度,打开了意识形态沟通新大门,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1.网络技术助力马克思主义传播
在互联网技术的驱动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方式有了更多新变化,不再固化于传统大众传媒平台,具备了多样表现形式,受众群体扩大化,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数增多。同时,网络信息具备及时反馈性,不正之风容易得到及时性遏制。
2.网络技术助力基层城乡建设
互联网技术的深刻发展,不仅促进了国际交流,更是有助于基层党群工作的开展。借助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壁垒,“老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办事效率事半功倍,普通老百姓对于政府的满意度自然容易提升,同时也易于认同政府和党委的组织领导,有利于意识形态安全的巩固。此外,在网络新科技的帮助下,更多的城乡少年儿童有机会获取较比现实生活中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更多有关党和国家的思想理念,从而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理念。
二、网络繁荣带来了意识形态安全新挑战
任何事物都具有它的两面性,因此就要求人们在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过程中,要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互联网业的迅速发展,促成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使地球成为“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但是也给为国际间意识形态的争端带来更多压力。
1.多元思潮削弱主流意识形态
网络世界是一个没有明确国界的虚拟空间。在这个虚拟空间中,“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们的权利意识在这里被唤醒、猎奇心在这里抒写的淋漓尽致,真情实感在指尖肆意拼写。
2.错误思潮侵蝕主流意识形态
网络领域的意识形态竞争主要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西方国家利用文化传输“润物无声”的特质将他们想要输送的思想观念以影视剧、短视频、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热点事件等形式送到了我们身边。如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鼓动人们过分追崇物质生活,从而忽视了内在精神的培养。又有西方影视崇尚个人拯救世界,个人本位主义思想浓重。部分打着“原创”旗帜的网络短片,恶意磨灭我国历史文明印记,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体现。
三、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11]“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3]。关于如何维护网络意识形态,需要从多方面出发进行思考,从而形成一个严密有序的防护体系。
1.加大科技投入,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总书记曾说:“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3]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首先要做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组织专业人才队伍,进行高端芯片和相关设施的配套设施的研究开发,培养自己的人才后备军。同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算法推荐技术等,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维护和宣传工作。VR、AR等职能设备也可以被充分利用,将意识形态中简单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动态展演过程,于观众的互动中增强意识形态教育。
2.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拓展渠道和方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的行动纲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行为准则,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坚定核心意识不动摇。其次,要学会创新话语传播方式和手段。网络主体是由青少年和中年构成,其中青年一代成长于网络时代,他们熟悉了解网络符号,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互联网。创新话语传播方式就要做到与时俱进,用大众熟悉的方式讲述意识形态。最后,要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中国与美乃至很多西方国家的舆论场都处于相对隔离状态,只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才能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
3.推进人才培养计划,筑牢意识形态防护围墙
人才强国。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除去从事科研的工作人员,还需要专门的网管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舆情和其他网络事件。党政领导干部也要学会灵活操作计算机,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回应民生之所问,了解民生之所需。同时还要增强普通民众敢于发声,敢于质疑的能力;不断增强对于民众的意识形态教育,使民众的虚拟人格和现实人格相一致。
4.强化网络空间治理,抑制非主流意识形态泛滥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等,这样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打击,绝不能任其大行其道”,[4]互联网空间的长治久安离不开法律法规强有力的行为束缚。在国家强制力的约束下,错误信息得以被屏蔽、肃清,正能量信息得以被传递,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得以被维护。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6-5
[3]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5.
作者简介:李奇玲( 1997- ),女,汉族,山西吕梁人,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从事网络信息治理和网络话语权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机遇;挑战;对策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网络化的沟通方式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主要沟通方式,与此同时,网络范围内有关意识形态的国内和国际争端日益激烈。总书记强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浪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9]面对当前互联网意识形态发展的现实状况,如何灵活应用机遇、迎接挑战,从而保障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夯实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成为当前亟待推进的时代问题。
一、网络发展开辟了意识形态沟通新渠道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星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10]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类社会发展带到了全新高度,打开了意识形态沟通新大门,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1.网络技术助力马克思主义传播
在互联网技术的驱动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方式有了更多新变化,不再固化于传统大众传媒平台,具备了多样表现形式,受众群体扩大化,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数增多。同时,网络信息具备及时反馈性,不正之风容易得到及时性遏制。
2.网络技术助力基层城乡建设
互联网技术的深刻发展,不仅促进了国际交流,更是有助于基层党群工作的开展。借助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壁垒,“老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办事效率事半功倍,普通老百姓对于政府的满意度自然容易提升,同时也易于认同政府和党委的组织领导,有利于意识形态安全的巩固。此外,在网络新科技的帮助下,更多的城乡少年儿童有机会获取较比现实生活中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更多有关党和国家的思想理念,从而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理念。
二、网络繁荣带来了意识形态安全新挑战
任何事物都具有它的两面性,因此就要求人们在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过程中,要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互联网业的迅速发展,促成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使地球成为“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但是也给为国际间意识形态的争端带来更多压力。
1.多元思潮削弱主流意识形态
网络世界是一个没有明确国界的虚拟空间。在这个虚拟空间中,“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们的权利意识在这里被唤醒、猎奇心在这里抒写的淋漓尽致,真情实感在指尖肆意拼写。
2.错误思潮侵蝕主流意识形态
网络领域的意识形态竞争主要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西方国家利用文化传输“润物无声”的特质将他们想要输送的思想观念以影视剧、短视频、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热点事件等形式送到了我们身边。如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鼓动人们过分追崇物质生活,从而忽视了内在精神的培养。又有西方影视崇尚个人拯救世界,个人本位主义思想浓重。部分打着“原创”旗帜的网络短片,恶意磨灭我国历史文明印记,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体现。
三、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11]“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3]。关于如何维护网络意识形态,需要从多方面出发进行思考,从而形成一个严密有序的防护体系。
1.加大科技投入,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总书记曾说:“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3]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首先要做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组织专业人才队伍,进行高端芯片和相关设施的配套设施的研究开发,培养自己的人才后备军。同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算法推荐技术等,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维护和宣传工作。VR、AR等职能设备也可以被充分利用,将意识形态中简单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动态展演过程,于观众的互动中增强意识形态教育。
2.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拓展渠道和方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的行动纲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行为准则,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坚定核心意识不动摇。其次,要学会创新话语传播方式和手段。网络主体是由青少年和中年构成,其中青年一代成长于网络时代,他们熟悉了解网络符号,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互联网。创新话语传播方式就要做到与时俱进,用大众熟悉的方式讲述意识形态。最后,要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中国与美乃至很多西方国家的舆论场都处于相对隔离状态,只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才能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
3.推进人才培养计划,筑牢意识形态防护围墙
人才强国。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除去从事科研的工作人员,还需要专门的网管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舆情和其他网络事件。党政领导干部也要学会灵活操作计算机,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回应民生之所问,了解民生之所需。同时还要增强普通民众敢于发声,敢于质疑的能力;不断增强对于民众的意识形态教育,使民众的虚拟人格和现实人格相一致。
4.强化网络空间治理,抑制非主流意识形态泛滥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等,这样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打击,绝不能任其大行其道”,[4]互联网空间的长治久安离不开法律法规强有力的行为束缚。在国家强制力的约束下,错误信息得以被屏蔽、肃清,正能量信息得以被传递,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得以被维护。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6-5
[3]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5.
作者简介:李奇玲( 1997- ),女,汉族,山西吕梁人,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从事网络信息治理和网络话语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