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我国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缓慢,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本文将从科学发展观入手,分析了生态农业的内涵和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着力点,并对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完善的有效途径进行深层次的讨论。
【关键词】:生态农业 内涵 特点 途径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科技产业,正在世界各大洲中疯狂兴起。而在早先时候,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已经学会了利用桑叶喂蚕,蚕沙养鱼,池塘肥沙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这种古老的生态农业布局。农业作为人类最原始的产业,经历了原始、传统、现代农业三个漫长的历程。而如今生态农业的兴起,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深度重视,因为这种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能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所以,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两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生态农业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对生态农业将来的发展提出相关合理化建议。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点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生态农业布局进行生产劳动的国家,但是系统上生态农业是在1970年由美国的土壤学家W.Albreche提出的,而在1981年美国的农业学家M.Woltington又对赋予生态农业更加完整的定义:生态农业是指生态上能够自我维持,低投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虽然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农业被各国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但其内涵却是一样的。都是强调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生态间平衡来维持生产关系,而不是通过施用人工合成化肥、农药、基因工程等生产体系来进行农业的耕作和种植。
通过研究生态农业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观点,生态农业,顾名思义,强调的是生态二字,所以就应该以一种洁净的方式来生产农业产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协调经济、社会、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和受我国的具体国情的影响,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和其他发达国家大有区别,我国的生态农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下三个方面:
1、以追求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
农业发展目标有三个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满足温饱需求为核心(数量安全);第二阶段是满足相对富裕(质量安全);第三阶段是满足高质量生活的生态环境、食品质量与未来繁荣(环境资源安全、产品高质高效)。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处在第一和第三阶段两者之间,它不同于那些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发展生态农业是为了弥补石油业的缺陷,为经济发展寻求替代品。而我国的生态农业的着力点是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而产生的,旨在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主要矛盾。正是这种主要矛盾需要生态农业的能够实现高产出、高效益、高发展的优势,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
2、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首先要将我国传统农业中那些与生态农业相适应的部分推广到现代生态农业中。如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等。另外,还应加大对生态农业和生态科技的研究与投入。如研究生态农药、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等。如果将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二者紧密结合,生态农业的发展前途更加光明。
3、强调物质的适当投入
因为生态农业自身的特点,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生态农业就是不投入任何物质,更不强调使用机械来发展。这种误解在西方国家中比较普遍,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物质方面的投入,生态农业也不例外,虽然其强调效法自然,但也需要适当的物质投入,这样才能促进生态农业的循环发展。
二、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点
(一)着力发展生态和谐的产业体系
农业的生态产业链是由生态种植业、生态林业、生态牧业、生态渔业及其延伸的生态型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农产品消费业之间,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要素复合形成密切联系的呈网状的生态产业体系。在这个产业体系中,各产业间的发展既相互独立却又相互制约。所以为了能在这个体系中实现持久性的发展,我们应该深入分析各产业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其中对我们今后农业的发展有利的部分以及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
(二)着力发展有机农产品
有机农产品是在生态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式农产品,这种产品具有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等特点。针对我国目前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求,越来越多的人们注重的不是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更加关注食品安全与保健的问题了。所以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循着人们对无污染生态食品需求量逐渐增大的这种心理,在最适合的时刻进军市场。那么它的市场前景将是无比广阔。
(三)着力发展观光生态农业
观光生态农业是一种在生態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将农业活动与人们的休闲娱乐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形态。而发展这种观光生态农业,必须从实际出发,有效的利用当地的农业特色、地域优势,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档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组合一些具有特色的旅游内容与旅游文化,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改善旅游环境。
(四)着力推广节约型生态农业技术
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生态农业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持,所以要发展生态农业,就应该大力推广节约型生态农业技术,这样才能促使生态农业提质增效。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是一个诞生不久,推广不深,今后必须在社会背景、经济发展阶段、法律制度创新等方面加以认真、细致、谨慎地创制。同时将进一步明确农业生态体系,深入研究生态农业发展的运行机制。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各地区农业发展程度与地域气候、环境等的不同,生态农业建设可以有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深入研究较发达地区以及欠发达地区不同的推进方略,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生态农业模式以及相关的法规制度和长效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佟庆远,李王峰,李宏.农村可持续发展对策及案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徐更生,刘宗超.我们的治农方略,化解三农问题的“另类”方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刘思华.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生态农业 内涵 特点 途径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科技产业,正在世界各大洲中疯狂兴起。而在早先时候,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已经学会了利用桑叶喂蚕,蚕沙养鱼,池塘肥沙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这种古老的生态农业布局。农业作为人类最原始的产业,经历了原始、传统、现代农业三个漫长的历程。而如今生态农业的兴起,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深度重视,因为这种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能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所以,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两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生态农业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对生态农业将来的发展提出相关合理化建议。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点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生态农业布局进行生产劳动的国家,但是系统上生态农业是在1970年由美国的土壤学家W.Albreche提出的,而在1981年美国的农业学家M.Woltington又对赋予生态农业更加完整的定义:生态农业是指生态上能够自我维持,低投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虽然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农业被各国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但其内涵却是一样的。都是强调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生态间平衡来维持生产关系,而不是通过施用人工合成化肥、农药、基因工程等生产体系来进行农业的耕作和种植。
通过研究生态农业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观点,生态农业,顾名思义,强调的是生态二字,所以就应该以一种洁净的方式来生产农业产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协调经济、社会、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和受我国的具体国情的影响,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和其他发达国家大有区别,我国的生态农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下三个方面:
1、以追求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
农业发展目标有三个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满足温饱需求为核心(数量安全);第二阶段是满足相对富裕(质量安全);第三阶段是满足高质量生活的生态环境、食品质量与未来繁荣(环境资源安全、产品高质高效)。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处在第一和第三阶段两者之间,它不同于那些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发展生态农业是为了弥补石油业的缺陷,为经济发展寻求替代品。而我国的生态农业的着力点是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而产生的,旨在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主要矛盾。正是这种主要矛盾需要生态农业的能够实现高产出、高效益、高发展的优势,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
2、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首先要将我国传统农业中那些与生态农业相适应的部分推广到现代生态农业中。如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等。另外,还应加大对生态农业和生态科技的研究与投入。如研究生态农药、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等。如果将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二者紧密结合,生态农业的发展前途更加光明。
3、强调物质的适当投入
因为生态农业自身的特点,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生态农业就是不投入任何物质,更不强调使用机械来发展。这种误解在西方国家中比较普遍,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物质方面的投入,生态农业也不例外,虽然其强调效法自然,但也需要适当的物质投入,这样才能促进生态农业的循环发展。
二、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点
(一)着力发展生态和谐的产业体系
农业的生态产业链是由生态种植业、生态林业、生态牧业、生态渔业及其延伸的生态型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农产品消费业之间,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要素复合形成密切联系的呈网状的生态产业体系。在这个产业体系中,各产业间的发展既相互独立却又相互制约。所以为了能在这个体系中实现持久性的发展,我们应该深入分析各产业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其中对我们今后农业的发展有利的部分以及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
(二)着力发展有机农产品
有机农产品是在生态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式农产品,这种产品具有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等特点。针对我国目前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求,越来越多的人们注重的不是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更加关注食品安全与保健的问题了。所以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循着人们对无污染生态食品需求量逐渐增大的这种心理,在最适合的时刻进军市场。那么它的市场前景将是无比广阔。
(三)着力发展观光生态农业
观光生态农业是一种在生態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将农业活动与人们的休闲娱乐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形态。而发展这种观光生态农业,必须从实际出发,有效的利用当地的农业特色、地域优势,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档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组合一些具有特色的旅游内容与旅游文化,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改善旅游环境。
(四)着力推广节约型生态农业技术
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生态农业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持,所以要发展生态农业,就应该大力推广节约型生态农业技术,这样才能促使生态农业提质增效。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是一个诞生不久,推广不深,今后必须在社会背景、经济发展阶段、法律制度创新等方面加以认真、细致、谨慎地创制。同时将进一步明确农业生态体系,深入研究生态农业发展的运行机制。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各地区农业发展程度与地域气候、环境等的不同,生态农业建设可以有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深入研究较发达地区以及欠发达地区不同的推进方略,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生态农业模式以及相关的法规制度和长效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佟庆远,李王峰,李宏.农村可持续发展对策及案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徐更生,刘宗超.我们的治农方略,化解三农问题的“另类”方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刘思华.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