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完善的关键点

来源 :福建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10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我国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缓慢,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本文将从科学发展观入手,分析了生态农业的内涵和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着力点,并对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完善的有效途径进行深层次的讨论。
  【关键词】:生态农业 内涵 特点 途径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科技产业,正在世界各大洲中疯狂兴起。而在早先时候,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已经学会了利用桑叶喂蚕,蚕沙养鱼,池塘肥沙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这种古老的生态农业布局。农业作为人类最原始的产业,经历了原始、传统、现代农业三个漫长的历程。而如今生态农业的兴起,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深度重视,因为这种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能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所以,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两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生态农业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对生态农业将来的发展提出相关合理化建议。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点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生态农业布局进行生产劳动的国家,但是系统上生态农业是在1970年由美国的土壤学家W.Albreche提出的,而在1981年美国的农业学家M.Woltington又对赋予生态农业更加完整的定义:生态农业是指生态上能够自我维持,低投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虽然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农业被各国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但其内涵却是一样的。都是强调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生态间平衡来维持生产关系,而不是通过施用人工合成化肥、农药、基因工程等生产体系来进行农业的耕作和种植。
  通过研究生态农业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观点,生态农业,顾名思义,强调的是生态二字,所以就应该以一种洁净的方式来生产农业产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协调经济、社会、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和受我国的具体国情的影响,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和其他发达国家大有区别,我国的生态农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下三个方面:
  1、以追求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
  农业发展目标有三个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满足温饱需求为核心(数量安全);第二阶段是满足相对富裕(质量安全);第三阶段是满足高质量生活的生态环境、食品质量与未来繁荣(环境资源安全、产品高质高效)。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处在第一和第三阶段两者之间,它不同于那些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发展生态农业是为了弥补石油业的缺陷,为经济发展寻求替代品。而我国的生态农业的着力点是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而产生的,旨在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主要矛盾。正是这种主要矛盾需要生态农业的能够实现高产出、高效益、高发展的优势,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
  2、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首先要将我国传统农业中那些与生态农业相适应的部分推广到现代生态农业中。如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等。另外,还应加大对生态农业和生态科技的研究与投入。如研究生态农药、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等。如果将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二者紧密结合,生态农业的发展前途更加光明。
  3、强调物质的适当投入
  因为生态农业自身的特点,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生态农业就是不投入任何物质,更不强调使用机械来发展。这种误解在西方国家中比较普遍,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物质方面的投入,生态农业也不例外,虽然其强调效法自然,但也需要适当的物质投入,这样才能促进生态农业的循环发展。
  二、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点
  (一)着力发展生态和谐的产业体系
  农业的生态产业链是由生态种植业、生态林业、生态牧业、生态渔业及其延伸的生态型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农产品消费业之间,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要素复合形成密切联系的呈网状的生态产业体系。在这个产业体系中,各产业间的发展既相互独立却又相互制约。所以为了能在这个体系中实现持久性的发展,我们应该深入分析各产业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其中对我们今后农业的发展有利的部分以及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
  (二)着力发展有机农产品
  有机农产品是在生态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式农产品,这种产品具有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等特点。针对我国目前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求,越来越多的人们注重的不是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更加关注食品安全与保健的问题了。所以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循着人们对无污染生态食品需求量逐渐增大的这种心理,在最适合的时刻进军市场。那么它的市场前景将是无比广阔。
  (三)着力发展观光生态农业
  观光生态农业是一种在生態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将农业活动与人们的休闲娱乐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形态。而发展这种观光生态农业,必须从实际出发,有效的利用当地的农业特色、地域优势,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档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组合一些具有特色的旅游内容与旅游文化,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改善旅游环境。
  (四)着力推广节约型生态农业技术
  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生态农业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持,所以要发展生态农业,就应该大力推广节约型生态农业技术,这样才能促使生态农业提质增效。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是一个诞生不久,推广不深,今后必须在社会背景、经济发展阶段、法律制度创新等方面加以认真、细致、谨慎地创制。同时将进一步明确农业生态体系,深入研究生态农业发展的运行机制。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各地区农业发展程度与地域气候、环境等的不同,生态农业建设可以有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深入研究较发达地区以及欠发达地区不同的推进方略,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生态农业模式以及相关的法规制度和长效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佟庆远,李王峰,李宏.农村可持续发展对策及案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徐更生,刘宗超.我们的治农方略,化解三农问题的“另类”方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刘思华.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有关职能部门曾吹风曰,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几乎是不可预测的。以此应对舆论方面“如此大震,为何竟没有一点预警”的质疑,未免有卸责之嫌。  中国的地震预报曾走在世界前列,成功地作出了1975年辽宁海城,1976年云南龙陵,1976年四川松潘、平武7级以上大地震的临震预报,其中海城地震的预测最为成功:1975年2月4日上午10时30分发布预报,晚7时36分果然发生地震。仅这
大约40多年前了,读过梁启超先生的《欧游心影录》,接著读《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等。那时很幼稚,字都认识,内容也知道,但读不懂,因为没有梁先生的经历,不懂梁先生的思想背景,特别是看到他讲到中国文化的使命感,讲到“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
【李德与肖月华、李丽莲】  延安时代的“跨国婚姻”并不鲜见,最为著名的要数李德和李丽莲。上世纪30年代,共产国际向中央苏区派出军事顾问李德,即奥地利人奥拓·布莱恩(笔名华夫)。李德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失误众所周知,这里只说他生活上的“毫末细节”。  李德到江西苏区时正值三十出头,自然有正常的生理上的需求。据美国著名专栏作家、《纽约时报》副总编辑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称:“李德于1933年10月抵达中国时
萧军常说:“鲁迅是我的父亲,毛泽东是我的哥哥。”至于“文革”,“经是好的,歪嘴和尚把它念歪了”。    1976年10 月19日,毛泽东逝世不久,作家萧军写了两首诗:  毛泽东主席逝世有感  一  万众同悲陨大星,古今中外拟何从?一生赍志拯中国,天地为心济世穷。  八亿黎庶活化雨,千章古木挹春风。谆谆遗教篇章在,涕泪抛将读大经。  二  狼蛇狐鼠一时狂,鬼雾妖氛夜未央。霹雳一声天地震,万山红叶艳经
介绍贝朗血液透析机消毒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检修方法,并详细说明了检修的程序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