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加快促进新教师的职业化成长,使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并且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学校方面组织“新教师帮扶”计划,注重发挥老教师的职业影响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实现自身职业技能完善,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成长,还能使青年教师在实现职业技能提升的同时,有力促进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对老教师如何对新教师实施帮扶计划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加快实现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老教师;新教师;帮扶计划;策略研究
前言:
作为一名合格的老教師,除了在完成自身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加强与青年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为青年教师在思想和技能方面提供支持,帮助青年教师快速实现自身发展。在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老教师要主动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知识体系、职业技能等方面经验,分享给青年教师,这样,不仅能够促进他们的自身成长,老教师还能在其中获得新人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职业技能。
1、老教师对新教师的帮扶过程中有待改进的方面
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帮扶确实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有利于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整理,进一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从新教师那里了解更多的现代化信息教育模式的教学理念,两者实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由此看来,老教师的帮扶作用效果是较为明显的,但如果对其进行一味的帮扶,未免会造成部分新教师思想上的懈怠,从而不利于新教师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大力倡导新老教师结对的同时,支持新老教师参加一些国内权威的教学培训、学术活动,从全国名师那里学习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技巧,使学校内的新老教师在教学水平上总体得到较大的提升,从而完成新老教师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学校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2、老教师对新教师的帮扶措施分析
2.1新老教师集体备课
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当开始每一个新的章节时,教师们都会提前对其进行准备,制定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并对重难点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集体讨论和研究,理清教学流程,从而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因此,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让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帮扶,让两者之间进行优势互补,这样,两者既能在完成指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任务的同时,还能从教学环境方面体现出教师们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教学精神,有利于提高新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2.2帮助新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工作
从课堂教学入手,老教师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新教师进行课程设计、课件制作、规范上等教学活动环节,另外,在课外时间,老教师也要及时的与新教师探讨教学理念,帮助新教师在教学分析、备课、反思、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改善,并针对探讨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对新教师进行帮扶,从而有利于帮助新教师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帮扶措施能够帮助新教师在自身教学过程中解决很多困惑,使新教师在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上得到较大的提升,进而减少新教师在教学中的错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2.3指导新教师做好课后反思
新教师由于刚开始接触各种教学任务,自身经验尚且不足,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老教师的教学经验较丰富,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帮衬一下新教师群体,为他们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在思想上上予以适当的引导,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老教师可以在充足的课外时间中,指导新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手写记录,不断反思并总结经验,帮助新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获得“新大陆”,从而为新教师积累更多的珍贵经验,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2.4邀请新教师参与听课、评课活动
在新教师刚融入到新的教学环境中时,由于人生地不熟,对新环境中的人或事多少都会有一点排斥心理,因此,老教师应该主动站出来与新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并邀请他们参与到自己的课堂中来,向他们展示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他们做出规范的授课过程,让他们从听课中学习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教学体系,减少教学中的常见错误。在听完示范课之后,老教师可以邀请新教师进行评课,与新教师探讨教学中的方法与技巧,帮助新教师更深刻的理解课堂中的各种规范要求,帮助新教师更好的驾驭课堂,从而帮助新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这样的话,新教师可以将自己在听课和评课时总结的各种方法和经验应用到自己的备课工作中去,努力将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优点和长处应用到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去,有利于新教师的自身成长和职业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们要充分认识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希望新老教师能够通过帮扶过程实现双赢,达到两者共同进步的最佳效果,并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为促进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贡献自身的力量,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海明.新教师课堂行为的策略研究——以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为例[J].亚太教育,2019(10):166.
[2] 王锐鹏.取·转·舍——青年教师对老教师建议的应有态度和处理艺术[J].浙江教育科学,2018(01):61-62.
[3] 邓建国.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方案接受度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21):83-84.
关键词:老教师;新教师;帮扶计划;策略研究
前言:
作为一名合格的老教師,除了在完成自身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加强与青年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为青年教师在思想和技能方面提供支持,帮助青年教师快速实现自身发展。在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老教师要主动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知识体系、职业技能等方面经验,分享给青年教师,这样,不仅能够促进他们的自身成长,老教师还能在其中获得新人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职业技能。
1、老教师对新教师的帮扶过程中有待改进的方面
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帮扶确实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有利于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整理,进一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从新教师那里了解更多的现代化信息教育模式的教学理念,两者实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由此看来,老教师的帮扶作用效果是较为明显的,但如果对其进行一味的帮扶,未免会造成部分新教师思想上的懈怠,从而不利于新教师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大力倡导新老教师结对的同时,支持新老教师参加一些国内权威的教学培训、学术活动,从全国名师那里学习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技巧,使学校内的新老教师在教学水平上总体得到较大的提升,从而完成新老教师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学校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2、老教师对新教师的帮扶措施分析
2.1新老教师集体备课
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当开始每一个新的章节时,教师们都会提前对其进行准备,制定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并对重难点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集体讨论和研究,理清教学流程,从而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因此,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让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帮扶,让两者之间进行优势互补,这样,两者既能在完成指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任务的同时,还能从教学环境方面体现出教师们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教学精神,有利于提高新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2.2帮助新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工作
从课堂教学入手,老教师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新教师进行课程设计、课件制作、规范上等教学活动环节,另外,在课外时间,老教师也要及时的与新教师探讨教学理念,帮助新教师在教学分析、备课、反思、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改善,并针对探讨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对新教师进行帮扶,从而有利于帮助新教师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帮扶措施能够帮助新教师在自身教学过程中解决很多困惑,使新教师在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上得到较大的提升,进而减少新教师在教学中的错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2.3指导新教师做好课后反思
新教师由于刚开始接触各种教学任务,自身经验尚且不足,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老教师的教学经验较丰富,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帮衬一下新教师群体,为他们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在思想上上予以适当的引导,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老教师可以在充足的课外时间中,指导新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手写记录,不断反思并总结经验,帮助新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获得“新大陆”,从而为新教师积累更多的珍贵经验,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2.4邀请新教师参与听课、评课活动
在新教师刚融入到新的教学环境中时,由于人生地不熟,对新环境中的人或事多少都会有一点排斥心理,因此,老教师应该主动站出来与新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并邀请他们参与到自己的课堂中来,向他们展示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他们做出规范的授课过程,让他们从听课中学习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教学体系,减少教学中的常见错误。在听完示范课之后,老教师可以邀请新教师进行评课,与新教师探讨教学中的方法与技巧,帮助新教师更深刻的理解课堂中的各种规范要求,帮助新教师更好的驾驭课堂,从而帮助新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这样的话,新教师可以将自己在听课和评课时总结的各种方法和经验应用到自己的备课工作中去,努力将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优点和长处应用到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去,有利于新教师的自身成长和职业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们要充分认识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希望新老教师能够通过帮扶过程实现双赢,达到两者共同进步的最佳效果,并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为促进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贡献自身的力量,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海明.新教师课堂行为的策略研究——以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为例[J].亚太教育,2019(10):166.
[2] 王锐鹏.取·转·舍——青年教师对老教师建议的应有态度和处理艺术[J].浙江教育科学,2018(01):61-62.
[3] 邓建国.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方案接受度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2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