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批评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错误,并予以改正。如何进行有效批评是关键。
一、严以律己、加强自身表率
案例:一年级某常态课,教学内容是复习队列队形。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了几遍之后,个别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立正”姿势做不到位,教师及时停止练习,走到那位学生身边,首先自己以“立正”姿态站好,然后开始批评并教育该学生。
分析:教师批评学生,是因为学生在某一方面没有做到位。而教师在批评学生的同时,首先要检查自身有没有做好。在本案例中,该教师在看到学生动作不到位时,并没有一开始就指责批评,而是首先端正自己的姿态,“立正”姿势做好之后再进行批评教育。这种教师以身作则的方法,会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指正。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自身的表率,无时不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是一种直观、很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教育手段,所谓为人师表,教师应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例如要求学生立正站好,首先要自己立正站直;要求学生慢跑,尤其遇到炎热天气,教师应主动带队跑步。
二、平心静气、严防暴躁情绪
案例:一年级的一堂课上,内容是原地踏步,教师在反复讲解动作要领之后,学生仍然会出现左右脚错误,于是教师进行了一番细致的讲解示范。但是,指导过后,还是会有学生出错,教师火上心头:“看看你们,我都讲了这么多遍了,还有同学左右不分,不知道你们脑袋里在想什么东西!”学生全部吓的气都不敢出。
分析:本案例中,教师刚开始还能耐心地进行指导示范,但是效果不佳,教师的情绪一下就上来了,随之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学生看到教师发怒心里很是害怕,只能默默地忍受,对于教师的动作指导更是记不得。最终导致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而且学生产生了害怕该教师的心理,直接影响了师生的关系。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如果还是用暴风骤雨般的训斥来批评学生,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恐惧和逆反心理,甚至还可能造成师生间的感情对立,不利于教学的进行。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应积极寻找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发怒批评,可以尝试着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指导,教学效果会得到很大提升。
三、察言观色、善于把握时机
案例:五年级的一堂体育课,学生在做准备活动时,突然有两位男同学起冲突打架了,教师想上去问原因,结果双方情绪激动,都在互相指责对方,教师见状立即分开两人,让他们分别站在边上反省。准备活动做完后,两人情绪也稳定下来,教师才上去了解情况,并批评教育。
分析:学生发生打架事件,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立即拉开,然后大声地斥责他们,这样虽然可以制止学生继续打架,但是学生的愤怒情绪还在,这时候去批评学生,显然起不到良好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本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批评学生,而是先将他们分开,使他们各自冷静,了解情况后再作批评处理。
批评需要把握时机,在出现错误后立即就进行批评教育,往往被批评的学生是不容易接受的,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因为这时他们所想到的是自己的正确性和别人的错误性。因此碰到类似情况,我们不要总是忙于批评和指责,可以适当给予他们时间反省,待冷静之后,再找他谈谈所犯的错误。学生经过反省,会理智地分析问题,从而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
四、一视同仁、杜绝区别对待
案例:某常态课上,教师安排学生慢跑,结果在慢跑过程中,纪律较差,教师在批评的过程中,要对讲话的学生给予惩罚,结果发现除了几个平时就很调皮捣蛋的学生,还有班长和体育委员,教师有点为难了,因为班长和体育委员都是教师的小帮手,于是说道:“班长和体育委员是初犯,而且平时表现比较好,这次就不惩罚,其余同学重跑2圈。”其余受罚的同学愤愤不平地接受惩罚去了。
分析:在日常教学中,班干部及成绩好的学生犯错时,教师或多或少会对他们袒护处理。在本案例中,教师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发现班长和体育委员也有违纪行为,没有对其严惩,反而偏袒了他们,导致其他同学心里不平衡。
教师会对班干部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有意无意的偏心“照顾”,对他们的错误采取宽容态度,这不仅会在其他学生中产生抱怨,还会产生厌倦上该教师的课的情绪,而且受“照顾”的学生还会产生盲目的优越感,意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产生自负的毛病,这样反而会害了他们。因此,不论是调皮学生还是“优等生”,犯错时,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处理,让其余学生心服口服,从而树立教师的威信。
(江苏省常州市安家中心小学213126)
一、严以律己、加强自身表率
案例:一年级某常态课,教学内容是复习队列队形。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了几遍之后,个别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立正”姿势做不到位,教师及时停止练习,走到那位学生身边,首先自己以“立正”姿态站好,然后开始批评并教育该学生。
分析:教师批评学生,是因为学生在某一方面没有做到位。而教师在批评学生的同时,首先要检查自身有没有做好。在本案例中,该教师在看到学生动作不到位时,并没有一开始就指责批评,而是首先端正自己的姿态,“立正”姿势做好之后再进行批评教育。这种教师以身作则的方法,会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指正。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自身的表率,无时不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是一种直观、很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教育手段,所谓为人师表,教师应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例如要求学生立正站好,首先要自己立正站直;要求学生慢跑,尤其遇到炎热天气,教师应主动带队跑步。
二、平心静气、严防暴躁情绪
案例:一年级的一堂课上,内容是原地踏步,教师在反复讲解动作要领之后,学生仍然会出现左右脚错误,于是教师进行了一番细致的讲解示范。但是,指导过后,还是会有学生出错,教师火上心头:“看看你们,我都讲了这么多遍了,还有同学左右不分,不知道你们脑袋里在想什么东西!”学生全部吓的气都不敢出。
分析:本案例中,教师刚开始还能耐心地进行指导示范,但是效果不佳,教师的情绪一下就上来了,随之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学生看到教师发怒心里很是害怕,只能默默地忍受,对于教师的动作指导更是记不得。最终导致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而且学生产生了害怕该教师的心理,直接影响了师生的关系。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如果还是用暴风骤雨般的训斥来批评学生,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恐惧和逆反心理,甚至还可能造成师生间的感情对立,不利于教学的进行。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应积极寻找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发怒批评,可以尝试着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指导,教学效果会得到很大提升。
三、察言观色、善于把握时机
案例:五年级的一堂体育课,学生在做准备活动时,突然有两位男同学起冲突打架了,教师想上去问原因,结果双方情绪激动,都在互相指责对方,教师见状立即分开两人,让他们分别站在边上反省。准备活动做完后,两人情绪也稳定下来,教师才上去了解情况,并批评教育。
分析:学生发生打架事件,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立即拉开,然后大声地斥责他们,这样虽然可以制止学生继续打架,但是学生的愤怒情绪还在,这时候去批评学生,显然起不到良好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本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批评学生,而是先将他们分开,使他们各自冷静,了解情况后再作批评处理。
批评需要把握时机,在出现错误后立即就进行批评教育,往往被批评的学生是不容易接受的,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因为这时他们所想到的是自己的正确性和别人的错误性。因此碰到类似情况,我们不要总是忙于批评和指责,可以适当给予他们时间反省,待冷静之后,再找他谈谈所犯的错误。学生经过反省,会理智地分析问题,从而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
四、一视同仁、杜绝区别对待
案例:某常态课上,教师安排学生慢跑,结果在慢跑过程中,纪律较差,教师在批评的过程中,要对讲话的学生给予惩罚,结果发现除了几个平时就很调皮捣蛋的学生,还有班长和体育委员,教师有点为难了,因为班长和体育委员都是教师的小帮手,于是说道:“班长和体育委员是初犯,而且平时表现比较好,这次就不惩罚,其余同学重跑2圈。”其余受罚的同学愤愤不平地接受惩罚去了。
分析:在日常教学中,班干部及成绩好的学生犯错时,教师或多或少会对他们袒护处理。在本案例中,教师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发现班长和体育委员也有违纪行为,没有对其严惩,反而偏袒了他们,导致其他同学心里不平衡。
教师会对班干部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有意无意的偏心“照顾”,对他们的错误采取宽容态度,这不仅会在其他学生中产生抱怨,还会产生厌倦上该教师的课的情绪,而且受“照顾”的学生还会产生盲目的优越感,意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产生自负的毛病,这样反而会害了他们。因此,不论是调皮学生还是“优等生”,犯错时,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处理,让其余学生心服口服,从而树立教师的威信。
(江苏省常州市安家中心小学21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