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悬念制造一种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使观众一直处于一种狐疑、窥探、紧张、焦虑的状态,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对故事未知结果始终保持长时间的强烈好奇心。本文通过三个方面来论述影视剧作中的悬置。
关键词:悬念;设置;作用
电影是时间与空间复合的艺术。“空间和时间是一切实在与之相关的构架,我们只有在空间和时间的条件下才能设想任何真实的事物。”要在电影作品中把真实的事物表现得丝丝入扣,形成悬念的张力,就要在时间与空间的视听表达上作悉心的挖掘。
一、什么是悬念
(一)悬念的概念
悬念,一般被理解为“给观众提供一些为剧中人不知道的线索和信息,在观众猜测其结果时产生的戏剧张力”。作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手段,悬念被广泛运用于文学、戏剧与电影作品当中,它是引人入胜的情节结构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它的叙事功能是使观众对情节的未来发展如骤变、突转等可能性产生极大关心,从而引导、吸引观众(或读者)积极、紧张、激动地参与到故事中来。
“悬念不是简单的惊悚效应和哲学式的推理过程,它应是对人物命运有关注的激情的一种表现手段。” 引起观众“对人物命运有关注的激情”,这是悬念真正的功能所在,而并非仅仅是观众先于主人公得到信息导致单方面(观众)紧张。
(二)电影和电视剧中的设悬
虽然我们将电影和电视放在一起进行讨论,但是,有一个事实无法回避,就是电影和电视是有区别的,如果说电影是一种社会公众消费艺术的话,那么,电视剧主要是一种家庭消费艺术,由于受到播放条件、观看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更强调通过时间的延续、信息的反复刺激和人物命运的变迁来吸引观众。
电影和电视剧悬念方式也是不同的。电影是总体悬念,而电视剧是局部悬念。所谓整体悬念就是:悬念的设置是总体的,可以在影片的开头设置悬念,慢慢的给予细节,激活观众紧张心情,促使观众自己慢慢地去解悬,导演可以在影片最后解除悬念,让观众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究其原因,电影是100分钟左右的时间艺术作品,整部电影的讲述在100分钟左右结束,观众在这紧凑的100分钟里了解故事,融入故事。悬念是一种艺术技巧,是运用一切手段使观众对剧中人物和故事情节持有一种紧张的期待心理,一种欲探知事物究竟的心理活动。观众常常从影片一开始便受某种好奇心的驱使,怀着某种期待观赏影片,直到最后一刻悬念解开,从中获得心理愉悦。
电视连续剧要使观众产生出连续观看的欲望,就要掌握好节奏,在每集或者每个故事合适的位置设置悬念,使观众在情绪上产生焦虑感,从而产生观看的兴趣,随着导演的拍摄节奏和线索解悬。这就是局部设悬。电视剧通常是二十集,甚至更多,如果把悬念设置的太过冗长,使观众的焦虑感太过长久,就会适得其反,让观众失去观看的兴趣。所以,一部好的电视剧,常常就是在悬念设置上十分合适。
二、如何设置悬念
一般情况下,比较卖座的影片都有比较刺激,让人焦虑的情节,比如谍战电影《风声》,影片一开始就悬念重重,将观众带进另一个世界,到底谁是“老鬼”的疑问让每个观众焦虑、好奇,迫切的想要知道结果,这就是悬念设置的恰到好处,既没有长时间的高强度的紧张感,让观众丧失观影兴趣,也没有让观众很容易找到解悬的方法,放弃继续观看影片。
(一)设置悬念的关键因素
悬念在影片中虽然常常出现,但是也有设置的好坏之分。大致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观众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如果一个悬念设置是这种情况,那么就算是失败。观众什么都不知道,就意味着故事没有吸引力,不仅悬念没有设置好,剧情也没有交代清楚;第二种情况,观众知道一点,想知道更多一点。这种悬念设置带动了观众的好奇心,让观众不自觉的跟着导演的节奏观看下去,满足自己的焦虑感;第三种是,观众对剧情里的情况全然知晓,但是还愿意带着同情和恐惧继续。这种就是悬念设置的最高境界。下面有一个希区柯克举过的例子,也是对上面三种情况的一种解释。三个人坐在椅子上聊天,椅子下面有一个定时炸弹,5分钟后爆炸,怎么拍这个故事才能吸引观众呢?第一种拍法,也就是上面说的第一种情况——只拍三个人聊天,没有交代炸弹的事,5分钟后炸弹爆炸了,观众只在爆炸的一瞬间感到震撼,其他时候并没有紧张感。第二种拍法,上述第二种情况,先告诉观众有炸弹,开始观众会感到着急,但他们的耐心有限,既然知道炸弹早晚要爆炸,过一会儿就没兴致了。第三种拍法,先告诉观众有炸弹,然后拍三个人坐在椅子上聊天;聊了3分钟,一个人说走吧,这时观众特别高兴,以为这三个人将离开危险,可是另外两个人说不行,还要再聊一会儿;又过了一分钟,两个人又说要走,观众在心里呐喊——赶快走吧,第三个人说再等一会儿吧;剩下的一分钟,不管炸弹是否爆炸,都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从上面的情况和例子不难看出,设置悬念有三个关键因素,即,交代清楚——剧情发展要合乎逻辑;赢得观众——对人物的爱憎要引起共鸣;延宕——加强剧情冲突尖锐性和情节紧张性。同时,延宕也是加强悬念的重要因素。
(二)设置悬念的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的是,剧情发展符合逻辑是设置悬念的基础,如果一个剧本,违背了现实生活中的逻辑,或者夸大事实,那么就让观众感觉缺乏真实感。一部好的影片都是来源于生活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杜撰。
让剧情符合逻辑要求导演、编剧和演员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不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讲述的故事都要来源于生活,在生活的基础之上进行艺术创作和改编。许多演员在拍戏之前都要进行生活体验,就是为了更加贴切的表现剧中的人物,更好的塑造人物性格,让观众在欣赏影片的时候不会感到人物“虚假”或者不入戏。
对人物的爱憎要引起共鸣是设置悬念的踏板。好的影视作品必定会引起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也只有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影片才能和观众进行“交流”,才能使观众真正的理解影片要表达的内涵,被影片吸引,从而理解导演设悬要表达的情感。这也是设置悬念的关键一步。
具体有以下两种方法:要有巧合与偶然性、剧情要“一波三折”。
在影片剧作中,巧合与偶然性是具有戏剧化、非理性性质的因素,可以有效地影响和控制影片的情节、节奏、发展方向等。悬念具有很强的魅力,是巧合和偶然性的作用,所以,导演在设置悬念的时候也要设置好巧合和偶然性,剧情要一波三折。所谓一波三折,就是事情一定不能按常理顺利地发展,要发生一些意外。悬疑片就要设置多个事件混淆视听,让观众觉得每个人都像凶手或者每个人都不像凶手,剧情片就要让故事情节曲折,让观众猜不到结果。
延宕是设置悬念的决定因素,同样也起着加强悬念的作用。延宕,指在尖锐的冲突和紧张的剧情进展中,作者利用矛盾诸方各种条件和因素,以副线上的某一情节或穿插性场面,使冲突和戏剧情势受到抑制或干扰,出现暂时的表面的缓和,实际上却更加强了冲突的尖锐性和情节的紧张性,加强了观众的期待心理。
延宕的做法一般有如下两种:一、跳场;二、设置副悬念。
跳场是一种武断的抑制,观众被迫性的切断关注,其好处是观众有时间纯粹的思考设悬的意义,当戏剧冲突一次性总爆发时,形成强烈的冲击震撼。
设置副悬念是在主悬念下设置的人物关系。要懂得如何在戏里安排悬念,首先必须熟悉生活中事物发展的规律,戏剧悬念的美学价值在于是否符合生活发展规律,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电影《哈利波特》系列,为我们提供了范本。观众不仅仅对哈利波特的命运感兴趣,也对卢平如何成为狼人倾注感情,对斯内普不可避免的悲剧而焦虑、感动。这些副悬念构建起复杂的人物关系,形成一种深层次的内部悬念。
从古至今的作品中,悬念都作为重要的叙事手法而存在。从《奥德赛》《哈姆雷特》到现在的《潜伏》《风声》,经典的悬念设置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些作品以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和商业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例证和范本。可以说,悬念设置是评判影片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也是每一位导演进行精妙创作不可忽视的戏核。
三、悬置的作用
设置悬念除了能引起人们好奇、急切的等待,欲知结果的心理。还能增加作品情节的生动性,引导观众出没于作品情节的峰回路转之中并始终兴趣盎然。例如在电影《沉默的羔羊》中,悬念探员克拉丽斯?斯塔林如何抓住水牛比尔,汉尼拔·莱克特逃脱出监狱。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编织着对现代社会的焦虑,使得全片不仅叙事技巧娴熟,而且内容赋有深意,一举拿下当年奥斯卡大奖。同样的,在《蝙蝠侠:黑夜骑士》中,蝙蝠侠如何战胜小丑,正直的法官变成邪恶的双面人。使得全片脱离了简单的漫画打斗,利用悬念引起的焦虑感,使观众思考起人性来。激发观众欲知结果的热情和兴趣。一般都采用推出和跌宕的手法推出全局的总悬念,造成矛盾的冲突,给观众心中留下问号。
好的悬念设置更有利于刻画人物和突出主题。《哈姆雷特》最早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塑造了多愁善感的复仇者,后来被一再演艺,最终搬上荧屏。这部影片的悬念是王子怎么报仇,但主题不是血债血还。那个经久不衰的句子“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不仅给后人带来的启迪,还引发了哈姆雷特的忧郁及他对身边了无生气的世界的绝望,生存还是毁灭?生存,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需要由支撑自己活下来的力量;而死亡,又需要进行怎样的一个斗争,做出怎样的一个抉择啊!这才是影片想要呈现的主题,刻画了一个处于现实和理想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
无论对于电影还是电视连续剧,悬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设置悬念不仅对于导演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难题,对于研究者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此问题,本文也只是浅显的分析和讨论,对于很多细节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台]朱淑卿、林玉芬《基耶斯洛夫斯基早期重要作品掠影》.
[2]郑洞天:《关于电影的电影--〈后窗〉分析》(见张会军、陈浥、王鸿海主编:《影片分析透视手册》,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9月版.
[3]〔法〕让·米特里《论影像作为符号》.
[4]吴贻弓、李亦中《影视艺术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5]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 1899-一1980)《我为何惧怕黑暗》.
[6]张育华:《电视剧叙事话语》,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关键词:悬念;设置;作用
电影是时间与空间复合的艺术。“空间和时间是一切实在与之相关的构架,我们只有在空间和时间的条件下才能设想任何真实的事物。”要在电影作品中把真实的事物表现得丝丝入扣,形成悬念的张力,就要在时间与空间的视听表达上作悉心的挖掘。
一、什么是悬念
(一)悬念的概念
悬念,一般被理解为“给观众提供一些为剧中人不知道的线索和信息,在观众猜测其结果时产生的戏剧张力”。作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手段,悬念被广泛运用于文学、戏剧与电影作品当中,它是引人入胜的情节结构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它的叙事功能是使观众对情节的未来发展如骤变、突转等可能性产生极大关心,从而引导、吸引观众(或读者)积极、紧张、激动地参与到故事中来。
“悬念不是简单的惊悚效应和哲学式的推理过程,它应是对人物命运有关注的激情的一种表现手段。” 引起观众“对人物命运有关注的激情”,这是悬念真正的功能所在,而并非仅仅是观众先于主人公得到信息导致单方面(观众)紧张。
(二)电影和电视剧中的设悬
虽然我们将电影和电视放在一起进行讨论,但是,有一个事实无法回避,就是电影和电视是有区别的,如果说电影是一种社会公众消费艺术的话,那么,电视剧主要是一种家庭消费艺术,由于受到播放条件、观看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更强调通过时间的延续、信息的反复刺激和人物命运的变迁来吸引观众。
电影和电视剧悬念方式也是不同的。电影是总体悬念,而电视剧是局部悬念。所谓整体悬念就是:悬念的设置是总体的,可以在影片的开头设置悬念,慢慢的给予细节,激活观众紧张心情,促使观众自己慢慢地去解悬,导演可以在影片最后解除悬念,让观众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究其原因,电影是100分钟左右的时间艺术作品,整部电影的讲述在100分钟左右结束,观众在这紧凑的100分钟里了解故事,融入故事。悬念是一种艺术技巧,是运用一切手段使观众对剧中人物和故事情节持有一种紧张的期待心理,一种欲探知事物究竟的心理活动。观众常常从影片一开始便受某种好奇心的驱使,怀着某种期待观赏影片,直到最后一刻悬念解开,从中获得心理愉悦。
电视连续剧要使观众产生出连续观看的欲望,就要掌握好节奏,在每集或者每个故事合适的位置设置悬念,使观众在情绪上产生焦虑感,从而产生观看的兴趣,随着导演的拍摄节奏和线索解悬。这就是局部设悬。电视剧通常是二十集,甚至更多,如果把悬念设置的太过冗长,使观众的焦虑感太过长久,就会适得其反,让观众失去观看的兴趣。所以,一部好的电视剧,常常就是在悬念设置上十分合适。
二、如何设置悬念
一般情况下,比较卖座的影片都有比较刺激,让人焦虑的情节,比如谍战电影《风声》,影片一开始就悬念重重,将观众带进另一个世界,到底谁是“老鬼”的疑问让每个观众焦虑、好奇,迫切的想要知道结果,这就是悬念设置的恰到好处,既没有长时间的高强度的紧张感,让观众丧失观影兴趣,也没有让观众很容易找到解悬的方法,放弃继续观看影片。
(一)设置悬念的关键因素
悬念在影片中虽然常常出现,但是也有设置的好坏之分。大致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观众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如果一个悬念设置是这种情况,那么就算是失败。观众什么都不知道,就意味着故事没有吸引力,不仅悬念没有设置好,剧情也没有交代清楚;第二种情况,观众知道一点,想知道更多一点。这种悬念设置带动了观众的好奇心,让观众不自觉的跟着导演的节奏观看下去,满足自己的焦虑感;第三种是,观众对剧情里的情况全然知晓,但是还愿意带着同情和恐惧继续。这种就是悬念设置的最高境界。下面有一个希区柯克举过的例子,也是对上面三种情况的一种解释。三个人坐在椅子上聊天,椅子下面有一个定时炸弹,5分钟后爆炸,怎么拍这个故事才能吸引观众呢?第一种拍法,也就是上面说的第一种情况——只拍三个人聊天,没有交代炸弹的事,5分钟后炸弹爆炸了,观众只在爆炸的一瞬间感到震撼,其他时候并没有紧张感。第二种拍法,上述第二种情况,先告诉观众有炸弹,开始观众会感到着急,但他们的耐心有限,既然知道炸弹早晚要爆炸,过一会儿就没兴致了。第三种拍法,先告诉观众有炸弹,然后拍三个人坐在椅子上聊天;聊了3分钟,一个人说走吧,这时观众特别高兴,以为这三个人将离开危险,可是另外两个人说不行,还要再聊一会儿;又过了一分钟,两个人又说要走,观众在心里呐喊——赶快走吧,第三个人说再等一会儿吧;剩下的一分钟,不管炸弹是否爆炸,都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从上面的情况和例子不难看出,设置悬念有三个关键因素,即,交代清楚——剧情发展要合乎逻辑;赢得观众——对人物的爱憎要引起共鸣;延宕——加强剧情冲突尖锐性和情节紧张性。同时,延宕也是加强悬念的重要因素。
(二)设置悬念的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的是,剧情发展符合逻辑是设置悬念的基础,如果一个剧本,违背了现实生活中的逻辑,或者夸大事实,那么就让观众感觉缺乏真实感。一部好的影片都是来源于生活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杜撰。
让剧情符合逻辑要求导演、编剧和演员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不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讲述的故事都要来源于生活,在生活的基础之上进行艺术创作和改编。许多演员在拍戏之前都要进行生活体验,就是为了更加贴切的表现剧中的人物,更好的塑造人物性格,让观众在欣赏影片的时候不会感到人物“虚假”或者不入戏。
对人物的爱憎要引起共鸣是设置悬念的踏板。好的影视作品必定会引起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也只有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影片才能和观众进行“交流”,才能使观众真正的理解影片要表达的内涵,被影片吸引,从而理解导演设悬要表达的情感。这也是设置悬念的关键一步。
具体有以下两种方法:要有巧合与偶然性、剧情要“一波三折”。
在影片剧作中,巧合与偶然性是具有戏剧化、非理性性质的因素,可以有效地影响和控制影片的情节、节奏、发展方向等。悬念具有很强的魅力,是巧合和偶然性的作用,所以,导演在设置悬念的时候也要设置好巧合和偶然性,剧情要一波三折。所谓一波三折,就是事情一定不能按常理顺利地发展,要发生一些意外。悬疑片就要设置多个事件混淆视听,让观众觉得每个人都像凶手或者每个人都不像凶手,剧情片就要让故事情节曲折,让观众猜不到结果。
延宕是设置悬念的决定因素,同样也起着加强悬念的作用。延宕,指在尖锐的冲突和紧张的剧情进展中,作者利用矛盾诸方各种条件和因素,以副线上的某一情节或穿插性场面,使冲突和戏剧情势受到抑制或干扰,出现暂时的表面的缓和,实际上却更加强了冲突的尖锐性和情节的紧张性,加强了观众的期待心理。
延宕的做法一般有如下两种:一、跳场;二、设置副悬念。
跳场是一种武断的抑制,观众被迫性的切断关注,其好处是观众有时间纯粹的思考设悬的意义,当戏剧冲突一次性总爆发时,形成强烈的冲击震撼。
设置副悬念是在主悬念下设置的人物关系。要懂得如何在戏里安排悬念,首先必须熟悉生活中事物发展的规律,戏剧悬念的美学价值在于是否符合生活发展规律,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电影《哈利波特》系列,为我们提供了范本。观众不仅仅对哈利波特的命运感兴趣,也对卢平如何成为狼人倾注感情,对斯内普不可避免的悲剧而焦虑、感动。这些副悬念构建起复杂的人物关系,形成一种深层次的内部悬念。
从古至今的作品中,悬念都作为重要的叙事手法而存在。从《奥德赛》《哈姆雷特》到现在的《潜伏》《风声》,经典的悬念设置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些作品以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和商业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例证和范本。可以说,悬念设置是评判影片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也是每一位导演进行精妙创作不可忽视的戏核。
三、悬置的作用
设置悬念除了能引起人们好奇、急切的等待,欲知结果的心理。还能增加作品情节的生动性,引导观众出没于作品情节的峰回路转之中并始终兴趣盎然。例如在电影《沉默的羔羊》中,悬念探员克拉丽斯?斯塔林如何抓住水牛比尔,汉尼拔·莱克特逃脱出监狱。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编织着对现代社会的焦虑,使得全片不仅叙事技巧娴熟,而且内容赋有深意,一举拿下当年奥斯卡大奖。同样的,在《蝙蝠侠:黑夜骑士》中,蝙蝠侠如何战胜小丑,正直的法官变成邪恶的双面人。使得全片脱离了简单的漫画打斗,利用悬念引起的焦虑感,使观众思考起人性来。激发观众欲知结果的热情和兴趣。一般都采用推出和跌宕的手法推出全局的总悬念,造成矛盾的冲突,给观众心中留下问号。
好的悬念设置更有利于刻画人物和突出主题。《哈姆雷特》最早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塑造了多愁善感的复仇者,后来被一再演艺,最终搬上荧屏。这部影片的悬念是王子怎么报仇,但主题不是血债血还。那个经久不衰的句子“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不仅给后人带来的启迪,还引发了哈姆雷特的忧郁及他对身边了无生气的世界的绝望,生存还是毁灭?生存,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需要由支撑自己活下来的力量;而死亡,又需要进行怎样的一个斗争,做出怎样的一个抉择啊!这才是影片想要呈现的主题,刻画了一个处于现实和理想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
无论对于电影还是电视连续剧,悬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设置悬念不仅对于导演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难题,对于研究者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此问题,本文也只是浅显的分析和讨论,对于很多细节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台]朱淑卿、林玉芬《基耶斯洛夫斯基早期重要作品掠影》.
[2]郑洞天:《关于电影的电影--〈后窗〉分析》(见张会军、陈浥、王鸿海主编:《影片分析透视手册》,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9月版.
[3]〔法〕让·米特里《论影像作为符号》.
[4]吴贻弓、李亦中《影视艺术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5]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 1899-一1980)《我为何惧怕黑暗》.
[6]张育华:《电视剧叙事话语》,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