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一些高考压轴题中,常出现证明关于两个变元x1 ,x2 的不等式,这是一类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有很强的思考能力和高超的数学素养,当然也需要丰富的解题技巧.常用的解题方法是:一是转化,即由已知条件入手,寻找两个变元所满足的关系式,并把含两个变元的不等式转化为含单元的不等式;二是巧构造函数,再借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从而求其最值;三是再回归到两个变元的不等式的证明,把所求的最值应用到两个变元不等式,即可证得结果.本文从几个典型例题的分析求解出发,以评注揭示证题中变形转化的核心所在,希望能够同学们的复习迎考
【机 构】
:
浙江省临海市灵江中学 317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些高考压轴题中,常出现证明关于两个变元x1 ,x2 的不等式,这是一类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有很强的思考能力和高超的数学素养,当然也需要丰富的解题技巧.常用的解题方法是:一是转化,即由已知条件入手,寻找两个变元所满足的关系式,并把含两个变元的不等式转化为含单元的不等式;二是巧构造函数,再借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从而求其最值;三是再回归到两个变元的不等式的证明,把所求的最值应用到两个变元不等式,即可证得结果.本文从几个典型例题的分析求解出发,以评注揭示证题中变形转化的核心所在,希望能够同学们的复习迎考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近两年各地高考数学试题各有千秋,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学生数学的“四基”、“三会”和六大数学核心素养,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纵观各套试卷,如果抓住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灵活寻求特值,充分发挥数学运算核心素养,有些试题可以迎刃而解,达到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在近年高考试题中,比较大小问题,如2021 年全国高考乙卷理科数学第12 题,2020 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科第12题,2020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科第10题,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科第3 题……,对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得分率很低,这一现象引发笔者的思考.为什么学生的解答差强人意? 是基础知识薄弱、迁移能力不足、思想方法欠缺,抑或是应试心态紧张? 本文从一道2021年高考题谈起,研究这类问题的破解之道.
圆锥曲线是高考数学核心考点之一,而最值问题是热点题型之一,最值问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椭圆的相交关系和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这类问题对考生的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以下对一道椭圆有关的最值问题进行多解探究.
10月12日,公关之家全国理事会与水城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公关之家全国理事会将在商贸合作、产品推广、公关品牌及融媒体等服务方面与水城姜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入合作,将各方价值有效整合,优势互补,实现互惠互利、共赢发展.
9月27日,河北普兰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侯瑞锋到访公关之家会员中心,受到《公关世界》杂志社执行总编辑、公关之家全国理事会理事长路世鹏热情接待,双方就开展全面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公关之家全国理事会将在商贸合作、产品推广、公关品牌及融媒体等服务方面与普兰特深入合作.
以改革开放以来四套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研究对象,从学科来源、呈现位置、设置目的、分布领域四个维度对其中的跨学科内容展开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跨学科内容涉及的学科种类愈加丰富,但涉及的知识范围始终比较有限;呈现位置和呈现目的愈加均衡,但仍需进一步的完善;跨学科内容始终主要集中于数与代数领域,而统计与概率中的分布始终较少.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操作弊端在于观测点多而主要的不突出.数学思考是课程主要目标,影响着课堂主要矛盾——学生与内容之间矛盾处理解决.从教学系统视角出发,突出培养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制定了便于操作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题目 如图1 , BE、CF分别是锐角△ABC 的两条高,以AB 为直径的圆与直线CF相交于点M、N,以AC为直径的圆与直线BE相交于点P、Q.证明:M、N、P、Q四点共圆. (第19届美国数学奥林匹克第5题)rn从图形结构来看,此题条件精炼,结构优美,解法丰富.文[1]利用线段间的数量关系结合相交弦定理对此赛题进行了证明,文[2]分别运用三角法和解析法给出两种证法,笔者在文[3]中利用反演变换给出这一赛题的新证法,并在文[4]中通过类比和改造图形结构演绎出一些新结论.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工具,教师只有把教材的内涵和外延研析透彻,教学才能真正地深入浅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材分析就成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通过对三个版本教材中“旋转”内容的编排方式、章头导入的图文、培养直观想象素养的题目及数学认知水平四个维度的比较探究,得出一些关于教材编排和教师教学的启示与建议,为今后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提供有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