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上九天玄女庙及庙会风俗略记
尖扎县康杨镇城上村的九天玄女庙是黄南唯一的一座道教九天圣母庙,自从数年前发现这座小庙以来,我一直试图对其作深层次的发掘,然而除了口碑等零星资料外所获甚少。
一、遭劫的城上九天玄女庙
据当地的老人们说,康杨城上村原有四座古庙,即城东的文昌庙、城南的关帝庙、城西的九天玄女庙、城北的山神庙。此四庙修建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均毁于民国十八年至二十一年(公元1929年至1932年)的兵祸乱世年间。原来的九天玄女庙据说是有四扇门三大间、中间有过厅的殿宇建筑。现在的九天玄女庙是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在烧毁的庙址上新修的,距今有80年的历史。
九天玄女庙与该村其他三庙一同遭毁的时间据说是民国十八年左右的兵祸乱世年间,查其地方史料,这个兵祸乱世年间,指的是近代西北著名的“河湟事变”。即1929年青海建省前后以马仲英、马廷勷、马廷贤为首的甘青回族封建势力对抗国民军进而酿成的民族矛盾等系列祸乱。杨效平在《马步芳家族的兴衰》中说:“河湟事变前后经历三年之久(即1928年至1931年,与城上的人们所述时间错一年左右),骚扰全省,地方糜烂,回汉人民深遭灾难,房舍被焚,财产被掠,人民惨死于刀刃之下,成无告冤鬼者约二十余万。战争引起的回汉仇杀再次兴起……为乱之惨,史所未见,为清同治七年后甘肃地方浩劫最大之一次战乱”。《青海通史》之“民国初年风云变幻的政局与青海建省”一章中说:“事变的结果,虽给国民军一定的打击,但兵连祸结达三年之久,马仲英、马廷贤等兵败后到处流窜,所到之处杀人越贷,成千上万的无辜百姓惨遭屠戳,祸延今甘宁青数省,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这次“事变”中同仁吾屯、湟源县城遭难最重,文献记载:“马仲英等于1928年下半年围攻河州城失败后,曾流窜甘南藏区,劫掠烧杀卓尼及拉卜楞等处;年底进据同仁保安,血洗吴屯;1929年2月直趋贵德,屠杀了湟源县城……”历史悠久的禅定寺和卓尼土司衙门就是在这次事变中焚毁的,估计城上四庙也是这次事变中毁掉的。关于城上四庙被毁的情况,文献中没有任何记载,民间口碑也相当简略。据城上籍退休干部韩学海讲,他的爷爷(名韩长德,幼时念过私塾,曾在康家完小教书,后被马麒捉去当兵,在肃州即今酒泉当过营部司务长)曾说:“城上四庙是河湟事变中造反的回民烧掉的,当时的城上百姓都逃往多加山上藏族部落中避居”,据此推断城上四庙是马仲英流冠从同仁逃往贵德途中祸害的,看来百姓没有遭受大的伤亡,财产物资肯定遭到了劫掠。
庙中的一棵槐树据说是那次人祸中的幸存物。此槐于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建庙初期栽种,距今有270余年树龄,在河湟事变中被大火烧去一半,烧剩的半棵槐树,经过80余年的自然疗伤,现已愈合,长势旺盛。庙中还有一通镇石,正面写有“本茔皇天后土福德感应尊神位”,背面写有“大清咸丰八年二月望三日,甘肃省西宁贵德属康家寨西效祖茔后堂”等字样,说明是1858年刻凿的与城西九天玄女庙有关的宗教用物。还有一只铁罄,上书“福缘善庆”、“道光贰拾九年”字样,说明是1849年的铸造件,系一般庙中常用器物。
二、关于九天玄女的神话传说
康杨城上村原是河州(今临夏)至西宁十个屯兵百户中康家、杨家、李家三屯(寨)的中心地带康家城所在地,其地先民与“河西十屯”一样大都是明初置此驻守屯田的民后裔,多来自陕甘一带。由于地处特殊的地理社会环境,当初屯民中十分兴盛道教,尤其崇信文昌、二郎、关公等文神、武神,后来经过长期的社会变迁,道教衰微,佛教、伊斯教兴旺,但原初的某些信仰仍然存在。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甘肃西宁府贵德厅地理调查表》中还有“康家寨外有一座关帝庙,杨屯上庄、李屯上庄各有一座二郎庙”等记载。但九天玄女庙只城上所有,这是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城上村是一个汉族聚居区,村民传说他们是朝廷派驻此地守城的,相传当初一共派来60名。此言可能不差,时间当于明代洪武初年公元1370年前后。
这儿的居民因何信仰九天玄女,这个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战神,我们无从具体考知,但只少可以肯定,它是这部分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反映了这部分人的某种历史文化情结。因为神话是一个民族远古的梦与文化的根,是历史的折射和影子,是先祖们的创世记录,它会让人追忆历史,又会让人憧憬未来。九天玄女,简称玄女,俗称九天玄女娘娘,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女仙。在信众心目中她是至高无上、尊崇伟大、正义威武、仁义祥和、广播善慧、福泽四海的九天女天帝,是九天的主宰;是美丽智慧、母仪天下、维护天理、惩恶扬善、救苦救难、护佑众生的东方第一美神和战神。因而也是人们心中的福神、财神、保护神和生育神。这里的九天,是神话中所谓的天国总府,所轄钧天、苍天、炎天、颢天、玄天、变天、阳天、朱天、幽天。传说统管九天的最高天尊早先是盘古天王、女娲,二天尊死后一直是西天圣母(王母娘娘)、九天玄女(女娲转生)。
九天玄女最早的形象是一只叫作玄鸟的神鸟,相传很久以前,山上降生了一只凤凰神鸟。这只神鸟经过千年修炼,成为一个相貌美丽、心底善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仙女升上九天,称为九天玄女。后来西天圣母(王母娘娘)请九天玄女做了她的天兵大元帅和特使。九天玄女演绎了阴阳八卦、奇门遁甲、太乙神数、神符灵咒等奇异方术和兵法战略,成为天上人间的第一女战神,成为中国将帅的祖师和人类的救星。又传说九天玄女和玄龙大帝生了轩辕黄帝,故而人们也尊崇九天玄女是中华部族炎黄族的始祖,并称之为凤凰圣母、玄天女神等等,成为后来创世、护世、超度万灵、主持正义的伟大天尊。显然这些是上古初民对于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的理想解释,是初民的生活与斗争、愿望与要求的艺术反映。城上的先民们也莫不是怀着这样的宗教心理。只是城上的大部分人常将九天玄女与王母娘娘相提并论,甚者相互混同。
三、城上九天玄女庙会风俗略记
据韩学海、何生连等城上人士说,九天玄女庙当地人一般叫娘娘庙或玄女娘娘庙,为信众供奉九天圣母的庙宇。过去他们在该庙每年举行五次大型集会活动,届时,村中男女老少连同串亲访友的人们,一起在庙中吃喝、娱乐,兴尽而散。这五个庙会节日依次是正月十五、二月二、四月八、七月廿二、九月九。具体情形是: 正月十五庙会。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灯节。它既是传统节日,又是一项民俗文化活动。各地闹元宵灯节的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其含义则大同小异,主要是庆祝当年丰收,盼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消灾除邪等。城上村正月十五这一天庙中的主要活动是耍社火。众人拿着馍馍、酒肉到庙里边吃喝、边观看,颇有古风之味。之所以在玄女庙里跳社火,可能与神话传说有关。传说王母娘娘、九天玄女每年除夕要去天宫与玄龙大帝相会,正月十五这一天要来到人间;两位圣母掌管着人间的福、寿、财、禄和灾祸,人们如讨得王母喜欢,就可以吉祥平安、健康长寿,而二位女神虽是万圣之尊,却生性活泼,喜欢娱乐,人们便用耍社火、舞龙灯、展花灯、吃元宵的方式热烈迎接,以示敬重和讨喜。故而,过去每当社火开演时,扮灯官的人要念道一段社火词,开端常是:“上奉了王母金牌、玉帝的敕旨、佛家的宝号、三教的牒文、倒金主(财神赵公明)……”这个古老的社火词把王母娘娘、九天玄女排到天上人间众神的首要位置,存留着人类远古母系社会的痕迹,体现了两位女神的至尊伟大。因为神话传说,西天圣母是天界万圣之尊,九天玄女是九天总教主,其次才是玄龙、东王公、黄帝、玉皇,众神均受西天圣母、九天玄女领导、管理和支配。当然现今人们在这里耍社火,主要是庆祝欢渡新年,寄托美好未来之意。
二月二庙会。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头节”、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等,传说是苍龙登天“龙抬头”的日子,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城上村这一天在玄女庙中上香、祭祀、吹拉弹唱,吃猪头、麦仁、炒豆、面条等大锅饭,以示敬龙祈雨,驱凶纳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来这类活动应该在山神庙(或土地庙)中举行。因该村山神庙被毁,只好改在玄女庙里了。
人们说,汉族过年,自腊八开始,至二月二结束。城上人以庙会欢聚的方式结束春节,虽不算十分隆重,但仍然很讲究。比如吃猪头肉称作“食龙头”,吃面条称为“龙须面”等等,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赋予这一天多重含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一天在农事活动中的时间节点是老百姓心目中的良愿寓意决定的。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这一天处在惊蛰之后,阳气回升,万物复苏,大地解冻,春耕在即。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的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农历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做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实际上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过二月二,庆祝“龙头节”,以祈求主管云雨的龙王治水行雨,保佑庄稼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
四月八庙会。四月初八,本为佛诞节(又称浴佛节、洗佛节等)即释迦牟尼的生日纪念,属于我国佛教一年之中的最大的节日之一。为什么在城上玄女庙这样一个道教庙观中会有佛教的节日,这与佛道这两类宗教活动在民间的混合乃至变异造成的。实际上在青藏高原的汉藏交界或杂居地带这种现象是普遍的。佛诞节在民间的流传过程中,不少地方特别是汉传佛教、道教兴盛的地方演变成了纪念其他神灵的民俗活动,城上的娘娘庙会就属这种现象。在这里祭祀礼拜的对象由佛祖变成了道尊,由男性变成了女性,成了西天圣母、九天玄女的喜乐节。这一天城上庙会中除了唱眉胡、贤孝等大家热闹一番,希冀九天圣母赐福赐寿,护佑幸福安康外,过去还有不育妇女前去求子、患病信徒祈祷除病的习俗,与拜观音、拜药王的仪式没有两样。故而民间所谓的“宪书”即老历书上常有“四月初八宜祭祀、祈福、求嗣、开光、订盟、纳采、解除、动土、起基、进人口”之告示。
因为没有关帝庙,城上的群众还在四月八加进纪念关公老爷、关圣帝君的成分。关公关圣帝君即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传说他大志大义、大仁大勇,深为后人赞颂崇拜,儒、释、道三教共敬,进而被封建统治者册封为神。在玄女庙虽无关公神像,但当地百姓的传统心理上仍有纪念他的意识。
七月廿二庙会。据了解,七月二十二日城上玄女庙中有一个集会活动,内容主要是祭拜财神。民间相传农历七月二十二日是财帛星君即武财神的生日,我国道教传说在古代“赵公明”被封为财神,掌管一切财宝,农历七月二十二日是他的生日。故在这一天城上九天玄女庙中人们燃红烛、放鞭炮、挂灯笼,献元宝(用面做的)、做钱龙(过去用一种叫麻钱的铜币串成长串),吃扁食(即水饺,谓之元宝),唱“影子”(城上人用牛皮做的影子即皮娃娃流传时间长,演技比较高),以此来供奉财神,祈求招财进宝,财运亨通。
“财神爷”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家财万贯、生财聚财的神仙,人们都向往着能过上像财神那样的好日子,金钱应有尽有,花不完用不尽,永远是一个大富翁,所以“财神爷”是民间敬奉的重要神祗。而这个“财神爷”多指赵公明,即传说中的赵公元帅赵玄坛,他本来是道教中的五方神或督鬼之神,为民督鬼除邪,他的形象是面黑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相传他在秦时得道终南山,道教尊他为“正一玄坛”元帅,传说他能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瘟翦虐,祛病禳灾之外,还能主持公道,凡有诉讼冤狱及不平之事,对其祷告,无不遇难呈祥;凡有买卖求财、利益分配者,对其祈求,无不心想事成。大概由于这个缘故,赵公明变成了财神。九月九庙会。农历九月初九称重阳节或双九节、老人节等,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同时,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办饮宴活动,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
城上的重阳节在九天玄女庙中举行,当天众人给九天玄女娘娘献菊花,大家尤其老人们猜拳饮酒作乐,大约与中国古代的昆仑神话有关。该神话传说天有九天,是天国总府;九天的最高首脑是王母娘娘和九天玄女。农历九月初九,是九天天门开,王母娘娘、九天玄女出巡之时。人们这天在庙中聚会,意在光见王母娘娘、九天玄女,以图沾吉,得到好运,此即相沿已久的古老风俗。故而城上的九月九庙会,既含显古俗遗风,也有敬老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