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滨:东方美学在空间设计中的传承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m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滨,WS世尊/无间设计创始人,著名设计师、跨界艺术家,获得多项国际权威奖项,连续多年被评选为中国室内设计十大人物。在从业二十多年来,他逐渐形成了以东方美学来表达当代空间的独特设计语言。在无国界设计中,自然而然地融入摩登东方精神。他坚持建筑、室内、陈设与产品的一体化设计路线。W.DESIGN无间设计在大量快速的设计实践中,不断保持设计行业的思考者角色。近年来在与国际品牌合作的过程中,扎根东方文化的土壤并不断传承中国美学。
  在专访中,吴滨透露了他眼中的好设计师标准,“一个好的室内设计师,一方面应该具有建筑的修养、对空间的领悟和掌控能力,另一方面应该有软装陈设所呈现的品味与美学感知力,同时还要有对产品的把控力,那么他就可以独立地完成一个作品。设计师同样要热爱生活,在生活中不断获取灵感。”
  《设计》 吴滨
  《设计》:谈一下改革开放40年来国内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吴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习西方;第二个阶段是寻找自己,这个时期出现了新东方、新中式的概念,从中国文化中提取文化、回归传统,形成彰显民族特色的具象语言,同时也是国际上对中国潮流的兴趣愈加浓厚的时期,可以看到,无论是时尚设计或是空间设计等方面,都有一些东方元素的体现。我们认为前两个阶段,都只是一个过程;到了第三阶段,形成既有文化自觉又包容西方的无国界概念,当下阶段,中国设计师也会基于自己的文化自信,不再刻意复制与再现古典传统,而是更多的在无国界设计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东方精神。
  《设计》:结合行业的大趋势,谈下自己从业20多年来的职业发展中有几个重要的节点?
  吴滨:第一个节点是用别人的语言在表达,也就是学习西方的阶段。这一阶段中我的作品以Art Deco风格为主,但我们已经意识到要融入自己的文化,因此我们当时的作品中已经存在东方符号。第二个节点可以说是以东方美学来表达当代空间。在设计自己家的时候,我提出了“无”与“空”的概念,空间更简约,而这种简约又和西方的简约有所不同,它是从东方概念中引申而来,更多留白的状态,使东西方可以在空间内兼容。
  《设计》:目前国内室内设计行业存在的问题?
  吴滨:我认为,这个问题可能更适合学院派来阐述观点。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中国设计师的实践经历是更多的,节奏是更快的,优势是可以累积大量经验,而缺点就是思考的不够深入。因此,我们W.DESIGN无问设计,—直保持设计行业的思考者角色,平衡实践中的节奏。
  《设计》:在何时形成了自己的这种设计哲学和设计语言,未来这种设计语言是否会发生变化?
  吴滨:我从小学习中国水墨画,对中国的艺术有很深的认知。我希望能够站在不同视角,打破东西方界限。2012年,我刚好有机会设计自己的-家,整个方案中,我既是设计师又是客户,可以去思考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最后落实到了“无”和“空”的概念上。我发现,留白,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也更符合我从东方角度对空间的设想。
  东方美学中,“无”是很重要的部分,它既是无穷,是留白,也是一切。中国的园林概念,是在主人入住后也会随着生活不断生长的状态,因此,我们的想法是,人们完全可以通过艺术品陈设、布艺软装来装饰自己的家,设计上要给主人留有适当的余地,在日后自己逐渐完善。而这样留白的空间,也就成为经得起时间推敲的作品,十年过Z-~_后,它依然不会过时。这个家也是后来“摩登东方”系列的原型,未来的“摩登东方”,是不断生长的设计语言,也会基于时代演进而迭代、自新。
  《设计》:如何让室内设计与建筑环境融为一体?如何去做前期与建筑设计的沟通配合?
  吴滨:我们的每一个项目,前期都要观察场地和建筑条件,同时会结合业主的需求,从室内的角度反提对建筑、景观的意见,务必做到室内外的一体化考量。不论是由室内向外看到园林景观,还是从外看到建筑、室内空间,它们都应该是一个整体,这是我们在设计中始终坚持的一体化原则。如果前期建筑不是我们来完成的话,我们会与建筑师共同沟通,对空间进行由内向外、由外向内的推敲。
  《设计》:如何平衡自己的设计理想与商业项目之间的关系?
  吴滨:我觉得客观地讲,设计师与甲方之间会有一些冲突的地方、博弈的地方。但我更愿意把甲方看成一个合作伙伴,因为甲方最终会提出他的设计要求和限制,设计师如何在满足甲方设计要求的同时,又能表达自己的设计观点,还能化解这些限制,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所以更多的时候觉得我们是伙伴关系,而不是对立方。
  《设计》:如何看待室内设计、软装设计、家具设计之间的关系?
  吴滨:在我看来,建筑、室内、产品本身就是一体的。建筑和室内是容器,是容纳人们生活的场所,而软装、陈设与摆放的器物则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所有这一切,都应该适合目标人群。设计源于生活,同样也服务于生活。
  《设计》:您认为一个设计师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这种能力?
  昊滨:一个好的室内设计师,一方面应该具有建筑的修养、对空间的领悟和掌控能力,另—方面应该有软装陈设所呈现的品味与美学感知力,同时还要有对产品的把控力,那么他就可以独立地完成一个作品。设计师同样要热爱生活,在生活中不断获取灵感。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身边每一个发生的事件、结交的朋友、遇到的人,变成—种养分,这和自身是否善于观察、思考,感官是否敏锐有很大关系。每一步的积淀,都能成为自己设计的灵感。
  《设计》:早在98年就开始自己的家具品牌,出于怎样的考虑,有了这种远见?
  吴滨:从业以来,我一直认为室内和陈设应是一体化的。在陈设中,家具又是一个重要的品类。在我早年的设计项目中,国内难以找到合适的家具,为了让项目呈现完美的效果,就自然而然地在1998年成立了自己的家具公司——世尊家居。
  《设计》:在与西班牙品牌的合作中,跟自己做家具品牌有哪些差别?他们注重的是什么?
  吴滨:每一个品牌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品牌精神,在为西班牙品牌亚帝Coleccion Alexandra设计时,因其本身就是一个奢华家居品牌,同时它的创始人又痴迷于东方文化,所以我们创造的“THE ONE帝一系列”灵感来源于书法线条的节奏和关系,加上有清晰纹理的木作和黄铜件,也回应了西班牙的海洋文化。这就是东西方的结合,也很好地契合了创始人的精神。而我们自有产品的设计,则是运用“摩登东方”的理念,这就是两者的差别。
  《设计》:未来公司的发展规划和期望?
  吴滨:未来我们依然会坚持现有的建筑、室内、陈设和产品的一体化设计路线,理念贯穿始终,这样作品才能更加完善。基于东方文化的土壤,我们也会为国际设计注入更多的新鲜元素,希望在传承东方文化的同时,又不为自己设限,从而走向更加国际化的设计方向。
  《設计》:对年轻设计师有哪些寄语?
  吴滨:中国设计需要一代人乃至两代人来提升,我期待看到中国设计的年轻力量。更多更好的设计师的产生,才能提升整个中国的设计。
  杭州澄品
  W.DESIGN无间设计于杭州钱塘江畔,推敲东方传统与当代性的关系,将园林精神内化为空间的诗意。从室内设计、软装设计到产品设计,无间设计将建筑手法融于室内,为自然延伸打破边界,通过线性语言、空间开扬的节奏、人与自然的融合,为客人提前呈现未来生活的美好设想。
  干净洗练的设计语言,在顶端垂落的浅色木栅、不对称中抵达平衡的线性吊灯,和超尺度的艺术装置上缓缓述说,启发人们思索空间、时间、自然的内在联系。
  初入室内,顶部运用隼卯结构的当代演绎,与温润如玉的亚克力圆形端景,共同刻画如诗意境。门、隔断、体块变化、线性语言、灰空间,形成空间的叠进状态,规划开扬的节奏。园林意向的月洞拱门,与东方造园理念暗合,和东方茶文化的达成精神呼应。
其他文献
摘要:为解决传统井盖不能满足城市道路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功能性需求和审美性需求的问题。通过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对城市井盖的问题现状进行调查,结合井盖产品的功能原理和高强度混泥土的材质特性进行设计研究。开发了一款具有警示效果和排水功能的新型高强度混凝土井盖。高强度混凝土井盖的设计应从功能,形式美学,安全性等方面上兼顾人们的使用需求,减少道路交通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混凝土;井盖;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针对分布式创新设计特点,探讨工业设计网络共享平台构建方法,通过构建分布式创新设计网络共享平台,提升工业设计协同创新设计能力。基于分布式创新设计模式,分析了工业设计创新过程中知识黏性对知识资源迁移获取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分布式创新设计知识资源网络模型,对知识资源单元之间的关联关系及分散程度进行了剖析。分布式创新资源网络能有效促进工业设计主体对知识资源的获取重用,发挥知识资源的交叉
期刊
摘要:探索日常生活中的“无规则”和“无设计”的创意空间和人们的日常行为及策略,通过梳理公共空间的概念和场所营造案例寻找如何营造可持续的社区公共空间。通过文献分析和个案研究法,从城市使用者的角度探讨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的现状问题以及机会点。场所营造是一个多方协作的过程。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需要为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大的空间。社区的可持续空间应是由不同的城市使用者共同构建的,它是包容的、多元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的现状、困境及未来,结合现代美学、创新性设计等方面探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国内外优秀的文创产品案例,分析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现状、困境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得到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未来设计思路。该研究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文化创意设计 再设计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TB4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
期刊
黄志达先生,建筑、室内及产品设计师,拥有20余年设计经验,身兼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会长和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软装陈设分会副主任专家等多个社会职务,主张“设计给生活无限可能”,秉持『以终为始』的理念,用国际化的视野和理性的思维,致力于打造高端品位的建筑空间及产品。在二十余年的设计生涯内,黄先生和团队的作品屡获国内外大奖,其带领RWD屡次荣登美国《Interior Design》全球百大室内设计机
期刊
设计概念甫入中国,是庞熏栗、梁思诚等人的艺术孤撑,缺乏工业时代的大造物背景。时至今日,中国的产能过剩和环境资源危机倒逼着大设计时代的到来以及设计概念的正本清源。这不仅是设计学者、设计师、知识界的善愿,也是中国设计产业真正步入现代化、国际化、中国人设计消费观念升级的象征。  本刊为庆祝祖国七十周年华诞策划的“中国设计·大家谈”专题已经进行到“室内设计”板块。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为时尚短。长期以
期刊
摘要:当今的产品与服务面对着更加丰富多变的交互情境,传统的设计思维方法遇到了挑战,需要情境思维作为补充。本文采用归纳、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将设计中常见的“共情”、“手脑联动”(制作原型)等活动作为情境思维运用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对情境思维进行解构,逐个分析其构成要素及在设计活动中的诸多应用环节。思维与空间交互环境不再是分离的两个系统,而是转化互为刺激的情境思维系统。情境思维对于统一大家对用户的认识有很
期刊
摘要:扶握系统是地铁客室重要的功能件,它对于确保地铁乘客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地铁客室扶握系统设计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设计。通过“设计需求研究-优化设计-人因适配验证”的设计流程对现有的地铁客室扶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原有的痛点进行改进与优化,并通过虚拟人仿真方法对设计方案的人机工效进行验证,使优化设计方案取得了较好效果。地铁客室扶握系统优化设计可按照“设计需求研究-优化设
期刊
摘要:将嗅觉可视可听化,让嗅觉缺失的人群重新获得不一样的“嗅觉”。利用分子振动原理将嗅觉信息可视化,并通过手表和AR技术展现出来。设计一款AR手表“oWatch”。设计师不能只停留在设计满足产业升级和商业创新需求的层面,更应针对社会功能需求的“真正的、有意义的”设计,关注残障人士,并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  关键词:嗅觉缺失;气体振动频率;可视化;可听化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琚宾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在建筑空间里的运用和创新,以个性化、独特的视觉语言来表达设计理念,以全新的视觉传达来解读中国文化元素。  在作品中,将“当代性”、“文化性”、“艺术性”共融、共生,以此作为设计语言用于空间表达。从传统与当下的共通、碰撞处,找寻设计的灵感;在艺术与生活的交错、和谐处,追求设计的本质。在历史的记忆碎片与当下思想的结合中,寻找设计文化的精神诉求。  《设计》:您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