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甲骨文有什么用?写情书啊!
对于文院的学生,古文字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萧大仙不想强迫学生一笔一划地背文字,于是想出了很多创意点子。萧大仙的期末试卷是“天书试卷”,卷子上全是甲骨文,第一题是认字,第二题是认成语,第三题是诗词或名言的句子,我们要像特工一样在两个半小时内破译这些“密码”,头脑中一秒一念头:这个字有草字头,下半部分像个什么字呢?举?学?每个人都像在参与一场猜谜游戏,与其说认甲骨文需要的是记忆力,不如说它需要的是想象力。辨认甲骨文的时候,正是我们“异想天开”,创意无限的时候。身边很多同学早已忘记甲骨文的写法了,但在看到一个字的时候,能立刻联想到生活中的东西:“这像一棵树、这是双手、这是太阳……”这种联想能力伴随一生。
我们学习文史哲,实用性不强,大众也习惯性地用“你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学,但是读的却是中文系”的眼光看着我们。学甲骨文这些无用之用,到底有什么用?针对这个问题,萧大仙曾一本正经地说:“学甲骨文,最大的用处是你们以后可以对着别人吹牛啊!到了景点别人都看不懂的字只有你能看懂,显得特别有文化,没事还能用甲骨文写封情书,让他或她折服于你的才华!”这当然是种说笑的解释,但我们在景点中辨认出牌匾、对联上的字,甚至在博物馆认出古籍、竹简上的字,确实心中暗爽,同时感到自己和古人的距离拉近了。
大仙是真正把古文字当成一种文字在用,而且是一种文艺浪漫的用法。之所以布置甲骨文情书作业,也是他的一段浪漫经历触发的。据说,他年轻的时候曾用古文字邮寄了一张“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的明信片给喜欢的女生,但遗憾的是,明信片在邮寄途中丢了。大仙的一腔浪漫付诸流水,所以他希望他的学生能重拾这种浪漫。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小心翼翼地拿出学生们的甲骨文情书,嘱咐道:“咱们小心点打开,别弄破了。这些情书,我打完分要还给同学们,他们可是要把原件送给恋人的哟。”他小心呵护着自己当年的情怀,是真心希望学生能在生活中收获浪漫。大仙说,中国人讲究含蓄,在现代,古文字就是含蓄的文字,用古文字写情书,书面整洁,优雅得体,最重要的是,表达了心意,这些情书可是费了好多时间查字典才创作出来的。
每个甲骨文都有一个专属的故事
一开始,对于《古文字学》这门课,我是拒绝的。那些像天书一样的文字符号,那么难;重新回归认字的时代,多无聊。但是久闻萧大仙的大名,还是决定问问学长学姐的意见,学姐听了我的顾虑,大笑一番后说:“没上过萧大仙的文字学,四年留遗憾!”挣扎了一番,我还是咬咬牙选了这门课。
之前没有见过萧老师,想着他每天对着丝帛竹简细抠上面的每个字,成天与各种古物打交道的人给我多多少少有些呆板老头子的形象,但是第一次见他,我就被他逗乐了。
他瘦得颧骨下凹下去,喜欢穿灰色、土土的衣服,从外表看,很难看出来他是一个副教授,更像工地里的考古人员。第一节课刚开始,萧大仙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甲骨文,在没有任何古文字基础的我看来,这顶多算几个符号!“你们猜一下,这是什么字?”我们在下面一脸迷惑地讨论,萧大仙则在讲台上笑着注视我们。
“这个是坚固的固,‘古’怎么表达啊?就是用‘固’字;这是纹身的“纹”,看起来是不是跟文艺的文很像?那时候只有这一个‘wen(二声)’。”我们听得云里雾里,萧老师转眼又在黑板上“画”起来,“‘字’你们肯定想不到,它最开始是在房间里生孩子,看它上面有一个大房顶罩着,下面一个人。”全班眼神痴呆地看着灰衣灰裤子的大仙在黑板上画葫芦,内心一片惊恐:文字学太难了!这还只是第一节课。
看着我们一脸惶恐,萧大仙又诡异地笑了笑:“对于这些文字,你们不要害怕!我从来不主张我的学生去死记硬背,你们也不要像背单词一样去背这些字,死记硬背有什么意思呢?而且你们也背不来,古人这么有创意,同一个字有很多种写法。古人特别有智慧,这些甲骨文里每一个字都有一个故事,你们要去理解、推断,不要去背!”
不用死记硬背,我顿时松了一口气,但是看着那些神秘的符号,我还是有些害怕!
“我们先看上面,这是一个头,上面有几根头发,一看就是黄毛小孩,下面就是他跪坐着的样子,这就是‘兒’;再来看看这个,下面同样是一个人跪坐的姿势,上面是一个面具看不到样子,谁知道鬼长什么样呢?所以聪明的古人就用这个面具代表‘鬼’。”
“你看这个是不是一个脚印的样子,前面这个胖乎乎的东西就是一头猪,猪的写法是‘豕’,这个脚印和这头肥猪加在一起,明显就是这个人在追这头肥猪,所以这个是‘逐’。”
“这是一个人是吧?在这个人的两个胳膊下点两个点,叫我们看看他的胳肢窝,这个就是‘亦’,腋下的‘腋’是后来发展的。”
“这么多个嘴巴,然后有一个半月形的东西,这个就是耳朵,这么多个嘴巴在加上一个耳朵就是‘听’。你们不要死记硬背,多一个耳朵或者多一个嘴巴,就不知道这是什么字。”
渐渐地,我学会了用一种新奇的眼光看身边的汉字,它们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手势,有的像一种感觉。这些古代的字,一个个变得生动无比,让我越看越从心底里觉得中国的文字文化博大精深,越看越充满好奇,学古文字,就是重拾对世界好奇的过程。
伴着奇闻逸事,领会甲骨文字
古文字本身是一本有趣的天书,被萧大仙绘声绘色地讲解后,更是趣上加趣。
萧大仙也是灵异故事大师,他总是兴致昂昂地淡定地向我们讲述灵异故事,尽管炎炎夏日,每次他讲灵异故事时仿佛真有一阵阴风吹来。末了大仙总是抖抖衣袖,镇定自若,一副“你们难道不觉得很有趣吗?”的眼神。如果对灵异学有兴趣,这门课绝对可以满足你的好奇心。据学长学姐说,萧大仙还研究算命和解梦。虽然无从知道他算命的准确率有多少,只听说过一件事:他给一个男生算过,说他的下一个女朋友会是他的终生伴侣,那个男生就再也没找过女朋友了。
一次我考前做了个奇怪的梦,试着在人人上向萧大仙求助,他耐心地听完我的梦,分析是这次考试考得好。这些趣闻虽然大部分都只是博我们一笑,但确实不少同学遇到问题会向萧大仙求助,他也很耐心地给我们解答,鼓励我们。会解字,会算命,会解梦,我们都很好奇,萧大仙到底还有多少神技能。其实他讲这些灵异故事,是为了介绍古代祭祀知识,因为甲骨文中有很多表示祭祀的符号,再经他这么一讲我们没办法不“刻骨铭心”了。 萧大仙还常常分享自己的故事,他曾告诉我们他的一个神勇之举。上大学时,一次他觉得很无聊,于是想再尝试那道高中时怎么也解不开的数学题,解这道题不为别的就是好奇。他在草稿纸上刷刷刷地,“大家都以为疯了!”冥思苦想了好几天之后,终于解开了!他告诫我们:“甲骨文就和我高中时未解开的那道数学题一样,不要害怕它,越怕就越不会。”没看出来,成日浸在文字里的大仙在数学方面也是如此痴迷。他绘声绘色的讲述逗得我们笑得停不下来,其实是在传递一种破解的精神,也是在创造一种神秘的气氛,让我们能更快地领会古文字。
渐渐地,我也不再抗拒这些字符,慢慢地随萧大仙的思路去想这些甲骨文背后的故事。
古文字的发展,错别字的历程
萧大仙总说,思考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因此我们的课堂氛围十分宽松自由,萧大仙也从自己做起营造随性的课堂气氛。“讲课真是一件特别耗费体力的事情,以前我每节课都要准备一瓶营养快线,现在换了口味,喝酸奶,大家不要介意。”因此,每次上课他都雷打不动地三堂课两瓶奶,以至于他的学生都熟知他这个爱好。一次一学生特意给他买了两瓶酸奶,他自己也带了两瓶,那天他就喝了四瓶酸奶。
萧大仙录制慕课时,面对摄像机他一点都不拘谨,照样给我们讲他的家事天下事,照样带着酸奶来上课。把两盒酸奶扯开口子,插上吸管,讲课途中,他会突然停下来,拿起酸奶慢慢地、认真地吸两口。
老师喝酸奶慢,讲课倒是快得惊人。录制一开始,他说:“你们先要记住 ‘日’。太阳嘛,里面干嘛有一横,最开始它就是个圆形,画出来的,后来有人顺手在里面添了一点,隶变的时候,不能有这么不规整的写法,就把圆形的边拉直了,把里面一点拉成一横。”我们恍然大悟,文字还有这么好玩的一面,像画画一样。想象人类的祖先,或者直接带入一只猩猩的脸,在一片原野中画了一个圈,第二天再画一个圈,成为天然的日历。但有的猩猩画圆不圆,成椭圆了,认不出来,而且刻弯曲的笔画不如垂直的容易,就拉直了边。当我在想这些时,老师已经讲完了“旦”“幕”“月”“人”,又慢悠悠地喝了几口酸奶。
每节课萧大仙一脸陶醉,飞一般的速度,在黑板上写了又擦,擦了又添新的字。渐渐地我明白,文字的创造,无非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合文,在后期的演变,一般是添了些偏旁,省去了些部分,写得快连笔了,复杂的结构被拆开了。一如萧大仙说,要从古文推出今天的意思,靠足够的想象力,两个意思毫不相关的字有时甚至还会是“亲戚”。历史中的有些名人在书法中犯的错误甚至会改变一个字的发展走向,就像某些著名作家写的病句会成为名句一样。更有趣的是,有些特殊时段会出现一些很可爱的文字。例如春秋到战国时期,曾经流行过一些看起来很美的美术字,其实就是在原字形上加鸟形纹饰,或虫形纹饰,刻在青铜器上看起来很高大上,当时古人也是走在潮流的前沿。萧大仙也戏称,“那些贵族往自己家的鼎那么一刻,别人全都看不懂,显得很高雅脱俗,我想这种字体也许是古人创造的火星文。”
一学期下来,回想选这门课时我内心的疑问:“甲骨文?会很枯燥吧!学这个有什么用?”现在内心已有了笃定的回答:“唯有学过甲骨文,才能懂得中国文字的妙处。”一次,我与一个俄罗斯朋友聊天,一时兴起给他写了一个甲骨文的“爱”字,解释道:“这个符号是‘心’,在人体的胸间,这两只是手,用两只手把心交给你,这就是爱!”听了我的解释后,那个俄罗斯朋友惊讶得说不出话,之后一直让我给他介绍更多的甲骨文。
所以,应该懂些古文字知识,万一那天用来写情书呢?
责任编辑:陈晓丽
对于文院的学生,古文字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萧大仙不想强迫学生一笔一划地背文字,于是想出了很多创意点子。萧大仙的期末试卷是“天书试卷”,卷子上全是甲骨文,第一题是认字,第二题是认成语,第三题是诗词或名言的句子,我们要像特工一样在两个半小时内破译这些“密码”,头脑中一秒一念头:这个字有草字头,下半部分像个什么字呢?举?学?每个人都像在参与一场猜谜游戏,与其说认甲骨文需要的是记忆力,不如说它需要的是想象力。辨认甲骨文的时候,正是我们“异想天开”,创意无限的时候。身边很多同学早已忘记甲骨文的写法了,但在看到一个字的时候,能立刻联想到生活中的东西:“这像一棵树、这是双手、这是太阳……”这种联想能力伴随一生。
我们学习文史哲,实用性不强,大众也习惯性地用“你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学,但是读的却是中文系”的眼光看着我们。学甲骨文这些无用之用,到底有什么用?针对这个问题,萧大仙曾一本正经地说:“学甲骨文,最大的用处是你们以后可以对着别人吹牛啊!到了景点别人都看不懂的字只有你能看懂,显得特别有文化,没事还能用甲骨文写封情书,让他或她折服于你的才华!”这当然是种说笑的解释,但我们在景点中辨认出牌匾、对联上的字,甚至在博物馆认出古籍、竹简上的字,确实心中暗爽,同时感到自己和古人的距离拉近了。
大仙是真正把古文字当成一种文字在用,而且是一种文艺浪漫的用法。之所以布置甲骨文情书作业,也是他的一段浪漫经历触发的。据说,他年轻的时候曾用古文字邮寄了一张“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的明信片给喜欢的女生,但遗憾的是,明信片在邮寄途中丢了。大仙的一腔浪漫付诸流水,所以他希望他的学生能重拾这种浪漫。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小心翼翼地拿出学生们的甲骨文情书,嘱咐道:“咱们小心点打开,别弄破了。这些情书,我打完分要还给同学们,他们可是要把原件送给恋人的哟。”他小心呵护着自己当年的情怀,是真心希望学生能在生活中收获浪漫。大仙说,中国人讲究含蓄,在现代,古文字就是含蓄的文字,用古文字写情书,书面整洁,优雅得体,最重要的是,表达了心意,这些情书可是费了好多时间查字典才创作出来的。
每个甲骨文都有一个专属的故事
一开始,对于《古文字学》这门课,我是拒绝的。那些像天书一样的文字符号,那么难;重新回归认字的时代,多无聊。但是久闻萧大仙的大名,还是决定问问学长学姐的意见,学姐听了我的顾虑,大笑一番后说:“没上过萧大仙的文字学,四年留遗憾!”挣扎了一番,我还是咬咬牙选了这门课。
之前没有见过萧老师,想着他每天对着丝帛竹简细抠上面的每个字,成天与各种古物打交道的人给我多多少少有些呆板老头子的形象,但是第一次见他,我就被他逗乐了。
他瘦得颧骨下凹下去,喜欢穿灰色、土土的衣服,从外表看,很难看出来他是一个副教授,更像工地里的考古人员。第一节课刚开始,萧大仙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甲骨文,在没有任何古文字基础的我看来,这顶多算几个符号!“你们猜一下,这是什么字?”我们在下面一脸迷惑地讨论,萧大仙则在讲台上笑着注视我们。
“这个是坚固的固,‘古’怎么表达啊?就是用‘固’字;这是纹身的“纹”,看起来是不是跟文艺的文很像?那时候只有这一个‘wen(二声)’。”我们听得云里雾里,萧老师转眼又在黑板上“画”起来,“‘字’你们肯定想不到,它最开始是在房间里生孩子,看它上面有一个大房顶罩着,下面一个人。”全班眼神痴呆地看着灰衣灰裤子的大仙在黑板上画葫芦,内心一片惊恐:文字学太难了!这还只是第一节课。
看着我们一脸惶恐,萧大仙又诡异地笑了笑:“对于这些文字,你们不要害怕!我从来不主张我的学生去死记硬背,你们也不要像背单词一样去背这些字,死记硬背有什么意思呢?而且你们也背不来,古人这么有创意,同一个字有很多种写法。古人特别有智慧,这些甲骨文里每一个字都有一个故事,你们要去理解、推断,不要去背!”
不用死记硬背,我顿时松了一口气,但是看着那些神秘的符号,我还是有些害怕!
“我们先看上面,这是一个头,上面有几根头发,一看就是黄毛小孩,下面就是他跪坐着的样子,这就是‘兒’;再来看看这个,下面同样是一个人跪坐的姿势,上面是一个面具看不到样子,谁知道鬼长什么样呢?所以聪明的古人就用这个面具代表‘鬼’。”
“你看这个是不是一个脚印的样子,前面这个胖乎乎的东西就是一头猪,猪的写法是‘豕’,这个脚印和这头肥猪加在一起,明显就是这个人在追这头肥猪,所以这个是‘逐’。”
“这是一个人是吧?在这个人的两个胳膊下点两个点,叫我们看看他的胳肢窝,这个就是‘亦’,腋下的‘腋’是后来发展的。”
“这么多个嘴巴,然后有一个半月形的东西,这个就是耳朵,这么多个嘴巴在加上一个耳朵就是‘听’。你们不要死记硬背,多一个耳朵或者多一个嘴巴,就不知道这是什么字。”
渐渐地,我学会了用一种新奇的眼光看身边的汉字,它们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手势,有的像一种感觉。这些古代的字,一个个变得生动无比,让我越看越从心底里觉得中国的文字文化博大精深,越看越充满好奇,学古文字,就是重拾对世界好奇的过程。
伴着奇闻逸事,领会甲骨文字
古文字本身是一本有趣的天书,被萧大仙绘声绘色地讲解后,更是趣上加趣。
萧大仙也是灵异故事大师,他总是兴致昂昂地淡定地向我们讲述灵异故事,尽管炎炎夏日,每次他讲灵异故事时仿佛真有一阵阴风吹来。末了大仙总是抖抖衣袖,镇定自若,一副“你们难道不觉得很有趣吗?”的眼神。如果对灵异学有兴趣,这门课绝对可以满足你的好奇心。据学长学姐说,萧大仙还研究算命和解梦。虽然无从知道他算命的准确率有多少,只听说过一件事:他给一个男生算过,说他的下一个女朋友会是他的终生伴侣,那个男生就再也没找过女朋友了。
一次我考前做了个奇怪的梦,试着在人人上向萧大仙求助,他耐心地听完我的梦,分析是这次考试考得好。这些趣闻虽然大部分都只是博我们一笑,但确实不少同学遇到问题会向萧大仙求助,他也很耐心地给我们解答,鼓励我们。会解字,会算命,会解梦,我们都很好奇,萧大仙到底还有多少神技能。其实他讲这些灵异故事,是为了介绍古代祭祀知识,因为甲骨文中有很多表示祭祀的符号,再经他这么一讲我们没办法不“刻骨铭心”了。 萧大仙还常常分享自己的故事,他曾告诉我们他的一个神勇之举。上大学时,一次他觉得很无聊,于是想再尝试那道高中时怎么也解不开的数学题,解这道题不为别的就是好奇。他在草稿纸上刷刷刷地,“大家都以为疯了!”冥思苦想了好几天之后,终于解开了!他告诫我们:“甲骨文就和我高中时未解开的那道数学题一样,不要害怕它,越怕就越不会。”没看出来,成日浸在文字里的大仙在数学方面也是如此痴迷。他绘声绘色的讲述逗得我们笑得停不下来,其实是在传递一种破解的精神,也是在创造一种神秘的气氛,让我们能更快地领会古文字。
渐渐地,我也不再抗拒这些字符,慢慢地随萧大仙的思路去想这些甲骨文背后的故事。
古文字的发展,错别字的历程
萧大仙总说,思考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因此我们的课堂氛围十分宽松自由,萧大仙也从自己做起营造随性的课堂气氛。“讲课真是一件特别耗费体力的事情,以前我每节课都要准备一瓶营养快线,现在换了口味,喝酸奶,大家不要介意。”因此,每次上课他都雷打不动地三堂课两瓶奶,以至于他的学生都熟知他这个爱好。一次一学生特意给他买了两瓶酸奶,他自己也带了两瓶,那天他就喝了四瓶酸奶。
萧大仙录制慕课时,面对摄像机他一点都不拘谨,照样给我们讲他的家事天下事,照样带着酸奶来上课。把两盒酸奶扯开口子,插上吸管,讲课途中,他会突然停下来,拿起酸奶慢慢地、认真地吸两口。
老师喝酸奶慢,讲课倒是快得惊人。录制一开始,他说:“你们先要记住 ‘日’。太阳嘛,里面干嘛有一横,最开始它就是个圆形,画出来的,后来有人顺手在里面添了一点,隶变的时候,不能有这么不规整的写法,就把圆形的边拉直了,把里面一点拉成一横。”我们恍然大悟,文字还有这么好玩的一面,像画画一样。想象人类的祖先,或者直接带入一只猩猩的脸,在一片原野中画了一个圈,第二天再画一个圈,成为天然的日历。但有的猩猩画圆不圆,成椭圆了,认不出来,而且刻弯曲的笔画不如垂直的容易,就拉直了边。当我在想这些时,老师已经讲完了“旦”“幕”“月”“人”,又慢悠悠地喝了几口酸奶。
每节课萧大仙一脸陶醉,飞一般的速度,在黑板上写了又擦,擦了又添新的字。渐渐地我明白,文字的创造,无非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合文,在后期的演变,一般是添了些偏旁,省去了些部分,写得快连笔了,复杂的结构被拆开了。一如萧大仙说,要从古文推出今天的意思,靠足够的想象力,两个意思毫不相关的字有时甚至还会是“亲戚”。历史中的有些名人在书法中犯的错误甚至会改变一个字的发展走向,就像某些著名作家写的病句会成为名句一样。更有趣的是,有些特殊时段会出现一些很可爱的文字。例如春秋到战国时期,曾经流行过一些看起来很美的美术字,其实就是在原字形上加鸟形纹饰,或虫形纹饰,刻在青铜器上看起来很高大上,当时古人也是走在潮流的前沿。萧大仙也戏称,“那些贵族往自己家的鼎那么一刻,别人全都看不懂,显得很高雅脱俗,我想这种字体也许是古人创造的火星文。”
一学期下来,回想选这门课时我内心的疑问:“甲骨文?会很枯燥吧!学这个有什么用?”现在内心已有了笃定的回答:“唯有学过甲骨文,才能懂得中国文字的妙处。”一次,我与一个俄罗斯朋友聊天,一时兴起给他写了一个甲骨文的“爱”字,解释道:“这个符号是‘心’,在人体的胸间,这两只是手,用两只手把心交给你,这就是爱!”听了我的解释后,那个俄罗斯朋友惊讶得说不出话,之后一直让我给他介绍更多的甲骨文。
所以,应该懂些古文字知识,万一那天用来写情书呢?
责任编辑:陈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