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清泉 鱼儿悠悠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zm4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陶瓷装饰图案中,鱼纹比较常见,而且丰富多彩。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就有拙朴的鱼纹图案;六七千年前半坡氏族公社时期的仰韶文化彩陶上,鱼纹更为普遍。自古以来,人类与鱼有着密切的关系,鱼纹出现在陶瓷上,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提炼,反映出人类的渔猎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需求的心境。
  景德镇自宋代以来鱼纹饰更是喜闻乐见的题材,有影青、青花、五彩、粉彩等表现形式,采用刻、划、贴、印和绘画等技法。“鱼”与“余”同音,“鳜”同“贵”,“鲤”同“利”,“鲫”同“吉”,“青”同“庆”,“鲢”同“连”,寓意着“富贵有余”、“连年有余”、“吉庆有余”、“大吉大利”、“金玉满堂”等吉祥之意。到了清末民初,景德镇的彩瓷中鱼藻纹更为繁多,或一条,或几条,或同一器上画鳜、鲤、鲫、青、鲢、条鱼等多种鱼,鱼形较肥大,空间衬以水藻、浮萍等,并以水藻的飘拂示意水的流动。景德镇文人瓷画“鱼藻图”瓷绘名家当属“鱼王”邓碧珊一脉,黄海云、陈庆长以新彩形式表现的“鱼藻图”也是别有一番情趣。
  邓碧珊粉彩《鱼跃生趣图》瓷板画(图1)
  高40厘米,宽29厘米。
  此图以沉稳的设色,工细入微的笔法绘游鱼水藻。构图疏朗大方,正中为一条跃起由上而下翻转的鲤鱼,底部水藻之中五条鲤鱼并排欲昂头上跃,动感极为强烈。正中鲤鱼以浓淡不一的墨色勾描渲染,鳞光点点,极富层次,底部鲤鱼的色彩亦有浓淡之别,从而表现出远近。水藻以粉彩色料中的黄和绿为主,配以黑料,并施玻璃白粉底进行浓淡积染,笔调细腻,笔趣优雅。左上墨书“生趣都从笔底开,翻身一跃胜春雷。天公有意施霖雨,为济西江涸泽来。时在己巳春月铁肩子邓碧珊画于珠山客邸”。题画之诗表达了画外之境,其格律、韵味、抒情更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印章为红彩白文“邓氏”二字。
  邓碧珊(1874-1930年),别名辟寰,号铁肩子,江西余干人,清末秀才。其成名较早,为景德镇瓷上肖像画创始人。他不仅开瓷板肖像画之先,而且最早使用九宫格放大绘制肖像。20世纪20至30年代以画鱼藻为主,并大胆借鉴吸收东洋画技法,形成独特风格,在景德镇享有“鱼王”美称。邓碧珊工书法,以篆隶为佳,行书规整道劲,章草涵韵很足。王琦也曾执弟子礼向其学习书法。常见落款为:“铁肩子邓碧珊画于珠山客邸”、“铁肩子邓碧珊画意”、“邓碧珊画于珠山”、“铁肩子碧珊”、“碧珊写于珠山之南轩”等。常见印款为:“邓氏”、“碧珊”及别号“烟波钓徒”、“小溪钓徒”等。
  张沛轩粉彩《鳜鱼图》瓷板画(图2)
  高21.5厘米,宽31厘米。
  此瓷板构图与其师邓碧珊常见的上下构图法不同,采用左右构图法。两尾鳜鱼在浮萍水草间戏耍,左边一尾体态轻盈,右边一尾神态沉着。鱼鳞以浓淡不同的墨点虱成,水草赭墨勾勒之外以浅绿渲染。整个画面简洁秀美,设色工整清丽,用笔墨色淋漓,鱼的质感和色态、细草都满含水分,堪称细微之处见精神。左上方墨书题款为:“不风仍荡荡,无水亦悠悠。寄语烟波里,渔翁莫过求。张沛轩画于昌江客邸”。红彩白文“画”、“印”方章两枚。
  张沛轩,江西省余干县人,斋号“近水轩”,约活跃于1920至1949年间。师从景德镇瓷绘名家“珠山八友”之一的邓碧珊学绘鱼藻瓷画,为邓氏入室弟子,其作品酷似其师。1949年返回余干,后下落不明。其作品常见底款有:“近水轩”、“胜利瓷业公司”、“南昌兴华出品”等。
  邓碧荪
  粉彩《鱼跃于渊图》瓷板画(图3)
  高38厘米,宽25.6厘米。
  此图左下角一簇水藻随波飘动,水藻以墨料勾描,以绿色积染,注重前后层次之变化。五尾游鱼逐浪相集,以写实之笔,细微精描,远处小鱼随行,水波淡染青色。作品设色沉稳,笔墨精妙。画上题款:“鱼跃于渊,国英仁兄雅玩,弟邓碧孙赠于江西瓷业公司,时在一九三六年”。钤“之印”章。
  邓碧荪(1914-?年),又名邓碧孙,为“珠山八友”2_--邓碧珊之子,自小从父学画瓷艺,绘鱼藻风格与其父相近。邓碧荪1937年投笔从戎,抗战期间客死他乡,传世作品较少。
  张洛山、何杰一 粉彩《鱼藻图》《鱼跃图》瓷板画—对(图4)
  高38厘米,宽25厘米。
  张洛山《鱼藻图》瓷板画,构图有邓碧珊之风,绘有一尾鳜鱼两尾鲢鱼。鳜鱼由上向下游来,一鲢鱼尾鳍摇摆向上游去,似乎在追逐水中的月影。另一尾鲢鱼在水草中。右下角为大片面的水草,水面上有浮萍点点。此作鳜鱼墨虱鳞,鲢鱼晕色丰富,锦鳞片片。与邓氏不同的是水面以淡彩染水波涟漪。左上方墨书“巨口细鳞状如龙,桃花三月正肥初。天涯怀得家乡味,除却松江总不如。张洛山画”及红彩朱文“洛山”方章一枚。“除却松江总不如”句巧借晋人张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念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的典故,读来虽是画外之音,但颇有品味之处。
  何杰一《鱼跃图》瓷板画,图绘一条肥大的鲤鱼跃身而起,动态自然,绘画工细。左侧题款为:“禹门应有三级浪,一转身来便化龙,癸酉孟春,灼三仁翁先生雅正,口口何杰一谨赠。”印章为红色“杰一”。
  张洛山(1900—1959年),系江西余干后街湾人,上世纪20年代初从师邓碧珊学艺十二年,得邓老悉心指教,得益匪浅,其技法与师父相似。邓碧珊所画的作品张洛山代笔有十归五六,可见邓碧珊对爱徒绘画技术的肯定。张洛山解放后在余干经营瓷相业,后公私合营在余干照相馆工作。何杰一资料不详,从两块瓷板的料彩、画法以及外框看,可知张洛山和何杰一曾在一家红店供职。
  邓肖禹
  粉彩《望子成龙图》瓷板画(图5)
  高65厘米,宽30厘米。
  《后汉书》云:“士有被其容纳者,名为登龙门。”民间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寓意飞黄腾达,吉运高升。画面构图丰满而舒展,中心位置绘水草和腾跃的鲤鱼,情趣盎然,寓意深远。作者以细腻的笔法将鱼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从而达到形准神生的意境。设色简洁,层次丰富,清新雅致,体现了作者对景德镇传统粉彩技法运用得得心应手。瓷板横题:“望子成龙。”竖题诗词:“眼似珍珠鳞似金,喜他翻身出还沉。乘时跃得龙门去,不计江河岁月深。”落款为:“一九七三年春月,玉亭肖禹画于瓷都。”钤“邓肖禹”印。瓷板右下方有竖式方框闲章“宜子宜孙”。印章与题款相呼应。
  邓肖禹(1920-2000年),别名云耕,室名“为绚画馆”,原籍江西省余干县,邓碧珊之孙,其父邓锡龄以人物瓷绘见长。受家庭影响,邓肖禹自幼对陶瓷艺术就有浓厚兴趣,在九江曾师从雪景山水名师何许人先生学艺四个月,后又师从吴芝生画师,继而进入江西瓷业公司学艺,其间又得到“珠山八友”花鸟名家程意亭、刘雨岑指点。上世纪40年代后期,邓肖禹开始独自画瓷谋生,并崭露头角,被人们誉为“小名家”,时称“神童”;1950年进景德镇建国瓷厂工作,1958年调入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室;1979年被评为“陶瓷美术家”。   时幻影 粉彩《池塘月影图》瓷板画(图6)
  高37厘米,宽24厘米。
  画面水净月圆,藻随波动。五尾游鱼从远处游来,形成逐月之势,形态自然,惟妙惟肖。水草顺势飘向游鱼,呼应相动。水藻以艳黑勾描,以草绿和翠绿为主,在施玻璃白的粉底上进行浓淡积染,集密处的水藻还用扒笔剐出,形成生动而细微的几个层次,描绘细腻,笔精墨妙。留白的几行潋影,使画面透出生机。画上落穷款“时幻影”,钤“时”字印,未落年款。
  时幻影(1908-1968年),安徽黟县人,12岁当学徒,1954年进入景德镇陶瓷工艺社。擅长画鱼,有“鱼痴”之称。所画之鱼,无论纸画瓷画,皆有清淡高雅之风,绝无媚俗取宠之态。水中鱼,活跃漫游,往来翕忽,似与观者相乐;山水鱼,鳞光闪耀,目动鳃翕,似与观者相语。时幻影的传记被收入《黟县志》,作品粉彩“鱼乐图”四方瓶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黄海云 新彩《鱼乐图》瓷板画(图7)
  高146厘米,宽85厘米。
  作品采用扁笔彩绘技法,描绘一群栩栩如生的金鱼。运笔畅快而不重复,色彩新艳明亮,浓淡对比鲜明,层次清晰。构图重心偏上,下部疏朗,群鱼逐月,如窃窃私语。画上题款:“海云,景德镇,画于一九九八年十二月。”钤“作”字印。
  黄海云,原籍江西丰城人,1920年出生,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曾任江西省政协第四届委员,景德镇市政协第四、第五、第六届委员。黄海云11岁到景德镇拜师学艺,开始研习陶瓷美术。1934年,辗转去上海遍访名师,以画会友,并专司陶瓷彩绘。1952年,出任景德镇市第一生产合作社彩绘车间主任。1954年,黄海云调入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研究综合装饰,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设计。1955年兼任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后改为景德镇陶瓷学院)辅导教师。从艺生涯长达60余年,创作了诸多陶瓷艺术精品,建树最高的是日用陶瓷新花装饰,为景瓷产品更新换代、适应现代生产工艺和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作出了贡献。
  陈庆长新彩《高峡平湖图》瓷板画(图8)
  高70厘米,宽40厘米。
  画面竖式构图,以新彩表现倒影中的高峡平湖,青峰重叠,一轮金黄色的圆月尤为醒目,群鱼游曳,次第有序,戏水逐月,尽显自然生动之妙。作者以“拓”、“厾”等拍绘之法表现出水波的渐变过渡,用色淡雅,水净月明。游鱼的组合生动自然,形态灵活逼真,墨色浓淡有别,表现出明月光芒、潋影如镜的鱼乐世界。画上题款:“甲戌年春月庆长。”钤“印”字章。
  陈庆长,1933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省高级工艺美术师。195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同年调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工作。陈庆长对画鱼情有独钟,在长期的陶瓷美术创作实践中,对原材料的配制不断进行探索和完善,对工具的创新和运用以及对鱼类生活不断深入的观察,终于悟出一种与传统截然不同的表现方法—“工写并用”,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表现风格。
  细品这九幅“鱼藻图”,邓氏“鱼藻图”画水藻好用水绿在施有玻璃白的粉底上进行浓淡积染,讲究深浅变化。画水藻染色时注重冷暖变化,水藻的中心部位和密集处染色以大绿之类的冷色调为主,从水藻中心部位到边缘处,渐次由大绿过渡至Ⅱ草绿或赭绿的暖色调。画鱼背色调黑重,渐次向鱼腹处淡去,层次微妙。然后在料色未干之时,以点画之笔穿插画鱼鳞,细腻之致,夺造化之工,得其形也得其趣,达“游而不散”之效。数点浮萍,不事波涛,也无潋影,厚不因多,薄不因少。张沛轩、邓碧荪、张洛山、何杰一、邓肖禹、时幻影“鱼藻图”系出邓氏,但所画风格也略有不同。邓氏画鱼藻,多以留白来象征水面,张洛山、何杰一、时幻影画鱼藻,不仅画水面涟漪,而且还画水中的日、月影。时幻影所画“鱼藻图”更为写实,细微精到、工整清丽的风格开一代新风,并为人追随。邓肖禹“鱼藻图”画鱼在色彩上也不是单一的墨彩,使画面更为丰富。黄海云潜心探索新彩艺术形式与传统陶瓷彩绘技法的结合,以传统“洋彩”的扁笔法为基础,结合传统中国画写意技法,同时保持“西洋画”的色彩感觉,形成自己独特的“鱼藻图”风格。陈庆长画鱼突破了传统技法,以自配色料创造性地采用浓淡渐变的手法,顺鱼身转势而出笔,重拓抹,少勾描,手法独特,使鱼的形态自然真实,动态灵巧活脱。
  书画传精神,陶瓷艺术家们将一幅幅“鱼藻图”,以不同的颜色、不同鱼的种类、不同的表现手法,近乎真实地展现在瓷器之上,“碧水清泉,鱼儿悠悠”,使人们观之有临渊赏鱼之感,同时也将这“年年有余”之美好寓意传递给观者。
  (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这是一件现实主义题材的浅绛彩珍品——子明氏鹿头尊。  它作于1875年谷雨之日,即当年的4月20日前后,有作品款识“乙亥春月谷雨后之日仿元人法,子明画”为证。  它体型硕大。器物的一面画歪斜老松一棵,下方留白。另一面的画面以彩绘人物为主,正中的两人抱头扭打在一起,其中—人还将手伸向旁边的另一个人,似欲从他手中拿什么似的,而此人却嬉皮笑脸,一手作出奉送之状,头却扭向旁边,作出嬉笑之态。而他旁边的那人
期刊
在中国几千年的钱币历史上,形成了一种规律,就是几年号时间不长而又动乱的年代,所铸行的钱币,都比较珍稀,正所谓“乱吐出珍钱”,只有弘光钱是一个特例。  在明朝末年(1644年),闯王李白成带义军进攻北京,推翻了崇祯皇帝的明皇朝,明朝的皇亲国戚,先后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建立了福王、鲁王、唐王、桂王等政权,后人统称为南明。  福王朱由崧政权是南明最早的一个政权,于1644年5月在南京称帝,第二年改元弘光,
期刊
程言,又名程崇言,字次笠,又字恂夫,生卒不详,安徽黟县人,晚清浅绛宗师程门长子。《黟县志》称其山水潇洒出尘,极尽勾勒渲染之妙。《安徽人物大词典》载:安徽省博物馆藏其绘《景德镇河东河西图》两卷,笔墨苍莽,而城郭车舟,负载往来,人物小如芥子,各具神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浅绛彩瓷收藏热兴起之后,程言的作品也日益受到收藏者们的追捧。  关于程言的生卒,目前没有明确的考证。但程言是一位创作周期很长的画师,其
期刊
如果说清末的文人画师以浅洚彩开创了文人瓷画的先河,那么民初的文人画师则以新粉彩的形式将文人瓷画演绎到几近极致的境界。清末民初的文人瓷画大师将同为国粹的中国书画和陶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别开生面,意义非凡。  “新粉彩”就是粉彩。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的粉彩瓷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一说,在瓷画界传承了数百年。“新粉彩”一说又缘何而来呢?其一,它出现在中国维新变法(百日维新)后期至民国时;其二,
期刊
“珠山八友”是民国时期景德镇陶瓷绘画领域中一个声名显赫的艺术团体,他们以新粉彩文人瓷画的表现形式在中国陶瓷绘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珠山八友”成员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何许人、邓碧珊、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等10人。一直以来,围绕八友成员人数的界定多有争议,直至2004年,江西美术出版社为庆祝景德镇建镇千年出版了大型画册“珠山八友”,编撰者在经过近五年时间的搜集、
期刊
在陶瓷艺术史论中,文人瓷画应当是指一种典型的瓷绘艺术风格,发展阶段包括晚清时期的浅绛彩瓷、民国时期的新粉彩瓷以及这两种瓷绘艺术样式在当代的传承流变。追溯文人瓷画的兴起,必须探讨浅绛彩瓷在晚清时期缘何得以应运而生;追溯浅绛彩瓷的应运而生,又必须探讨御窑倒塌的社会背景。  明清两代的漫漫数百年间,具有宫廷背景的御窑瓷器始终占据着陶瓷艺术的统治地位。从乾隆末年开始,清王朝走上衰败道路,嘉庆年问的御窑烧造
期刊
西班牙双柱银币,在我国俗称“本洋”。双柱银币包括“双球双柱”和“人像双柱”,“双球双柱”铸造在前,“人像双柱”铸造在后,是最早流入我国的外国银币。双柱银币现在在我国大城市的钱币市场上还能买到,但多半品相很差。偶有好品相的,价格不菲。近几年,书报上介绍“人像双柱”银币的较多,涉及“双球双柱”银币的则很少。笔者藏有一枚“双球双柱”银币,参照资料介绍于后,与《收藏界》广大读者共赏。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
期刊
1986年的一天,我去拜访一位朋友。朋友知我痴迷字画收藏,于是翻出他珍藏的一幅石鲁的斗方。因印章是手画的画印,我当时怀疑画是赝品,但盛情难却,我只好把画带回。  有画印的石鲁画作是石鲁的真迹吗?为了解开疑团,搞清问题,我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翻阅了有关石鲁的大量资料,走访了多位石鲁的生前亲朋好友,观赏了石鲁画作的部分真迹,才得知:石鲁在1949年以前的作品不多,而且大都是连环画和宣传画。1949年以后
期刊
明朝建立之初,官府对于民间贸易中所使用的度量衡已明令严加管理。《明会典》中记载:“洪武元年,令兵马司并管市司,二日一次校勘街市斛斗秤尺,与官降相同,许令行使。”《大明律》中汇集了历年关于度量衡管理的典章制度和法律条令,自洪武至嘉靖年中(1368-1566年)由政府颁布的有关度量衡的典章制度、法律条令就达近二十次。为保证国家赋税和街市的公平交易,政府对违法者的处罚尤重,《明会典》中记载:私造斛斗秤尺
期刊
这是一位正处在其艺术创作巅峰期的浅绛瓷画大师的神来之笔;一位肩负着万人重托的瓷画界领袖的扛鼎之作。  这是一片形制特殊、寓意非凡的歌功颂德的匾牌;是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全体景德镇人为他们所敬仰的“青天大老爷”献上的一片祝福和崇敬,也是一位清末名臣在任上勤政为民、深受爱戴的不朽见证。  这是一件应当载入景德镇陶瓷史的近代瓷器精品,一件浅绛彩瓷画史上里程碑式的标志性作品。    瓷画印象    瓷板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