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项非常富有乐趣,同时又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随时都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对教育教学本身进行一番大改革,以适应初中教育的要求和初中学生的需要。初中语文教学能使教师感到快乐,又颇有压力,而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学就更具挑战性了。农村的学生很多面临着父母在外打工,由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照顾;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心无力,没有能力辅导等现实情况。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比较大的操作难度。
作为一名任教于农村学校的初中语文老师,面对学生们的这种情况,我感觉教师在"引导"方面的作用就尤为重要了。必须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使每一堂课都有吸引学生的亮点、精彩之处,农村语文教学才有可能收获,才有继续前行和升华的空间。
通过这几年和学生的接触,我更加感觉到了"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的真谛。现代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寓学法于教法中才应该是一个老师执教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懂得、理解,更应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怎么来,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式,掌握求证、推论的方法。好的设计好的方法,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以及老师的意图和目的,让学生们在"学会"的过程中,做到"会学"、"善学",并且感受到学习和探求的快乐。
一、 创设情景,培养兴趣。
农村的学生相对来说,视野较狭窄,阅读面较小,自我表现的欲望不强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更多地注重对情景的创设,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光碟等让学生们感悟课文,或分角色朗读课文或分角色表演......总之,让他们融入到课文当中,把自己作为文章的一分子,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和文章是有联系的,不是单纯地学,而是感觉、感受、感悟文章传递给我们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欲望和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上《云南的歌会》那课时,我把歌曲带进了课堂,把少数民族的风俗带进了课堂,并且也让学生们自己选择喜欢的少数民族去了解去搜集,还鼓励他们积极地展示自己的成果。第一课时,孩带来了他们搜集的少数民族的资料和信息,有的还带来了父母的精美藏品,以及颇具风情的表现少数民族文化生活的照片。我们在快乐的气氛中结束了这堂课,学生们没有往日的疲倦和枯燥,都显得兴趣盎然,对下节的语文课也充满了期待的心情。
二、 根据课堂的需要和学生们的实际,组建学习小组。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社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才是真正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用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合作学习的众多组织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的、最有效的。但是针对农村的学生,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倘若没有有效的指导、没有明确的目的性,那么合作学习就很可能流于形式,只能是作为公开演示课的道具。在刚开始教学的过程中,我把学生分为了四个学习小组,任命了学习组长。可是明显有的学生出现了"管不住"、"不听招呼"情况,小组的凝聚力也不强,小组长的工作开展困难。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也仅仅限于小组集体齐读课文,之后学生们就不知道干什么了。经过几次的观察和课后的思考,我对学习小组进行了调整,把大组拆变为小组,缩小了小组内人数,增加了讨论小组的个数,并且实行学习小组长竞争轮流上岗制度,这样兼顾了所有的学生,学生在共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积极地参与其中,以期待表现自己,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当一当这个小组的领头羊。学生们在一起学习、相互帮助,这样的一个过程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团体合作的愉快以及成效性。
三、 开辟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充分地体现,特别针对农村的学生,师生间必须要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课堂氛围才能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拥有提问和答问的自由,允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张显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的创造才能,在学习中充分享受自由。例如在学习陶潜的《饮酒(其一)》这首诗的时候,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查字典、找资料理解诗的含义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展现,有的学生用图画来表示;有的学生用作文形式表示;有的甚至好编排了一个短小的剧情......在这种氛围下,我进行了点拨和引导,对学生们的成果进行了评价,收获的成果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学生们变得自信、积极了,对古诗也减弱了厌恶,并且也打破了他们心目中古诗难学的传统印象。在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的同时,也享受到了成功带给自己的喜悦,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四、 持之以恒,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们的格言本中,我留下了这样的两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就是胜利。"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每次的作业都互相检查;作文草稿,学生自己先修改,然后找自己喜欢的伙伴相互修改;善于查寻自己的疏漏,养成细心作业的习惯;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坚持圈、点、勾、画;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好词好句本,将他们喜欢的内容摘抄在上面。在作文的时候,很多词语都派上了用场,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注重让学生体验到好的学习习惯会带给他们莫大的好处,甚至受用终身。
学习的方法很多,引导的方式很多,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选择适合的方式和方法才能带给学生希望,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面的指路明灯,每一间教室放飞的才有可能全部都是希望。作为一个农村教师,只有让课堂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的农村学生,只有在老师精妙的引导下,在启思、质疑和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提升自己。教育的路很长,农村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名任教于农村学校的初中语文老师,面对学生们的这种情况,我感觉教师在"引导"方面的作用就尤为重要了。必须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使每一堂课都有吸引学生的亮点、精彩之处,农村语文教学才有可能收获,才有继续前行和升华的空间。
通过这几年和学生的接触,我更加感觉到了"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的真谛。现代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寓学法于教法中才应该是一个老师执教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懂得、理解,更应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怎么来,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式,掌握求证、推论的方法。好的设计好的方法,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以及老师的意图和目的,让学生们在"学会"的过程中,做到"会学"、"善学",并且感受到学习和探求的快乐。
一、 创设情景,培养兴趣。
农村的学生相对来说,视野较狭窄,阅读面较小,自我表现的欲望不强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更多地注重对情景的创设,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光碟等让学生们感悟课文,或分角色朗读课文或分角色表演......总之,让他们融入到课文当中,把自己作为文章的一分子,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和文章是有联系的,不是单纯地学,而是感觉、感受、感悟文章传递给我们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欲望和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上《云南的歌会》那课时,我把歌曲带进了课堂,把少数民族的风俗带进了课堂,并且也让学生们自己选择喜欢的少数民族去了解去搜集,还鼓励他们积极地展示自己的成果。第一课时,孩带来了他们搜集的少数民族的资料和信息,有的还带来了父母的精美藏品,以及颇具风情的表现少数民族文化生活的照片。我们在快乐的气氛中结束了这堂课,学生们没有往日的疲倦和枯燥,都显得兴趣盎然,对下节的语文课也充满了期待的心情。
二、 根据课堂的需要和学生们的实际,组建学习小组。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社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才是真正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用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合作学习的众多组织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的、最有效的。但是针对农村的学生,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倘若没有有效的指导、没有明确的目的性,那么合作学习就很可能流于形式,只能是作为公开演示课的道具。在刚开始教学的过程中,我把学生分为了四个学习小组,任命了学习组长。可是明显有的学生出现了"管不住"、"不听招呼"情况,小组的凝聚力也不强,小组长的工作开展困难。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也仅仅限于小组集体齐读课文,之后学生们就不知道干什么了。经过几次的观察和课后的思考,我对学习小组进行了调整,把大组拆变为小组,缩小了小组内人数,增加了讨论小组的个数,并且实行学习小组长竞争轮流上岗制度,这样兼顾了所有的学生,学生在共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积极地参与其中,以期待表现自己,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当一当这个小组的领头羊。学生们在一起学习、相互帮助,这样的一个过程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团体合作的愉快以及成效性。
三、 开辟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充分地体现,特别针对农村的学生,师生间必须要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课堂氛围才能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拥有提问和答问的自由,允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张显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的创造才能,在学习中充分享受自由。例如在学习陶潜的《饮酒(其一)》这首诗的时候,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查字典、找资料理解诗的含义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展现,有的学生用图画来表示;有的学生用作文形式表示;有的甚至好编排了一个短小的剧情......在这种氛围下,我进行了点拨和引导,对学生们的成果进行了评价,收获的成果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学生们变得自信、积极了,对古诗也减弱了厌恶,并且也打破了他们心目中古诗难学的传统印象。在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的同时,也享受到了成功带给自己的喜悦,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四、 持之以恒,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们的格言本中,我留下了这样的两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就是胜利。"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每次的作业都互相检查;作文草稿,学生自己先修改,然后找自己喜欢的伙伴相互修改;善于查寻自己的疏漏,养成细心作业的习惯;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坚持圈、点、勾、画;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好词好句本,将他们喜欢的内容摘抄在上面。在作文的时候,很多词语都派上了用场,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注重让学生体验到好的学习习惯会带给他们莫大的好处,甚至受用终身。
学习的方法很多,引导的方式很多,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选择适合的方式和方法才能带给学生希望,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面的指路明灯,每一间教室放飞的才有可能全部都是希望。作为一个农村教师,只有让课堂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的农村学生,只有在老师精妙的引导下,在启思、质疑和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提升自己。教育的路很长,农村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